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拉布达林盆地早白垩世地层序列及盆地演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拉布达林盆地早白垩世地层序列为研究重点,总结了该盆地下白垩统的岩石地层序列,分为兴安岭群和扎赉诺尔群,自下而上共包括塔木兰沟组、上库力组、伊列克得组以及大磨拐河组四个组级地层单元。根据地质、地球物理多方面资料的综合解释,总结讨论了拉布达林盆地构造特征和早白垩世岩相古地理概况,将拉布达林盆地早白垩世充填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并进一步分析了早白垩世拉布达林盆地形成演化的区域构造背景。上述认识对深化拉布达林盆地的基础地质研究及对盆地的油气远景评价与勘探都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东海片麻状碱性花岗岩是扬子克拉通北东缘最具代表性的含碱性铁镁矿物的过碱性A型花岗岩.高精度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这些岩石形成于新元古代中期770Ma左右,并在约250Ma时经历超高压变质作用,之后又于210Ma左右遭受了大规模的角闪岩相退变质作用的改造.Nd同位素示踪表明东海片麻状碱性花岗岩具有相对偏高的εNd(t)值(+1.4~-5.91),指示其应是成熟度较低的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但不排除部分岩体在成岩过程中可能有少量幔源物质卷入.综合Rodinia超大陆古地理复原资料,推测扬子板块北东缘自新元古早期以来一直为接受大洋板块俯冲的活动大陆边缘.形成于新元古代中期的东海片麻状碱性花岗岩属A2型花岗岩,为弧后拉张背景下岩浆活动的产物,该类岩石的产出代表了Rodinia超大陆裂解事件在该地区的最初响应.  相似文献   

3.
鸡东盆地位于黑龙江省鸡西市。主要含煤地层为古近系虎林组,沉积环境多样。本次工作通过对不同沉积层序地层厚度、砂岩百分含量、泥岩百分含量、及砂泥比的统计分析,在砂泥比等值图上,参考地层厚度、泥岩百分含量等值线图,通过综合地质分析,恢复了古近系鸡东盆地的岩相古地理面貌,总结了古近系含煤岩系的古地理演化过程及特征,为鸡东盆地聚煤作用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侏罗系中、上统在准噶尔盆地中部的三个泉—莫索湾一沙门子一带缺层严重,多年来一直被认为是剥蚀所致,是一个“古隆起”。这种认识与实际资料多有矛盾:现今并无隆起形态,南缘下沉“古隆起”演化为单斜难以成立;没有隆起剥蚀形迹资料,与上覆白垩系的沉积特征毫不相干;与沉积相成果也不一致。相反,钻井对比等资料证明,中、晚侏罗世有一个高水位期和水进期的演化过程,盆地中部由于古地势较低,并未填平补齐,也未有过隆起剥蚀,“古隆起”并不存在。  相似文献   

