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国内的益智类电视节目起步较晚,深受国外同类节目影响,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诞生以来,便一直在摸索中成长。对于它的探讨,也逐渐从节目形式特征向其精神指向进行重心转移,这表明益智类电视节目已经逐渐成为了一种流行的大众文化并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天才知道》是中国第一档为大学生量身打造的益智类电视节目,其产生的意义主要有三点:一是对于益智类电视节目"益智性"的真情呼唤,二是由电视媒体一家唱主角向多方合作发展,三是注重与现场内、外观众的情感交流,传达正能量,使得益智类电视节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2.
在全媒体背景下,传播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各种自媒体、社交媒体、人工智能、移动终端相继涌现。传统媒体进行全媒体打造,通过多端矩阵、线上线下联动构筑传媒场景,形成了“台网移动”格局。由于传播背景的变化和受众特点的不同,电视传媒的传播特点随着全媒体时代人群媒介消费特点而呈现出些新的趋势,电视目标受众由模糊转为精确,全网统一电视节目考核评价标准,电视节目策划过程由假想验证变成精准定制,以及电视节目盈利方式多元化等。  相似文献   

3.
电视文化是依照大规模生产的模式加以组织的,分门别类地为受众制作产品,是一种产业文化,其栽体组织运营的基本目标都是要追求效益的最大化,其载体组织的组织结构应服从于目标。电视节目作为一种传播艺术,在“商业文明”的社会生活中,它从形式到内容的创造都是立足于激发受众的欣赏热情、接受受众的审美选择。电视文化传播是一种高度参与性的活动形式,电视文化引导了受众,也被受众的需求制约。  相似文献   

4.
随着大多数电视观众文化素养的日益提高和物质生活的逐渐丰富,观众对电视节目的“期待视界”也更加趋向于精神文化的视野,因此,强调精神满足的文化类电视节目成为电视观众的一种必然的需求.利用优秀区域文化资源,打造文化品牌节目,树立媒体文化品牌,塑造电视精神品格,是电视媒体“文化立台”价值追求的体现,也是电视媒体今后发展走向中应着重考虑并积极实践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对山东省内五个样本点的问卷调查,对农村受众和农村收视基本情况进行了调研,对农业教育电视传播现状进行了分析,阐明了农业教育电视节目不能满足受众需求的原因,从农业教育电视的选题内容、编导要求等方面对农业教育电视节目的创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电视新闻节目在电视行业有着领军位置。当下信息传播速度日益迅速,受众需求水平日益提高,节目制作方式日臻完善,传媒竞争日渐剧烈,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已经成为“影响新闻收视率的重要因素”。人们对于主持人的需求期待,早已超越串联节目,受众不满足于得知“发生了什么”,而是需要更深层次地捕捉事态发展动向及事件影响等。如果相应的业务素质,是记者和电视节目主持人从业的敲门砖,具有良好的品格修为和人文素质,则是记者和主持人能不遗余力地发挥自己的才能服务观众、监督社会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益智类电视节目在我国的开播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深受老百姓喜爱。但是由于益智类电视节目市场发展良莠不齐,研究其发展特征不仅可以探寻过去该类型节目发展过程中的得与失,更可以为我国未来益智类电视节目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转型期,受众的主流道德文化需求、心理抚慰需求、情感援助需求、信息交流需求、娱乐需求催生了情感调解类电视节目。因此,情感调解类电视节目在传媒责任上,要遵守道德和法制;在媒介角色上,要保持客观中立;在调解方式上,要尊重情感当事人。  相似文献   

9.
电视节目在其发展全盛期同时也受到学者的诟病,普遍观点认为进入视觉时代的电视以“娱乐观众”为宗旨,不仅失去文化高品位,还使受众变得愈加浅薄,电视是利益集团的合谋者而不是文明的传播者。事实是否真如此?文章将从电视发展的脉络进行梳理,以证据加以反驳,从而证明电视文化正向深刻迈进。  相似文献   

10.
多媒体教学早已进入课堂,而采用益智类电视节目的形式并结合和利用多媒体形式的考试尚未见有研究和报道。本文从益智类形式考试的内容、方式和作用对益智类电视节目形式应用于课程考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论述。  相似文献   

