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9 毫秒
1.
中国企业人力资源专业人员胜任力的结构与测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首先通过开放式问卷、访谈、预试等方法确定了人力资源胜任力调查问卷的项目,然后运用360度反馈评估方式对来自全国不同地区138家企业1987份有效样本进行了实证研究.探索性因素分析与验证性因素分析发现:企业人力资源专业人员胜任力是一个由个人特质、人力资源管理技能、战略性贡献和经营知识4个维度14个胜任力因素组成的结构模型.二阶因子分析结果则证实了人力资源胜任力的四维度模型是最优模型,基于中国文化背景下编制的人力资源胜任力评价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与效度.多元回归分析的结果也表明,人力资源胜任力对人力资源专业人员工作绩效有着显著的影响,每一维度都能有效预测人力资源专业人员的绩效表现.  相似文献   

2.
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项目经理胜任力指标随着工程项目的推进而动态变化,因而对传统的工程项目经理胜任力静态评价方法提出了挑战。基于贝叶斯网络适用于动态、不确定性问题推理的特性,提出了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工程项目经理胜任力评价模型。实例应用表明,该方法适用于工程项目经理胜任力评价,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广东省企业高管进行调研取得的资料,针对问题的模糊不确定性,构建评价其胜任力的测度指标体系和模糊测度模型,以实证的方式说明该指标体系和模糊测度模型的有效性、可靠性和实用性,基于定量测度的结果,就企业高管胜任力的提升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研究为广东省企业高管胜任力评价及其提升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因此,具有较高的理论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随着竞争情报活动愈演愈烈,市场上对竞争情报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对竞争情报人才的评价也显得越发重要。基于胜任力模型出发,分析了胜任力模型在竞争情报人才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构建了竞争情报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提出企业如何培养竞争情报人才的对策建议,为竞争情报理论发展与实践工作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胜任力模型成为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中的热点话题。文章首先介绍了研发企业和研发人员、胜任力和胜任力模型,然后,对比了传统培训和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培训,最后,通过对胜任力模型培训流程对研发企业的员工培训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球化竞争的日趋激烈,人才资源逐渐成为企业争夺的重点。企业销售人员作为企业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绩效对企业绩效具有直接的影响。提高销售人员的胜任力可以极大地提高销售人员的绩效和企业绩效。基于此,探讨了销售人员的胜任力特征,并构建了企业销售人员胜任力模型。  相似文献   

7.
李纪顺 《科教文汇》2008,(15):138-139
核心员工已成为企业核心资源,依据胜任力的内涵与分类并结合核心员工工作的特点,构建了包括一般性特征评价指标和核心性特征评价指标的胜任特征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据此提出了一种核心性员工胜任特征的综合评价方法。最后给出了一个算例,说明该方法不但在评价员工总体胜任力方面是有效的,而且在评价员工胜任力的构成方面也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360度反馈评价在编辑胜任力评价中的运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360度反馈评价克服了传统评价中的诸多弊端,已在企业和高职院校中得到应用,该方法对改进编辑胜任力评价具有借鉴作用。在阐述了编辑胜任力及360度反馈评价的基础上,对360度反馈评价如何在编辑胜任力评价中运用进行了探讨,为编辑胜任力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针对既有RD人员绩效综合评价方法存在的不足,在竞优思想指导下,提出一种基于个体优势特征识别的RD人员绩效评价方法。该方法面向层次结构指标体系,按照理想点效用模式,采用2-范数意义下距离,从最有利于展示每个RD人员绩效的角度逐层识别其个体优势特征结构,并据此逐层进行个体代理评价和民主代理评价。最后,以某高新技术企业RD人员为实证研究对象进行了方法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0.
管理类专业是一个面向社会的应用型专业,其学生面临就业和个人发展的压力.以用户导向为指导思想,从高职管理类专业学生就业市场需求特征出发,探讨高职管理类专业学生的胜任力素质构成,建立基于胜任力模型的高职管理类专业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将层次分析法和灰色系统理论相结合对高职管理类专业学生素质进行综合评价,并用实例对该方法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1.
基于情报竞争力的广义定义,构建包含情报资源、情报能力、情报效果3个方面的企业情报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选取模糊综合评价、主成分TOPSIS、灰色关联分析等单一评价模型对情报竞争力进行评价;对单一评价模型结果进行Kendall协和系数相容性检验;对相容模型结果运用平均值模型、漂移度模型以及合作博弈模型进行组合评价,并进行Spearsman等级相关系数一致性检验,输出最佳结果;并运用K-means方法进行聚类分析。  相似文献   

