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民国时期的国立北平图书馆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国立图书馆,其前身是京师图书馆,发展自中国500多年前的明代皇家图书馆"文渊阁",其珍藏了许多稀世罕见的典籍,其中有极少数还可以追溯到13世纪南宋宫廷中的藏本,有不少是中华民族的瑰宝.1928年,国民政府在北伐成功后将北京改为北平,同时将国立京师图书馆改为了国立北平图书馆.当时南京政府下设了大学院主管当时的教育及文化,并下令发布将京师图书馆改为北平图书馆.1931年前后北平国立图书馆的建设有着较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梁启超致江庸信札的内容进行释读,揭示梁启超与江庸的关系,并对致函背景进行考察。研究发现,该信札客观反映了国立京师图书馆时期该馆所面临的种种困难,以及梁启超馆长为解决这些困难,即坚持“国立京师图书馆”名称不可变更的条件下,积极争取东方文化事业总委员会、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国立京师图书馆三方合作的情形,是国家图书馆馆史资料的重要补充。信札的解读,也为图书馆史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参考文献9。  相似文献   

3.
20世纪初美国"为全美中友谊",向中国退还庚子赔款超索部分.中美各界就美国庚款"退款"用途主体基凋一致--即用于中国教育文化事业.美国所退庚款也部分用于中国图书馆建设和图书馆学教育,极大地促进了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国立北平图书馆的原型是清末张之洞请旨建立的京师图书馆,后与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自办的北平北海图书馆合组.国立北平图书馆长期是唯一的国立图书馆.从1912年到1949年,国立北平图书馆针对舆图做了大量的收集、整理工作,并成立了第一个专司舆图事务的舆图部.国立北平图书馆的舆图工作有着深厚的时代背景和十分重大的意义.在国内政局混乱和外国干涉下,国立北平图书馆不仅承担起清朝舆图房所具备的收藏功能,在近代社会变迁的背景下还迎合图书馆发展及满足读者地理阅读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从清政府学部筹办、京师图书馆颁布《京师图书馆及各省图书馆通行章程》开始到民国时代,国民政府教育部、国立京师图书馆围绕国立京师图书馆(包括京师图书馆、国立北平图书馆)的日常工作和发展建设,颁布了一系列“规程、章则和契约”。这些“规程、章则和契约”的公共图书馆思想有:①从有限开放逐步走向全面开放的思想;②由购券入览到免费服务的思想;③馆际互借和资源共享的思想;④提倡私立图书馆面向大众开放的思想;⑤从以藏书为主到以用户为主的思想等。认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图书馆法》还没有颁布之前,中国国家图书馆可以制订一些“规程、章则和契约”,在经过政府主管部门的批准后,作为政府法规文件的补充,共同指导和规范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6.
于震寰早年在国立北京美术专门学校图书馆、国立北平图书馆、国立北京大学图书馆、国立中央图书馆等处服务多年,后长期工作于美国汉和图书馆,直至1973年退休.在国内期间,他历任中华图书馆协会总事务所书记、执行委员会常任书记、事务所常务干事等职,长期负责处理协会的日常事务.工作之余,他或翻译或著述,介绍国外图书馆事业和图书馆学研究,研究中国图书馆史和印刷史、目录索引、图书分编等,颇有建树.  相似文献   

7.
以中国近代公共图书馆初创时期的皖省藏书楼、湖南图书馆、京师图书馆等为例,对近代图书馆社会捐赠活动的发轫进行阐述,概括出垂范、传承、寄存、呈缴、退款等目标下的捐赠方式,并从激发人道价值与博爱精神等方面分析图书馆捐赠事业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8.
今年二月苏联文化部文化教育事业管理局曾召开了全苏图书馆工作者的领导者会议。参加会议的有苏联各加盟共和国国立图书馆馆长、文化部工作者、州图书馆馆长、苏联国立列宁图书馆、国立谢德林公共图书馆及各图书馆学院的工作者。会议上讨论了关于改进农村图书馆工作方法的问题。苏联文化部文化教育事业管理局局长柯兹洛夫同志做了关于这方面问题的报告。报告者作出了1956年图书馆工作的总结,详细  相似文献   

