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3 毫秒
1.
本文利用聚苯乙烯(Polystyrene,PS)纳米球自组装技术,结合介质磁光材料,制备了三种磁光全介质结构,分别为介质纳米柱阵列、三角纳米点阵以及纳米孔阵列。在这些结构的制备过程中,逐渐摆脱了传统的微纳制造技术,如光刻、刻蚀等。制备方法快速、工艺过程简单、成本低。制备的磁光器件结构简单、加工容易、调控幅度较高,在光隔离器、磁光传感器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层状电磁复合材料的界面结构与力学行为"采取力学与材料学相结合的手段,抓住含界面/尺度效应的本构关系与设计方法、动力学特性以及多场耦合的失效机理与破坏准则这3个关键科学问题,对层状电磁复合材料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项目组经过4年努力,在力-电-磁耦合理论和方法、材料多场耦合性能表征方法和仪器研制、新材料与新结构的设计和制备三个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提出了双非线性磁电耦合本构理论和多场耦合表面理论,研制了多场耦合微纳米压痕仪和鼓泡仪,设计制备了新型磁弯矩效应的磁电复合材料和低噪声弱磁传感器。本项目的研究,对促进我国电磁功能材料及器件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低维光电材料是近十年来在国际上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型功能材料,其主要结构特点是材料至少在一个维度上尺寸减小到纳米尺度,由此产生的大比表面积和独特的量子限域效应,使低维光电材料表现出与块状材料不同的、性能优异的电学输运及光电转化性能,在发展未来高性能的光电信息器件、新型绿色能源、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由于材料的结构决定性能,而性能又决定其应用,因此,低维光电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的可控制备技术是其走向应用的前提和基础。如何在制备过程中实现低维光电材料的结构及其光电性能的调控是制备技术领域面临的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4.
陈荣 《中国科学基金》2006,20(5):297-299
传统的无机-有机杂化材料可以包括很多方面,如有机-无机层状复合材料、有机高分子掺杂无机粉末复合材料和功能有机分子修饰的无机材料等。随着配位聚合物晶体工程自上世纪90年代的兴起,以无机基团(如金属离子、簇合物其他纳米簇)和有机桥连配体为分子建筑块构筑的无机-有机聚集体的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已经成为新型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研究的重要对象和发展方向之一。由于有机组分(配体)的引入,无机-有机杂化材料具有与传统纯无机材料不同的特性。金属离子的存在,可以为这类材料提供各种潜在的物理化学性能,例如氧化还原性、磁性、光学性能、吸附性能、反应性能等。同时,与传统无机材料不同,这些杂化材料比较容易通过引入不同有机配体或者对配体的修饰,达到设计、剪裁杂化材料的结构与物理化学性质的目的,甚至可以调控杂化材料的对称性和手性。  相似文献   

5.
表界面分子自组装与调控是分子科学研究的前沿课题之一。研究表界面分子组装与调控有助于深入理解对分子吸附、分子间相互作用和吸附组装结构等科学问题,有助于发展新型纳米材料,制备新型纳米器件。本文以本课题组近年研究工作为主,介绍利用扫描隧道显微技术研究固体表面分子吸附组装以及如何调控分子组装结构的部分结果,包括分子吸附,主客体分子组装,组装结构调控等内容,并分析展望了该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始创于1 984年,是由国家计委首批投资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以重大前沿科学问题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需求为导向,以凝聚态物质科学研究为核心,包括人工微结构物理、量子调控电子学,纳米结构物性和器件、软物质功能材料、微结构材料设计和理论计算、基于微结构的能源材料等基础研究和应用性基础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始创于1984年,是由原国家计委首批投资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实验室以重大前沿科学问题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需求为导向,以凝聚态物质科学研究为核心,包括人工微结构物理、量子调控电子学、纳米结构物性和器件、软物质功能材料、微结构材料设计和理论计算、基于微结构的能源材料等基础研究和应用性基础研究方向。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以物质科学为依托,  相似文献   

8.
《发明与创新》2004,(3):27-27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江雷研究员领导的研究小组成功地通过调节“光”和“温度”实现了纳米结构表面材料超疏水与超亲水之间的可逆转变,制备出超疏水/超亲水“开关”材料,在功能纳米界面材料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其论文分别在《美国化学会志》、德国《应用化学》发表后,得到英国《自然》和美国《科学》杂志的高度评价。据介绍,这两项研究成果未来将可能应用于基因传输、无损失液体  相似文献   

9.
根据纳米锰材料的结构和结构缺陷的特点,运用团簇物理、化学理论的方法,通过研究纳米锰内部原子的排列,电子能带结构的形成和发展,分析了纳米锰结构中的表面、内部及界面现象,探讨了位错导致层错和形变孪晶的形成原因,为发现和制备新型纳米材料提供了一种理论方法和基础。  相似文献   

