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陈媛媛  齐中英 《科研管理》2011,32(11):139-147
企业IT投资过程中,组织冗余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组织冗余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文章对此进行理论研究,分析并假设IT投资的不同时期,企业未吸收冗余和已吸收冗余的水平发生变化,并与企业绩效之间呈相关关系。然后利用中国制造行业196家上市公司1994-2008年度的财务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六个假设中五个得到证实:IT投资初期企业未吸收冗余水平较高,未吸收冗余与企业绩效正相关,已吸收冗余与企业绩效负相关;IT磨合期企业已吸收冗余水平较高,未吸收冗余与企业绩效正相关。研究结果揭示了组织冗余作为IT投资与企业绩效之间的中介变量,能够反映IT对企业内部运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王东清  罗新星 《科研管理》2010,31(2):137-146
摘要:针对IT投资与企业绩效关系的模糊复杂性,选择IT应用管理视角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首先应用企业能力理论剖析了IT投资绩效形成的深层机理,引入IT能力与企业经营业绩增长之间的关系假设,进而采用来自上市公司的两配对样本进行对照研究对假设予以检验。非参数检验的结果显示,IT领先样本的ROA、ROS、OIA、OIS、OIE等收益类业绩变量要显著高于对照样本,而从反映成本控制水平的TOES和COGSS等变量在研究时窗的表现来看,IT领先样本要显著低于对照样本。这说明,IT投资转化为经营绩效是一个IT与组织其它相关资源和能力有效支持匹配即IT能力塑造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中国制造业企业IT能力与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制造业企业IT能力与绩效之间的关系,运用样本配对比较方法,将具有较高IT能力的企业同参照企业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拥有较高IT能力的企业其短期和长期的运营绩效均优于未具有较高IT能力的企业,而成长性和盈利性绩效则具有一定的时滞效应,在短期内并不存在这种关系,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表现出相对优势。  相似文献   

4.
薛晓芳  霍宝锋  孙林岩 《科研管理》2015,36(10):104-112
本文结合我国的企业联盟实践和相关理论,提出了IT能力的概念,并运用实证方法验证了IT整合能力对IT关系能力的影响。结构方程模型的结果表明,在IT整合能力中,IT集成能力正向影响IT管理能力;在IT关系能力中,IT与业务关系正向影响外部IT联系;且IT整合能力对IT关系能力具有正向影响,IT集成能力通过IT管理能力的部分中介作用正向影响IT关系能力;IT管理能力通过IT与业务关系的部分中介作用正向影响外部IT联系。该研究不仅为基于联盟的IT能力提供了理论基础,也对企业经理管理联盟中的IT活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张鹤达  毕新华  马克强 《情报科学》2008,26(10):1580-1583
本文研究了IT能力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IT能力对企业运营绩效和成长性绩效有正向的显著影响,运营绩效对财务绩效有正向的显著影响,而成长性与财务绩效并不存在这种关系.  相似文献   

6.
IT治理对企业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郝晓玲  李明 《科研管理》2005,26(3):17-21,72
本文首先分析了IT治理的背景与应用现状,提出了IT治理的概念和内容,并研究了IT治理对企业的影响机制。指出了如何通过IT治理的途径控制企业IT风险、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实现信息技术价值交付等目标的解决办法,对推进信息化进程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崔瑜  焦豪  张样 《科研管理》2013,(7):93-100
动态能力理论认为环境复杂性导致更多的企业采取学习导向战略改进现有能力获得绩效的持续提升。然而,大多数研究忽视了学习导向战略与绩效间关系的中间路径与作用机制研究。因此,本研究首先对学习导向战略、IT能力和组织绩效间的关系进行探索性研究,接着以IT能力为中介变量,构建并验证了三者之间的关系。运用SPSS软件检验的模型验证显示,IT能力在学习导向战略和组织绩效间扮演了部分中介功能,学习导向战略对IT能力和组织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IT能力各个构面对组织绩效有不同程度的正效应。最后,建议企业可以通过在组织内部实施学习导向战略构建信息技术能力从而促进知识的传播、吸收与内化,差异化产品以快速响应顾客的需求,最终改进与提升组织绩效。  相似文献   

8.
IT治理的研究已从定性层面的研究逐渐进入到定量层面的研究阶段,IT治理的定量评价需要可操作的度量模型进行支持.企业通过IT过程来管理、组织企业中的IT资源以及IT活动.本文提出基于IT过程来构建企业IT治理的度量模型.针对IT过程比较复杂、过程信息模糊等难题,本文将COBIT的IT过程模型和软件工程学中的GQM度量模型相结合,针对企业IT治理评价中的度量需求,加以改进,提出了一种由绩效目标和控制目标共同驱动的ITG-PCGQIM度量模型,并给出了该模型的形式化描述和在该模型基础上开发的度量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9.
以2004-2008年信息化500强企业为样本,聚焦中国制造业企业,以公司治理视角研究IT投资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从公司治理的两个构念(董事会独立性,股权结构)出发,分别探究独立董事比例、法人持股比例和国家持股比例对IT投资回报的影响作用。结果发现,独立董事比例和法人持股比例上升能够增加企业IT投资回报,而国家持股比例上升却会抑制IT投资回报。  相似文献   

