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题目的分类与审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学作文教学主要是记叙、说明、议论三大文体。三类文章题目有共性。那么有没有个性呢?其差别情形如何?记叙文的题目极其复杂,基本类型有四类:一是“主题型”,如《耕耘记》、《春华秋实》、《启迪》、《新凤赞》等;二是“材料型”,如《母亲》、《小伙伴》、《童年二、三事》、《游园日记》等;三是“条件型”,如《灯下》、《雨后》、《放学路上》、《节日的晚上》等;四是“道具型”,如《红灯记》、《百合花》、《书的故事》等。这四种基本类型的题目各具特色。“主题型”对文章的主题限制极严,主题以外则无所求。例如《耕耘记》,文章一定要  相似文献   

2.
新编高中语文课本第一、二册的文体分类有值得商榷的地方。首先看课本的部分目录。第一册“第二单元记叙文”,包括《雨中登泰山》、《长江三峡》等;“第五单元散文”,包括《荷塘月色》、《灯》等。第二册“第二单元记叙文”,包括《包身工》、《荷花淀》等;“第三单元记叙文”,包括《土地》、《黄山记》等;而后又列出一个“第五单元散文”,其中包括《天山景物记》、《风景谈》等。据有关介绍,全书一至四单元为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实用文部分,第五单元为  相似文献   

3.
南宋大学者洪迈编纂的《夷坚志》是中国文言志怪小说中最大的一部,是宋代文言小押说的代表。因其卷帙庞大,不便披览,宋代就有了几种选本,叶祖荣的《分类夷坚志》即为其一。因宋以后《夷坚志》散佚太多,因而叶本就成为通行本。叶本在《夷坚志》的版本、校勘,辑佚、补证方面有着重要的文献价值,在中国小说分类学上有其不可忽视的地位,对后代文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1.卉典文学中的“月”往往表达一种寂寥之情、凄凉之感。如自居易的《琵琶行(并序)》中有“醉不成欢惨将别,____”,月色朦胧迷离,恰似诗人当时的心境;刘禹锡的《石头城》中有“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诗人触物伤怀,慨叹胜迹不再、繁华过眼的历史沧桑;李白的《蜀道难》中有“但见悲鸟号古木,____。  相似文献   

5.
《同学少年》2012,(3):53
古体议论文根据论述方式、论述内容或适用场合的不同,分为许多种,常用的有"论"、"说"、"辩"、"原"、"议"、"赞"、"谏"等。论,析理推论的议论文体,如,《六国论》、《过秦论》。徐师曾的《文体明辨》把论分为理论、政论、经论、史论、文论、  相似文献   

6.
分类与讨论     
华东师大数学系曾于1988年编写了一套初、高中《数学学习丛书》,共计15册,该丛书自出版后,广受欢迎,已多次重印。为使丛书精益求精,最近又编写了《新编初中数学综合指导》和《新编高中数学综合指导》,既保持了原丛书的风格,又增添了新的特色,其中《新编高中数学综合指导》分为“基础篇”、“专题篇”、“测试篇”三册。(均有习题详解另行成册)。专题篇中共分12个专题:(函数及函数思想、最大(小)值问题、三角综合问题、空间的角和距离、轨迹问题等)。现将该书的其中一个专题摘选刊登如下。  相似文献   

7.
《四库全书初次进呈存目》、《四库全书荟要总目》、《四库全书总目》,在经部的类目设置、类目名称、类目顺序方面均存在有差异。这些书目的差异是由于四库馆臣在《四库全书》编纂的不同时期对图书性质理解的差异,或因图书使用的差异而形成的。通过分类差异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看到四库图书分类在不断进行调整的情况。  相似文献   

8.
《宾语前置的八种类型》(载《中学语文教学》1996年12期,以下简称《前置》)将中学语文课本文言文中“出现的宾语前置的类型”归纳为8种,分别举例说明,所有例句都作了翻译。拜读之后,觉得此文有两个缺陷。一是一些例句翻译有误,二是宾语前置归类无章。先谈翻...  相似文献   

9.
1《中图法》分类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以下简称《中图法》),它与《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分类法》、《人大法》等构成了我国各图书馆分类法体系,其中《中图法》是70年代以后影响最广的一种分类法,也是中学图书馆普遍采用的图书分类法。 《中图法》等把知识分为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类。毛泽东认  相似文献   

10.
《古文观止》编辑出版的近三百年来,在社会上得到了极为广泛的流传,长期为知识分子“家传户诵”的“古文读本”至今仍不失为“读书界”欣赏古文的选用本。过去,不少作家、学者对《古文观止》的文体作过研究,但还无人从图书分类学的角度对其分类进行探讨。自1977年由中华书局再版以来,各地编目学家,在《古文观止》归类问题上发生了分歧,出现了三家鼎立的局面。归结起来,有三种说法:其一,古文读本说。其二,通常散文说。其三,文学总集说。为什么使用同一种分类工具——《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类分《古文观止》,竟出现了三个截然不同的类号?根据“在版编目”的要求,《古文观止》应当有一个绝对的统一类号。正象分编原则要求的那样,“图书分类不允许打破同一划分依据的绝对性,而同时采取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准来进行分类……”。为了统一思想,科学地提出一个《古文观止》“在版编目”统一类号,有必要对此开展讨论。为此,笔者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1.
文体科学分类辨正吴伟凡文体分类问题不仅是高等院校文章写作学研究和教学的重要问题,也是职工教育中学习写作面临的难点问题。其实,这个问题我国自古以来就很重视。早在三千年前的《诗经》、《书经》时代,就已经有了文体意识的萌芽。其后,历史上无数文章巨人和文论巨...  相似文献   

