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张年忠 《新闻实践》2006,(11):36-37
面对新媒体咄咄逼人的态势,纸质媒体如何做活新闻宣传报道,使之生存并发展,是一个值得报业从业人员认真思考的问题。纸质媒体要在竞争中取胜,出路在于做到“三贴近”,坚持在“三贴近”中寻求自身的优势。结合  相似文献   

2.
耿联 《传媒观察》2006,(10):52-53
新闻照片,作为一种传播信息的主要载体之一,越来越受到纸质媒体的重视,并且已经从“配发”的从属地位,逐步向图文并茂乃至“读图时代”的主要地位攀升。“一图胜千言”。事实上,新闻照片有时候比文字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是纸质媒体抢夺受众眼球的一把利器。最近,江苏新华日报为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时代,纸质媒体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践证明,时下,纸质媒体很难再以“快”取胜.而扬长避短。以“深”取胜,则是提高竞争力、吸引读者“眼球”的有效途径。要做好“深”字这篇文章,从某种意义上讲,就需要在“专”字上狠下功夫,因为“深”与“专”往往紧密相联,“专”有利于“深”,“深”有赖于“专”,二者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4.
就现况而言,现在“网络版”还有许多弱点。羽翼尚未丰满,纸质媒体在许多方面还占有很大优势。但从长远和发展的眼光去看,纸质媒体现在应及时抓住机遇,及早介入网络竞争。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新闻的第一要素是“新”。如何在第一时间内争抓独家新闻成为每个媒体为之奋斗的目标;如何做出“人无我有”的独家节目也是媒体品牌经营的一个标准。然而,当今社会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面对丰富的信息资源,我们很难做到每个信息都在第一时间获得,信息共享已经成为媒体的趋势。通过媒体再加工而形成的、我们暂且称作再生新闻,也成为媒体处理新闻信息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6.
宋黔云 《新闻窗》2007,(4):109-110
纸质媒体发展到今天,大多数报纸达到十几、几十个版面,直至一二百个版的报纸也时常出现。报纸的“厚”办方式,是媒体走向成熟的一个体现,也是为了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报纸厚了,价格却并未随之上扬,颇得读者的喜爱。但对媒体来说,报纸变厚,却潜伏着不小的危机。其实在铺天盖地的新闻信息面前,[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郑勇 《新闻三昧》2004,(2):48-49
面对当今信息多元化的时代,现代媒体之间的新闻竞争,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对信息资源的占有和利用上。作为一个版面责任编辑,最大的职责之一,就是如何抓住受众的“眼球”。因此,把责任编辑称为抓“眼球”编辑,恐怕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媒体冲击下纸质媒体经营已经出现明显危机。国内所有纸质媒体都在寻找出路。如何在新媒体包围之下实现经营方面的突围,必须寻找一条符合当地纸质媒体特质,走上一条既能依托纸质媒体,又能跳出传统经营模式的“体外经营之路”,通过对合作单位进行深度报道、与相关部门举办展会等活动、出版特色刊物、报纸与新媒体深度融合,实现新媒体共享资源、共赢繁荣的良好局面。在寻求新的经营之路过程中,纸质媒体必须做到转型而不是转行,要紧紧围绕纸质媒体这一“母体”,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相似文献   

9.
“纸质媒体是否会消亡?”这恐怕是数字化新媒体时代人们讨论最多的话题.不管是互联网公司普遍认为的“纸质文字过渡到信息符号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更具说服力,还是以媒体大亨默多克为代表的“纸质媒体不会消亡”更胜一筹,不可否认的是,人们的生活早已充斥着各类数字媒体.  相似文献   

