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人教版《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一课的内容是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它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使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什么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学生对这一概念如果不能正确理解,在以后的学习中会造成不少麻烦。试看以下两道选择题:  相似文献   

2.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这段时期 ,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产生、发展 ,到完全形成的时期。“半殖民地半封建”这一具有二重性特征的现象总领中国近代史全局 ,如何认识、理解这一概念以及这一时期中国社会所表现出来的二重性现象 ,是中国近代史教学的关键。本文就此试作分析。一、封建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共存社会经济性质是判定社会形态的最重要因素 ,近代中国经济的半封建性决定了中国特殊的社会性质 :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以前 ,封建的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中国是…  相似文献   

3.
韩剑峰 《考试周刊》2014,(49):18-18
关于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问题,史学界有分歧。高中历史教材(人教版)表述模糊不清,这给中学历史教学造成了极大的困惑。本文从少了的"半封建"引出问题思考,结合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概念及表现的分析,指出教材表述上的问题,进一步厘清对"半殖民地"与"半封建"的认识,以期解教学之惑。  相似文献   

4.
作为对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确切表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概念,今天已为人们普遍接受和广泛使用,成为人们解释和研究中国新旧民主革命时期一切社会问题的基本出发点.可是,似乎很少有人问及或探究这一概念是怎样提出和确定的.实际上,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认识从模糊到逐渐清晰再到确切概括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曾经历了一个很长的过程.笔者拟根据有关史料,对此作一番初步考证和简略论述.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一般把人类社会分为五种形态,即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这是常识。另外一个历史常识就是,你们都知道的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叫做“半殖民地、半封建”。然而,你是否发现如果把这两个常识放在一起,则会出现某些或大或小的抵牾?因为在五种社会形态中,没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么一种。  相似文献   

6.
自从二、三十年代中国社会史论战以来,中经现代革命领袖毛泽东对中国近代史的初步概述,我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工作者毫无例外地将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表述为“半殖民地半封建”。根据毛泽东的概述,人们对中国近代史还有如下几点基本认识:一、由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陷入苦难的深渊,这完全是一种历史的倒退。二、“半殖民地”与“半封建”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是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史学界有人撰文认为: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反对用‘半殖民地’采表述社会性质”,作为表述国家地位的“半殖民地”概念不能纳入社会性质的范畴。笔者经过考证,确认以陈独秀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已将“半殖民地”纳入了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范畴。笔者认为:将“半殖民地”应当纳入社会性质,理由是:只有用“半殖民地半封建”才能反映出近代中国特殊的社会性质;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近代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无不带有半殖民地的色彩;近代以来,国家与社会同构,即半殖民地国家与半殖民地社会在表述上没有严格的区别。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国家遭受外敌入侵、人民受苦遭难、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历史。近代伊始,英国殖民主义者用鸦片和坚船利炮撞开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大门,开始了近代中国遭受西方殖民主义侵略、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历史。大敌当前,林则徐以强烈的爱国主义英雄气概,冲破清政  相似文献   

9.
近代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以蔡和森、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精辟概括。这一概括科学正确,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早已成为毛泽东思想理论宝库中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济读本》是何干之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国问题的第一本著作。全书运用大量丰富翔实的经济资料论证了近代中国经济的半殖民地性半封建性特征,并由此得出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论。该书在客观上积极宣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正确阐释了近代中国经济社会的特征,增加了"新思潮派"观点的论证力度,是了解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战"的必备参考书之一。  相似文献   

11.
官僚资本主义这一概念,早已为人们所熟知,它指统治旧中国的三大经济、政治势力,即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并列的“三座大山”之一。但是,这种理解过于狭窄了。历史已经证明,官僚资本主义不仅仅是一种阶级成分和经济关系,而且已经构成一种特殊的社会形态;它不仅产生于旧中国,而且对相当一部分发展中国家而言具有普遍意义。以往,我们把旧中国的性质确定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不确切的。“半封建”固然可以说明审国社会未脱离封建关系的现状,但“半殖民地”则并不是对社会性质(经济关系和政治结构)的概括,而只是对主权状态的一种说明。同样是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社会性质就可能很不相同,如美国独立前作为英国殖民地,香港作为英国殖民地,以及非洲作为列强的殖民地,社会性质存在着很大差别。因  相似文献   

12.
该文根据毛泽东同志的有关论述,并结合中国近代史实,阐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涵义,分析“两半”与近代资本主义的关系以及“两半”的内在联系,以求准确理解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  相似文献   

13.
国情决定我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以及任务,决定我国的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因此,认识国情,是认清中国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认识国情,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制定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总依据,我们有必要从政治和经济两个层面对其进行考察.我国近代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以及经济基础薄弱、生产力落后的现实国情,决定了革命道路探索的曲折性,我国革命只能分“两步走”.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正确地分析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肯定了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但是,当时对这一社会的表述并不清楚,并没有使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科学概念。 蔡和森于一九二一年十一月回国后,发表了许多文章,从各个方面深刻地、具体地阐明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早在一九二二年五月一日,他在《先驱》杂志上发表《中国劳动运动应取的方针》一文中,第一次使用了“半封建”的概念。他说:“总之,在中国现在半封建的武人政治之下,无论那派军阀财阀得势所形成的资本主义,总不外是‘恐怖的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5.
在世界历史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先后出现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既立足于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特殊国情,又站在世界历史、世界革命的高度,对中国革命的性质作出了准确的判断.新民主主义革命既不同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也不同于社会主义革命,创造了第三种革命类型,解决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落后国家,无产阶级怎样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6.
同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一样,近代中国的北洋政府统治时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历史发展阶段。北洋政府所处的时代-,是外国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不断加剧的时代,也是近代中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背景下由一个传统农业社会逐步向近代化工业社会迈进的时代。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指出:“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1]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在今天已成为了常识。但是,早期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了获得这个认识,曾经历过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其中,中国共产党早期杰出的理论家和卓越的领导人蔡和森就曾经作出过突出的贡献,但却被以往的研究者们忽略。笔者拟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蔡和森在此问题上的贡献作出客观的评述,以展示历史的真实。一、最早意识到并提出中国社会的“半封建”性质1921…  相似文献   

18.
外国传教士近代来甘南的传教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系中国近代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 ,论述近代外国传教士在甘南的活动 ,可以了解把握其对近代甘南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李凤敏 《成才之路》2009,(22):96-96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对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准确而又全面的概括.具有丰富的内涵。其形成和发展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是中国近代的“国情”。近代史上有不少现象或事件都是由这一社会性质决定的,如中国无产阶级产生为什么早于资产阶级产生;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双重革命任务;中国共产党走农村包围城市。  相似文献   

20.
明代中叶,中国已产生资本主义萌芽。但是,近代中国却没有在资本主义萌芽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反而,由于帝国主义的入侵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近代起,一批又一批先知先觉的中国人艰难地在黑暗中摸索,试图寻找一条独立地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这样的探索最终都没能成功,各种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一破产,中国最终由半殖民地半封建走上了社会主义的道路,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回顾这一历程,对于我们今天更好地认识国情,不无稗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