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做关于凸透镜成像实验前,都要求先测出凸透镜的焦距,下面介绍六种方法,供同学们实验时参考.1.会聚法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在透镜的另一侧放一张白纸,改变透镜与白纸间的距离,直到白纸上有一个很小的亮点为止,测出这个亮点到透镜的距离即为焦距.2.虚像法用凸透镜观看课本上的字,当看到某字的正立放大的虚像时,逐渐加大透镜和字的距离.直到该字的虚像恰好消失为止,测出该字到透镜的距离即为焦距。3.等大法在光具座上做凸透镜成实像的实验,移动点燃的蜡烛到透镜的距离,使光屏上出现倒立等大的烛焰的像,测出此时的物距或…  相似文献   

2.
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一侧焦点以外的某处,在凸透镜的另一侧通过透镜能看到虚像(光屏上呈现不出来的像),所成虚像由于物距不同、眼睛距透镜距离不同,可成正立、倒立,放大、缩小、等大等虚像。  相似文献   

3.
错觉1 平面镜成像时,物距越大,所成的像越小,如图1. 错觉2 放大镜成像时,放大的虚像比物体更近,如图2. 错觉3 凸透镜既能成正立的虚像也能成倒立的虚像. ①当物距u相似文献   

4.
潘建新  梁宇 《中学理科》2006,(9):9-12,47
解析:放大镜是一个凸透镜,用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把凸透镜靠近要观察的物体,让凸透镜到物体的距离小于焦距,透过凸透镜就可以看到物体正立、放大的虚像,题中放大镜的焦距为10cm,因而邮票与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应小于10cm。  相似文献   

5.
实验预习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后将会聚于主光轴上的一点,此点称为焦点.将物体分别放到西透镜与焦点之间(u<f);放到焦点与2倍焦距之间(2f>u>f);放到2倍焦距之外(u>2f).用光屏接收所成的像,观察像的性质以及像到透镜的距离情况,归纳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在“观察凸透镜所成的像”的实验中,主要是观察蜡烛的火焰经过凸透镜的成像情况,所以蜡烛是物体,蜡烛到透镜的距离是物距(u);光屏到透镜的距离为像距(v). 思考题 1.如图5-l甲所示,物体(蜡烛)发出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能…  相似文献   

6.
透镜成像的两条规律及其应用江苏丹阳市延陵中学贡建荣物体沿透镜主轴移动时,其像的移动方向、放大率的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本文试就凸透镜成实像、凸透镜成虚惊、凹透镜成虚像三种情况,利用作图法进行总结,得出两条规律,并举例说明规律的应用.1.两条规律的得出物...  相似文献   

7.
薄透镜分凸透镜与凹透镜,当透镜置于空气中时,它们的成像情况有三种:凸透镜成实像,凸透镜成虚像,凹透镜成虚像.因而透镜成像放大倍数与物距的关系也有三种情况.分别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8.
张世伦 《物理教师》2000,21(8):32-33
某教学参考书中有这样一道关于透镜物像“变动”的问题: 当物体从远处移近凸透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当透镜成放大实像时,像移动的速度才大于物体移动的速度. B.只有当凸透镜成的是实像时,像移动的速度才大于物体移动的速度. C.只要透镜成像,像移动的速度就大于物体移动的速度. D.只要透镜成放大的像,像移动的速度就一定大于物体移动的速度. 该书附解析过程如下: 由 得 只要m>l(正立的放大虚像与倒立的放大实像),v(像)一定大于v(物).所以该题答案为D. 笔者认为上面的分析过程是错误的.因为,…  相似文献   

9.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物体通过凸透镜可以成倒立的实像(图1)或正立的虚像(图2).这一规律可以做实验来验证. 可是,在图1的实验中,有学生注意到,在物体同侧通过透镜由左向右看过去,能够观察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像和一个正立缩小的像,这两个像不同于实验要观察的像.也就是说,一个透镜同时形成三个像.  相似文献   

10.
l.三个特点①光心:透镜的中心,凡通过该点的光线的传播方向不发生改变.②焦点:跟王光轴平行的光线通过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的点,即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③二倍焦距点:凸透镜成放大和缩小的实像的分界点.2.三个关系:①成实像时,物和像分居凸透镜两侧.②成虚像时,物和像在凸透镜的同侧.@成实像时,当u=Zf时,物和像之间的距离d=V最小;当>一Y时,d>V.3.三个推论:①凸透镜成实像时,当U变小时,像和。都变大;当U变大时,像和。都变小.②凸透镜成虚像时,当U变小时,像和。都变小;当u变大时,像和。…  相似文献   

11.
例1(’98天津)有一个焦距为20厘米的凸透镜,关于它所成的像下面叙述中哪些是正确的.A.当物体沿主光轴从距透镜50厘米处向30厘米处移动的过程中物像之间的距离光变大后变小B.当物体沿主光轴从距透镜50厘米处向30厘米处移动的过程中物像之间的距离先变小后变大C.当物体沿主光轴从距透镜5厘米处向15厘米处移动的过程中所成的像逐渐变大D.利用这个凸透镜成实像时物像之间的距离可能小于80厘米解如图1所示,F为凸透镜的焦点,P为两倍焦距处.设凸透镜左侧为物区,右侧为豫区.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P是成缩小与放大像的分界点.当物体…  相似文献   