5.
准噶尔盆地南缘自南向北发育三排构造带,垂向上划分3个油气成藏组合,随高探1井勘探重大突破,下组合成藏问题受到关注。本文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南缘燕山期古构造分析、各类型原油在不同构造带和不同成藏组合的分布以及燕山期古构造与烃源岩生油时间的匹配分析,预测下组合勘探方向。(1)燕山期形成了三排构造带下组合的构造雏形,喜山构造运动对燕山古构造进行了加强,喜山期构造运动强化了燕山期古构造并形成了中、上组合构造体。(2)准南发育4套有效烃源岩,其中二叠系烃源岩、中下侏罗统烃源岩以及白垩系烃源岩发育于准南中-西段,古近系烃源岩发育于准南西段。(3)南缘中-西段烃源岩生烃时间与古构造演化过程匹配程度高,南缘西段中下侏罗统烃源岩生油时间与燕山期古构造活动时间一致,有利于在下组合形成油气藏。(4)南缘中段二叠系和中下侏罗统烃源岩生油时间与第一排构造带燕山期古构造匹配较好,有利于在下组合形成油气藏,上盘地层油气较为富集。根据烃源岩展布规律及古构造演化,第二排构造带下组合可作为油气勘探的重点领域,准南西段第二排构造带下组合最具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6.
贵州省地质调查院承担的“贵州省地质系列图件编制与综合研究”(项目编号:基[2009]01-12-10),是为了开展“中国地质构造区划综合研究与区域地质调查综合集成”研究工作而前期启动的全国各省(区、市)区域地质志修编项目.项目负责人为贵州省地质调查院戴传固研究员.项目完成了新一代《贵州省区域地质志》编制及贵州省地质图(1∶50万)、地质构造图(1∶100万)、寒武纪第二世南皋晚期-都匀早期岩相古地理图(1∶100万)、二叠纪乐平世吴家坪期岩相古地理图(1∶100万)、三叠纪中三叠世关刀期岩相古地理图(1∶100万)及说明书编制,首次编制了贵州省大地构造相图(1∶100万)及说明书.重点补充了第一代地质志未编入的微体古生物、新发现重要生物群、变质岩、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资料,对前寒武纪地层、岩浆岩进行了系统清理,获得一批锆石U-Pb年龄数据.加强了在贵州十五个建阶地层剖面、事件地层、沉积盆地、构造运动及构造旋回、大地构造相、新构造活动、地质演化与成矿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华南加里东运动研究综述及其性质初探1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里东运动导致了华南地区诸省泥盆系与前泥盆地层之间构造不整合.为了弄清此次运动的性质,本文首先回顾了加里东运动的相关术语,然后综合分析了华南地区志留系地层的大规模缺失、奥陶纪□志留纪界线附近古地理格局大变化、加里东期同位素年龄信息.作者认为:华南加里东运动的实质是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在奥陶纪末到志留纪发生的板内碰撞运动,这种碰撞导致的挤压作用使元古代地壳基底发生深熔作用,产生华南地区大面积分布的花岗质岩石和混合岩,以及变质、变形作用;同时,也是这次板内碰撞作用导致了始于晚奥陶世的华南地壳大规模抬升,从而造成华南大范围内志留系地层的缺失.  相似文献   

8.
东濮凹陷地处我国中原地区,是渤海湾盆地南缘临清坳陷的一部分,构造格局为“两洼一隆一斜坡”。本文从伸展盆地形成和演化的构造背景出发,以构造几何学的基本概念为依据,主要对东濮凹陷西部斜坡带的构造样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马依井田地质资料和岩芯及测井曲线的分析,总结了马依井田晚二叠世龙潭期层序地层特征、分析了砂体展布特征、以地层层序为单位进行岩相古地理图的编制,探讨马依井田龙潭组的沉积环境及岩相古地理特征。认为研究区从龙潭早期到晚期为潮坪-三角洲-泻湖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0.
准噶尔盆地东缘构造演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文红 《内江科技》2014,35(12):60-61
在充分收集区域资料和消化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野外露头、钻/录/测、重磁电震、区域速度等资料,对准东的构造演化进行了初步分析,将准东地区构造演化划分为7个主要阶段。  相似文献   

