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7 毫秒
1.
构建在企业高端化转型升级过程中提升技术变迁能力的科研层-组织层-环境层(SROE)分析模型,采用因果树分析法找出提升技术变迁能力的影响因素,并从静态角度进行定性分析得出关键影响因素;构建影响因素的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从动态角度对企业提升技术变迁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弹性分析与灵敏度分析,并观察关键影响因素的作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各因素对企业技术变迁能力提升均有正向促进作用,但影响程度不同,技术改进能力、R&D经费投入、城市化水平、团队协作等因素较其他因素来说重要程度更高,且对技术变迁能力的提升作用最为显著;但在短时期内,各因素对企业技术变迁能力的提升作用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技术交易是技术转移的关键环节,除技术内容的匹配外技术交易受到多方因素影响,研究技术交易中供需匹配的影响机制有利于促成技术交易。[方法/过程]文章以湖北省技术交易所过往交易合同数据为研究样本,基于TOE框架梳理技术、主体和环境三个层面的5个前因变量条件,应用QCA方法探究影响高成交率技术交易的条件组态和路径。[结果/结论]研究发现高成交率的技术交易驱动机制有两条,即距离—政策—感知可靠的主观型和距离—政策—组织邻近—技术可靠的客观型。在两条路径中距离和政策都是重要因素,而主观的可靠性和客观的技术条件在一定程度上能产生替代效果。  相似文献   

3.
技术变迁能力的提升对企业高端化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本文构建了在企业高端化转型升级过程中提升技术变迁能力的SROE分析模型,采用因果树分析法找出提升技术变迁能力的影响因素并从静态角度进行定性分析得出关键影响因素。构建影响因素的系统动力学(SD)仿真模型,从动态角度对其进行弹性分析与灵敏度分析并观察关键影响因素对提升技术变迁能力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技术变迁能力的提升均有正向促进作用,但影响程度不同。技术改进能力、R&D经费投入、城市化水平、团队协作等因素较其他因素来说重要程度高且对技术变迁能力的提升作用最为显著。短时期内,各因素内对技术变迁能力的提升作用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相似文献   

4.
摘要 技术交易是创新成果转化的主要形式,研究多维邻近性对技术交易的影响可以发现目前技术交易关系形成的内在驱动力,为制定成果转化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文章以中国集成电路专利转让数据为基础,采用指数随机图模型(ERGM),分析交易主体的多维邻近性、内生结构依赖对技术交易关系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地理邻近性对技术交易无明显作用;技术和制度邻近性在最近三年才开始对技术交易产生影响;组织邻近性作用所占比重逐渐增加;社会邻近性一直发挥着较为稳定的促进作用。同时,对网络内生结构依赖研究发现:企业倾向与交易活跃的主体建立交易关系;具有直接交易关系的企业也很可能会通过间接联系完成二次交易,而只具有间接联系的企业则很难主动建立直接交易关系。该结论验证了技术交易的影响因素,有助于引导产业创新,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相似文献   

5.
环境规制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分析排污税、拍卖的排污许可和可交易的排污许可这三种环境规制措施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发现,企业减排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和环境规制的严厉程度;企业污染谎报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环境规制的严厉程度和政府监管力度,而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无关。通过对不同环境规制的比较分析发现,排污税率和排污许可价格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激励程度都成正相关;在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激励程度上,若政府不控制可交易排污许可的数量,则排污税和拍卖的排污许可具有同等的政策效果,而可交易排污许可的政策效果最弱;若政府能对可交易排污许可数量进行有效控制,则三种环境规制措施具有同等的政策效果。  相似文献   