12.
一、实验预习1.凸透镜对光有___作用。通过透镜两个球面的___叫做透镜的主轴,跟主轴___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在主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凸透镜的___,常用字母___.表示,该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叫做___,常用字母___来表示。2.本实验我们用___作为物体,使其像成在___上。3.物体发出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而成的像叫___像,此像一定呈现在光屏上。物体发出的光经过凸透镜折射后,仍然发散,这些发散光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像,叫做_像,此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可用眼睛通过凸透镜观察到。4.物体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叫_,用_符号表示…  相似文献   

13.
读罢贵刊1990年第1期李瑞翔的《成像的视场》一文,颇受启发。本文拟对线状物通过凸透镜所成虚像、实像视场的计算问题,再做进一步的探讨,以就教于李瑞翔老师。凸透镜成虚像的视场李瑞翔文章(以下简称“李文”)称,虚像点与凸透镜的边界所形成的光锥在凸透镜后方的部分为虚像点的视场。确定虚像两端部像点的各自视场,其交叠部分为整个虚像的视场。笔者由图一所示光路可知,观察者的眼睛在光锥 MNS 区域内各个位置,均能够看到AB 线状物的全部虚像 A′B′,S 是刚能看到虚像 A′B′的距离透镜最远点。而光锥 MNS 外,以主截面为  相似文献   

14.
当我们拿起凸透镜观看远处的房屋、树木等物体时,看到的是房屋、树木等物体倒立、缩小的像,并且会认为此像是与物体在凸透镜的同侧.由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知:当物、像在凸透镜的同侧时,像应为正立的、放大的虚像;若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物、像应该分别位于凸透镜的两侧,而我们看到的像与此二种情况好像均不符.那么我们看到的像到底是实像还是虚像呢?  相似文献   

15.
一、一个成像规律物距(u)像的性质像距(。)正立或倒立放大或缩小实像或虚像“>2f倒立缩小实像介彩<2f f万uf时,物体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成实像;当“叨寸物体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成虚像。2.2倍焦距位置是物体成放大的实像和缩小的实像的分界点,即当u>刀时,物体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成缩小的实像;当厂袱u<卿寸,物体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成放大的实像。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倒立的,物体与像分居在凸透镜的两侧;所成的虚像都是正立的,物体与像在凸透镜的同侧。当物体…  相似文献   

16.
凸透镜的两个分界点是指凸透镜物距的两个分界点 :f处和 2f处 .它们既是分界点 ,同时又是两个极值点 ,f处是凸透镜成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 ,也是放大率m最大的点 ;2f处是凸透镜成实像时 ,放大与缩小的分界点 ,也是成实像时 ,物像距离L的最小值点 ,此时m =1 .充分地认识和利用凸透镜这两个分界点能使凸透镜成像的动态变化这一难题得到简便地解决 .一、像的动态变化∵m =|v|u =像长物长,∴在物长不变时 ,m越大则像长越大 .例 1 有一物体从离凸透镜无限远处沿主光轴向光心移动 ,物体经透镜所成的像的变化情况是 (   ) .(A)先变…  相似文献   

17.
同学们通过实验可得到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①物距大于二倍焦距(U>2f时,能在凸透镜另一侧的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②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f<U<2f)时,能在凸透镜另一侧的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放大的实像;③物距小于一倍焦距(U<f)时,能在凸透镜同侧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再补做两个实验,还可得到凸透镜成像的另外两种情况:④物体在二倍焦距点上时,能在凸透镜另一侧的二倍焦距点上成倒立、等大的实像;⑤物体在焦点上时,既不成实像也不成虚像.归纳凸透镜成像的这五种情况,可得到各种情况下…  相似文献   

18.
我们知道,无论实像还是虚像,在一定条件下,人眼均可以看到,但观像时有些问题值得注意.一、提前看像不能看清图1是大家很熟悉的物体AB经凸透镜成实像的光路图.那么当人眼位于A′B′CD范图1围内,面向透镜CD,会看到清晰的像吗?我们可把人眼看作焦距为f(可变)的凸透镜,把A′B′看作“眼透镜”的虚物,因此,物距为-u.根据1-u+1v=1f,得v=uff+u=f1+fu<f,而眼球的晶状体所能达到的最长焦距等于晶状体与视网膜的距离.可见A′B′通过人眼成的像一定位于视网膜与晶状体之间,因此,观察者是…  相似文献   

19.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部分在中考命题中出现概率达90%,多以填空、选择、实验、作图等形式出现. 例1 把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0 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物体放在此透镜的主光轴上距透镜30 cm处,则在透镜的另一侧可得到一个( ). 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倒立等大的实像解析:太阳光可看作平行光,经凸透镜后会聚于一  相似文献   

20.
林大乐 《物理教师》2002,23(1):34-35
测量凸透镜焦距实验 ,是高中物理的重要实验 ,在实验时 ,偶然发现 ,除观察到预期的成像外 ,从凸透镜中还能观察到一正一倒两个像 .进一步对凹透镜成像进行观察发现 ,除在物体异侧通过凹透镜看到正立缩小虚像外 ,同样在物一侧看到一正一倒两个像 .本文将对以上现象作详细探讨 .1 透镜中倒正二像的成因分析首先 ,我们要搞清楚两个问题 :一是透镜成像公式适用的条件是薄透镜 ,即透镜两个面的顶点O1、O2 重合 ,然而实际情况是O1、O2 不重合 .二是当光入射到透镜上时 ,除了发生折射外 ,在两个界面上同时会发生反射 .实验中 ,我们从屏上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