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科技风》2021,(33)
目的:探究简易种植导板在多颗牙连续缺失牙种植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到院接受治疗的26例牙种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有71枚种植体。对26例患者均进行术前常规锥形束CT检查,结合影像资料椅旁进行简易导板制作,并在术前根据二次影像检查结果进行调整后种植。后对植入效果评价。结果:植入位点符合预期,6个月及1年复查情况良好。结论:在连续牙缺失中应用简易种植导板简单易行,效果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九二接骨散”治疗家兔高原创伤性骨缺损的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电镜和光镜技术,通过动物实验研究的方法,比较全面地观察了家兔在高原条件下创伤骨缺损的病理变化,经研究证实“九二接骨散”具有改善机体的微循环,促进成骨细胞生成,加速骨痂生长,促进骨愈合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即刻种植与延期种植在牙周病拔牙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70例重度牙周病患者,随机分为即刻种植组(实验组)与延期种植组(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义齿留存率、美学评分及牙槽骨吸收情况结果:实验组仅术后3个月的美学评分高于对照组,其他各时期的数据对比无明显差异结论:术前治疗牙周疾病,术后采取抗感染治疗,即刻种植与延期种植对牙周病患者具有相近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混凝土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其具有抗拉强度高,耐久性好,成本低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但混凝土结构的开裂是影响其力学性能和耐久性最主要的原因,也影响着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因此就出现了自修复混凝土,自修复混凝土是模仿动物骨组织结构受创后再生并恢复机理的一种新型复合材料。主要阐述自修复混凝土研究的意义、回顾自修复混凝土的发展背景及国内外研究现状、主要的研究内容,通过分析,展望未来自修复混凝土发展的趋势和其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随着细胞组织工程学的发展,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越来越多的应用在骨科领域,而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2)在治疗骨缺损,骨不愈合等方面的效果已经在基础实验和临床实践上均得到了证实[1-3],其作用机制可能是BMP-2可诱导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方向分化,并通过Smad通路及MAPK通路传导,并对骨组织的形成、生长和损伤的修复具有促进作用[4]。基于这一作用机制,越来越多的学者把研究重点放在治疗股骨头坏死领域,文章就近年来BMP-2治疗股骨头坏死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总结了导致土壤中汞浓度增加的来源,以及影响土壤中汞迁移的主要因素,这些因素对评价和优化修复技术是至关重要的。回顾了主要修复技术及其在控制土壤汞污染方面的应用。重点关注土壤淋洗技术,稳定化/固化技术,热处理技术和生物修复技术。应进一步对土壤汞修复技术的改进措施进行研究,提倡因地制宜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7.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越来越多的领域通过大数据技术实现数据深度挖掘分析,体现数据的价值。但却鲜有通过大数据技术实现数据迁移,数据整合作用。本次主要是论述如何综合利用大数据相关技术,研发大数据管理平台相关建设及应用;研究大数据平台整合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GIS数据、海量数据的能力。论述如何实现大数据平台对各类数据的接入,监控,管理,应用。以电力行业"政策性电价和清洁能源补贴执行效果评估"应用为题材,论述大数据平台技术应用实践操作。通过"头脑风暴",比对分析,实验,测试等方法,最终成功研究和建设大数据平台系统和实现应用,并取得良好的应用成效。实践证明通过大数据技术实现数据整合,并在电力行业应用完全可行。  相似文献   

8.
MOET(Multiple Ovul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技术,即超数排卵和胚胎移植技术,包括超数排卵、同期发情、胚胎移植等几个主要的技术环节,是人类基于对哺乳动物个体发生、发育规律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大量实验研究和生产应用,逐渐发展起来的一项胚胎技术.根据技术发展水平和在时间中的作用,它的发展可分为实验、实际应用和产业开发三个阶段.利用MOET技术能极大地发掘优良母畜的繁殖潜力,增大同卵双胎和多胎的机会;充分利用其优秀遗传基因;简化良种引进方法,减少引种风险;降低种植资源保存费用;加快群体改良,加速育种进程,尤其是对于羊等单胎或少胎动物育种工作的意义更为重大;促进生殖理论与胚胎生物技术的发展,胚胎是家畜体外受精、卵子与胚胎冷冻、胚胎分割、胚胎嵌合、细胞核移植、转基因、性别控制和胚胎干细胞研究必不可少的支持技术.  相似文献   

