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国古代私学对国外的影响吴霓中国是古代最为著名的文明古国之一,对周围国家及世界上的其他国家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中国古代的文化教育,作为文明的组成部分,由此也对世界其他国家产生了影响。私学的影响,就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中国私学对国外的影响,在中国古代,...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书院制度之发展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独具特色的文化教育模式,它是官学与私学相结合的产物。从唐代至清末,书院存在了一千多年。在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书院在政治上和教育上都有其重要的地位,对中国封建时期的教育发展和学术繁荣产生过相当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私学在教育史上所发挥的作用●吴霓一、中国古代私学承担了蒙养教育阶段的任务就中国古代私学的发展状况来看,它大体上可划分为程度较低的蒙养教育阶段的私学和程度较高的专门研习经籍阶段的私学。中国古代的蒙养教育,几乎完全是在程度较低的私学中完成的。无论...  相似文献   

4.
从古代私学的发展看中国文化重心南移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曾经发生文化重心由北向南的迁移。作为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中国古代私学在不同时代的发展变迁也有着从北方发展兴盛到南方发展兴盛的过程,因而从一个方面印证了文化重心的南移。私学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传承作用。  相似文献   

5.
书院是中国古代一种独特的教育机构,对我国古代文化教育、学术思想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书院在中国古代文化史、教育史、学术史上有着特殊的重要地位,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的典型代表,它在文化传承、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等方面创造过辉煌的成就。  相似文献   

6.
秦平 《成人教育》2012,32(3):51-52
我国古代书院教育是一种介于官方和私学间的教育与学术研究形式,在我国几千年的文化教育史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文章以我国古代书院教育为学术背景,从学术性、开放性、主动性、沟通性及道德性等五个切入点,以史论结合的方式,阐述了中国古代书院对当前高校课程改革的启示,以期对我国高校课程改革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古代私学与家训的发展对《颜氏家训》影响很大,《颜氏家训》是中国古代私学和家训教育发展的结果,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和说理方法,与私学和家训的发展密不可分。《颜氏家训》是此前私学教育和家训集大成的标志,从《颜氏家训》之中,可以看出我国私学和家训教育发展的大致特征。同时,从私学的发展特征也可以看出《颜氏家训》出现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8.
刘宁 《河北教育》2009,(10):48-48
书院是我国古代独具特色的文化教育模式,集教育、学术、藏书为一体。书院的出现使中国古代教育出现了官学、私学和书院平行发展的格局.三者成鼎立之势,促进了我国古代文化教育的发展和繁荣。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书院发展探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院是我国历史上一种"四位一体"的教育组织,融合了讲学、祭祀、藏书、修书这四种功能。它既非官学,又非纯粹意义上的私学,而是时而融于私学,时而汇合于官学,时而又与它们形成鼎足之势。我国的书院产生于唐代,经过宋元的发展和明清的繁荣,消逝于清末科举改制的浪潮中。在近一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书院对中国古代的思想、教育、政治乃至经济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而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时其影响力甚至超过官学和私学。  相似文献   

10.
书院是我国古代独具特色的文化教育模式,集教育、学术、藏书为一体.书院的出现使中国古代教育出现了官学、私学和书院平行发展的格局,三者成鼎立之势,促进了我国古代文化教育的发展和繁荣. 书院之名始于唐代、之后,自唐末、五代至清末,随着朝代的兴衰更替,书院在中国大地上绵延了千年之久,成为中国文化教育史上引人注目的一大奇观.现在看来,书院制度不仅对我国封建社会的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对我们今天的教育也不乏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秦平  王敏  张晶 《哈尔滨学院学报》2011,32(12):111-113
书院是中国古代社会特有的教育机构,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书院教育思想,这些教育思想,对当今中国的教育改革仍具有重要的借鏊与启迪。文章分析了中国古代书院教育的特点,并提出了书院教育思想对于更新高等教育课程理念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德育方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 ,产生了许多伟大的教育家。他们的教育思想、内容和方法极其丰富 ,各自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特色 ,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立场、方法科学地、深入地研究古代文化遗产 ,取其有真理性价值的精华 ,去其封建性糟粕 ,为促进我们今天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德育方法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我们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我国古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观及其办学形式的主要特点为:"治才"的培养与选拔,学而优则仕的目标观;官学与私学并存,相得益彰的办学形式。治才培养与选拔的目标观,强化了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淡化了高等教育的社会经济功能,忽略了高等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功能;官、私学并存的办学形式,弥补了古代官学高等教育在教育内容、方法上"重儒经教育,轻专业教育"、"重诵读识记,轻学术研究"等方面的缺陷性。该目标观及其办学形式,为我国现代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带来了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文化的角度探讨了中国古代教育绵延不绝的原因.中国古代教育家具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不变精神,具有穷则思变、察几知著的伟大智慧和兼容并包、和而不同的高尚品德,所创立的教育思想和制度简易能从,因而中国古代教育绵延数千年.  相似文献   

