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曹保顺 《高中生》2010,(6):10-11
新材料作文是近几年高考出现的一种新的命题形式。它提供一则或多则材料,略作提示,但不提供话题。要求考生阅读材料,根据自己对材料的感悟、理解.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进行写作。这种命题形式一出现,便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那么.在写作新材料作文时,考生应如何构思成文呢?  相似文献   

2.
所谓“材料作文”,即提供一则材料或图画并略作提示,但不提供话题,要求考生阅读材料或图画,然后根据自己对材料或图画的感悟、理解,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进行作文。就其本质来说,其命题特点、写作要求与话题作文有相同之处,可以看作是话题作文的另一种类型。  相似文献   

3.
热点透视 “观点提炼”是指考生按照命题者所给出的阅读材料,在理解的基础上,对阅读材料中相关的信息进行筛选、提炼,最后概括归纳出符合命题要求的观点。这样的试题在中考阅读题中应用十分广泛,各种文体的阅读中都可以见到它的身影。它一般都是中考阅读题的最后一个小题,常常会被考生轻视,认为答案的要求比较宽泛.答题的随意性大,容易得分。  相似文献   

4.
“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是现代文阅读考查的主要考点之一,它主要考查考生在充分理解并正确把握原文基本意思的前提下,根据阅读材料的有关内容,进行合理推断和想象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这一考点,充分体现了高考注重考查考生分析综合能力的命题原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5.
给材料作是常见的作形式之一。由于它既能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又能考察学生的联想与写作能力,同时还兼顾了命题的灵活性与客观性。但是,由于它具有命题的灵活性与客观性的双重特征,而令考生不易把握,每年高考,有相当一部分考生因“跑题”而丢分。探讨一下寄寓类给材料作的审题与立意,对提高考生的作能力会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6.
周宏 《中文自修》2010,(4):9-11
所谓“新材料作文”,其实就是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根据材料内容提炼观点写作的一种作文类型。之所以称其为“新”,是因为它与过去的材料作文相比,在审题立意上更为开放、自由,在文体要求上更灵活罢了。在命题者,选用的材料观点的倾向性和指向性更为含蓄,甚至没有倾向性,写作者可以自由发表观点(或肯定、或否定、或补充);在阅卷者,、平价的标准更为开放、灵活、包容,  相似文献   

7.
马涛 《中学文科》2007,(3):33-38,48
【热点概括】 主题词:非常六十一(探究) 一、六“巨头”联合“主演”近年来,中考议论文阅读命题仍然以课外文字材料为主,命题材料大多涉及备受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蕴涵丰富的人文精神,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考查对文章整体内容的感知、理解和领悟能力。考查的主要内容,集中在辨析论点、掌握论据、分析论证方法、品析语言特点、分析结构特色、评点写作手法六个方面。探究特色,更是极为鲜明。  相似文献   

8.
全国卷作文题摆脱关系型话题作文命题形式,将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嫁接”,推出了话题式材料作文这一新命题形式。这种作文具有明确的规定性,同时又能从多个角度灵活地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兼具了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两者的优点。因此,这一命题形式颇受命题者青睐,但同时也大大地提高了审题的难度。从写作实际来看,不少考生倍感头疼,偏题、跑题的现象增多。要写好这类作文,审题立意是第一道“门槛”,它直接决定着作文的成败。本文就新材料作文谈一下审题立意的“三字诀”,以期对高考作文的备考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2006—2007年全国高考语文(全国卷)均采用材料作文命题方式,即提供一则材料或图画并略作提示,但不提供话题,要求考生阅读材料或图画,根据自己对材料或图画的感悟、理解,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进行作文,此类作文,有人称之为“新材料作文”。  相似文献   

10.
材料作文是指命题者根据命题需要提供一段文字或漫画作为作文的限制性要求的作文形式。命题人提供材料,要求学生依据材料作文,或改写材料,或续写材料,或写读后感,或针对材料中的“现象”写短评。所以,材料作文考查的角度多种多样,其最大的要求是学生不能脱离材料所提示的中心来写作。具体来说,材料作文要求学生把阅读与表达结合起来的同时,它所提供的材料对作文的内容范围及立意方向等还有约束力。  相似文献   

11.
温晓森 《现代语文》2007,(6):121-122
题意话题,最早出现在05年湖北高考卷,它的主要特点是材料本身即是话题,提供一则寓言或寄寓隐含某些哲理的寓意性材料,不提供话题,要求考生阅读材料,根据自己的理解与感悟,自定立意,联系实际,展开议论、记叙、抒情。这类话题作文,界于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之间,汲取了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的优点,既能考察考生的理性思辨能力,防止考生宿构、套作,又给学生最大的写作自主权,  相似文献   

