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伴随着服务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及科技服务业的迅猛发展,科技服务业对制造业发展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然而在我国关于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的研究较少。以中山市的数据为例对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协整分析和格兰杰检验发现中山市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两者之间互为因果关系。研究结果为中山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政策依据和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科技风》2021,(9)
本文以京津冀三区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分析对科技服务业驱动制造业发展机制进行探讨,基于2003—2017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增加值各市数据,运用协整检验及VAR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科技服务业对制造业发展产生驱动效应存在前提条件;区域科技服务业改革进程影响当地技术与产业结合速度。  相似文献   

3.
基于上海市2003—2017年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相关数据,构建VAR向量自回归模型与ECM误差修正模型,从变量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方差分解等五个维度分析样本指标数据间的长短期动态作用机制,实证研究了上海市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发展互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上海市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科技服务业的发展是影响制造业发展的格兰杰因,反之不成立,两个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的正向互动影响效应;上海市科技服务业的发展对制造业的发展产生了较为显著的长期波动影响,但二者之间的互动融合发展成效有待进一步优化与完善。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球产业分工细化和创新模式改变,研发服务业应运而生,不断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发展。台湾地区作为亚洲乃至全球最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自2004 年实施《研发服务业发展纲领及行动方案》以来,研发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联动发展对当地经济发展贡献巨大。文章以台湾研发服务业与制造业实际生产总值的时间序列数据为样本,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进行单位根检验和协整分析,并与广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台湾制造业是研发服务业的格兰杰因,反之不成立,且长期里两者存在均衡关系。广东研发服务业与制造业互为格兰杰因,但从长期来看两者未能形成一种稳定的联动关系。研究结果为广东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本文将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分为专业性服务业和技术性服务业,运用关联比例法测算中美两类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对医药制造业的供给关联强度并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美国专业性服务业和技术性服务业对医药制造业的供给关联强度均显著高于中国;在专业性服务业中,美国商务服务业对医药制造业的供给关联强度显著高于中国;在技术性服务业中,美国研究与试验发展业对医药制造业的供给关联强度则显著低于中国,而美国医药企业的研发强度远高于中国。中美医药制造业的发展模式有显著差异,美国医药制造业研发是以企业为主体,更重视企业产品市场化过程的服务,中国医药制造业研发是以研究机构为主体,更重视推动上游研发部门的研究成果向企业转化。  相似文献   

6.
对创新系统中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概念、特点、范围、发展机制、创新特点、创新机制和障碍等方面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进行了研究。分析表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是在需求和供给的双重作用下快速发展,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推动了创新系统知识的创造、扩散和使用,促进了创新系统创新绩效的提高。但是目前以制造业为主的创新政策不适合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阻碍了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创新。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协同学思想,构建了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子系统的协同度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基于灰色关联与CRITIC方法而建立的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实证研究上海市2006-2015年间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复合系统的协同化发展水平。结果表明:上海市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子系统有序度呈持续增长趋势,尤其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子系统的有序度在近年来提升显著;而复合产业系统在经历高速发展后,受限于先进制造业的发展瓶颈及产业间多方面深度融合的欠缺,导致两者产业系统在结构与功能上无法进一步有序耦合,产业协同化进程逐渐放缓。  相似文献   

8.
运用协同学思想构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子系统的协同度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基于灰色关联与CRITIC(criteria importance though intercrieria correlation)赋权法建立的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实证研究上海市2006—2015年间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复合系统的协同化发展水平。研究结果表明:上海市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子系统有序度呈持续增长趋势,尤其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子系统的有序度在近年来提升显著;而复合产业系统在经历高速发展后,受限于先进制造业的发展瓶颈及产业间多方面深度融合的欠缺,导致两产业系统在结构与功能上无法进一步有序耦合,产业协同化进程逐渐放缓。  相似文献   

9.
以台湾时间序列数据为样本,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进行单位根检验和协整分析,并与广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台湾制造业是研发服务业的格兰杰因,反之不成立,且长期里两者存在均衡关系。广东研发服务业与制造业互为格兰杰因,但从长期来看两者未能形成一种稳定的联动关系。  相似文献   