6.
国际技术在中国技术转移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对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珠江三角洲的外商投资企业进行调研,分析并指出影响中国技术转移的关键影响因素为:外商母公司的发展战略,产品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前景;而母公司的技术能力以及母公司对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的评估和判断是次关键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从分析美国技术交易发展的案例出发,探讨了影响技术交易效率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技术交易效率的RP—GS—IM动力机制分析模型.研究认为产权制度、交易中介和交易合约结构是影响技术交易效率的主要动力因素.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中国制造业企业频频遭受发达国家技术封锁,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已被提高到国家战略高度。中国制造业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从而在国际市场角逐中频频失利,因此探索影响中国制造业企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背后驱动因素十分迫切。本文从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微观主体——中国制造业领军企业的视角出发,采用多案例研究分析方法揭示中国制造业领军企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背后的关键成功因素,研究发现如下:制造业领军企业的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于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其中,推动制造业领军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内部因素由技术立企战略、研发投入、技术积累、高端人才、研发体系构成,外部因素则包括市场竞争和政府支持。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中国制造业领军企业如何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基于14省市种业企业问卷调查,综合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种业企业选择植物品种权的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分析认为:种业企业选择植物品种权的主要来源是农业科研院所和农业高校;影响植物品种权人信誉度的重要因素为品种权人的科研实力、品牌与知名度;植物品种权产权完整性和新品种质量是评价植物品种权产权属性的重要因素;交易成本高低和交易信息完善程度是评价植物品种权交易平台与中介的重要因素;合同履约率和品种权价格高低是影响植物品种权交易合同实现情况的重要因素;新品种质量与增产潜力是影响新品种开发与市场竞争性的重要因素。据此提出相应政策建议,以激励植物品种权的创造、促进植物品种权的快速交易与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0.
北京作为科技资源最为密集的地区,其科技成果在全国各地区得到了何种程度的产业化,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家科技计划在创新中的作用。将全国划分为环渤海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五个部分,描述了全国各地区与北京技术交易的现状,并从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科技创新资源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影响区域间技术交易的因素。其研究结论是:企业的创新能力及活跃程度越高的地区对技术转移的吸纳能力也就越强,地理的毗邻性为技术转移提供了天然的便捷性,本地科技资源的短缺程度和地区的合作意愿也是决定技术转移流向的趋势之一。  相似文献   

11.
方炜  郑立明 《科研管理》2021,42(1):177-188
作为军民科技融合的重要载体,军民融合企业技术转移对于深入实施军民深度融合国家战略,加快新时代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借鉴生物四大进化理论,厘清军民融合企业技术转移的因果回路,构建军民融合企业技术转移机制的系统动力学模型;以2012—2017年间中国A股证券市场军民融合板块下企业实际数据为基础,对其技术转移机制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军民融合企业在单一技术到多种技术的发展中,技术接受数是关键变量,且对技术转让收入较为敏感;在合作联盟的过程中,政府补助相对于技术接受数和企业规模更具优势;从普通技术到核心技术的转移,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的增加带来的效果比提高技术获取费用明显,且吸收创新能力随着军民融合程度的加深不断提高;环境和制度的变化中,技术接受数比企业规模对政府财政科技支出的影响更重要。  相似文献   

12.
蔡建峰  张芳 《科研管理》2021,42(2):30-39
军民技术转移对统筹军民科技创新要素、引领军民科技创新具有重要作用与影响。以我国参军民企为研究样本,从技术特性、技术接收方(参军民企)、技术转移方(军企)、关系与环境五个维度构建了参军民企技术转移行为影响因素及内部机理模型,通过设计量表对影响因素进行测量,并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所构建的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技术特性对技术转移效果有显著负向影响,参军民企技术能力、吸收能力、军企转移能力、参军民企企业网络关系和制度环境建设对技术转移效果有显著正向作用,其中参军民企技术能力与企业网络关系对吸收能力有显著正向影响,技术势差与技术转移效果呈现倒U型关系,军企转移经验对技术转移效果影响不显著。研究结论为参军民企提升技术转移效率提供实证依据和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3.
以陕西省的重污染企业为切入点,从技术变迁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技术变迁的内涵、特征和模式,重新定义出陕西省重污染企业的技术变迁的内涵和模式,进而提出陕西省重污染企业的三种技术变迁式转型升级路径:生产技术变迁路径、环保技术变迁路径、信息技术变迁路径;并进一步对路径的运作机理进行具体阐述,利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对各条转型升级路径进行仿真模拟,结果表明三条路径对企业转型都具有正向影响,信息技术变迁路径带来的转型效果最优,且影响信息技术变迁路径的关键影响因素是企业信息系统上线率,故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引入和信息化技术人员的培养成为企业目前转型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徐刚  张惠霞  范群林 《现代情报》2015,35(12):11-16
知识转移对文化科技创新战略联盟有效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文章从冲突视角研究文化科技创新联盟知识转移的演化问题,构建文化企业和科技企业知识转移的非对称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参数变化对文化科技企业创新战略联盟知识转移的影响。结果表明:文化冲突、知识冲突、知识转移量、惩罚额度等因素对文化科技创新战略联盟知识转移的动态演化路径及结果具有重要影响,最后使用软件Matlab,检验文化和科技企业知识转移在不同收益环境下策略方案的选择和演化趋势。  相似文献   

