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五华区抓住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的机遇,采取“捆绑结对,城乡联动”的措施,拉动农村学校增强软实力,加快发展。把城区的好学校与农村薄弱学校一对一,结成校本教研“合作体”。要求城区学校除了在办学条件、经费等方面积极支持薄弱学校外,最重要的是通过开展校本教研,大力提高农村学校教师素质、水平和能力,促进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城乡联动,结对同行”是五华区在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过程中,开辟出来的一条能够切实改变农村学校面貌,全面提高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化发展的高速路。[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一、“一校一品”办学模式的提出目前,农村分校与农村中心校及城市学校的差距越来越大。如何缩小农村分校与农村中心校及城市学校的差距,使农村分校的教育立于不败之地呢?我们提出了农村分校“一校一品”的办学模式,即针对农村分校规模较小、办学资金匮乏、教师力量薄弱、社会环境差等客观条件,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以第二课堂的教学方式,办好一项或几项富有特色的教学活动,使学校建立起自己的“品牌”,从而提升办学品位,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二、“一校一品”办学模式的特征1.方向性。要成为一所好的…  相似文献   

3.
《宁夏教育》2011,(11):F0003-F0003
叶升中心小学位于青铜峡市北部,始建于1918年,现辖5所完全小学,有51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662名,教职工111人。学校现为自治区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示范学校和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示范学校。学校秉承“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服务?的办学宗旨,坚持“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依法治校、民主理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的办学理念,朝着“营造一流的育人环境,实施一流的学校管理,建设一流的师资队伍,争创一流的教育质量”的办学目标迈进。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滦南县胡各庄中学是一所农村普通高中,始建于1956年。学校占地面积100亩,建筑面积13200平方米,有教学班34个,学生1748人,教职工153人。学校地处距县城十多公里的胡各庄镇,由于地理位置和办学条件差等原因,学生的文化素质和重点高中相比曾经相差甚远,但学校以科学求发展,向管理要质量,连续10年会考合格率、优秀率名列唐山市同类校第一,高考连续7年夺得唐山市同类校第一,有200多名学生被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全国重点大学录取。学校连续11年被唐山市政府命名为“高中工作先进校”、“高考强校”,并获县“文明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  相似文献   

5.
边远、分散的农村学校,特别是“一人一校”的学校如何加强管理,是农村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这类学校交通不便,偏僻闭塞,“山高皇帝远”,教育行政部门往往“鞭长莫及”,难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其问题。聘请名誉校长的办法,有利于加强这类学校的管理。  相似文献   

6.
家 庭是学生的安身立 命之地,在教育中起着特殊的作用。为此我校把“家校共建”作为“重头戏”,着力做好“家校共建”这篇文章。 一、寻找切入点,激活管理机制,凝聚教育合力 家庭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与补充。为发挥家教优势,提高家教水平,使少年儿童在幸福、愉快的家庭环境中健康成长, 我校以建设一支与学校教育和谐一致的懂教育、知方法的高素质家长队伍为切入点,认真组建“三级”家长委员会。经家长选举,层层审批,产生班级、年级、校级家长委员会。委员们培训上岗,学习委员会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在山西太原召开的“创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项目工作研讨会透露,2005年全国校本教研呈现出以下几个新特征。关注农村、关注边远地区成为校本教研推进的重点。内蒙古赤峰市推出的“城区优秀教师的农村服务期制度”,从原先只是解决农村学校骨干教师短缺的“执教顶岗”到带动所在学校一个学科、一个教研组的发展,促进了农村学校教研文化的建设。上海市静安区与江西省弋阳老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二小学在过去15年中,共参与了7个学校或校区的发展建设,包括承办分校、与民办学校合作、合并区域内学校、承接新建小区配套学校等多种办学形式,成为海淀区小学中参与办学形式较多、承接新建校、合并校较多的学校。目前,从办学愿景、管理方式、师资队伍和评价方式等多个方面来看,我校克服了“一校多址”办学的诸多困难,完成了一所较大规模的新型学校的建设,形成了“深度融合、协调一致、同步共进、稳步提升”的良好办学局面,以及“一校多址、大二小”的管理特色,以信息化建设服务一校多址,实现“同步、优质、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9.
关注农村小规模学校、切实提高农村小规模学校办学质量,是整体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初步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倡导“撤点并校”与叫停“撤点并校”二元对立中寻求彼此边界的相关性并予以界定,这或许能为发展农村小规模学校提供一条新路径。文章通过对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的现实困境与理论难题进行梳理,并用具体案例辅助之,以期明晰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面临的几对悖论,从而尝试着走一条实事求是、“彼”“此”兼而有之的新型的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仲小敏 《天津教育》2014,(19):85-85
众所周知,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轮岗”政策是解决当前教育资源均衡问题的关键所在。一般来说,农村校、薄弱校的优秀教师、骨干教师相对较少,这不仅是这类学校自身发展的问题,同时也与农村校、薄弱校的骨干教师和优秀教师存在向城镇校和优质校“单向流动”有关。所以,实行政府统筹下的“教师轮岗”政策就是要引导城镇校、优质校的骨干教师、优秀教师流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包括“刚性流动”和“柔性流动”两种,天津以保留轮岗教师人事关系在原学校不变的“柔性流动”为主)。  相似文献   

