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研究初中体育教学的德育渗透是素质教育提出的教学改革,旨在实现体育和德育的双修。通过分析初中体育教学渗透德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就初中体育教学的德育渗透提出若干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2.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德育不是某一具体学科的教学任务,而是各阶段、各学科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活动中实施德育一直是各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之一,体育教学也不例外.本文立足初中体育教学,结合体育学科的特点,探讨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实施德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能够在关注学生身体健康的同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真正推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实现体育教学的意义所在。在农村初中体育教学中,德育的融入能够更进一步关注到学生的成长与体育的结合,促进德育工作的发展与学生成长的发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就要将德育工作与教材内容、学生实际情况等相结合。  相似文献   

4.
黄城文 《时代教育》2013,(8):151+165
在初中教学中,体育教学是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承担着传授体育技能、技术及知识,开展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增强学生体质,发展学生身体等任务,但是体育教学长期以来都没有很好的发挥出德育功能。本文针对我国初中体育教育教学的现状,对初中体育教学德育渗透的途径进行了深入的探究,旨在促进体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及学生综合素质的加强。  相似文献   

5.
郑华银 《学苑教育》2023,(36):82-84
立德树人理念下,德育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渗透,能够培养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对此,文章主要对初中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经验进行分享,旨在发挥体育学科的育人作用,全方位提高德育实施质量。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21,(91):11-13
随着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学校愈加重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初中阶段是开展德育教育的关键时期,体育课程因其更易于开展德育渗透而受到学校和教师的重点关注。初中体育课堂被赋予增强学生体质与健全学生人格的双重使命。但是当前德育教育在初中体育课程的渗透效果还不是很明显,因此文章在分析德育渗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的基础上,从加大对体育教师培训力度、创新德育渗透教学方法和完善德育渗透评价机制三个角度出发探究初中体育课堂中的德育渗透策略,为初中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开展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正>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德育的主阵地。初中体育学科教学在强调体育素质与运动技能发展的同时必须突出以育人为中心,既向学生传授知识,又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增强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这是新课程理念下初中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一、初中体育教学中德育的重要任务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更容易反映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思想素质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又被基础学科教  相似文献   

8.
“立德树人”是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理念所提出的根本性任务,德育是学校教育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在“立德树人”的视角下,对初中体育与健康课进行德育透视,能够更为深度地解析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德育价值体系内容。就体育、德育方面来分析,目前我国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德育落实不到位,其教育会滞留在书本方面,教师也会过于关注学生运动能力的发展,而忽视了学生的体育品德。所以,在“立德树人”的视角下,必须要深入地开展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德育透视工作,转变学生固化的运动思想,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创建更具体系性的德育目标,发挥出德育透视在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应用价值,解决其课程变革存在的实际性问题。  相似文献   

9.
花美林 《考试周刊》2014,(31):115-116
素质教育,德育为先。加强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当务之急,体育教师应责无旁贷地在课堂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体育教师是教学教育过程中最活跃和最重要的主体因素,不仅担负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的任务,还担负培养思想品德的职责。体育教学德育渗透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的放矢地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加强德育渗透,全面实现体育教学目标。本文探讨了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吴瑞兴 《考试周刊》2012,(90):107-108
本文充分挖掘初中体育教学内容中的德育价值,探索初中体育教学中道德教育的实施策略,拓宽学校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力图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初中学校体育教学实施道德教育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1.
张永庆 《学周刊C版》2023,(26):160-162
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要想全面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综合成效,学校教育应积极发挥学科德育渗透的价值,深入挖掘不同学科中所具有的德育教育优势,不断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综合发展。文章围绕立德树人视野下初中体育教学的德育渗透展开探究,阐述了德育渗透的内涵,分析了初中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优势,基于实践的层面提出具体的实施策略。希望通过课题研究能够促进初中体育课程教学理念的转变,不断提高初中生的身心品质。  相似文献   

12.
贺琪 《时代教育》2010,(9):204-204
体育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承担着增强学生体质,传授体育知识技能以及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三项重要任务。针对"如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融入德育"这一问题,本文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提出了一些可供参考的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和途径。这些教学方法包括充分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细心观察学生,适当表彰、鼓励学生;充分挖掘教材,将德育融入于教学内容中;结合实际事件的处理进行教育,将渗透德育的内容具体化。  相似文献   

13.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促进青少年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其关键就是让教学发挥其渗透德育的功效,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和习惯,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现阶段学生都有以自我为中心,贪玩、安全意识差,懒惰、怕苦怕累,不愿学习的缺点。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学中去。如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发挥其德育渗透功效?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深刻地认识到,要想在体育教学中发挥其德育渗透的功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4.
正在体育教学中,应该有效地融入德育内容。其实体育教材中已含有大量的德育因素,如何发挥作用,取决于教师和学生。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学生是否愿意接受,接收到什么程度,则取决于他们的个性爱好和认知需要。作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把学生的需求调整到接受教育的平台上,从而使他们乐于接受教育。在农村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我针对学生开展德育,有一些思考和实践,在这里和大家交流。一.体育教学的德育内容和任务  相似文献   

15.
教师应针对初中体育与德育融合的特点,总结初中体育与德育融合的必要性,对教育指导方案进行改进.本文结合实际,分析初中体育与德育融合中存在的问题,旨在通过研究各项影响因素,优化初中体育与德育结合的策略,提升体育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虽然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提高了居民的生活水平,但是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人身体状态处于“亚健康”,所以人们现今十分关注身体健康这一问题,尤其是对学生的体育教学,更是需要有效发挥初中体育的德育优势,强化初中德育工作。体育教师要重视初中体育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念,使其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因此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出发分析我国初中体育教学应该如何发挥相应的德育优势,希望能够为相关教育工作人员提供思路,推动我国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在确保初中生学业成绩的同时提高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17.
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担着发展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传授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以及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三项任务。然而,长期以来,体育教学的德育功能一直没能很好地发挥,笔者试图就初中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这一问题,阐述自己的认识和观点。一、体育教师身体力行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教师的一言一行在课堂上无时不在感染、影响着自己的学生,特别是初中阶段的学生更喜欢观察、模仿身边的人。体育教师不同于其他科目的教师,很多教学行为更直观,所以体  相似文献   

18.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体育课程,因其教学内容广泛,活动形式多样,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丰富的德育因素.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充分挖掘体育课程中的德育资源,把德育内容积极渗透到体育教学、体育锻炼之中,有意识地进行德育,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遵规守纪、积极进取的优良品质以及积极协作的团队精神.本文结合教学中的点滴体会谈一谈自己的看法,与同行共飨.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学生的思想道德对于每一个学科来讲,都逐渐成为了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是初中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教学过程中加强德育的渗透,对于初中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十分丰富,且具有时代性。加强德育的渗透,有利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饱满。本文以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性德育探析为题,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性德育的实施方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德育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德育内容具有年龄层次递进特性,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具有其必要性,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丰富有效途径是其在学校教育各学科中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