10.
选择珠三角221家企业作为研究对象,〖JP2〗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深入探讨IT能力对吸收能力的作用机理与IT治理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知识广度IT能力与知识深度IT能力均对潜在吸收能力具有正向影响;流程导向IT能力对潜在吸收能力无显著正向影响;知识导向IT能力通过潜在吸收能力影响现实吸收能力.IT治理在知识深度导向对潜在吸收能力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同时也对流程导向IT能力与吸收能力的关系产生影响.这些结论有助于理解不同IT治理背景下IT能力影响吸收能力的作用〖JP〗机理,为理论和实践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1.
基于IT资源和能力理论,建构互联网环境下IT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模型,借助于219家国内企业问卷调研数据,对此模型进行验证。发现IT资源与能力之间有重要的区分,IT安保能力是IT就绪度与IT应用能力的中介变量,IT应用能力间接通过研发创新,影响业务绩效。最后对其理论和实践意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Research Policy》2023,52(8):104786
We study how technology upgrading through investment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T henceforth) influences firm performance in the context of a developing country. We rely on a novel firm-level data set covering a large sample of Mexican manufacturing companies with detailed information on IT. We show that the impact of IT investment is only positive for firms that were exposed to an exogenous competitive shock due to the increase in competition from China after its WTO accession. We argue that incentives provided by competition are key in leading firms to make more effective use of the new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We also find evidence that these results are driven by the complementarity between IT investments and organizational or process changes within firms, specifically under the incentives of heightened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 pressures.  相似文献   

13.
企业信息化水平与竞争力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们对基于信息技术的企业竞争力提升并由此产生的投资效益提出质疑,针对该问题,本文选择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中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企业竞争能力和信息化水平之间的关联性。研究发现企业信息化水平能正向地影响其竞争能力,规模越大的企业这种影响表现得越明显,并且这种影响有一定的时滞效应。  相似文献   

14.
How to create value from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 in multi-firm situations has attracted the notice of both researchers and practitioners. However, as a critical factor to enhance relational performance, the inter-firm IT governance strategy has not been sufficiently studied. Based on the contractual and relational governance literature, this paper presents two inter-firm IT governance strategies, namely, balancing (focusing on achieving a close match between the relational and contractual governance) and complementing (focusing on creating synergy between the relational and contractual governance) governance strategies. Using data collected from 200 firms, we examin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two governance strategies and relational performance. Furthermore, we studied the influence of a contingent factor, IT ambidexterity (simultaneous pursuit of IT flexibility and IT standardization) on this value generation process.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both inter-firm IT governance strategies, but especially the balancing strategy, can help increase relational performance, and IT ambidexterity also can influence the choice of governance strategies of focal firms. Specifically, focal firms with low IT ambidexterity prefer using a balancing governance strategy rather than a complementing governance strategy. On the other hand, focal firms with high IT ambidexterity can reduce or mitigate the risks of unbalancing strategy (such as the contractual-dominant or relational-dominant governance strategy), and then enhance the synergy effects of contractual and relational governance. Implications for theory and practice a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5.
基于资源基础观,通过对IT资源、IT能力与工艺创新关系的文献回顾,构建了IT资源-IT能力对工艺创新的驱动模型,并提出了制造企业IT资源-IT能力驱动工艺创新的三个假设,最后选择我国216家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对所提假设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拟合.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企业IT有形资源-IT能力、IT人力资源-IT能力和IT无形资源-IT能力均促进了工艺创新的产生,进而从实证角度验证了信息化对工艺创新的驱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基于和谐管理理论,对基于资源基础理论和动态能力理论的IT能力进行了重新构建,并进行了维度划分,阐述了其意义所在。基于和谐管理理论与和谐信息化体系理论,和谐信息化有了新内涵,提出了和谐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的绩效,也是企业信息化的一个发展方向。通过对华南地区281个中国企业样本的实证研究,验证了IT能力量表构建的信度和效度,实证结果表明,IT人物互动能力是实现企业和谐信息化的最重要因素,由此表明,企业更应注重IT人物互动能力的提升。案例研究也印证了此结论。在今后研究中,可以IT人物互动能力为和谐主题,分析其在企业信息化各阶段的具体表现,并制定科学的提升计划,以促使企业和谐信息化绩效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IT治理机制是企业IT治理的重要内容,有效的IT治理机制促进了业务与IT协同,从而实现了IT价值。在文献回顾基础上,提出中国企业的IT治理机制"结构—流程—关系"三要素模型。通过案例研究确认了中国企业16个IT治理机制。通过大样本问卷调研,对上述IT治理机制的有效性和实施难易程度进行了实证研究,并与西方企业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