11.
农村学校要打破“既定条件决定论”,乘着推进教育公平的春风,加上自身不懈的主观努力,克服环境偏、设施差、师资弱、底子薄等客观不足,迈入自立自强的良性轨道。转变成家长信赖、学生喜爱的优质校、名牌校!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高中样本校在课程资源建设中,根据本校和本地区的实际,深入挖掘校内课程资源,充分开发校外课程资源,注重开发网络化资源,课程资源建设呈现树立课程资源建设意识、探索课程资源建设的价值定位以及加强课程资源建设的组织管理等特点。高中样本校在课程资源建设中存在思想统领性不足、对学校的传统继承不够以及基本体系建设不全等问题。完善高中样本校课程资源建设,学校应处理好基于“校本”与超越“校本”、基于“范式”与超越“范式”以及基于传统与超越传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从“科研兴校”理念出发,把加强教科研工作作为学校发展的一个新的支撑点,确实提高了我市基础教育的办学质量与效益。但随之也出现了新的问题,即学校间原先就存在的教科研发展不平衡的状况愈发显。如果用一定的标准去衡量,便可以相对地划出一些“类”:教育科研强校、较强校、一般校和薄弱校。这些“类差”的存在,难以用现成的一套管理制度、管理办法求得有差异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舒兰市第21中学是一所地处两省(吉林省、黑龙江省)三县(舒兰市、榆树市、五常市)交界处的农村初中,自2001年起,学校确立了“优化三级教学管理,激发师生内在潜质,以质量强校兴校”的发展战略,以教学管理为核心,不断优化了教学工作的一级“决策管理”,二级“调控管理”和三级“执行管理”,使学校走出了低谷,告别生源外流的历史,探索出了一条农村初中优质化发展的办学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作为农村小学的一校之长,理应担负起学校的各项职责,带领全体教工为学校的发展作不懈的努力。我在相对薄弱的农村小学任校长已有十几个春秋,通过不断借鉴各行业管理专家的管理方式,结合自身管理农村小学的经验,总结出一套管理思想与方法,即:积极追求无为而“管”的校长管理境界。具体说,无为而“管”  相似文献   

16.
刘永书  梁中凯 《农村教育》2004,(6):25-25,29
农村学校实现”两基”攻坚战目标之后,应该思考怎样运用文化管理学校,带领学校进入文化管理阶段?怎样丰富农村学校文化内涵,提升义务教育办学质量?这应当成为学校管理的聚焦。龙家小学是贵州省遵义市余庆县的一个边远乡镇中心百年老校。学校1998年通过国家“两基”验收合格。学校以独特的农村义务教育身份,在“九五”、“十五”期间,承担主持国家教育部“特级教师专设课题”、“规划课题”教育科研任务。2004年,成为国家教育部表彰的“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在贵州是唯一获奖的农村学校。成绩的取得源于学校注重校本研究,丰富学校文化内涵,提升义务教育办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学校管理观念的日益更新,校园文化建设所能够发挥的巨大的育人功能,也逐渐被学校管理者所重视。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状况,不仅是作为学校的“文明窗口”,起着对外交流、展示的作用,更是学校全体师生的精神风貌和道德水平的具体表现。陶行知先生向来重视校园的文化建设,他曾说过:“阵有阵容,校有校容,有其内必形诸外,我们首先要重视艺术化的校容。”鉴于此,我校承担的中央教科所德育研究中心“十五”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之子课题——“心理教育与小学环境课  相似文献   

18.
农村学校要改变办学思路,着力为农村和社会发展培养人才。农村学校管理,要完善民主治校的机制,实现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坚持科研兴校,“五育”并举,为农育才,构建农村教育的新框架。  相似文献   

19.
我校是一所以教改实验立校的年轻学校。从学校诞生起我们就把“科研兴校”作为最基本的办学策略,努力遵循科学规律办学校,发展学校,并使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做到全员参与、全方位引入、全过程管理。先后进行了“学校特色建设模式研究”、“面向二十一世纪初中综合改革实验研究”等省级、国家级科研课题研究,使学校的内部管理改革、德育改革、教育教学改革都自觉地与科研结合。通过走“科研兴校”之路,提高了学校品位,提高了学校的整体教育  相似文献   

20.
清末新式教育进入乡村社会之初,农民家庭抵制新式教育,出现了毁学现象。其后在乡村教育学者和教育政策的推动下,虽然还存在教育不能融入民众生活的缺陷,乡村学校与家庭的关系走向相互联络与融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教育政策不断推动家校合作,但是社会政治与文化、农村家庭结构、教育管理政策和农村学校发展状况都影响着农村学校家校合作的效果。城乡二元背景下,家校合作政策在农村学校的执行受到社会结构制约而不尽如人意,家校关系疏远,农村家长对学校管理与教育参与较少。这就需要加强制度建设和具体措施引领,更需要提升农村学校教育质量,进而获得农村家长的支持和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