9.
许多古老的建筑 ,饱经沧桑 ,至今仍矗立在大地上 ,除其基础及上部结构设计合理、建造质量较高外 ,重视对天然地基的人工处理 ,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对天然地基进行人工处理 ,在人工地基上建造建筑物 ,使地基、基础、上部结构成为一个整体 ,共同作用 ,地基既适应了上部结构的整体作用 ,上部结构及基础也适应了基础的变形。所以 ,才有这么多的古老建筑保存完整至今。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 ,各类建筑物大量兴建 ,对地基处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许多地基处理技术得到应用和发展 ,并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地基处理技术可以说是既古老又年…  相似文献   

10.
周见  金光盛 《科技通报》1991,7(2):112-114
应用光固化复合树脂治疗90名患者的180只牙,并随访3~10个月,分析了光固化复合树脂在不同适应症中的应用体会、治疗效果及其失败原因。应用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前牙龋洞、切角切缘缺损、冠折、关闭牙间隙及畸形牙恢复正常形态方面,其色泽、固位等均优于目前使用的其他充填材料。如能辅以螺纹钉加强固位则效果更佳。四环素着色牙、釉质发育不全牙、变色牙的治疗,由于其遮色效果及形态尚嫌不足,有待进一步研究。利用邻牙邻面龋作前牙粘结固定桥修复缺失牙,笔者选择了咬(牙合)力较小的牙位作了些尝试。本文尚对不同适应症的临床操作叙述了体会。  相似文献   

11.
程树军,博士,研究员。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国家食品安全检测重点实验室学科带头人,主持体外实验室、功效实验室和替代方法研究评价中心(CCARE)。中山大学、广东药学院研究生导师。WTO/TBT评议专家,CNAS技术评审员,广东省实验动物学会和药理毒理学会常务理事。先后主持国家和省部级课题2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6部。主编《实验动物替代方法原理与应用》、《3R仁慈准则》等著作,科研成果获得广东省、质检总局等省部级科技奖励二等奖4项,三等奖5项。获国家发明专利5项,制订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16项。领衔创建了“动物替代试验技术研发和标准化平台”、“替代试验和体外测试技术服务平台”、“替代方法研究评价中心和信息网”等平台。多次主办3R和替代技术教育与培训讲习班,带动了全国动物替代技术的普及和标准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以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为研究对象,结合实验要求,并基于虚拟现实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设计了一套适用于当前教学要求的具有开放式教学功能的虚拟实验平台。本文首先对国内外虚拟实验平台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介绍了该平台的技术研究路线和功能结构,最后介绍了的虚拟实验平台设计与实现。  相似文献   