15.
国际技术并购是新兴市场企业快速获取技术资源,提高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基于上市企业跨国技术并购事件为研究对象,采用fsQCA研究方法,从单维视角向多维交互的整体视角转变,建立高双元绩效组态模型,识别核心条件因素,分析在国际技术并购情境下,不同影响因素对企业双元创新绩效的共同作用,以及各影响因素的充分性与必要性。研究发现:技术属性、企业性质、整合经验以及研发强度是影响双元创新绩效的关键因素,高技术互补性在提高双元创新绩效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所有的企业都可以通过并购提高双元创新绩效,关键在于并购战略要与企业自身条件因素及整合模式相匹配。  相似文献   

16.
基于扎根理论的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扎根理论,选取15个智能制造典型案例,探索影响智能化转型升级的因素。结果表明:产品市场需求、智能技术、智能装备资源、智能交互能力、智能服务平台、智能管理系统是影响产品设计、制造过程、服务以及管理智能化的关键因素;环境变化以及企业家精神是智能化转型升级的重要保障。分析5种智能制造模式,为相关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以从事共建实体合作创新的210名知识员工为被试对象,对共建实体模式下企业合作创新中知识转移影响因素、协调机制和知识转移效果之间关系的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知识特性、组织学习、合作情景和组织管理等知识转移影响因素对知识转移效果的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同时存在,总效应都非常显著。知识转移影响因素对知识转移效果直接影响作用较小,其中合作均衡和默会性对知识转移效果的直接作用最为不明显;而协调机制在知识转移影响因素与知识转移效果之间的中介作用非常显著,其中协调机制在学习动机、合作均衡和激励对知识转移效果的影响中中介效用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的高风险性源于其成长的特殊性、影响因素的复杂性、难甄别性以及由此引致的成长机制的不完善性。从仿生学视角入手,以11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为样本,提出其成长机制构成要素并实证检验其对企业成长性的作用和影响。研究表明: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机制包括内生和外生共13个关键要素,且各要素对企业成长性的不同因子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据此提出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影响中外企业间技术转移效果的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联盟合作实现知识转移成为企业寻求技术进步的一种有效途径。但是,企业技术联盟中也存在着影响技术转移效果的诸多因素,为技术跨边界的有效合作制造了障碍。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技术转移效果的因素,包括技术特性、企业自身技术能力、企业的学习态度、联盟双方关系等。同时,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The causes of the transfer of technology between countries is now seen as an important dimension of the diffusion of new products and processes. Despite its obvious importance, there has been little empirical research investigating the international transfer of technology, although the work of Schiffel and Kitti (Research Policy 7 (1978)) provides a useful foundation on which to build. The research reported below tests the hypothesis that the transfer of technology between countries, as measured by the movement of patented invention, is influenced by both supply side and demand side factors. The principal variables are: patenting activity in the country of origin; the size of the recepient economy; international trade in goods and services; and the operations of multinational producing enterprises. These vaiables explain most of the variation across countries in the transfer of U.S. technology abroad. The worldwide distribution of U.S. based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appear to play an important part in explaining U.S. technology tranfer. On the other hand, the remaining international differences in patent law do not seem to significantly affect patent flows between countr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