9.
1909年清学部奏请筹建京师图书馆,馆址定为北京什刹海的广化寺,缪荃孙被任命为正监督。1912年7月江翰呈报北洋政府教育部的京师图书馆阅览章程十八条获得批准,同年8月27日正式接待读者。1928年7月南京国民政府改京师图书馆为国立北平图书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3月更名为国立北京图书馆,1951年6月更名为北京图书馆,1998年12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国家图书馆,对外称中国国家图书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于震寰早年在国立北京美术专门学校图书馆、国立北平图书馆、国立北京大学图书馆、国立中央图书馆等处服务多年,后长期工作于美国汉和图书馆,直至1973年退休。在国内期间,他历任中华图书馆协会总事务所书记、执行委员会常任书记、事务所常务干事等职,长期负责处理协会的日常事务。工作之余,他或翻译或著述,介绍国外图书馆事业和图书馆学研究,研究中国图书馆史和印刷史、目录索引、图书分编等,颇有建树。  相似文献   

11.
莫斯科国立图书馆学院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主义建设文化"晚会苏联国立莫洛托夫图书馆学院(已改名:莫斯科国立图书馆学院——编者)于今年4月6日,在莫斯科的俱乐部举办了一个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文化"为题的晚会。当晚会开始时,图书馆学系三年级生赵世良同志代表中国学生向对我们国家生活感觉兴趣的所有到会的人致以感谢。为了回答这种谢意,晚会的参加者在会上合唱了"莫斯科——北京"之歌。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哥伦比亚大学东亚图书馆、哈佛燕京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图书馆、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东洋文库、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京都大学东洋学文献中心、台湾中央图书馆、台湾故宫博物馆图书文献馆、台湾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图书馆的中国家谱公藏.  相似文献   

13.
文章详细介绍了戴志骞先生起草的《草拟国立京师图书馆内部计划说明书》,探析了戴志骞先生在国立北平图书馆的布局形成及发展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日本大学图书馆职员的培训和再教育是通过不同的途径和不同的组织进行的。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由文部省、国立情报研究所、国立大学图书馆协会、国立大学等机构承担的国立大学图书馆职员培训体系。同时,各个培训项目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图书馆的变化而不断调整自身。以日本国立大学图书馆"中坚职员"的培训为出发点,详细介绍了日本全国性的大学图书馆的培训项目,并阐述了法人化改革后的一些变化。  相似文献   

15.
<正> 日本国立教育研究所主任研究官,日本《现代图书馆》编辑委员会委员长,美国西密执安大学图书馆硕士长仓美惠子先生应邀于1984年9月12日到22日来我馆进行讲学和访问,就有关"日本大学图书馆的现状"、"大学图书馆建筑"和"大学图书馆现代化"做了专题讲演,还就我们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交流和探讨;并参观了我们图书馆和正在兴建的新馆  相似文献   

16.
刘国钧抓住历史机遇,不畏艰辛,带领全体筹备人员和全馆工作人员,创建国立西北图书馆,很好地完成了历史使命.文中将创设国立图书馆置入时代背景中加以考察,分析当时开发西北教育先行之必然,阐述国立西北图书馆的创设过程.由此分析刘国钧主要建馆思想是:紧扣西北特色,创新图书馆学理论;推广图书教育,实践现代图书馆功能;实现国立西北图...  相似文献   

17.
李四光原名李仲揆,1889年生于湖北黄冈,早年留学日本,继而留学英国,1920年接受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的邀请回国任该校地质系教授。1922年经丁文江推荐,兼任国立京师图书馆(北京图书馆的前身)副馆长,这是李四光与图书馆业务打交道的开始。1925年12月12日教育部正式下文聘任梁启超、李四光为京师图书馆正副馆长,兼管北海图书馆工作。后来两馆合并筹建新馆,李四光兼任建筑委员会委员。  相似文献   

18.
以外国人特别是外国总统命名的国家级图书馆,在中国历史上只有一个,这就是筹设于抗战胜利之后的"国立罗斯福图书馆".  相似文献   

19.
图书馆学教育关系到图书馆专才的养成,教育文化发达的国家无不重视.民国时期,中国图书馆学教育萌芽,并快速发展,这多得益于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对民国图书馆学教育的赞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意义]高校图书馆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场所,对传承创新文化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传承创新优秀文化”也被作为高校的一项重要建设任务。本文对当前国家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图书馆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作情况进行分析及已开展工作实践的经验总结,以期助推高校图书馆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作的良性发展。[方法 /过程]以国家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图书馆为调查对象,对42所高校图书馆近十年开展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作进行网络调研和分析。[结果 /结论 ]高校图书馆在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存在一些不足:存在力量单一的局限性;特色化、区域性特征有待彰显;活动形式有待提升和普及;发展不均衡,教育层面有待拓宽。针对这些不足,提出以下五条发展策略:汇集多方力量,整合各方资源,协同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聚焦地域文化,特色化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教育形式,深化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成效;拓宽教育层面,以国际视野助推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依托新媒体提升教育手段,科技助力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