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信息化社会中,探索大学体育信息化趋势,已成为当前大学体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环节.大学体育信息化的宗旨在于迎接多媒体信息技术时代提出的人才培养的挑战,其核心思想是多媒体信息技术和大学体育的全面融合.由此可见,大学体育只有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催化作用下,不断地创新,跨越式发展,才能适应整个高等教育系统的不断地解构与新的整合.大学体育如何适应以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平台的高等教育信息化带来的发展机遇,加快大学体育信息化进程,是当前大学体育发展所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学校信息化是指将现代信息技术充分整合应用在学校教育系统之中,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教育教学、组织管理、校园生活服务等活动的数字化,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最终形成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新教育模式。一个学校的信息化发展离不开全体教师的参与和支持,更离不开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就是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校长带领全校教职工、学生实现教育信息化的目标而奋斗。  相似文献   

3.
一、加大投入,完善适应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的基础设施。 自2001年建标准化学校以来,我校确定了以信息化带动现代化、实现学校跨越发展的战略思路,逐步建立和完善校园教育网络软硬件系统,充分利用信息与网络技术为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服务,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和教学资源的整合,全面提高办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教学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而现代信息技术的流通,在社会各领域普及应用,学校也不可避免卷入到社会信息化的强大漩涡中,而这个漩涡恰恰又为体育教学提供另外更大空间,使体育展示了更大的魅力。如何认识及应用信息技术,促进它与体育学科的整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逐步实现体育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那么怎么来让在人们意识中好似与体育教学不大往来的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沟通呢?本文谈谈自己对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的整合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社会科技水平和教育观念的不断进步,现代信息技术愈来愈多地渗透到了学校教育当中,为中学化学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基于此,本文首先从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拉近师生情感距离、强化学生信息化素养三个角度,分析了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学化学学科整合的现实价值;其后,围绕创设信息化教学情境、充分应用网络渠道、活用网络优质资源三个方面,重点分析了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学化学学科整合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6.
卓倪  陆春桃 《高教论坛》2015,(1):113-116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信息化技术的推进,信息化技术与高职体育课程整合逐步成型。从分析目前高职体育教学的现状出发,在理论上对信息化技术与体育教学的整合意义展开论述、进行分析,从学院营造良好的信息化研究基础环境、教师个体树立体育信息化教学意识、更新体育信息化教学方法、优化体育信息化教学评价等途径,尝试构建信息技术与高职体育课程教学的整合。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及我国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成为促进我国教育信息化和素质教育发展的关键要素。H市地处广西中越边境地区,具有明显的地方文化特色。本文主要通过对该地区从学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环境、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状况、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认知与需求等几个方面进行的调查,对H市中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现状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以期得到对学校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一些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一、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与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使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思想同步协调发展,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与课程融为一体,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当前基础教育的重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周英华 《考试周刊》2008,(4):145-146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大发展,信息化给传统的档案工作理论、技术、方法带来严峻挑战.体育教学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健全体育教学档案是促进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手段,加强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有利于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与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飞速发展的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和使用,为学校体育工作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在学校体育管理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体育信息和运动数据得到更快速、更及时、更准确的存储、检索和处理,有效提高了学校体育管理的实效性,使学校体育教育管理走上了信息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促进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各方面全面协调发展,为顺利实现学校体育教学目标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为有效地推进体育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实现体育教育教学娱乐性、趣味性与健身性的功能,新时期将现代信息技术科学地运用到体育教育教学改革中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现代信息技术与体育课程的整合,是体育教学改革中一种新型有效的教学手段。现代信息技术与体育课程的整合不仅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就阳光体育推行模式进行分析研究,把阳光体育与学校体育视其为系统,以协同作为一种介入方法,把阳光体育和学校体育各部分之间相互协作,整合人力、物力、信息等资源,以产生更大的效益,让阳光体育充分发挥其效应,保证阳光体育战略措施实施的长效性,让阳光体育更"阳光",从而使中职学校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为创建一流高等学府,各校借助现代信息、计算机等技术加强信息化建设。高教管理是高校办学的核心工作之一,采用智能化管理技术可有效地整合协调这些系统相互协同工作,因此可进一步提升学校综合竞争力。本文对我校教学管理、资源管理及教学过程支撑系统以及实践教学系统进行了研究,旨在智能化管理技术整合各系统,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增强国际化综合实力与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目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正成为学校信息化发展的热门话题。在信息技术得到一定普及发展的今天,利用现代教学理念,借助信息技术优势,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能力和创新意识,已成为许多教师改变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主要途径。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信息技术与学科课  相似文献   

15.
现代信息技术迅速应用于教育领域,给教师的专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教师教育信息化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广大教师专业技能发展和实现自我完善的过程,最终目的是培养具备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网络信息技术环境以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为教师发展提供了新型的模式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是信息技术占主导地位的世纪.计算机及相关产品的普及应用给社会和科技带来了一次空前的发展.也给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历史的飞跃。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现代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各学科都在不同程度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尤其是作为融知识传授、技能培养、身体锻炼为一体的体育学科。体育学科应该迎接现代信息技术的挑战,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体育人才。笔者试图对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体育学科的整合进行研究,探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小学体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现代教育技术》2005,15(1):F002-F002
西北民族大学现代教育技术学院是由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教育信息技术系,应用心理学系和民族高等教育研究所整合组建而成。它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和信息化教育的要求.以信息化教育为研究对象,以网络通讯为技术支撑,是集教学、科研,管理、服务于一体的新型学院。  相似文献   

18.
随着体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管理信息系统在学校体育、竞技体育以及社会体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基于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的系统成为当前主流的网络系统.而在体育领域中,基于B/S模式的大型体育管理信息系统研究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阻滞了我国体育信息化整体水平的提高.将该模式应用于体育教学不仅可以减轻教师工作量,方便学生成绩查询,智能安排考试人数和时间,还能保证学生考试的公平性;同时,能合理地指导专业运动队的训练安排,调整队员生理、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9.
现有财务管理系统由于信息化水平低,其功能无法满足现代发展需求,为此,构建基于云计算技术的现代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沿用已有系统硬件单元,对软件模块重新设计及完善,搭建财务信息化管理框架、现代财务信息财务管理系统,通过云计算技术整合计算与存储资源,挖掘财务深层次信息,完成财务信息分类,实现财务信息管理。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财务信息查询成功率高,平均响应时延短,满足实际应用的要求,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肖铭 《上海教育》2014,(7):68-69
当前我们正经历着电脑和互联网技术推动的信息高峰时代。这个时代的信息化的特点是:信息资源形成云状态,信息传播的自媒体状态,信息影响的高度整合状态。身处信息发展的高峰时代,学校教育却是诞生于工业化时代,体现了工业化时代的价值,为配合工业化生产需要的结构模式发展至今。现代学校的结构模式核心是班级授课的集约方式。它体现的价值是高效、统一、大批量。这样的学校教育结构符合工业化时代社会民众和政府对学校教育的期望,是一种大众教育的模式。但在今天,这种班级授课制的结构模式是否还会成为今后的必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