10.
纳米颗粒材料制备科学与工程基础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纳米结构材料一般由纳米颗粒、纳米晶及纳米薄膜等结构组装而成, 其特异性能也取决于这些基本构成单元,因此纳米颗粒的制备在纳米技术领域占有重要地位 。基于“纳米颗粒材料制备科学与工程基础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所取得的重要 进展及成果,本文论述了不同结构及组成的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及形态控制策略,提出了纳 米颗粒化学制备过程的工程特征及放大策略,分析了纳米颗粒材料表面处理技术及相关理论 问题,对有待开展研究的领域和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过渡金属配合物是一类重要的光功能分子材料,具有丰富的电化学、光吸收、三线态发光性能,在信息、光电器件、绿色能源等领域有重要用途.在这些应用中,分子材料通常以纳米薄膜或组装结构的形式被使用.然而金属配合物极性大、溶解性较差、分子间缺少有效相互作用,严重制约了其纳米薄膜和组装结构的制备.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4,(6):770-770
<正>中科大李晓光课题组与其合作者,在多铁性异质结逆磁电耦合研究方面实现了电场调控的非易失180o磁翻转。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Co/PMN-PT多铁性异质结构,通过巧妙的设计电极化结构,有效排除了传统电极化结构中铁电场效应的影响,为电场控制的磁矩转动提供了可观的面内应变。通过控制电极化,使得压应变引起的磁弹各向异性与Co薄膜的界面磁各向异性竞争,即使无外加磁场,也可以在  相似文献   

13.
《科技风》2019,(7)
具有过渡金属氧化物基本性质的纳米MnO_2因其晶型多样,形貌结构丰富,从而在吸附、催化、电化学、医药学等领域表现出了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能。因此调控特定的晶型和形貌是改进纳米MnO_2材料的技术关键。本文介绍了近年来纳米MnO_2形貌的调控手段,并对其制备方法的发展进行了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14.
<正>point随着航空电子器件的尺寸逐渐趋于纳米量级,不同材料之间的界面热传输性质对整体传热性能起着重要的影响。二氧化硅和硅基体组成的界面在电子工业中应用广泛,然而在纳米尺度下其界面热阻还没有被完全认识清楚。纳米电子器件可以在极小的区域上产生很大的热流,导致局部温度的升高,俗称热点。消除热点是下一代纳米电子器件的关键技术所在。因此对微纳米尺度下界面间的热传输性质的全面理解有助于下一代纳米电子器件的发展。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的方法对硅/二氧化硅基体之间的界面热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正稀土金属因其特异的光、电、磁和催化性能,已在能源、信息、环保、农业、国防等多领域广泛应用。新型功能材料对稀土金属的高纯化需求日趋提高。然而,氧元素与稀土金属的结合力极强,难以利用传统的熔炼技术去除,严重制约了稀土功能材料的发展。对此,研究人员别出心裁地求助于稀土除氧的"狠角色",引入外部驱动因素,终于将氧杂质"逼"出来,实现了超低氧含量稀土金属的制备。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学基金》1989,3(2):58-63
30.高分子结构材料成型和破坏的基础研究主要研究内容:研究聚烯烃结构材料变形过程中损伤、断裂的机理,填料和添加物与材料的相互作用和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在热、光和介质作用下材料的降解及稳定剂的作用机理,在成型加工中材料的流变行为与成型工艺的关系,扩大聚烯烃材料的应用领域,提高成型工艺水平。主持人:徐僖教授(成都科技大学)漆宗能(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相似文献   

17.
1 背景 具有重要应用功能的新体系和新研究方法,是当代电化学与其他学科实现交叉及电化学本身发展的二个主要研究方向。“九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新型纳米结构电极体系的界面结构和性能”,正是遵循电化学的主要方向,以新型材料或结构、尤其是纳米结构制备电极(包括表面增强光学电极、过渡金属薄膜和表面合金电极、纳米结构半导体膜电极、电活性表面团簇电极);利用电化学现场  相似文献   

18.
热点     
中国纳米研究和应用亟待走出认知误区日前,国家重大基础研究纳米材料科学专家组首席科学家张立德研究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呼吁:中国的纳米研究和应用亟待走出认知误区。张立德指出,纳米是一个度量单位。纳米科学的内涵就是在纳米尺度下来认识世界、认识自然,进行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乃至于产品创新。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媒体和企业对纳米技术的宣传是片面的。尺度当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性能突变,是量变到质变。判断一个产品、一种材料关键是看性能的升级。如果用纳米技术提高了产品性能,那就体现了纳米技术的作用,如果性能没升级、没…  相似文献   

19.
纳米科技是当今研究的热点领域,其中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在超高时间/空间分辨尺度下研究纳米材料的原子及载流子动力学特性与物性之间的关系.当材料进入到纳米尺度后,其原子和载流子等动力学特性都强烈依赖于它的结构和尺度,二者决定了其物性和相关的器件行为.目前研究传统宏观材料性质与动力学特性的技术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因为这些技术或缺少...  相似文献   

20.
智能材料与界面材料有机结合,赋予界面材料智能特性将是研究智能材料的一个新领域. 通过水溶液以及低温水热合成方法,我们分别制备了氧化锌以及氧化钛一维无机半导体纳米棒薄膜。结合它们特殊的微观/宏观表面几何结构以及表面紫外光敏感性,在紫外光以及暗处保存的交替作用下,我们实现了表面超疏水以及超亲水的可逆转变性能。在这里,我们还讨论了一维纳米材料表面浸润性可逆转变的机理。这一原理可以拓展到其它具有类似纳米结构和外场相应性的纳米表面中。这些具有智能相应性的材料具有极其重要和广泛的工业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