10.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下,数字技术及其产品或服务已成为产业效率和效益改善的有效手段。基于数字化投入供求关系梳理数字产业融合的驱动机制,利用中美最新的多部门投入产出表分析两国数字产业融合的路径和效果。研究发现:中国数字产业(尤其是数字产品制造业)处于“微笑曲线”的低端、行业附加值率低。基于融合程度的路径分析发现,中国数字产业主要以数字化硬件及其交付推动工业、农业的数字化转型,知识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是其融合的重点;而美国数字产业主要以数字服务推动服务业的数字化转型,生产性服务业是其融合的重点。通过融合效果分析发现,带动或诱导中美数字产业增加值的核心部门分别是知识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建筑业和社会性、生产性、流通性服务业,均来自两国数字产业融合的重点领域。数字产业对能源与资源型等传统产业的渗透强度不高,其增加值受后者的带动或诱导效应也不强,是两国数字产业未来融合发展应该重点突破的领域。此外,中国数字产业融合还应强化数字服务投入,发掘数字要素与传统要素组合应用新模式、拓展数据价值化空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文旨在测度生产性服务业微观企业集聚水平的基础上,分析其对于碳排放效率的影响方向与具体作用程度,为激发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环境正外部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首先,在集聚理论与熊彼特创新理论的基础上,从规模效应与技术效应两方面阐述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碳排放效率影响的作用机制。其次,从企业进入的角度出发,构建既反映宏观层面生产性服务业的“存量”集聚,又能体现微观企业进入动态性“增量”的生产性服务业复合加权集聚指数,并基于超效率SBM模型测算长江经济带碳排放效率。最后,建立动态空间杜宾模型与面板门槛模型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①长江经济带碳排放效率具有明显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在时间维度上具有路径依赖特征,前一期碳排放效率对于本期碳排放效率影响较大,呈现“雪球效应”。②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碳排放效率之间存在正“U”型关系。无论是直接效应还是溢出效应,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碳排放效率的作用均会由负转正。相对于短期效应,长期效应更为显著。③产业结构、技术创新与市场化三大约束机制均表现出显著的单门槛特征。产业结构高级化、技术创新显著提升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碳排放效率的促进作用,而市场化水平的提升则有利于缓解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碳排放效率的不利影响。【结论】基于正“U”型曲线的分析结果,提出了基于影响机制与约束机制作用下,促进长江经济带低碳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服务经奔时代的到来,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发展推动作用的凸现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然而,从已有的研究采看,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问题并未得到确定的答案,在中国情境下对该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的文献更显单薄。为此,本文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角度出发.应用协整分析和格兰杰检验.发现我国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而且二者之间互为因果荚系。同时,生产性服务业所包含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房地产业与制造业之间也具有长期均衡关系并互为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创企业的蓬勃发展,知识密集型服务网络与新创企业的关系显得愈加紧密,但是学界对此尚未有充分的认识.本文在研究新创企业与知识密集型服务网络互动关系的基础上,按照关系导向、过程导向和目标导向的层次划分,将新创企业与知识密集型服务网络的关系由初级到高级进一步细分为V型、Y型和T型,并详细分析了每一类型中新创企业与知识密集型服务网络之间协同成长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温婷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21):143-153
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对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行研究。以全国239个地级城市为样本,在地理距离权重和经济距离权重矩阵下分别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定量测度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并比较其行业差异。结果显示,我国生产性服务业整体集聚不仅能够对本地产业结构升级产生促进作用,还对周边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存在正向溢出效应,且经济发展特征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相关性影响更大;不同生产性服务行业集聚对本地及周边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影响各异,其中信息服务业集聚促进作用最大,其余依次为物流业集聚、金融业集聚,科技服务业集聚和商务服务业集聚。  相似文献   

15.
杜鹏  沈华  张凤 《中国科学院院刊》2021,36(12):1413-1418
随着科学研究与经济社会相互嵌套影响的不断深入,科学研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同时也面临着自身发展的瓶颈。无论是科学研究本身,还是科学建制和科学政策,都处于变化之中。因此,需要深入认识科学知识生产的新规律,重新理解科学、技术与工程之间的互动关系,拓展科学研究的疆域。文章分析了对科学研究进行再认识的原因,从对象、功能和方式3个方面阐述了新时期科学研究的新内涵,并提出了适应科学变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针对以能源大数据增值服务为对象的商业模式评价的研究不足,采用熵权-TOPSIS-灰色关联方法,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政策环境、技术环境、法律环境、供需环境7个维度,构建能源大数据增值服务商业模式评价指标体系,得出能源数据政策支持力度、单位服务能力的投资成本、项目投资回收期等9个关键影响因素;进一步通过对电力行...  相似文献   

17.
探讨生产性服务业嵌入制造业的方式—结构型嵌入、关系型嵌入和虚拟型嵌入。基于2008—2017年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结合地理邻接距离空间权重矩阵,运用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实证分析生产性服务业嵌入制造业对制造业的影响。研究表明,以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为代表的虚拟型嵌入对制造业发展具有重要带动作用,代表结构型嵌入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在短期内对制造业的影响不明显,以商务服务、金融服务、批发零售、交通运输与仓储服务为代表的关系型嵌入对制造业发展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8.
基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4种基本模式,针对科技服务的特殊性,构建市场导向的政府购买科技服务新模式,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生产性服务业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本文选取2005-2018年中国278个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绿色经济效率提升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绿色经济效率有显著促进作用,且存在空间溢出效应,但直接效应更大;(2)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可以通过工业生产率、知识存量和市场环境三条路径影响城市绿色经济效率,但存在异质性;(3)知识存量和市场环境两种中介效应均存在双重门槛,且两者在调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作用绿色经济效率中表现出“由抑制到促进,由微弱到增强”的阶梯性特征。文章不仅检验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在影响城市绿色经济效率中具体的影响路径;同时,也证实了门槛效应和空间效应的存在。  相似文献   

20.
交互式信息服务环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胜利  张敏 《情报科学》2008,26(3):443-447
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服务模式决定了信息服务应具有开放性和互动性。本文分析了交互式信息服务中的用户需求环境和技术环境,探讨了基于环境的交互式信息服务影响因素,并从宏观层面逐一进行了分析。通过对交互式信息服务环境的扫描,探寻其影响因素,找到提升交互式信息服务质量的关键因素,必将推动交互式信息服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