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语文《考试大纲》规定高中生要掌握的六种病句类型中,结构混乱是其中之一。结构混乱的主要表现形式为句式杂糅。句式杂糅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的句式杂糅在一起,从而造成语句结构的混乱,影响了语意的表达。在2012年高考中,全国十五套试卷有九套涉及了对句式杂糅的考查。由此可见,掌握这一知识点对同学们而言相当重要。通过对近年来全国高考试卷和各地模拟试卷中此类试题的梳理,我们可以发现,出现频率较高的句式杂糅情况主要有以下四种。  相似文献   

2.
朱光栋 《广东教育》2014,(10):17-18
【考纲解读】 把两种不同的句法结构混杂在一个表达式中,结果造成语句结构混乱、语义纠缠,这样的语病就叫杂糅。句式杂糅又称为结构混乱。即把几种结构或几个意思硬凑在一个句子里,使句子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句式杂糅"是病句题六大错误类型之一,也是近年广东卷甚至全国18套高考考卷较为青睐的病句错误类型,以下,笔者尝试通过图表1、图表2将"句式杂糅"考点的考查趋势分析出来: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的高考病句题中,"结构混乱"往往是重点选项,而"句式杂糅"又是其中的重点。所谓句式杂糅,就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句式不同、结构各异的短语或句子混杂、纠缠在一起,造成关系套叠、表意不清。或者说是指把上半句主语以外的成分用来作下半句的主语,因此在一句话中因结构混用而纠缠不清。  相似文献   

4.
句式杂糅是指一句话两种结构形式纠缠不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造成结构混乱的病句类型。修改这类病句,可以依据上下的需要选取一种结构形式而淘汰另一种形式。句式杂糅主要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5.
辨析病句年年出题,考查方式有客观选择题和主观改错题两种形式。近几年全国高考语文题中辨析结构性病句的比例占54%,逻辑毛病的占27%,表意不明的占19%。常考点为以下几种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句式杂糅、表意不明(有歧义),不合逻辑等。其中句式杂糅、表意不明、不合逻辑为难点,也是易错点。  相似文献   

6.
为了让考生判断句意是否明确,语言是否有毛病,成语使用是否恰当,语序排列是否合理,今年高考语文试题特意设置了十多个病句,那些都是应该出现的病句、可是今年高考语文试题第11卷33、34、35三题中却出现了不应该出现的病句。对仿照下面两个比喻句的句式,以“时间”开头,写两个句式相同的比喻句。书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书籍如同一把钥匙,它将帮助我们开启。C灵的智慧z二窗。钥匙是用来打开锁子的工具。锁于是安在门、箱子、抽屉等的开合处或铁链的环孔中,使人不能随便打开的金属器具。人们不会把锁子安在…  相似文献   

7.
句式杂糅是指一句话两种结构形式纠缠不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造成结构混乱的病句类型。修改这类病句,可以依据上下文的需要选取一种结构形式而淘汰另一种形式。句式杂糅主要有以下几种:(一)举棋不定同一内容,往往可以采用不同的说法,说话、写作时由于拿不定主意既想用这种说法,又想用那种说法,结果把两种说法杂糅到一起,形成两句混杂。可图示为:“×”,“?”代表一句话或一种结构形式,“\”代表意思相同的另一句话或另一种结构形式,它们交叉出现在一句话中。例如:听了张海迪的报告,对我启发教育很大。这是两句话的交叉…  相似文献   

8.
一、考点分析 此考点主要考查对病句的识别、分析、修改,高考必考,既是重点,也是难点。题型一般分为客观和主观题两种,后者归于语言表达的内容,要求修改。考查的病句类型主要有:成分残缺、成分赘余、句式杂糅(结构混乱)、语序不当、搭配不当、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对于这一部分内容,学生学习的困难在于语法知识不过关,过多依靠语感而非语法来做题,因此错误率高。  相似文献   

9.
在语言表达中,两种以上的句式纠缠不清,叫做句式杂糅。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这一病句类型已成为考查的热点。考生在判断句子是否杂糅时,有一定的困难。怎样才能有一双识别句式杂糅的火眼金睛?我想应先了解句式杂糅的常见类型。  相似文献   

10.
高原 《现代语文》2007,(4):125-125
病句的辨析与修改,因其考查考生准确、规范地使用汉语言的能力,在近几年的高考中成为必考题。高考考查病句主要有两个角度,一是结构,二是内容。在搭配不当的语病中有一种是“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因为既考结构更考内容的特点,有时不好判别。现加以简单的分析,以便于考生简便、快速地识别此类病句。  相似文献   