12.
刘井建 《科学学研究》2009,27(11):1668-1675
以项目管理为切入点,提出了融合效率与效力的R&D项目绩效评价标准,明晰了二者的内涵与异同点,并阐释了其在R&D项目绩效评价中的关系。针对R&D项目活动的过程特征,构建了基于DEA的融合效率与效力的R&D项目绩效评价模型。通过对我国大陆30个省、市、自治区(西藏除外)大中型工业企业R&D项目绩效的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异,且存有较高程度的"效率陷阱"循环倾向,指出R&D项目应当与企业发展目标、客户需求相一致,不能依靠增加R&D资源却实施数量多、效力低的R&D项目,需要从"质"上进一步提升R&D项目的效益。  相似文献   

13.
通过回顾相关文献,界定技能人才团队胜任力的内涵,初步构建技能人才团队胜任力理论模型;选择五家不同性质的钢铁企业开展访谈研究,在理论模型基础上,探索明确钢铁企业技能人才团队胜任力的构成维度,进而构建符合钢铁企业生产一线实际的技能人才团队胜任力模型;基于此模型提出完善技能人才团队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基于二维结构的企业研发项目后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欧阳轶翔  陈治亚 《科学学研究》2009,27(12):1853-1861
 在全球化和市场经济日益成熟的情况下,如何快速地、成功地进行研发成为企业在竞争中获胜的关键所在。通过对现阶段我国企业研发项目后评价的研究,提出基于二维结构的企业研发项目后评价模型,设计了两套调查问卷,通过各种形式调查了国内多家不同行业的大中小型企业,对若干不同条件影响下基于二维结构企业研发项目后评价的标准和因素的关系进行分析验证。  相似文献   

15.
从政府、高校及科研院所、科技服务中介机构、企业四个主体作用发挥的角度,以结构方程模型为分析工具,构建区域创新方法推广绩效评价模型。该模型为区域科学评价创新方法绩效提供了一个量化研究方法,对区域更好地推广和应用创新方法具有一定指导意义,以山东省为例进行实证应用分析。  相似文献   

16.
以江苏省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为研究对象,从行业角度出发,分析企业研发机构的建设和投入情况;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行业视角的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创新效率评价体系,并结合静态和动态DEA模型对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的创新效率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7.
郑毅  徐芳  牛华勇 《科研管理》2020,41(10):238-247
由于研发人员工作内容的复杂和产出的不确定,如何对其绩效进行科学、准确的测量和管理一直以来困扰着研发管理者。较之于社会标签、工作结果等表层绩效信息,对研发人员日常工作行为的分析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其深层次绩效特征,进而开展有针对性的绩效管理。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行为证据推理的研发人员绩效测量方法。这一方法首先确定与研发人员绩效相关的行为证据,进而采集行为数据并利用证据推理规则构建起研发人员“行为-绩效”间的推理关系,进而根据推理结果对研发人员绩效表现进行预测和管理。通过实证研究,上述方法可以有效判断个体研发人员的绩效水平,并帮助研发管理者开展有针对性的绩效反馈、提升。  相似文献   

18.
庄平  李延喜 《软科学》2011,(10):107-112,120
针对世界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企业所面临的投资选择,建立考虑宏观、微观影响因素的企业投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主观和客观两种赋权方法,对评价指标进行组合赋权,构建基于G1-变异系数法的企业投资风险评价模型,并以家电行业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验证模型的实际应用价值,探索符合当前形势的投资风险评价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异质企业的视角,通过修正新古典投资模型分析了企业研发投入、融资约束影响出口绿色技术含量的机理,并构建了企业层面的出口绿色技术含量指标,利用8万多组企业数据对此机理进行验证。得到的结论有:1.企业研发投入对出口绿色技术含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私有企业的研发投入的效果要明显好于公有企业、非污染密集型企业的研发投入效果明显好于污染密集型企业。2.融资约束在企业研发影响出口绿色技术含量中具有调节作用,融资约束的这种调节作用在私有控股企业和非污染密集企业中较显著,但该调节作用在公有控股企业和污染密集性企业中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企业信息能力的再认识,首先研究了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企业信息能力的培育;然后,在构建信息价值链内涵与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基于信息价值链的企业信息能力的培育内容;最后,建立了基于平衡计分卡和信息价值链的企业信息能力培育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