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高校创新基地发展中的经验、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校是我国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主体之一。对高校创新基地的调研表明,以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中心为代表的高校创新基地发挥了科研项目、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相结合的优势,成为高校创新活动的主要载体。高校创新基地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建设和运行模式,初步具备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政府部门应进一步优化创新基地布局,完善人才发展环境,建立稳定的财政支持渠道,不断推进科研条件建设,更有效地发挥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辽宁省重点实验室建设的瓶颈突破与发展之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点实验室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学家、开展高层次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是依托大学和科研院所建设的科研实体。1992年,辽宁省陆续有计划、有重点地依托大学、科研院所组建了一批重点实验室。经过多年的建设,已经发展成为能够持续增强辽宁省科技创新能力、获取关键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科研基地。为进一步促进辽宁省重点实验室健康、快速发展,本文通过分析辽宁省重点实验室面临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设和发展重点实验室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科学中国人》2018,(16):78-80
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组织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开展高水平学术交流、具备先进科研装备的重要科技创新基地,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30多年的建设发展,已成为孕育重大原始创新、推动学科发展和解决国家战略重大科学技术问题的重要力量。但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要求相比,还存在重大原创性成果缺乏、世界一流领军科学家不足、管理体制机制亟待深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民族地区地方重点实验室是国家和地方构建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的平台,是聚集和培养优秀人才、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是沟通科研成果向产业转化的"通道"。本文以宁夏为例,在对民族地区地方重点实验室建设的战略意义分析的基础上,对宁夏重点实验室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民族地区重点实验室建设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中科院重点实验室(含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院重点实验室)是中科院从事基础研究和高技术前沿探索的核心力量,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开展高水平学术交流、科研装备先进的重要基地。近年来,各重点实验室在学科建设、创新成果产出、人才培养、实验室管理体制机制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和大量的经验,为全面展示其近年来的工作进展和在学科建设上的引领骨干作用,在前沿科学与教育局的指导下,以《院刊》为平台,从本期开始以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院重点实验室为序、分学科选择优秀实验室予以报道,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论重点实验室在高校科研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实验室不仅是进行实验教学的重要基地 ,也是开展科学研究、培养科研人才、转化科研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以来 ,国家相继有重点、有步骤地在高校、科研院所和其它具有原始创新能力的机构建设和装备了 16 0多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各省 (市、自治区 )和国家有关部 (委 )根据区域、行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要 ,也有计划地在高校等机构建设了一批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从而大大提高了高校的整体实力和高校在国家科学研究中的地位。这些重点实验室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根据国家科技发展方针 ,聚集优…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重点实验室建设与发展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福建省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实验室是组织开展高水平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随着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的出台,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对于优化全省科技资源的配置,提高整体科研实力和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重点描述农业高校科研基地建设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背景下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分析农业高校科研基地建设所面临的困难,提出构建农业高校三级科研基地创新体系的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9.
科研基地是高校科技创新体系的核心,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搭建依托科研基地的人才培养平台,充分发挥科研基地在软硬件条件等方面的优势,将科学研究工作与人才培养有机结合,对于丰富高校教学工作内涵,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充实实践教学内容,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研究科研基地在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中发挥的积极作用,有利于更好推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变革,完善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对于国家做好人才工作,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实验室是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重要基地,是最重要的实践性场所,在社会发展呈现高速化、综合化、理性化、多元化的形势下,开放的实验室对提高实验室设计能力、加强实验室管理、突出创新型建设显得尤为重要,给社会各界提供更多的适合自己特点的实践与创新的机会,服务子城市信息网络建设。本文通过构建开放性实验室平台,研究并探讨建设城市创新型信息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11.
回归以来,澳门科技创新取得了长足进步,科研投入力度逐渐加大,高水平研发成果逐步涌现,创新科技产业发展迅速。作为典型的国际自由港以及大湾区四大核心城市之一,澳门与全球市场尤其是葡语国家具有历史的、广泛的联系,经济运行模式、商业运作准则与国际惯例接轨,在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澳门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也存着土地资源不足、产业结构单一、高端创新资源不足等问题。下一步,澳门应以大湾区穗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重要支点、珠三角西岸区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基地、中葡科技交流合作重要平台作为战略定位,营造鼓励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社会氛围,集聚科技创新资源,进一步发挥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建设中的作用。广东应进一步完善粤澳跨境科技创新合作机制,携手澳门集聚国内外高端科技创新资源在大湾区内转化,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区域性创新高地,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把大湾区打造成为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相似文献   

12.
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建设是提高创新驱动能力的根本保障。广东省重点实验室是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核心要素,更是科技资源整合创新的主要载体。为适应广东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需求,按照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要求,以广东省重点实验室为研究对象,对广东省重点实验室的现状和成效加以总结,分析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为其促进广东省创新驱动能力的提升提出下一步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3.
