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高一化学课本第二章第二节《钠的化合物》中,在讲解有关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时,只给出了化学原理:2Na2O2 2CO2=2Na2CO3 O2  相似文献   

2.
过氧化钠是中学阶段学生接触的最重要的过氧化物,主要的化学性质是:在空气中易变质,最终转化为碳酸钠;易与水和二氧化碳作用,其反应的方程式:2Na2O2 2H2O-4NaOH O2 ↑;2Na2O2 2CO2=2Na2CO3 P2.2004年的高考试题中,以过氧化钠为背景的试题出现比较多,重点考查了考生对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过氧化钠是钠的重要化合物,也是高考命题的热点,特别是Na2O2与H2O、CO2的反应及计算,并且可以衍生到有机物的燃烧及其产物与Na2O2反应的考查.现对教材中Na2O2与H2O、CO2的反应进行详细分析、总结规律,并拓展到有机物完全燃烧后所得产物与Na2O2反应后固体质量及气体体积的变化.一、Na2O2与H2O、CO2反应的分析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  相似文献   

4.
1 以过氧化钠为主体的知识总结 问题1:标出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反应的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解析:(失2×e-) 2Na2O2+4H2O=4NaOH+O2↑+2H2O(得2×e-) (失2e-)2Na2O2+2CO2=2Na2CO3+O2(得2×e-) 问题2:由2Na2O2+2CO2=2Na2CO3+ O2知,2Na2O2+2SO2=2Na2SO3+O2对吗?  相似文献   

5.
四、国防军事中的CO2 例4(2002年北京市宣武区)潜水艇里需要配备氧气再生装置。通常有以下几种制氧气的方法:①加热高锰酸钾;②电解水;③常温下过氧化钠(Na2O2)跟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上述三种方法中最适合在潜水艇里制氧气的是(填序号)_____,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该方法的优点是_____。  相似文献   

6.
1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实验实验原理:2CO2+2Na2O2=2Na2CO3+O2在小U型管里放入1~2小块石灰石,滴加2mL稀盐酸,立即有气体生成,用燃着的木条靠近U型管口,燃烧木条熄灭。在另一管口(管内予先塞一团玻璃棉,上面撒上半角匙过氧化钠),并再次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反应后产物,带火星的木条便复燃起来(图1)。优点:操作简便,效果明显,节约药品,节省时间,实验趣味性浓。2硬水的软化实验在小U型管的一管内下部塞一团玻璃棉,上面压实离子交换剂,再盖一层玻璃棉,制成一离子交换柱。从上方缓缓滴加天然水,天然水经过离子交换…  相似文献   

7.
一、基本反应原理 CO2与NaOH的反应,实质上就是碳酸(H2CO2)与NaOH的反应。当n(CO2):n(NaOH)≤1:2时,发生反应①CO2+2NaOH=Na2CO3+H2O,溶液中的溶质为Na2CO3和NaOH,或只有Na2CO3;再向其中通入CO2,则发生反应②Na2CO3+CO2+H2O=2NaHCO3;  相似文献   

8.
一、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一)设计目的过氧化钠跟二氧化碳反应能放出氧气(见高中化学第一册P103,中专化学P49):Na2O2+2CO2=2Na2CO3+O2↑(1)为了让学生得到感性认识,加深对“过氧化钠在高空飞行器和潜水作业的密封舱中它可一物...  相似文献   

9.
利用公式△H=-0.1196n/A计算了乙醚和丙酮分别在氧气和空气中燃烧反应的温度,并推测了乙醚和丙酮燃烧反应的机理.乙醚在氧气中燃烧反应的火焰温度理论值为3272K,与测定温度3134K接近,误差为4.40%.丙酮在空气中燃烧反应的火焰温度理论值为1292K,与测定温度173K接近,误差为1.49%.根据乙醚和丙酮燃烧反应的火焰温度,推测乙醚和丙酮燃烧反应机理为:(1)O2+hv→2O·;(2)(C2H5)2O→4C+4H2+H2O(乙醚),CH3COCH3→3C+2H2+H2O(丙酮);(3)H2+O·→H2O+hv;(4)C+O·→CO+hv;(5)2CO+O2→2CO2.  相似文献   

10.
1问题的提出 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在讲述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时,这样叙述道:过氧化钠跟二氧化碳起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  相似文献   

11.
Na2O2的相关计算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尤其是Na2O2与CO2和H2O的计算,让学生费尽脑汁,这两个反应均有物质(CO2和H2O)被“吸收”,都“释放”出氧气,这“一吸一释”,导致Na2O2的质量的变化,对这两个反应深度挖掘,会发现有关这两个反应的背后有一些规律可循.  相似文献   