12.
【考点透视】 观点提炼是指考生根据命题者所给出的阅读材料.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材料中的相关信息进行筛选、提炼,最后概括归纳出符合命题要求的观点。这类题型在中考阅读题中比较常见.能综合考查考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概括能力和分析能力。综观2009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试卷。笔者发现此类试题主要有以下几种题型:  相似文献   

13.
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大多数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往往把重点放在命题之后,一般采取“命题——指导——批改——讲评”的步骤,注重教学生如何审题、立意、选材、组织材料、谋篇布局等,使学生往命题框套里钻,既没有感性材料,思维又受到束缚,往往是一听到“作文”二字就头疼。针对这一现状,我尝试了“前习作教学”,就是“在习作教学中将重心转移到命题之前,重视学生作前的观察、体验、阅读与思考等,以此降低写作难度,减少学生的畏惧心理,让学生有话可写、想写。”最后到乐写,把写作当成一件愉快的事情。  相似文献   

14.
所谓高考新材料作文,就是提供一则材料或图画并略作提示,但不提供话题,要求考生阅读材料或图画,根据自己对材料或图画的感悟、理解,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进行作文。就其本质来说,这种作文介于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之间,其命题特点、写作要求与话题作文有相同之处,可以看作是话题作文的另一种类型。比较而言,这种作文比话题作文更具开放性,更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示自己的才华。但有时隐性材料也曾加了学生的审题难度。如何进行高考新材料作文的立意写作?我以下面的三个例子予以  相似文献   

15.
阅读理解是近几年来中考命题中的热点之一.其命题形式与特点是:提供阅读材料,要求考生先阅读,后回答问题.而提供的材料往往篇幅较长,信息量较大,构思新颖别致,综合性也强,是一类能力考查的好题型.这类题目的解题思路与方法是:认真阅读材料,将材料中所提供的信息作为解决问题的依据,和以前学过的知识相互联系,通过类比模仿、加工、归纳总结,从而得到答案.针对阅读内容,大致可将这类题分为以下三类型:  相似文献   

16.
“以能力立意”,是高考命题思想上的一个转变,也是一个大的突破。语文科的“以能力立意”,就是命题着眼于考查考生的学习潜能。在编制试题时,把考查能力放在主要的地位,如语言的辨析和运用能力、文章的阅读能力、获取社会信息的能力、思维的表达能力、分析和评价作品的能力……根据能力考查的不同方面,选择恰当知识内容,来搭配各种题型,多角度、多方式地询问。  相似文献   

17.
近两年高考,材料作文在沉寂数年后,出现在全国Ⅰ、Ⅱ卷中。根据高考命题保持稳定、三年一小变的规律.各地加强了材料作文的写作训练。但是.由于写惯了话题作文,考生对材料作文写作适应较慢,内容上呈现了很多问题.成为制约学生作文成绩的瓶颈。在材料作文训练中,认真分析内容上的失误.诊断病因.对症下药,对于考生提高作文能力是很有帮助的。下面结合一道材料作文命题.对写作时内容上的四种常见病作简要分析,以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8.
2005年高考作命题呈现出缤纷多彩的格局,有命题作、给材料作、看图作、想象作、话题作等形式,既秉承传统。又发展创新。但话题作仍占据着主导地位。预计这种命题走势在2006年的高考作命题中将会继续体现。话题作得到重视,是因为话题作的开放性、发散性、灵活性、多元性、自主性为考生创设了自由的写作空间,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考生可以展开自由联想、想象的翅膀,充分张扬个性、展示才情、彰显自我。  相似文献   

19.
袁东升 《现代语文》2007,(1):116-117
话题作文从1999年闪亮登场之后,便一发而不可收。全国高考作文连续七年都采用话题作文的考查形式,高考单独命题的省市也绝大部分要求考生写话题作文。话题作文“三自”(自由命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学生的手脚,较之传统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更有利于发挥考生的写作特长。这是话题作文的长处。但是,话题作文的易宿构、不利于客观公正地评分等弊端也在几年后暴露无遗。于是,人们便寻找一种新的作文考查形式,力求使考生作文既能放得开,又能收得拢。  相似文献   

20.
[高考解读] 话题作文是近几年高考中出现的开放性作文命题形式,它的开放性体现在考生根据作文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这“三自”给考生存作文内容、题材、形式和手法上以充分的施展才华的余地,它允许运用各种形式、使用各种方法、利用最擅长的手段表达各种各样的主题。话题作文虽具开放性,但仍有一定的限制,“作文要求”规定和限制了行文的范围及关联对象,作者必须涉及或围绕指定话题写作,而不是信马由缰毫无约束的。这种有限制的开放性作文体现了鼓励创新、张扬个性的命题新思路。怎样用好这块“余地”而使行文不偏离话题,正确立意是写好话题作文的一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