11.
对大别山超高压榴辉岩和花岗片麻岩进行了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结果为原岩来源提供了制约,表明扬子陆块在Rodinia超大陆裂解时的裂谷岩浆活动中发生了显著的陆壳生长.对这些锆石的不同区域进行的U-Pb和Lu-Hf同位素分析和比较表明,不同成因的锆石在^206Pb/^238U年龄、初始Hf同位素组成、Th/U及Lu/Hf比值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异.与年龄较老的岩浆核部和幔部相比,年轻的变质增生边具有低的Th/U和Lu/Hf比值但高的εHf(t)值.不同成因锆石的Th/U和Lu/Hf比值存在着正相关性,表明变质作用对锆石的U-Th-Pb和Lu-Hf同位素体系有着相似的影响.高级变质作用有时能够引起岩浆锆石增生边^176Hf/^177Hf比值的显著升高,导致变质新生颗粒或增生边类似于新生地壳的高εHf(t)值假象.对榴辉岩和片麻岩锆石核部的分析发现,镁铁质和长英质原岩在大约750 Ma左右形成一个双峰式火山岩套,另外包含少量的年龄约为2.15 Ga的陆壳.初始Hf同位素组成可分成两组:第一组具有正的εHf(t)值,为5.9±0.9~12.9±0.7;第二组εHf(t)值在零左右,为-4.3±0.5~2.3±0.3.正的εHf(t)值与较年轻的模式年龄相对应,负的εHf(t)值与古元古代模式年龄相对应.前者表明,在扬子陆块北缘裂谷岩浆作用将亏损地幔物质加入到大陆地壳中,同时在新元古代中期的裂谷构造带中存在同时期的壳-幔相互作用.因此,在扬子陆块北缘新元古代中期裂谷岩浆活动中,既有新生地壳生长和即时再造,也有古老地壳再造.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揭示黄骅坳陷南、北区中、新生代不同的构造运动机制,明确南、北区盆地构造差异。本文以黄骅坳陷南区沧东凹陷和北区岐口凹陷为研究对象,利用地震资料开展构造分析,研究沧东凹陷和岐口凹陷构造样式、古构造格局和演化过程,探讨南北构造差异性形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沧东凹陷中、新生代经历了小幅度的沉降-抬升,经过2次构造转换形成断坳型盆地;受到沧县隆起、埕宁隆起和孔店凸起的三向围限,沧东凹陷整体呈现出两堑夹一垒构造格局,表现为滚动背斜构造;岐口凹陷中、新生代在同沉积铲式正断层控制作用下,经过大幅度沉降-抬升、3次构造转换形成断陷型盆地;岐口凹陷向具有较大伸展空间的海域方向延伸,而表现为半地堑或地堑式开阔盆地。  相似文献   

13.
中国沙漠形成演化与气候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沙漠形成演化与气候变化研究”是兰州沙漠研究所主持的一项长期研究项目。该项研究针对以往对风沙地貌和沙漠化研究较多,而沙漠形成演化研究相对薄弱的现状,自1978年起,从沙漠活动的地层证据——古风成砂出发,采用野外调查、室内实验和对比研究等方法,对我国主要沙区的古风成砂沉积特征、形成时代、沙漠性质和演化模式、古气候和古环境及与全球变化对比、沙漠成因机制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了综合研究。共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专著1本,参编专著2本;论文被SCI收录12篇、CSCI收录66篇;有39篇论文被SC…  相似文献   

14.
《科学中国人》2003,(3):42-45
郑度我国 科学家在“青藏 高原形成演化及 其环境、资源效 应”项目研究中, 加强跨学科、跨 课题间的合作, 实行交叉、综合、 集成研究,从不 同角度对高原隆升过程及与区域、全球环境变化的关系进行深入的研究论证,发现了高原构造和环境变化的一系列特征,找到青藏高原隆升的一些重要过程。在系统集成研究的基础上,青藏高原研究有望取得重要突破。项目首席科学  相似文献   

15.
河北承德及寿王坟盆地在晚侏罗世土城子期堆积了大量的粗碎屑沉积.砾石成分统计结果显示,承德-寿王坟盆地充填的土城子组碎屑母岩组合主要有三种,其中火山岩、花岗质岩石和变质岩组合在承德盆地占绝对优势,反映了当时盆地以北的“内蒙地轴”为主要的蚀源区.向北逆冲的双庙断裂将承德盆地分成南北两个部分,断裂两侧的砾石成分组合基本相同,显示出碎屑物质共同来源于北部,同时也暗示了该断裂在土城子期可能没有强烈的活动(强烈活动期可能在土城子组之后?).分析表明,承德盆地南部的不对称向斜构造两侧砾石成分截然不同,说明该向斜构造控制了碎屑分布,是同沉积期形成的.该盆地南侧的碎屑供应量远远小于北侧,反映了控制盆地南缘发育的向北逆冲的灰窑断层可能是一条次要的同沉积断裂.在晚侏罗世整体向南推进的逆冲断裂系统中,灰窑断裂和双庙断裂应属于背向逆冲断层.承德盆地中大量的粗碎屑堆积与同期冲断带的耦合关系分析,指示了这一时期盆地北侧存在强烈的逆冲断裂活动.作为主要物源区,北部的“内蒙地轴”在晚侏罗世发生了强烈的隆升-剥蚀作用,推测当时在地貌上可能存在近E-W走向的古山系(或古高原?).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0,(3):350-350
羽毛的起源和演化是进化生物学研究的一个难点问题。近年来在我国中生代中晚期形成的地层中发现的带羽毛恐龙化石为研究羽毛的起源和早期演化研究提供了大量信息,相关研究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关注。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所徐星研究员、山东大宇自然博物馆郑晓廷馆长和地科院地质所尤海鲁研究员等.观察和分析了保存于不同种类的恐龙和早期鸟类化石标本上的羽毛形态,  相似文献   

