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一、“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概况 (一)专项立项背景及总体目标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实施海洋开发”战略部署。实施《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促进我国海洋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国家海洋管理部门针对我国近海海域综合调查程度和基本状况认识度比较低的情况,提出了开展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的建议,并于2003年9月获得立项批准,专项名称“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简称908专项。  相似文献   

2.
《科学中国人》2012,(16):40-41
《中国海洋物种和图集》发布 共两万八千种生物 7月25日,国家海洋局发布了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908专项)的重要成果——《中国海洋物种和图集》。该图册基本摸清了中国海洋生物的“家底”,共收录我国海域海洋生物59门类28000余种。研究表明,我国是全球海洋生物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海洋物种数约占全球已知海洋物种数的13%。《中国区域海洋学》和《中国海洋物种和图集》由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和第三海洋研究所牵头编纂。  相似文献   

3.
正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于华东师范大学,是在陈吉余院士等前辈学者创建的河口海岸动力沉积、动力地貌研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实验室于1989年启动筹建,1995年通过国家验收。现任实验室主任为高抒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为陈大可院士。1实验室概况河口、海岸是地球海洋和陆地之间的广袤地带。从全球范围来看,海岸带,尤其是大型河流的河口区域,是人类  相似文献   

4.
"1:25万青岛幅海洋区域地质调查(试点)"(国际分幅编号:J51C004001)项目是中国地质调查局实施的国家专项"海洋地质保障工程"中基础调查计划的工作项目之一,工作项目编号:GZH200900501,由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承担.该项目开展1:25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目标任务是用现代地学新技术、新方法和新理论,在1:25万青岛幅海域范围内开展系统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海洋沉积动力环境调查.查明区内海底地形、地貌、海底沉积物类型、地层结构及其分布规律,环境地质因素分布特征,矿产资源类型和分布状况等基础地质信息.编制满足国家需求并达到国家当代科技水平的中比例尺海洋区域地质基础图件.  相似文献   

5.
《今日科苑》2008,(5):15
任美锷,地貌学、海洋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地貌学与海岸科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1965年参加华南某军港的整治工作。1979-1984年领导江苏省海岸带综合调查,对淤泥质潮滩沉积动力过程作了较深入的研究。1984年以后,他主要从事黄河三角洲研究,对该地区海港建设及区域发展做出贡献。近年来重点研究人类作用对华北海岸带发育的影响。在国内外发表的一系列论文,受到国际学术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海洋区域地质调查是陆地区域地质调查在海域部分的自然延伸,是海域地质工作和矿产资源评价的基础.1:100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是项基础性、公益性和综合性的海洋国土资源调查项目."1:100万海南岛幅海洋区域地质调查"系"十一五"国家海洋地质保障工程项目,承担单位为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工作起止时间为2006-2011年,项目总经费6910万元,图幅面积28万平方公里,是依据《1:100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规范(DZ/T0247-2009)》开展的全面、系统、综合的基础地质与地球物理调查项目.  相似文献   

7.
动态     
正我国首次在东南太平洋发现大面积富稀土沉积3月31日,从中国大洋协会了解到,我国科考队员近日在东南太平洋海域首次发现大面积富稀土沉积。这一发现刷新了我国和国际上深海稀土资源调查研究的新纪录。科考队员是在中国首次环球海洋综合科学考察第五航段暨中国大洋46航次第四航段科考作业中获此发现的。本航段,我国科学家首次在东南太平洋约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22(6):873-873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编辑委员会组织编纂的新书——《科技写作与编辑指南》,已于2010年10月由地震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编委会在创刊20周年之际,向我国科技期刊编辑界的一份献礼。我国著名的空间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通讯院士刘振兴先生在为《科技写作与编辑指南》的"序"中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编辑委员会组织编纂的新书——《科技写作与编辑指南》,已于2010年10月由地震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编委会在创刊20周年之际,向我国科技期刊编辑界的一份献礼。我国著名的空间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通讯院士刘振兴先生在为《科技写作与编辑指南》的"序"中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3(1):155-155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编辑委员会组织编纂的新书——《科技写作与编辑指南》,已于2010年10月由地震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编委会在创刊20周年之际,向我国科技期刊编辑界的一份献礼。我国著名的空间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通讯院士刘振兴先生在为《科技写作与编辑指南》的"序"中  相似文献   

