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学生阅读》2005,(1):49-52
一般来说,中国的近代化包含三方面的内容。经济上:工业化一富强;政冶上:反侵略——民族独立,反封建——民主自由;思想文化上:学习西方——思想解放。思想的近代化,是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前提。  相似文献   

2.
“2011版课标”指出“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对外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对内反对封建专制统治,为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努力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奋斗的历史。”强调被侵略和抗争两条线索,突出了中国人民对近代化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90年前的今天,中国共产党成立了。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人民踏上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光明道路,开启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壮丽征程。  相似文献   

4.
张铁民 《考试周刊》2011,(50):41-41
90年前的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了。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中国人民踏上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光明道路,开启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壮丽征程。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代化是指经济的工业化、政治的民主化、社会的法制化及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全方位的变化,它与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过程相互伴随、相互促进,有力地推动了近代中国的历史进步和社会发展。1919年以前,中国近代化历程经历  相似文献   

6.
王振宇 《考试周刊》2010,(2):234-235
人类几千年的政治文明史反复印证了一个道理: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走什么样的民主道路,要与国情相适应。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植根于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广阔沃土.产生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而进行的伟大实践,是适合中国国情和社会进步要求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中华民族近代以来追寻实现中国梦,渊源于中华先人追求进步的复兴梦想,先人梦想犹如绵延泉源,后人梦想则是汹涌奔流,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贯穿中华民族近代以来追寻实现中国梦历程的主题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中国共产党在继承以往几代先进中国人努力的基础上,紧紧依靠人民完成和推进“三件大事”,彻底争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开始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即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这条道路上追寻实现中国梦,必然体现为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依归的伟大实践,不仅有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而且有着走中国道路、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8.
在自鸦片战争至戊戌维新的半个多世纪里,无数仁人志士为寻找中华民族的独立、民主与富强之路而殚精竭虑,甚至流血牺牲,但始终没有找准中国落后挨打的真正根源——老朽的封建专制政治制度和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因而也就一直没有找到打开近代化闸门的真正钥匙——彻底推翻清王朝和封建专制政治制度。恰恰相反,他们无不把实现近代化的希望寄托在清政府的身上,只是希望清政府进行一些枝枝节节的改革,并且相信这种改革能够将中华民族引上近代化的轨道。  相似文献   

9.
在近现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为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肩负起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两大历史任务。党领导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1.
不能告别的革命:中国现代化前提条件的创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是近代中国历史的两大主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前人的经验教训,开辟了一条先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为现代化创造前提条件,再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正确的救国之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推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提供了中华民族走向现代化的政治前提,为现代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00年的历程,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与国家发展并在具体的中国实践中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进程,这个历史进程呈现为不同的发展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中国共产党不断为中国人民的幸福、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富强披荆斩棘、探索开拓、英勇奋斗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与中国实践相结合过程中不断自我创新的过程,就是中国人民自立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并推动世界文明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深深地植根于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党的领导下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的斗争史之中。实践批判是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路径。坚持实践批判,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必须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持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4.
一部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西方文明战胜中国传统文明的历史,也是一部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追求民族独立自由富强的历史,还是一部中华民族学习西方文明、反思传统文明、逐渐形成中华现代文明的历史.  相似文献   

15.
闭雄壮 《文教资料》2011,(18):85-87
学习西学是挽救中国社会的各种危机和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富强的必由之路。然而,近代中国士大夫——知识分子虽然开展了学习西学的活动,但他们的努力并未能使中国实现民族独立和富强的理想。概括来说。近代中国学习西学的特点主要体现为:(一)近代中国学习西学属于被动式的学习;(二)清政府不积极开展和支持学习西学活动;(三)只强调学习技艺,忽视人。文精神的学习。这些特点对近代乃至现代的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因此,值得我们对此进行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16.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专题涉及两项基本内容——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以及在民主革命进程中民主政治的建立与完善。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历程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阶段,它们的斗争目标基本相同,都是反侵略(反帝)反封建,争取民族独立和建立民主政治。但由于领导阶级不同,决定了革命的走向不同。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也就是中国探索近代化的过程,近代民主政治的建立与完善是政治近代化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民主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民族独立,但真正的民族独立与近代化的发展又密不可分,在复习时应该予以把握。  相似文献   

17.
近代化是指人类社会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所经历的巨变。这一过程开始于西欧,扩展于北美和欧洲其余地区,蔓延到亚非拉美。19世纪中国的近代化就是在西方近代化的示范带动和武装侵略下艰难启动的。整体来看,中国在19世纪争取实现近代化的机遇有两次:  相似文献   

18.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中国所面临的崭新课题,国家独立、富强、民主、文明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要内容,面对当时特殊的世情和国情,反帝反封建斗争和向西方学习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要手段和途径。高校中国近代史教学要培养学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自觉意识。是学生明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爱国主义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民族自信心以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相似文献   

19.
文章根据近现代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论述了中华民族仁人志士为争取国家独立富强,走工业化之路,曾进行了多次文化方式的选择,终无结果。中国共产党历经80年风雨历程,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坚持马克思主义,紧扣中国工业化的历史主题,对文化建设既继承又创新,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实践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国文化前进方向的忠实代表。  相似文献   

20.
杨思冰 《历史学习》2001,(11):36-37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探索史,更是近代化的历史。“屈辱”是中国注定要为近代化付出的必要代价;“探索”则是探求赢得民族独立的道路,而实现近代化则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从这个角度观察研究太平天国,就会发现它明显迟滞了中国近代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