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后的古琴     
不同的音乐形式通常来源于不同的文化。如果说巴洛克音乐是西方古典的象征,摇滚乐是快餐文化的产物,那么能代表中国五千年悠悠文化的恐怕只有俞伯牙、钟子期的古琴了。细听古琴琴弦拨动的声音,一种深沉却飘然出世的感觉会立刻占据你的心头,仿佛一切尘嚣都已远去,只有心灵在接受一次洗礼。可以说:古琴身上所寄托的是千百年来华夏儿女们不尽的古典文化。这种文化积淀,也决定了古琴的高雅。漫游于古琴的乐声中,你就仿佛听到了杏坛下孔子的声音、西关边老子的争辩、长江畔孙武的  相似文献   

2.
最后的古琴     
《新作文》2006,(4)
不同的音乐形式通常来源于不同的文化。如果说巴洛克音乐是西方古典的象征,摇滚乐是快餐文化的产物,那么能代表中国五千年悠悠文化的恐怕只有俞伯牙、钟子期的古琴了。细听古琴琴弦拨动的声音,一种深沉却飘然出世的感觉会立刻占据你的心头,仿佛一切尘嚣都已远去,只有心灵在接受一次洗礼。几乎可以这么说:古琴身上所寄托的,是千百年来华夏儿女们不尽的古典文化。这种文化积淀,也决定了古琴的高雅。漫游于古琴的乐声中,你就仿佛听到了杏坛下孔子的声音、西关边老子的争辩、长江畔孙武的怒吼和咸阳内韩非的发号施令。一切如歌,却离不开古琴的伴…  相似文献   

3.
古琴艺术在中国文化的人文价值里不止是一种音乐艺术,更是文人生命境界的表征。古琴不仅能体现士人的艺术和文化修养,还可以陶冶情操,宣泄情绪,平衡心态,结交知己。使精神境界得到升华。很多士人把抚琴视作一种精神寄托,在心中有一种挥之不去的"琴结",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文人墨客们对古琴的钟爱,才有了古琴文化的发展和繁荣,从而使它在中国文坛和乐坛上都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古琴音乐文化的影响”,和“对佛教音乐文化的影响”来审视我国传统音乐的文化背景 ,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阐述了历史各时代的文化背景 ;儒、道的“和”之音乐思想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影响至深。阐述了我国古代“和”是一音乐的最高审美标准  相似文献   

5.
古琴自2003年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来,一直备受关注。2018年7月16-18日,在沈阳音乐学院隆重召开了中国传统音乐学会第二十届年会,会议中关于古琴文化的研究成果颇为丰富。文章从琴文化的传承与教育、地理视域下的不同表现及"新文化"研究三个不同角度进行观察和分析,旨在探析古琴文化的当代研究动向与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6.
古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蕴涵的哲学思想和文化内涵已超出了乐器本身的演奏功能。古琴音乐的发展主要受儒家"中正平和"、"温柔敦厚"和道家"顺应自然"、"清微淡远"思想的影响。从古琴的形制、古琴音乐的审美准则等方面揭示古琴音乐的文化内涵与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琴艺术在历史上不仅具有广泛文化影响,而且是古代精神活动在音乐上的重要体现。通过五音来养生修行,琴能养疾,调畅情志。以弹奏古琴能养生的实例和理论依据讲叙古琴对养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古琴是我国古代音乐的代表,蕴含着传统文化的精髓,但在当前却逐渐衰落,因此必须对现代音乐教育进行反思,同时加强对古琴音乐文化的研究,来指导现代音乐教育。本文从融合传统哲学、转变音乐思维方式、文化性、民族特色、吸收借鉴外来音乐五方面,分析了古琴音乐文化对现代音乐教育的启迪。  相似文献   