11.
互动难是当前健康类电视节目主持的难题之一。主持人与观众互动的前提是应当了解不同观众对节目的需求。健康类电视节目主持人在节目内容上应起到辅助作用,在节目程式上应起到主导作用。健康类电视节目主持可以通过善于运用百姓语言、巧妙运用认可性语言和适当把握语言中的"度"等语言互动技巧以及面部表情语、眼神语、手势语、体态语和服饰语等非语言互动技巧更好地实现与观众的互动。  相似文献   

12.
电视节目的主持人是信息的传播者,同时也是电视受众与节目之间的媒介,主持人除了应具有一般意义上的传播者意识,除了应具备相应的新闻意识外,还应有“自我定位意识”、“专门家意识”以及“终身学习意识”,而这些意识与作为一个普通新闻工作者应具备的普遍意识,有着相得益彰的作用。对“节目主持人意识”的理解认识,关系到对节目主持人知识结构的理解与认识。  相似文献   

13.
论非线性思维的培养对电视编辑创新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编辑是电视作品的重要思维艺术和结构方法,是电视制作的最后环节。非线性编辑系统背后所体现出的非线性思维方式,给电视节目编辑人员的思维方式、节目创作理念等均提出了新的要求,电视编辑人员的思维方式及时由线性向非线性的转变,无疑将为电视节目推陈出新、赢得更多观众,提供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14.
广播电视节目的“黄金时段”占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随着人们对广播电视节目需求的不断变化,收听、收视人群的日益扩大和受众欣赏品位的逐步提高,“非黄金时段”越来越显示出其巨大潜力。所以对广播电视节目的“非黄金时段”的重要性、紧迫性及其开发利用进行一次重新认识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5.
中国电视在半个世纪的发展过程中,观念历经变革。电视本体从制作人时代到制片人时代再到策划人时代的步步演进,推动了电视节目形式单个节目—栏目化—频道化的步步递进,受众的地位也由被动转为主动。这些生动鲜活的观念,指导着电视实践的推进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电视媒体名牌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众在电视媒体的消费方面已走入了品牌消费阶段。频道栏目的不断改变,常令观众无所适从。要创立一个品牌栏目,必须要有好的创意,要做详实的市场调查,要注意引进整合营销传播理念(IMC)。电视台应有专门的部门对品牌栏目进行统一评估、管理和规划,不要贪多求全,而要重点突破,正确处理栏目创新与相对稳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王威 《学周刊C版》2014,(11):218-219
电视节目逐渐成为文化的一种主要方式,而电视节目名称或多或少也反映了文化的特点.电视节目名称成为观众对电视的第一印象,可以给节目锦上添花.中文电视节目名称与英文电视节目名称因有其不同的文化背景,有相似也有不同.因此,节目名称会使用各种修辞方法增加美感,而英文节目名称的翻译则应当采取不同的翻译方法以符合观众的思维方式、文化心理和审美标准.  相似文献   

18.
传播学视野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定位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视编导”是一个电视业界、学界和电视观众耳熟能详的概念,但却一直没有清晰的界定。长期以来,在高等教育本科专业目录中作为艺术类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与电视节目传播业务中实际存在的“编导”工作岗位之间缺乏一致性,不能很好地相互契合,学界与业界严重脱节,这也是高等教育不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一个典型表现。从传播学的媒介理论视角辨析“广播电视编导”与“影视编导”、“导演”、“导播”、“编剧”、“编辑”等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差异,并提出一般意义上的“媒介编导”概念的必要性,彻底解决在新闻传播教育中的概念混乱问题,以适应传媒行业媒介分工细化和媒介融合的双向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9.
电视纪录片作为一种节目形式越来被广大观众所喜爱,已成为许多电视工作者揭示生活主题,刻画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段。电视纪录片的创作应以平视的角度去审视社会生活,以平静的态度去发掘社会生活,以平实的手段去表现社会生活。这样才能客观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的出现不仅对传统媒体造成了很大冲击,而且改变着电视剧创作趋势、创作者的理念,对电视剧的传播产生了极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