17.
于晟 《中国科学基金》1998,12(2):147-14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八五”重点项目“中国显生宙古地磁极移曲线的建立与地块运动研究”(批准号49334050)日前在北京通过专家验收。该项目由年轻的地球物理学家朱日祥研究员主持。自1994年启动以来,在认真审视和分析已有古地磁资料的基础上,对华北、扬子和塔里木块体各地质时代的地层进行了岩石磁学和古地磁学综合研究,特别是对早古生代地层作了较为深入系统的研究,取得了一些为国际同行认可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8.
盆地因其富含多样的矿产资源等原因,受到广泛的关注。盆地沉降史分析是盆地研究中重要的一支,为盆地形成、演化等研究提供基础的资料。在盆地沉降分析中,有两类重要的沉降:总沉降和构造沉降。本文依据前人研究成果,通过去压实校正、古水深校正和海平面变化校正,推导验证了总沉降的公式。在构造沉降中,利用回剥法进行求解。由于沉降机制的不同,在求取构造沉降过程中根据岩石圈性质进行局部均衡模型和挠曲均衡模型的分别讨论,并得出在两种模型下的构造沉降的公式。  相似文献   

19.
罗群博士主持的“陆相盆地断裂控藏机理与模式”课题属地球科学的资源勘探领域,是在国家973计划的支持下,经过十五年刻苦攻关取得的有关油气成藏领域的重大科技成果。项目成果主要包括断裂对油气藏形成、演化和分布控制作用的研究、断裂控藏模式的建立及断裂控藏规律的应用等内容。通过大量地质统计分析、野外地质调查、物理模拟实验,结合18个陆相盆地40个典型油气藏形成、分布及其与断裂活动的关系深入剖析,在断裂与成盆成藏、断裂与生储盖组合关系、断裂优势运移通道、断裂带分带性及其对油气运聚效应影响等方面取得一系列创新性成果,初步形成了一套基于我国地质“国情”的中国特色的断裂控盆控藏理论体系——断裂控烃理论,为进一步深化我国陆相盆地油气勘探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刘志明 《学会》2017,(8):6-14
基于2006—2013年中国扶贫类基金会的相关数据,运用区位基尼系数、产业集中率、地区产业集中率及局部空间自相关系数,研究了中国扶贫类基金会地理集聚的时空特征及演化趋势,并对影响地理集聚的因素及集聚效应进行了探索分析。结果显示:中国扶贫类基金会地理集聚特征显著,不同类别间地理集聚程度差异明显;中国扶贫类基金会地理集聚具有显著的地域梯度特征,东部地区是扶贫类基金会产业的主要集聚区,且这一集聚趋势还在进一步增强;扶贫类基金会产业地理集聚具有明显的连片化特征,中国大部分省(市、区)扶贫类基金会产业属于中度地理集聚;中国扶贫类基金会地理集聚表现出逐步下降的发展趋势,其变化趋势具有一定的阶段性特征,五种类别间表现出一致的阶段性特征;影响扶贫类基金会地理集聚的因素很多,包括贫困需求、资源供给和制度环境等,地理集聚给组织发展带来众多正面效应,包括共享劳动力市场、知识溢出和降低成本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