11.
句式结构杂糅,是指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的句子杂糅在一起,从而造成语句结构的混乱。通过对近年来全国高考试卷和各地模拟试卷中此类试题的梳理,我们发现,出现频率较高的句式结构杂糅情况主要有以下十类:一、表被动【杂糅结构】被(受)……所。如:1.这办法既卫生,又方便,深受群众所喜爱。【修改意见】或说“深受群众喜爱”,或说“深为群众所喜爱”。二、表原因【杂糅结构】原因是……造成(引起、诱发、作怪);由于……结果;之所以……的原因。如:2.不难看出,这起明显的错案迟迟得不到纠正,其根本原因是执法作风不正在作…  相似文献   

12.
在语言表达中,两种以上的句式纠缠不清,叫做句式杂糅。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这一病句类型已成为考查的热点。考生在判断句子是否杂糅时,有一定的困难。怎样才能有一双识别句式杂糅的火眼金睛?我想应了解句式杂糅的常见类型。一、结构杂糅表达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如果把不同的句式搀杂在一起,就犯了结构混乱的语法错误。如:例1、(2004湖北卷第5题C)侵入我国的寒潮的路径,不是每一次都一样的,这要看北极地带和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哪一部分气压最高,我国哪一部分气压最低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3.
王效忠 《语文知识》2000,(10):65-66
句式杂糅例:有近80多位中科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曾任教或毕业于同济大学。(《同济大学》,《中国教育报》1997年6月5日第4版)析:一句话,不要同时用两种说法,更不要把两种说法硬套接在一起。把两种说法硬套接在一起,就成了句式杂糅的病句。该例便属这种情况。表达一个具  相似文献   

14.
赵小和 《高中生》2013,(12):10-11
杂糅是一种典型的病句类型。那么,什么是杂糅句呢?简单地说,就是两种不同的句法结构混杂在一个表达式中,结果造成语句结构混乱、语意纠缠的病句。  相似文献   

15.
冯璐 《语文天地》2011,(5):62-64
病句题历来是高考的宠儿,而高三教师也把它作为专项复习的重点之一。如果分析近年来的高考病句题,我们就会发现年年都考病句,翻来覆去就是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这六种类型,为什么考生常出错呢?就是由于每种类型里又蕴涵  相似文献   

16.
李弗不 《新高考》2010,(10):21-23
2010年高考,全国一共有18套语文试卷,除上海卷、福建卷和江苏卷3套试卷没有考查病句题外,其余15套试卷均考查了病句题。而在这15套试卷的病句题中,又有7套考查了杂糅这种病句题型,分  相似文献   

17.
辨析并修改病句是历年来高考必考考点,也是备考中不易突破的考点之一。传统的病句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残缺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与不合逻辑六类。为了便于快速准确地辨析病句,我们依据病句的典型症状,给一些规律性强的病句重新确定了名称,作为传统名称的补充。这些语病分单句病与复句病两大类。  相似文献   

18.
冯璐 《语文天地》2011,(3):62-64
病句题历来是高考的宠儿,而高三教师也把它作为专项复习的重点之一。如果分析近年来的高考病句题,我们就会发现年年都考病句,翻来覆去就是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这六种类型,为什么考生常出错呢?就是由于每种类型里又蕴涵着千变万化,使考生陷入了一个个陷阱中。其实有些病句具有某些特殊的标志,如关联词、数词、两面词、否定词、并列结构等,只要掌握了这些标志,做对病句题也是易如反掌的。下面就以2008年至2010年高考题为例,谈谈怎样快速地辨析病句,希望能有助考生提高辨析病句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9.
"辨析并修改病句"是高考对语言文字运用的基本考点之一,能力层级为E。高考在这一考点上,题型一般有两种:一是辨析语病,一般以选择题形式出现,多出现在基础知识题中;二是修改病句,一般以客观题形式出现,多出现在语言表达运用题中。辨析病句是对病句识别能力的考查,修改病句则以辨析为基础。修改病句时,我们首先要认真地一字不漏地把原句读几遍,看清上下文的关系,弄清句子的内容,看看是否顺口:接着根据病句类型的特点,找出病因,然后有针对性地加以改正。修改病句要遵循两个基本原则:一是不伤原意,保留  相似文献   

20.
[考点解读] 课标与教材对修改病句这一考点的相关要求是:辨析并判断句子的正误;从用词不当、成分残缺、搭配不当或赘余、语序不对、表意不明、句式杂糅等方面有所侧重地修改病句;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在语段中找出病句并进行修改;用符号修改有语病的句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