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三度"指的是作文思维训练中的"广度、深度、高度".把握好作文思维训练中的"三度",文章写起来才能写起来得心应手,下笔如有神,才能写出质量较高的文章.  相似文献   

2.
陈敏 《初中生辅导》2008,(30):14-15
语文教育中的"语文"在理论上一般有三种解释.   第一种是"语言和文字".但在实际教学中,人们所教所学的却是"话语和文章".从其动态过程来看,所谓"说、听、写、读",指的也绝不是说、听、写、读语言学中的"语言和文字",而是言语交际学中的"话语和文章".……  相似文献   

3.
宋代苏辙说,"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大小.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越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魏文帝曹丕也说,"文以气为主".那么好文章究竟应有哪些"气"呢?怎样为之充"气"呢?  相似文献   

4.
吕叔湘先生曾说过:"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如何才能使学生切实掌握"语文"这个工具,看来只有以训练为主,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反复的语言实践,把"学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  相似文献   

5.
"语文"指的是"语言"与"文字".其中."语言"侧重指口头语言,"文字"侧重指书面语言.就语文教学而言,"口头语言"应加强听与说的训练,"书面语言"应加强读与写的训练.  相似文献   

6.
后进生纪律差,学习差,但并不是"朽木不可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才能的基础在于深信有可能成功地教育每个儿童,我不相信有不可救药的儿童、少年或男女青年."只要老师善待他们,后进生是可以转化的.怎样对待后进生呢?笔者认为应做到"三要"、"三不要".  相似文献   

7.
贺萍 《现代语文》2006,(7):30-31
"外来词",也叫"外来语",在某种意义上可同"借词"相当.在汉语中,一般来说,"外来词"是指在词义上源自外族语中某词的前提下,语音形式上全部或部分借自相对应的该外族语词,并不同程度地汉语化了的汉语词;严格地说,还应具备在汉语中使用较长时期的条件,才能作为真正意义上的"外来词".  相似文献   

8.
曹丕的“文气”说,源于中国哲学中的“气”。以“气”说“文”,既是指文学家天赋的气质、个性、才能;又是指建安文学“慷慨以任气”、“梗概而多气”的“气”。只有这两个方面统一起来,文学作品才能达到个性化,才具有充沛激越的感情,获得壮美的美学效应。  相似文献   

9.
张问陶诗论中蕴含着丰富的诗歌美学思想,其中的重点就是倡导真,包括表现对象及内蕴的真,如真性情、真意气、真阅历、真趣、真诚,表现手法的求真传真,还追求天真之美.他将真、天真与"人巧"相对,所谓"惟应谢人巧,随意发天籁".甚至以真为诗歌的根本,所谓"要从原始传丹诀,万化无非一味真".他既说"想到空灵笔有神,每从游戏得天真",又说"关心在时务,下笔唯天真".与袁枚的性灵说单纯指个人情趣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0.
数学实验成为新的促进学生构建数学知识的方式,经验与研究表明,数学实验不能只是"指令性操作",数学实验需要学生在思维的牵引下去"做",数学实验的过程与结果需要让学生用数学语言去"说".只有经历了由"做"向"说"的演绎,才能让学生对数学实验有深刻的认识,才能真正达到数学理解的境界.  相似文献   

11.
结合有关文献资料对司马迁《报任安书》进行深入分析,"重于泰山"和"轻于鸿毛"并非指死的意义,而是指对死的态度."重于泰山"的精确原义应是把死看得很难,不轻易赴死;"轻于鸿毛"的精确原义则是把死看得很容易,欣然赴死."重于泰山"并非说的是死,而是说的"不去赴死";"轻于鸿毛"所指才是"赴死",并且是"视死如归".作为对古...  相似文献   

12.
陶行知说"教是为了不教".魏书生认为"管是为了不管".其思想从根本上说,是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教育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做到"管放结合".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着重处理好以下四个重要关系即实与虚的关系、管与放的关系、严与宽的关系、堵与导的关系.只有管大放小,管主放次,授权负责,分层管理,才能既有利于班级的建设与发展,又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完善、能力的提高.只有做到"严中有宽,宽中有爱,爱中有教,教中有效",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3.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代心理学之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可见,只有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才能使英语学习从"要我学"为"我要学".  相似文献   

14.
"老"缀新议--兼论"老鹰"的"老"不同于"老虎"的"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慧媛 《现代语文》2006,(2):121-122
"老"是一个由来已久的词缀.目前大家较为一致的认识是,词缀"老"来源于形容词"老".<说文解字>这样为"老"释义:"老,考也,七十曰老."可见,"老"的本义与"胡"、"考"类似,是指"年纪大,高寿".当然,随着后来词义的扩大,"老"已不限于指"七十"而泛指"年长".  相似文献   

15.
在一个家庭中,父母和孩子发生冲突在所难免.当孩子提出无理的要求或做出危险的举动时,父母必须学会说"不".怎样说"不"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在此,我们不妨借鉴一下美国家长的成功做法.  相似文献   

16.
周文冠 《教育导刊》2007,(10):49-49
幼儿需要多"说".多"说"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成长,促进幼儿智力的开发,提高幼儿语言表达和与人交往的能力.在幼儿园阶段,教师应注意为幼儿创造多"说"的机会,引发幼儿多"说"的兴趣.这不仅是因为发展幼儿语言是早期教育的重要任务,更重要的是,幼儿语言的发展需要借助模仿和交流等多种途径并通过"说"的形式才能达到.  相似文献   

17.
我们说有成就的人有"学问",既然是"学问",那么就要既"学"且"问".问"从何来?从疑而来.只有多疑、善疑、探疑,才能获得渊博的学识.明朝学者陈献章说:"学贵置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  相似文献   

18.
尹小曼 《初中生》2006,(7):12-14
巴尔扎克说"惟有细节将组成作品的价值".所谓细节,就是细小的环节.因为,无论我们描写什么,惟有"小",才能细;惟有"细",才能详尽具体;惟有详尽具体,才会生动形象.典型的细节就如一颗跳动的心脏,它使整个作品血肉丰满,血脉贯通.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诗眼"?"诗眼"是指"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炼提神的一个字"(魏庆之<诗人玉屑>).历代诗人在作诗填词时,都要反复锤炼,推敲字词的生动、形象、贴切、华丽.所以杜甫说"新诗改罢自长吟".孟郊写道:"夜学晓不休,苦吟神鬼愁".贾岛的"推敲"故事,更是成为诗人铸字炼句的佳话.  相似文献   

20.
我们说有成就的人有"学问",既然是"学问",那么就要既"学"且"问".问"从何来?从疑而来.只有多疑、善疑、探疑,才能获得渊博的学识.明朝学者陈献章说:"学贵置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