13.
项目简介 项目运用汽车非稳定风实验平台的瞬态测试技术与基于动网格、动态边界条件的CFD瞬态数值模拟技术,研究非稳定风下汽车周围流场的瞬态特性及其对汽车系统动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汽车流场在非稳定风下分离流与旋涡的瞬态特性,分析总结其流动规律。获得汽车分离流与旋涡运动的瞬态拓扑结构;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观察A0股骨钉旁交锁髓内钉(UFN)治疗股骨干粉粹性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探讨同侧股骨颈、干骨折的损伤机制、特点及应用UFN治疗同侧股骨颈、干骨折的优越性、手术要点及注意事项.方法2001年1月~2003年12月使用A0产UFN治疗11例同侧股骨颈、干骨折患者,手术使用骨科牵引床,C形臂X线机,采用闭合或小切口切开复位、锁定技术.结果所有患者随访8-36个月,平均15个月.除1例股骨颈骨折为GrardenⅣ型合并同侧股骨干骨折患者术后8个月出现股骨头坏死,1例股骨干C3型骨折术后7个月发现骨折延迟愈合,经拔除远端锁钉改为动力固定5个月后骨折愈合,其余均Ⅰ期临床愈合.平均股骨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为5.1个月;股骨干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为6.9个月,Ⅰ期愈合率为81.82%.患肢关节功能优良.结论AO股骨钉旁交锁髓内钉(UFN)治疗同侧股骨颈、干骨折具有手术创伤轻、切口小、固定可靠、骨折愈合率高的优点,符合生物力学要求,是治疗股骨干粉碎性骨折伴同侧股骨颈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5.
罗会武 《内江科技》2010,31(9):47-47,20
铜制原油储罐的腐蚀与介质成分、生产管理、运行环境、建造技术、储罐结构等因素有关。腐蚀的重点部位是储罐上部内壁与气相接触部分、储罐下部及底板与液相接触部分、罐底边缘板外侧.通过研究其腐蚀机理,采取行之有效的防腐措施,确保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6.
代解杰,工作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三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实验动物饲养管理与标准化研究、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创建与应用研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云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业人员,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灵长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云南省实验动物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常务副理事长,《中国实验动物学报》《中国比较医学杂志》副主编。他是我国实验动物学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致力于推动树鼩实验动物化与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析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远端骨折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并提出对策.方法:通过研究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梧州市中医医院应用锁骨钩钢板治疗的38例Neer分型Ⅱ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分析其术后并发症的原因.结果:术后随访1~18个月,平均12.7个月.钢板留存时间平均12.5个月.所有骨折均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2.8周.术后肩关节疼痛23例,3个月后缓解9例,拆除内固定后缓解12例,遗留慢性疼痛2例;钢板周围骨折l例,经重置钢板后也得到骨性愈合;肩峰下骨溶解8例;锁骨钩脱钩l例;肩峰下撞击15例.结论:应用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远端骨折操作简便、疗效确切,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大多数并发症发生的原因与钢板设计自身的特点有关.可通过研发更加适用于国人解剖特点的钩钢板,或术中适当的二次塑形,提高手术者的手术技巧及术后的管理来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郭勇  王梅 《人天科学研究》2013,(10):156-158
针对已有的基于样本块的纹理合成修复算法存在修复误差累积高的问题,重点研究了一种改进的基于样本块的数字图像修复算法。通过块匹配法与边缘驱动填充顺序的结合、全局搜索与局部搜索的结合,充分发挥修补过程中填充优先权的作用,有效地修补了图像受损区域的纹理和结构信息。仿真实验结果测试表明,与已有的传统算法相比,受损图像的修补更加完善,修复的误差累积得到了较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9.
湖泊是我国地表水资源库和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重要组成。湖泊生态系统相对封闭,结构与功能较为清晰,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紧密,是开展生态学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优良场地。湖泊生态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有野外观测、受控实验及数值模拟。而浅水湖泊环境容量小,湖泊生态系统对环境变化敏感。比如,风浪等物理过程能显著引起湖泊沉积物悬浮和内源营养盐释放,影响上覆水光环境,进而影响浮游植物生长乃至整个湖泊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受制于野外受控实验系统的条件限制,目前我国湖沼学实验大多停留在数立方米体积的水池试验和条件较难控制的湖体中试,大尺度受控模拟试验装置缺乏,重要湖沼学过程和关键条件参数获取困难。在中国科学院野外站网络重点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太湖湖泊生态系统研究站在我国第三大淡水湖——太湖建成了浅水湖泊物理-生态过程模拟平台,以高仿真湖泊物理模型实验平台为核心,配套大型生态实验平台与数值模拟平台,可以开展波浪、湖流、河道脉冲式输入等湖泊物理过程影响下的湖体污染物迁移转化过程、生物生理与生态系统响应过程,以及水体鱼类、高等水生植物、浮游藻类、底栖生物等生态系统模拟试验。利用模拟平台开展了重要水体生态过程研究、工程技术参数确定,极大增加了野外站受控实验能力和数值模型参数精度,提升了支撑国家生态修复与管理需求、国际湖沼学理论前沿探索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虚拟现实技术在室内设计领域的应用已成为近年来业界研究的热点之一。设计并研发了一款基于VRML的虚拟室内设计平台。该平台充分发挥虚拟现实技术的交互特性,可以实现家居产品的加载、变换、删除和保存功能,为设计师提供了一个所见即所得的交互性设计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