12.
一、对反应物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讨论 例1将CO2通入100g未知溶质质量分数的NaOH溶液中,可能发生的反应有:(1)2NaOH+CO2=Na2CO3+H2O,(2)Na2CO3+CO2+H2O=2NaHCO3.反应完成后NaOH已无剩余,且溶液的质量比原来增重13.2g.求原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相似文献   

13.
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实验装置巴东县第二中学田宗学(444324)在高中《化学》必修课本第4章碱金属第2节钠化合物这一教材中,关于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在课文中只做了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的演示实验,而对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制取氧气,也只用了一个化学反应...  相似文献   

14.
许多化学试题如用巧解则事半功倍.对2004年全国理综试卷第12题就可运用方程式合并法巧解,可省时、省力.题目 取ag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将其产物跟足量的过氧化钠固体完全反应,反应后固体的质量恰好也增加了ag.下列物质中不能满足上述结果的是(  ).A H2;    B CO;C C6H12O6; D C12H22O11分析 在《碱金属》一章中,我们学过Na2O2的主要反应有2个:2CO2 2Na2O2=2Na2CO3 O2↑,①2H2O 2Na2O2=4NaOH O2↑.②而该题是在以上方程的基础上,多了2个初中学过的反应,如用传统方法解题,则过程如下:(1)2CO O2=2CO2,  28×2…  相似文献   

15.
在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钠的化合物部分,主要讨论过氧化钠的性质,其中对于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只给出了化学方程式和应用,笔者补充设计该实验,能很直观的证明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并且反应中生成氧气(使CO2中的棉花燃烧).该实验特别适合学生的实验探究或者随堂演示.  相似文献   

16.
例题将炭和碳酸钙的混合物在空气中高温煅烧,充分反应后将生成的二氧化碳收集称量,发现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正好等于原混合物质量,求原混合物中碳酸钙的百分含量。分析本题的隐含条件有:1)高温银烧;2)充分反应。说明炭完全转变为CO。,CaCO;也完全分解,即C+0,edHCO,CaCO。edHCaO+CO。+。在第一个反应中,C+CO。,质量将增加(为什么?);在第二个反应中,CaCO。、CO。,质量将减少(为什么?)。还有一个隐含条件是:生成COz的质量等于原混合物的质量,或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等于分解生成CaO的质量,这是解题之…  相似文献   

17.
有关过氧化钠的性质的实验设计安陆市雷公高中王存海(432600)一、实验目的巩固Na2O2的性质及应用;培养实验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二、原理设计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起反应能产生氧气,此反应用于呼吸面具和潜水艇的供氧。其反:应式:2Na2O。+2CO2...  相似文献   

18.
<正>一、问题的提出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是过氧化钠的重要化学性质之一,但在教学中有关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本质的问题很少涉及。查阅资料知,有关潮湿的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大家的认识是一致。但有关干燥的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却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是干燥的二氧化碳能和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二是干燥的二氧化碳不能和过氧化钠反应。笔者结合相关的研究经验,重新设计实验  相似文献   

19.
一、关于光合作用的计算题规律一总反应式为:6CO2+12H2OC6H12O6+6H2O+6O2。规律二释放的氧气来自参加反应的水。例1在关于光合作用的实验里,如果所有的水中有0.20%的水分子含18O,二氧化碳中有0.68%的二氧化碳分子含18O,那么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中含18O的比例为()A.0.20%B.0.44%C.0.64%D.080%解选A。二、根据遗传病系谱计算有关概率的题目遗传病系谱遗传类型判断口诀例2右图是某遗传病的系谱图。若Ⅲ6与有病女性结婚,则生育有病男孩的概率是()A.1/4B…  相似文献   

20.
过氧化钠是碱金属中非常重要的化合物,它的结构、性质、计算及其有关实验等都是高考命题的热点,特别是有关过氧化钠的计算,笔者就此把有关过氧化钠的计算分类解析如下,供同学们参考.一、CO、H2混合气体燃烧产生的气体通过足量的过氧化钠的计算【例1】某种CO和H2混合气体,其密度为同条件下O2密度的1/2,将3.2g这种混合气体充入一盛有足量Na2O2的密闭容器,再通入过量的O2,并用电火花使其充分燃烧,最后容器中固体质量增加了().A.3.2gB.4.4gC.5.6gD.6.4g解析:有关化学方程式:①2CO+O2=2CO2,②2H2+O2=2H2O,③2Na2O2+2CO2=2Na2CO3+O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