12.
在《小学数学奥林匹克起跑线》六年级分册第13页有这样一道题目:有规格尺寸相同的6种颜色的袜子各20只,混装在箱内,从箱内至少取出( )只袜子才能保证有3双袜子。  相似文献   

13.
《语文知识》1998年5期张国义《明喻、隐喻和借代》中说,中等师范学校《阅读和写作》第三册《教学参考书》关于明喻和隐喻的界说不对。其实该教参是采用比喻的另一分类方法。传统的比喻分类沿用的是陈望道先生《修辞学发凡》的分类方法,根据正文(本体)、譬喻(喻体)和譬喻词语(比喻词)的异同及隐现分成三类:明喻、隐喻和借喻。《发凡》上说:明喻的形式是“甲如同乙”,隐喻的  相似文献   

14.
汉语词的分类标准问题,长期以来有争议,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标准: 一是按意义进行分类。如马建忠先生的《马氏文通》区分词类的原则是:“故字(词)类者,亦类其义焉耳。”“义不同而其类亦别焉。”黎锦熙先生的《新著国语文法》也是依据意义给词分类,他说:“就语词在言语  相似文献   

15.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第二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12月底第1版)第二单元选编了《拿来主义》《我若为王》《庄周买水》《剃光头发微》等四篇杂文。杂文本是学生所喜闻乐见的一种文体,这四篇杂文,思想深邃,艺术手法上各有千秋,因此备受学生青睐。美中不足的是,如果从语言运用准确、规范的角度审视,除《拿来主义》一文外,其余三篇都略有瑕疵。现不揣浅陋,试将该单元课文中所出现的病句分类简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我国近代图书分类理论的形成戴煜滨高磊本世纪二十年代,是我国新旧文化互相激荡的时期,也是我国近代图书分类理论形成的关键时期,此时所形成的图书分类理论不仅当时先进,而且对当今我国图书分类理论仍有很大影响。然今人只知道《中图法》、《人大法》、《科图法》是图...  相似文献   

17.
要讨论形容词的分类问题,首先必须搞清形容词究竟有哪些特征?普遍认为形容词有四大特性:a.作定语;b.作表语(即主补宾补);c.被very修饰; d.有比较等级.有必要指出:形容词确有以上四大特性.但并非所有形容词必须同时具备以上四个条件.语言大师R·Quirk等人在A C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当代英语语法》)及 A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英语语法大全》)中都指出:能同时起定语和表语作用的形容词为中心(核心)形容词(Central or Core Adjectives);而  相似文献   

18.
《诗经》有三百零五篇诗,另有六篇有目无辞,叫做“笙诗”。有人说“笙诗”只是笙乐的名目,在演唱诗歌时插入吹奏,因此它本来就没有辞;也有人说“笙诗”是用笙伴奏的诗,本来是有辞的,后来失传了。究竟哪种说法正确,现在已不能确考。总之,《诗经》中实际存在着三百一十(?)目,三百零五篇诗。 《诗经》中的诗是按《风》、《雅》、《颂》三大部分来编排的。而风、雅、颂是从音乐得名。《诗经》是一部诗歌总集,但它为什么按照音乐的乐调来分类编排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对我国原始时代诗、乐、舞的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便是通过文章的揣摩从而提高学生的鉴赏和作文能力。鲁迅指出过:“凡有文章,倘若分类,都有类可归”,“分类有益于揣摩文章”。要揣摩文章,分类就是其中便捷的门径。中国古代的文章选本,从梁萧统《文选》至清姚鼐《古文辞类纂》大都有文必类、按类选文,就起着指示各类文章的揣摩和写作的功能。唐代大诗人杜甫要他的儿子“熟精《文选》理”,这“理”包括了《文选》分类后所体现的各类文体的性质和风格。古谚云:“《文选》烂,秀才半”,这不仅把按类系文的《文选》看成了学文的门径,而且当成了莘莘学子仕途的阶梯。宋以后,古人对文章分类功能的认识更为自觉,反复有人讲到“文章以体制为先”,认为学文“各有入门处”,“体制”即是其一,可以促人早慧。  相似文献   

20.
2003年上海春季高考以唐代诗人杜牧的《过华清宫》和宋代诗人杜常的《题华清宫》为题,问从内容上看属于什么诗。答案本来很简单,应该是咏史诗,但很多同学却乱答一气。因此我们有必要在这里谈一谈古代诗歌的分类。按是否讲平仄、有韵脚,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不讲平仄,在押韵方面也没有严格要求。说白了,古体诗就是古代的自由诗。近体诗则是讲平仄、有韵脚的诗,成熟在唐代。唐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