10.
面对集声音、色彩、数据和文字于一体互动式的新型传播媒介的挑战,纸质媒体的舆论如何避免被边缘化?  相似文献   

11.
如今,电视日益成为强势媒体。因此,一些纸质媒体的记者认为平面媒体与电视相比,存在“先天不足”,无法与其竞争。纸质媒体的记者抓热点问题报道、事件性新闻报道,无法吸引读者关注。其实,这种观点有失偏颇。固然,电视有其形声并茂得天独厚的优势。纸质媒体也具有可收藏、可复次阅读等优势,记者如能掌握目击式新闻写作技巧,使笔下生“画”出“声”,就同样能吸引受众的眼球。目击式新闻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在我国新闻界出现后,并没有得到业界的重视,一些受传统报道理念影响较深的业界和学界“权威人士”,甚至对现场新闻(目击式新闻)的概念提出…  相似文献   

12.
徐羿 《新闻实践》2013,(6):56-57
在不久前揭晓的第三届浙江报业创新项目评选中,衢州日报社专题广告部策划的“关注小微企业融资困境”专题获创新奖。其“创新”价值在于纸质媒体面对多元化的媒体新生态与激烈的市场竞争,将敏锐的新闻触角与市场热点需求完美结合,并通过多媒体、跨媒界的合作,充分扩展传播力、渗透力和影响力,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也体现了专题策划的新趋势,具有典型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纸质媒体选择了弃纸上网。本文从经济学角度,应用市场失灵、供给-需求、投入-产出、主导产业选择、生命周期等相关理论,深入分析了美国几家百年大报弃纸上网的原因,以及中国纸质媒体所面临的生存环境。通过对纸质媒体弃纸上网的经济学分析,探讨中国传统纸质媒体如何理性面对弃纸上网的发展趋势,如何选择更有利于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4.
澎潮 《新闻前哨》2006,(10):77-77
新闻图片,是平面纸质媒体的“当家品种”之一,同时也是用影像手段深刻表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难点。[编按]  相似文献   

15.
报纸改革大潮扑面,不少报纸内容和表现形式的革新都使读者耳目一新。一些纸质媒体通过不断的改版来拉开与竞争对手的距离,“扩版”热潮,旷日持久,使得一些报纸变得越来越厚,被人戏称为“本儿报”。“报纸杂志  相似文献   

16.
进入新世纪以来,面对激烈的新闻竞争和受众需求的多样化,我国传媒又出现了改版热。伴随着媒体由追求规模数量到注重质量效益的转变,经济报道的格局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除了短小精悍的经济要闻明显增加以外,深度经济报道的篇幅也显著增多。经济报道怎样以“深”取胜?处于改版热中的纸质媒体作出了有益的探索。突出新闻性,让深度报道抓人“眼球”有关专家认为,今天的新闻竞争更多的在于信息的排列组合,是信息质量的竞争。对于相对枯燥的经济报道来说,突出新闻性,使推出的报道能迅速吸引众多读者,显得尤为重要。《浙江日报》去年在《今日关注》…  相似文献   

17.
程锐  李志军 《中国广播》2007,(10):33-34
有专家曾说,我们已处于了一个超媒体时代。所谓超媒体时代是指建立在诸多媒体相互叠加并且高度融合基础之上的多维传播时代。的确,广播、电视、纸质媒体、互联网,各类信息快速无障碍地走进我们的生活,而广播似乎被挤压在了一个极为“狭小”的空间,对广播而言开辟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当今,网络信息大潮势不可挡。网络媒体以其信息量大、发布速度快、链接功能强三大突出特点,使纸质媒体望尘莫及。而以手机为传播载体的信息媒体——手机报,也以其便捷快速等优势向纸质媒体发起挑战。因此,传统纸质媒体,尤其是党报如何面对这种竞争局面,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切实加强弘扬主旋律的深度报道,  相似文献   

19.
媒体战争,硝烟四起,“战国时代”已经来临。在报纸、广播、电视三大传统媒体之后,所谓的“第四媒体”、“第五媒体”悉数登场,电视的黄金时代已成为历史,电视媒体在面临其它媒体挤压的同时,其内部竞争也愈演愈烈,电视媒体的地位面临挑战,广告经营份额缩减,面对压力,众多电视台正努力调整节目思路和经营策略,电视节目编排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日显重要。  相似文献   

20.
当前,台湾纸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不过一份“五媒合一”的媒体“台湾醒报”选在台湾“记者节”之日,于台北创刊问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