9.
古琴在中国的历史发展长河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古琴与儒家以及道家之间的文化渊源及古琴自身所展示的美学思想,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古琴的历史及其流派、古琴音乐的作品及其形态分析、古琴的美学思想和古琴音乐的发展四个方面来谈中国古琴的保护与今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希望通过研究提高社会对古琴音乐的注意力,避免古琴音乐文化的断承。古琴有着独特的艺术与文化地位,但在今天又面临着新的压力,一股来自世界性的潮流,正迫使古琴的社会功能,跟着别的乐种走同一条路,使其表演内容和形式,也渐渐和它们接近。变是艺术的基本特性,如果不能在变中保持古琴的特点,那么它也将失去在世界乐坛及中国文化历史上所占的位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希望通过研究提高社会对古琴音乐的注意力,避免古琴音乐文化的断承。古琴有着独特的艺术与文化地位,但在今天又面临着新的压力,一股来自世界性的潮流,正迫使古琴的社会功能,跟着别的乐种走同一条路,使其表演内容和形式,也渐渐和它们接近。变是艺术的基本特性,如果不能在变中保持古琴的特点,那么它也将失去在世界乐坛及中国文化历史上所占的位置。  相似文献   

12.
古琴艺术建立起了自己的一套完整的记谱法、弹奏法、指法、乐律、关学等体系,故又有“琴道”或“琴学”之称.古琴不仅仅是用于演奏的一件乐器,可以说是集中国传统音乐、文学艺术之大成者,是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思想中孤寂黯淡的“雅”的审美倾向的代表.  相似文献   

13.
文章阐述了吕骥在《略论七弦琴音乐遗产》中保护古琴音乐遗产的愿望,分析了其愿望产生的主客观原因。同时,文章也对吕骥"古琴音乐遗产保护"的思想进行了反思,既肯定了他对保护古琴音乐遗产的深刻认识,也指出了其思想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2017年9月26日,第六届古琴艺术节在江苏常熟召开。"古琴保护论坛"研讨会就古琴发展的各方面问题进行了相关研讨,议题涉及南北各地古琴文化的不同发展以及民间教学不规范的问题;强调作为新一代古琴的发展和传承者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格局来更好地发展古琴文化;要钻研古琴传承教学的艺术和技巧,做好古琴艺术的传承和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5.
古琴艺术在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始终占有位尊价高之地位,古琴音乐所表现出的含蓄、淡和、移情之美,代表着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发展的主流,是中国古典音乐文化的象征。对古代中国的文人来说,"琴"言志是他们毕生追求的目标,也是中国传统音乐审美范畴的重要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绘画中有"留白"的艺术创作手法,而在中国音乐中所谓"此处无声胜有声"说法也不失为"留白"艺术手法在音乐中的体现,传递出空灵妙境。深受中国儒道传统文化影响的古琴音乐也在"留白"中浸透着中国传统音乐千百年积淀的独特审美心境。  相似文献   

17.
古琴音乐的文学旨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式样之间是相互融通、渗透的.诚如"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样,古琴音乐作为传统文化的显学在制作、标题、题材、音乐形象、审美旨归等方面皆显现出浓郁的文学旨趣.文章的讨论将有助于我们认识艺术式样之间的相互联系、别样艺术需要其他艺术门类的帮衬、古琴音乐厚重的文化底蕴,进而领略中国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民族音乐家的整体文学素养,彰显中国音乐艺术的"文化镜子"作用.  相似文献   

18.
古琴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乐器,既有丰富的内涵,又有表面上看极简约、自由、散漫的外在形式。非常符合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适应了农耕文化生活节奏,集中体现了传统文化追求的清、微、淡、远的审美意境和艺术精神,故成为“士群体”阶层的钟爱之器。在宋代特殊社会历史背景下,古琴艺术闪现出更加璀璨的光辉,鼓舞着文人雅士的爱国情怀和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反映出不同于汉唐的新历史风貌。  相似文献   

19.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必须要让学生能够丰富了解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所具有的不同的审美价值、不同的音乐风格、音乐体系、音乐的表现方式等等,一般认为,这需要建立在广泛地展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的基础上。然而“吸纳所有的音乐”的美好的理想,单从“量”上理解恐难实现,多元文化音乐教学中更重要应该是培养学生在这方面的基本态度和能力,以实现他们对于多元音乐文化理解上的可持续发展,或者更客观一点说,学校多元文化音乐教学,应追求“量”与“质”的平衡。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总结了西方音乐史的几个发展历程和在文化上的转变,然后用对比的方式从古琴的发展历史引出了中国音乐的发展和变化,从古琴与文学和古琴与美学两个方面展开论述,阐释了中国古琴音乐在弹琴时刻意追求的意境美和神韵美的真谛,最后对全文做了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