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科技.人才.市场》2007,28(6):F0004-F0004
“西部矿井开采及灾害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教育部2003年11月批准并依托于西安科技大学的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以西安科技大学采矿工程、安全技术及工程、岩土工程、地质工程4个博士点学科为支撑,以西安科技大学已建成的“陕西省岩层控制重点实验室”、“国家煤炭工业采矿工程重点实验室”、“国家矿山救援技术西安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2.
燕山大学于1978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高等院校。现有教职工2 700人,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近37 000人。学校拥有5个国家重点学科和11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7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1个省级应用基础研究基地及国家级大学科技园。  相似文献   

3.
吕疆 《西藏科技》2011,(7):64-66
一、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稳步推进 建立了1个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2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3个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4个自治区与中国科学院共建实验室;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建设步伐加快,3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创新型企业,2家企业的研发中心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西藏(成都)科技企业孵化器被认定为国家级孵化器。积极推进西藏科技孵化器和科技产业园建设。  相似文献   

4.
<正>本刊讯部省工作会商制是国家指导地方科技创新、地方服务国家战略的一项重大举措,自2006年建立以来,科技部对四川省的科技创新工作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在科研经费上,先后支持四川省近80亿元;在科技创新上,推动四川省建设16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支持自贡、乐山省级高新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成都市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在支撑经济发展上,培育了东方电气、成都地奥等20多家国家创新型  相似文献   

5.
《科学中国人》2024,(3):74-75
<正>省部共建煤基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是老一辈科学家经过30余年艰苦奋斗建立起来的。实验室组建于1985年,1997年批准为首批山西省重点实验室,2003年批准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10年批准组建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021年1月12日经科技部正式批准为省部共建煤基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是太原理工大学“211工程”建设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6.
正专家简介:马文会,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现任昆明理工大学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院长、真空冶金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省部共建复杂有色金属资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云南省硅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云南省高校硅冶金与硅材料工程研究中心主任。1996年获昆明  相似文献   

7.
《科学中国人》2009,(6):83-83
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将结合中央扩大内需十条措施的落实和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的实施.加大对产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前沿技术问题的攻关力度。  相似文献   

8.
中南大学     
中南大学是直属教育部的全国重点大学,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也是国家“985工程”部省重点共建的高水平大学。学校现有学科涵盖工学、理学、医学、文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哲学、教育学、历史学等十大门类,辐射军事学、农林学;拥有田家重点学科17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和教学基地5个。现设29个二级学院,有75个本科招生专业;设立了研究生院,有硕士学位授权学科282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142个,博士、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8个,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招生类别6种。学校有全日制在校学生5万余人,其中本科生33126人,研究生14814人。  相似文献   

9.
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宛如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 镶嵌在华中重镇武汉市。她集天地之灵秀,采日月之精华,校园湖光山色, 鸟语花香,风景秀丽,环境幽雅,自然园林式的风貌独具特色。学校兴创新学风,育天下英才,坚持学、研、产三结合,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居全国同类学校前列。现有6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2个部、省级重点学科,本科专业45个,硕士学位授予权专业26个,博士学位授予权专业26个,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建有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部、省级重点开放实验室,8个国家级工程研究(技术)中心。  相似文献   

10.
尹红  黄崇利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1):27-30,53
省部科技共建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通过共建优化整合中央和地方科技资源,以促进区域科技经济发展的一种新合作形式。共建形式可分为省部共建实验室、省部共建创新产业基地、省部共建创新工程、重大发展计划中的科技共建等4类。共建项目选择的原则包括整体性、长期累积性和效益性等,其共建重点领域是基础研究、科技人才培养、产学研平台和战略性产业等4方面。  相似文献   

11.
省部科技共建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共同促进区域科技经济发展采取的一种合作形式.省部科技共建包括省部共建实验室、省部共建创新产业基地、省部共建创新工程、重大发展计划中的科技共建,在共建主体、区域布局、共建形式等方面呈现三个特点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科技.人才.市场》2007,28(6):F0002-F0002
西安科技大学“西部矿井开采及灾害防治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于12月1日通过了教育部科技司组织的专家的验收。西安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刘德安,校长苏三庆,副校长卢建军、张金锁,实验室建设负责人,相关院系及职能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了验收会。教育部科技司基础处张中民,省教育厅科技产业处处长窦海潮,省煤业化工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闵龙等应邀参加了验收会。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对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重组的背景下,为促进农业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好地发挥领头羊作用,基于相关数据分析认为,农业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部分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助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起到重要作用,然而存在整体规模偏小、地区分布不平衡,人才在学科类、省部共建类实验室的分布不均,以及借助网络媒体等宣传不足等问题。探究未来农业发展趋势并提出发展建议,以期促进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好发挥在该学科的领头羊作用,为农业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于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是我国目前唯一的国家级冻土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基地。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岩等介质冻融过程及相关的力学、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特性和模式,及其在解决工程、  相似文献   

15.
《科学中国人》2008,(2):96-96
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现有航空宇航制造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生物医学工程、工业工程、工业设计5个专业系和机械基础教学实验中心、机电实验教学中心、电工实验教学中心3个教学实验中心。拥有机械基础国家级教学基地和现代设计与集成制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及陕西省微/纳米系统重点实验室。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工程制图、机床数控原理与  相似文献   

16.
发展中的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4年中国科学院开始实施重点实验室计划。迄今,在中科院建成国家实验室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55个(包括与教育部联合的实验室),院重点实验室76个。此外,还开始了其它3个国家实验室的筹建工作。一重点实验室发展概况1984年,国家开始实施重点实验室计划,我院同时起步,至今已20年整。我院国家重点实验室数约占全国的1/3,主要在20世纪80年代建成,90年代新规划启动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较少。2000年以来,国家再次有计划地增建国家重点实验室,近几年批准建设21个,其中我院10个。2004年,科技部又发布了19个准备增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学科领域。院重点实…  相似文献   

17.
位于上海市虹口区中山北一路803号的上海市公安局刑事侦查总队,有一个因其门牌号而闻名全国的代号——“刑警803:几度风雨几度春秋,“刑警803”在上海乃至临近地区已家喻户晓,这份光荣是由“803”大院内各部门默默奉献和努力拼搏铸就而成,上海市刑事科学技术研究院现场物证重点实验室是其中的新生力量。作为我国政法系统首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重点实验室的建立旨在获得更多原创性科研成果,推动我国刑事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维护国家公共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8.
<正>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是山东省政 府直属的综合性医学科研机 构,下属13个研究所(院),1 个国家卫生部重点实验室、5个省 重点实验室,3个省医药卫生重点 实验室,7个省医药卫生重点学 科,主要承担医学科研、临床医 疗、疾病控制和研究生教育等任务。 作为山东省最大的综合性医学科研 机构,我院始终把科研工作当作贯 穿我院业务工作的主线和基础,紧 紧围绕国家和山东省科学技术、医  相似文献   

19.
1引言西北大学是一所学科门类齐全、具有百年历史的省部共建211工程大学,以建设成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发展目标。学校现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含5个二级学科)、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学科10个、二级博士学位授予学科专业85个、博  相似文献   

20.
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为提高基础研究水平,提升国家的创新能力和科技竞争力而采取的通过投资建设及直接和间接管理的国家级科学研究基地。本文将湖北省内部分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国内其他实验室进行分学科领域的比较,为湖北省充分发挥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作用、形成知识创新高地,从而有力促进科技创新体系的构建和原始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了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