科创板推行以来,度量其重点是企业是否实现了产品突破性创新。产品突破性创新是组织获得市场竞争优势、掌握先进技术、突破技术封锁的重要途径,而使命是驱动企业实现产品突破性创新的精神支柱。但现有研究关于在使命驱动情境下企业如何更好地实现产品突破性创新这一问题尚未得到深入探讨。本文基于权变观,以科创企业为例,从领导行为与意义建构的动态匹配视角出发,选取极具典型性和极端性的HB生物医药企业进行案例分析,研究揭示了在使命驱动情境下,科创企业使命的导入、认同、内化三种使命形式分别驱动着产品突破性创新实现萌芽、形成、强化的三个阶段。针对产品突破性创新的不同阶段,通过授权、命令、双元领导与不同意义建构主体的有效适配促进产品突破性创新实现,并由此形成领导行为与意义建构的附助性匹配、补偿性匹配及整合性匹配三种动态匹配模式。本文从使命驱动、领导行为与意义建构的动态匹配视角揭示了产品突破性创新的实现过程,为科创企业创新管理实践提供了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4.
从广东创新平台的分类及作用入手,归纳总结这些平台建设的主要做法、成效及经验,剖析存在问题,并提出今后发展的思路及建议,供科技管理部门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5.
分析新型举国体制的内涵及时代特征,按照科研规律、结合科技创新工作实际并以重大科技项目过程管理为核心,构建重点推进科技创新项目战略决策体系、组织实施体系和综合评价体系建设的新型举国体制科研模式的组织运行机制。研究总结广东通过改革创新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体系探索构建的,多主体、多要素、全链条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科研模式,及其实施科研项目揭榜制、成立项目管理专业机构、面向全国开放项目申请、推进省实验室重大平台建设等典型做法与经验,并进一步对标科技创新强省和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从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投入与产出、研发与应用、固化与动态之间的关系等方面,为广东应对新型举国体制科研模式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研究国际创新中心的概念内涵、主要特征、发展和演进,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四大核心组成体系,并提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张文忠 《中国科学院院刊》2022,37(12):1745-1756
科技创新中心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作用。科技创新中心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创新人才的集聚、一流大学和研究机构的支撑,以及创新组织和企业的合作与相互促进。中国在面向未来发展征程中,建设不同层级的科技创新中心网络体系,形成能够对接全球创新网络体系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引领全国科技研发和技术转移的国家级科技创新中心,推动区域科技发展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以及促进地方特色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地方科技创新中心。围绕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需要营造开放、包容的创新环境,吸引高素质人才,建设国际一流大学和研究机构,发挥政府的主体作用,统筹规划和建设各种科技研发、创新和产业化平台,以企业为创新活动主体,培育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型领军企业。  相似文献   

18.
广东充分发挥文化产业规模和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全国领先优势,大力实施文化和科技融合战略,对文化和科技融合模式进行了有益探索,进一步对其面临挑战和路径改善优化问题进行研究则有助于促进其提升文化科技创新能力﹑增强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在梳理分析文化和科技融合的理论内涵﹑国内外典型发展模式和路径的基础上,总结广东文化和科技融合的具体模式与措施,分析主要存在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结果表明:广东在文化和科技融合方面,主要探索出政府政策驱动﹑市场需求驱动和技术驱动3种模式并配套具体措施,为全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但与国内外其他先进地区对比,发展仍相对滞后,文化产业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强,对现代科技运用﹑对岭南文化特色亮点挖掘等都有待加强,主要表现为支持政策体系有待完善﹑文化科技“两张皮”问题亟待解决﹑关键技术能力有待提升﹑复合型人才供给不足等。最后提出广东要发挥岭南文化深沉丰厚﹑区域创新能力全国领先的独特优势,进一步完善文化和科技融合顶层设计和政策措施,重点从技术创新﹑基地建设﹑产业数字化﹑人才培养等方面发力,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提升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根据广东省科技服务业发展的新趋势、新业态,利用宏观环境分析模型(PEST)和态势分析模型(SWOT),分析广东省科技服务业发展环境和发展前景,从聚焦重点发展领域打造经济发展新动能、建设重大科技服务平台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坚持集群式错位化发展打造科技服务业生态圈及突破模式和机制创新培育科技服务新业态四方面,提出促进广东省科技服务业发展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20.
全球经济受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中国恢复经济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基于对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国际科创中心")的内涵和政府功能的梳理,从科技发展战略、支持尖端技术研究、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系统、直接推动企业实施创新创造和帮助高科技企业提升国际化管理等5个方面总结德国建设欧洲乃至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一系列政策经验,并阐释其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创中心的启示,即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规划,避免各自为政;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为科技创新中心提供长久动力;以建设国际科技创新大平台为抓手,提升协同创新效率;加大政府对科技金融的扶持,避免过度市场化;以提升实体经济质量为着力点,建设国际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以期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创中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