11.
海岸带及海洋环境中的微塑料污染已经成为全球环境问题。我国已对一些典型河口、海湾、海岛周边海域及潮滩开展了微塑料污染的初步调查,积累了一些基础数据。但目前从基础理论、方法学及评估与控制技术等方面都远未达到环境监管的要求。因此,需要从建立和完善微塑料调查、监测与评估的方法学体系,厘清我国海洋微塑料的排放格局与污染分布规律,建立微塑料及其附着污染物的毒理学评价指标体系与参数库,形成海洋及海岸环境微塑料污染控制与管理技术体系等角度开展全面系统研究,解决现有的技术难点和关键科学问题,为我国海岸及海洋环境微塑料污染的监管与安全保障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2.
中国工程院院士、青岛海洋大学党委书记、校长管华诗教授,开我国现代海洋药物研究和应用之先河,成为海洋药物学科的开创人之一。他带一批海洋科技人员用实际工作去续修《本草纲目》,并开启了海洋药物宝库的大门。成为我国一名名符其实的海域求珍、造福人类的海洋药物科学家。 管华诗院士是以研制出我国第一个活性强的海洋新药—藻酸双酯钠(简称PSS)而率先站在了国际海洋生物制药的前沿。PSS自1986年投产面市后,由于对心脑血管疾病有独特的疗效,迅速形成了大批量生产,累计创产值20余亿元,这项发明先后获国内外15项大奖,管华诗教授也因此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1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被誉为国际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编辑委员会组织编纂的新书——《科技写作与编辑指南》,已于2010年10月由地震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编委会在创刊20周年之际,向我国科技期刊编辑界的一份献礼。我国著名的空间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通讯院士刘振兴先生在为《科技写作与编辑指南》的序中指出:在当代信息社会中对科技论文写作与编辑的研究显然是不可或缺的,而本书面世会为普及和提高科技论文写作知识、全面提升我国科技信息和交流的水平、促进与国际学术交流提供有力的帮助。本书紧紧围绕科技写作与编辑这一主题进行全面、详尽的分析讨论。全书共分三篇十一章。  相似文献   

14.
全国海域使用现状分析及管理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翟伟康  张建辉 《资源科学》2013,35(2):405-411
海域使用系指人类根据海域的区位和资源与环境优势所开展活动对海域的占有和使用.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实施以来,人们始终用确权用海数据分析全国海域使用现状,得到的结果较为片面.为加强海域使用管理和促进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迫切需要全面掌握全国的海域使用现状.本文根据全国海域使用现状调查数据,综合分析了全国海域使用现状的特点,海域使用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以及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分析表明:我国海域使用具有类型齐全,渔业用海比重较大,海域使用空间分布不平衡等特点;另外,海域使用在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存在未确权用海较多、部分用海与海洋功能区划不一致、部门和行业间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矛盾突出、海洋开发给海洋环境带来负面影响等问题.研究的内容以期能为全国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海域使用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浮式海洋装备技术作为我国推进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技术支撑之一,拓展应用于近岛礁海域可有效提高深远海综合保障能力,且具有施工周期短、成本低、可移动、按需定制满足不同应用需求、对周边生态环境影响小、便于应对各种干扰和适应形势变化等优点.国内外关于海洋浮式装备的研究成果无法直接应用到我国南海岛礁复杂环境下浮式结构物的设计和评估,更无类似的工程应用实例,开展相关研究的南海岛礁海域基础数据和环境参数也十分匮乏.为此,国家《海洋工程装备科研项目指南(2012年)》明确提出了"岛礁中型(总长300米级)浮式结构物关键技术研究"的立项要求.  相似文献   

16.
浮式海洋装备技术作为我国推进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技术支撑之一,拓展应用于近岛礁海域可有效提高深远海综合保障能力,且具有施工周期短、成本低、可移动、按需定制满足不同应用需求、对周边生态环境影响小、便于应对各种干扰和适应形势变化等优点.国内外关于海洋浮式装备的研究成果无法直接应用到我国南海岛礁复杂环境下浮式结构物的设计和评估,更无类似的工程应用实例,开展相关研究的南海岛礁海域基础数据和环境参数也十分匮乏.为此,国家《海洋工程装备科研项目指南(2012年)》明确提出了"岛礁中型(总长300米级)浮式结构物关键技术研究"的立项要求.  相似文献   

17.
正海洋专项重点开展热带西太平洋海气相互作用、黑潮变异对中国近海生态环境的影响、深海极端环境与生命探索与研究、基于海洋研究目标需求的海洋设备研发。自海洋专项实施以来,构建了从中国近海至西太平洋包括潜标、浮标、船基和水下滑翔机的海洋立体综合观测网,确立了我国主导和领跑国际热带西太平洋前沿研究的地位,为我国大洋观测网  相似文献   

18.
程和琴教授.现任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致力于河口海岸动力沉积动力地貌和海岸带综合管理等领域研究工作。1983年.程和琴本科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1988年硕士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992年博士毕业于同济大学海洋地质系,1992年在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1994起在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任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学院近海海洋观测研究网络建设概况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洋技术、海洋生态等被列为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重点发展领域,也是中科院创新三期资源与海洋基地建设的重要任务。中科院在创新三期部署建设近海海洋观测研究网络,重点对我国东海、黄海、南海北部海域进行长期定点综合观测。该网络是中科院五大基础平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在建的黄海站、东海站、西沙站、南沙站、现有的3个国家近海生态环境监测站以及中科院开放航次断面组成,实现点、线、面结合,空间、水面、水体、海底一体化的多要素同步观测,同时兼有全面调查与专项研究功能,将为海洋科学研究和区域海洋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和保障。  相似文献   

20.
8月14日,中国第五次北极科学考察队在北大西洋冰岛附近海域开展以海洋地质学为主的海洋调查。这不仅是我国极地科考史以及海洋调查史上首次在北大西洋开展科学调查,也是我国首次与环北极国家进行古海洋学合作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