15.
民办教育规模在同级教育中所占比例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私立教育规模在同级教育中所占的比例,各国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经济、文化和公共政策是影响私立教育规模相对比例的因素,对国家内部和国家之间私立教育发展状况产生正面或负面影响。利用我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2002年民办教育发展状况和经济发展状况的统计数据,以各级民办教育规模在同级教育规模中所占比例为因变量,以若干经济、文化和政策因素为自变量,采用多元统计回归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民办教育区域发展采取的是一种资源主导性模式或经济主导性模式,与对国外私立教育研究得出的文化主导模式和政策主导模式有一定的差别。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家训”是古人向后代传播修身治家、为人处世道理的基本方法 ,也是我国古代长期延续下来的家长教育后代的基本形式。中国古代“家训”包含有以“孝悌”为中心的伦理教育 ,以勤俭为主的个人品德教育和以耕读为主的处事方式教育。其教育的方式采用普遍性与针对性相结合 ,言传与身教相结合和训诫与引导相结合。封闭性、连贯性、传承性和双重性是中国“家训”的独有规律和特点。中国古代“家训”中的积极因素对当代的家庭教育仍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文字起源的视角分析古代的教育惩罚,可以清楚地看出,惩罚是教育的伴生物,是教育的手段和工具,其发展具有自身内在的规律.古代教育惩罚与古代礼仪规范等传统文化相适应,具有合理性和神圣性,在某种意义上,有利于对下一代实施惩戒教育,促进教育对象的社会化.借古鉴今,应当以客观、辩证、冷静的思维认识和使用教育惩罚,有效地实现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18.
名著是中国古代小说在域外传播的主流,但它们在不同国家传播的情况不尽相同,一些二三流作品的传播有时超过了其在本土的影响,这是由于中国古代小说域外传播带有随意性、偶然性以及名著文化含量高,传播难度大等原因造成的。中国古代小说对接受国的文学创作有所影响,其中被改编以适应接受国的文化传统是一个很突出的现象。而中国古代小说在译为外文时,除了文学翻译本身的限度,在文化上也存在着不少误解与遗漏,这在非汉字文化圈表现得更明显。由于文化传统与观念的不同,中国古代小说在域外的解读,还产生了许多与本土不同的歧见。  相似文献   

19.
民国时期私立高等教育的简要评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民国时期私立高等教育缘起于我国古代私立高等教育传统的演进、欧美各国私立大学的启示 ,以及教会在我国创办大学的影响。私学的创办者以复兴民族、富强国家、教育先行为指导思想。北京民国政府制定了私立高等教育的政策、法规 ,进行了较为认真监督、审核 ,但学校数量少 ,规模小 ,经费缺 ,设备差 ,教学不很正规 ,管理比较涣散。南京国民政府颁布了规范管理和帮助私立高等学校的各项法令与规定 ,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较快 ,成为高等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 ,配合公立高等学校 ,培育了许多专门人才 ,积累的办学经验对现时代私立高等学校建设和管理都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国家之一,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教育是“知识文化”与“技术文化”的区别,应该各有其文化渊源。孔子是中国知识文化谱系教育的标志性人物,鲁班和墨子,是中国技术文化谱系教育的标志性人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