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除了对广大青少年要加强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近代史、现代史和国情教育之外,还提出“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与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近现代史和国情教育并不矛盾,而是一种完善和补充,不能把几个教育对立起来,割裂开来,而要有机地结合起来。为什么要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呢?一是为了全面、广泛、深入地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更好地进行…  相似文献   

2.
弘扬传统美德是思想政治课的重要任务张德水,徐素兰《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教育。”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意义上讲,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核心。因此,学校应把弘...  相似文献   

3.
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的现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扣价值,决定了对大学生进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要积极探索加强大学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多种有效途径.要确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并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纳入教学计划;要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对大学生进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教育主渠道作用,使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相结合;要把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作为载体,使大学生时时处处感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和熏陶;要大力支持和组织好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中心的校园文化活动:要重视并促进教师的人格垂范作用.以此带动大学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提出:要充分利用中国哲学、历史、文学、艺术、民俗等方面资源,加强对学生进行优秀人文传统的教育和熏陶,帮助学生认识和学习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精神;热爱民族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继承中华民族的人文传统。民族精神教育要着眼于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历史、文化、生活方式的归属感,培养学生对伟大祖国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的认同感。  相似文献   

5.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对中小学生还要注意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优秀文化传统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内容,对学生的养成教育起着巨大作用,而养成教育是对学生行为指导与良好习惯培养的一种教育模式。纵观人的一生,凡有所作为,有所成就,无不是受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感染,  相似文献   

6.
毋庸置疑,中国传统文化在我国文化教育中有着巨大的意义,中国传统文化是几千年的文化传承,对中国社会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此,要把中国传统文化与教育相结合,让学生从小开始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提升学生对祖国的情感,并且能更好地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同样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教育中,教师可以把中国传统文化与道德和法治课程相结合,带动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兴趣,更有利于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  相似文献   

7.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中央领导同志最近也多次强调,要重视对中国传统道德的研究,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近日,本刊记者就现今强调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的现实意义,对传统道德的基本原则以及弘扬的主要内容等问题采访了罗国杰同志。  相似文献   

8.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中华民族自强奋进的精神支柱,是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大学生精神境界、塑造健全人格具有潜移默化、不可代替的作用。因此,高校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中,应重视和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9.
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同时还有助于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章首先分析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意义,然后阐述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原则,指出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径:利用思政课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结合实践及传统节日等多种形式,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的校园文化建设中。  相似文献   

1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背景,形成丰富的知识体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与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文章分析培养学生民族意识与爱国主义精神,探讨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指出教师要有效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教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文化的精髓,课堂是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的主要场所。语文教师身负传播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要教育学生从小热爱中华传统文化,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扎根于校园,在学生的内心深处生根发芽。  相似文献   

12.
中单民族是有几千年灿烂文化传统的民族,中国素以文明古国和礼仪之邦著称于世。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是世界人类文明宝贵的精神财富,而中华氏族优良道德传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自立于民族之林的凝聚力所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面对开放改革的新形势,根据社会主义道德原则的要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把学生培养成“四有”新人,是摆在全体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任务。一、什么是中华民族传统症美德?“德”指道德,是依靠社会舆论和人的内心信念来…  相似文献   

13.
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粹,其中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与人文内涵,值得每个人进行学习。戏曲鉴赏过程中能不断提高鉴赏者的艺术鉴赏水平和人文精神,运用戏曲鉴赏进行人文教育是人文教育工作中的一项创新举措,针对中国传统优秀戏曲的鉴赏,不仅能培养鉴赏者的文化修养和人文精神,还能充分弘扬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助力。在利用戏曲鉴赏进行人文教育时,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与学生的接受程度进行循循善诱,在长期的熏陶中逐渐培养学生对戏曲这一艺术形式的热爱并对学生的人文精神进行塑造。同时实现学生人文教育与审美教育,使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对成人高等教育学生进行文化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担负着重要的责任.高校应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力度,要通过社会大环境、校园文化氛围、学校课堂教育,使成人高等教育学生承继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提高文化素质,成为真正的国家栋梁.  相似文献   

15.
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不仅有利于培养广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念,同时也能够提高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综合素养。通过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日常思政教育融合现状的分析,针对当前存在的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无法有效衔接、传统教学方法致使传统文化教学效果差、融合过程中严重脱离大学生的现实生活等问题,分别从探寻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之间的契合点、积极创新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方法、努力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学生日常生活中等维度,提出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日常思政教育有效融合的路径,旨在能够充分发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日常思政教育效果,更好地促进广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德育思想丁伯成“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 ̄①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开展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教育,就必须“认真研究和继承那些在我国历史发展中长期形成的优良道德思想和行为准则。” ̄②二千多年的文明史铸造了中华民族独特而宝贵的、不同于...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不断探索新的有效途径;要有一个判断是否传统优秀文化的明晰标准,形成一个肯定性的合理内核;借鉴中国传统荣辱观教育经验探索对大学生进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加强教育引导,提高主体道德自觉,坚持知行统一,注重榜样示范,重视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和精神财富,对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价值观和审美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探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育教学的途径。通过选取经典文学作品和传统文化经典作品作为教材,可以使学生接触和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可以通过解读文本、分析作品中蕴含的思想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感悟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育教学的途径包括选取经典文学作品、注重传统文化的融入、开展文化活动以及教师的积极引导和指导。通过这些途径,可以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理解、认同和传承,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不断探索新的有效途径;要有一个判断中国传统文化的明晰标准,形成一个肯定性的合理内核;要借鉴中国传统荣辱观教育经验探索对大学生进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要加强教育引导,提高主体道德自觉,坚持知行统一,注重榜样示范,重视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在国际经济文化不断交流与融合的全球化背景下,高校英美文学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英美文学知识和技能,更要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性、自信心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英美文学课程教学中,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构英美文学课程内容体系;开展中西方文化比较互鉴,引入批判性思维,并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英美文学课程的有机融合,培养学生在中西方文化有效沟通和平等对话中秉持的文化自信,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英美文学课程思政教育中的价值,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外语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