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会抒情     
抒情是作文中常用的表达方式.作者通过抒发个人的情感去感染读者、打动人心,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综观同学们的作文,有的游离于主题之外,有的脱离了内容本身,有的空洞无物,有的无感而发……这样的抒情往往收不到应有的效果. 古人云:"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抒情,即表达情思,抒发情感,是指以形象化的富有感染力的语言直接或间接地表现个人内心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它与叙事、说明、描写和议论相对,具有主观性、个性化和诗意化等特征.抒情方式具体可分为:直抒胸臆、触景生情、借景抒情、融情于事、融情于理、状物寓情、咏物言志等.在抒情类作品中,抒情是主要表达方式,是作品打动和感染读者的重要手段;而在叙事类文章中,抒情常与叙述、描写、议论结合运用,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  相似文献   

2.
碧山咏物词所凸显的"沉郁"特征,既指凝重郁结的情感状态,又指蕴藉深厚的艺术境界。碧山词中悲悼家国之感恨与自伤身世之落寞紧密相连,形成沉厚郁结的情感内蕴;同时,碧山词为情造文,承继比兴传统、运用唱叹笔法,借咏物以抒情,从而熔铸出其所独具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出现形成了中国文学新的抒情传统。自然描写对中国现代抒情小说情感氛围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抒情方式包括融情于景、触景生情、移情于景和因情造景等等,运用的手法是传统的情景关系,一是移情,二是象征。中国现代小说的自然描写是一种情感话语,也是一种社会话语,是现实生活的审美符号。  相似文献   

4.
说明:本学习内容适用于学写咏物抒情的作文。咏物抒情,是一种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在外物之中,通过对外物的描写来艺术地表达情感的写法。很多咏物抒情散文的内在"骨架"是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5.
【能力定位】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学生 :“了解散文的一般常识” ,“认识我国人民的高度智慧和创造才能 ,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文学艺术的情感” ,“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情感是散文的灵魂 ,根据文章内容和表达的需要 ,抒情方式常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又称直抒胸臆。直抒胸臆是把喜、怒、哀、乐、忧、爱、憎直截了当地表达出来的抒情方式。所谓直接抒情只是与融情于客观形象之中相对而言的。情感是一种主观的体验 ,如果离开引发情感的对象而直接抒情 ,情就易空泛无感染力。故直抒胸臆的方式不要多用…  相似文献   

6.
散或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从而表达作对人生的一种感悟。写景状物、记事述人目的都是为了抒情言志。情感总是依附于形象,融情于景、融情于物,因此散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把握作情感是掌握章内容的关键。那么怎样才能体悟散的情感呢?  相似文献   

7.
顾贞观咏物词,形神兼备,以咏物抒情寄意,艺术成就颇高.其艺术特色主要有三:独抒性灵,极情之至;贵真尚朴,清新自然;工于用典,咏物言情.  相似文献   

8.
古典诗词常见意象集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歌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 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 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 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 "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 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 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 "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  相似文献   

9.
宋代乡愁诗以怀乡思亲为主,植根于农耕社会的乡土情结,表现出对父母的依恋和对乡土家园认同的情感指向,秉承了"哀而不伤"的现实主义抒情传统,传承了融朴素的思乡之情和深沉的爱国之情为一体的诗骚传统,体现了个人情感与时代特色相结合的文化意蕴,丰富了登高望乡、黄昏怀人和佳节思亲、梦里还乡的抒情模式,从而形成其丰富独特的抒情范式。  相似文献   

10.
梅尧臣是宋代诗歌的开山祖师,无论是其诗风、题材还是诗学理论都别具一格,开创了有别于唐诗的宋诗风貌。其诗歌对于情感的表达亦独具一格:在抒情方式上,或借叙事,或凭咏物,或藉写景,舒缓浓淡,手法多样,平凡却真挚。在抒情特色上,梅诗寓情于白描,抒情中多夹杂议论,常借"梦"来抒情。梅诗抒情手法多样且有与以往诗歌不同的抒情特点:对平淡的自觉追求,对"风雅美刺"传统的继承以及由情入理的手法。这也正是促进其诗歌创新的内在动力,从而为宋诗面貌的形成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11.
诗歌与情感     
诗歌与情感紧密相关,没有情感便没有诗歌.诗歌抒情的方式,因诗人的气质、风格和诗歌的内容、题材的不同而不同.诗歌抒情大体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借咏史、咏物而抒怀等四种方式.  相似文献   

12.
陈文 《初中生辅导》2008,(Z4):24-28
在古诗词的创作过程中,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所写之"景"、所咏之"物",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诗词中的"意象"。它  相似文献   

13.
汉代以宫廷、猎苑、都城为主要体物对象的散体大赋,至魏晋时期发展成体物缘情的抒情小赋.南朝齐梁时期,以竟陵八友为代表的咏物赋家,将咏物赋的发展又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通过对其同题共作之植物、动物、自然、气候等咏物赋的分析,可以看出八友之咏物赋体现了诸多特性:体物、缘情增强的同时,缘情的范围却逐步缩小;呈现古赋向骈赋转换的过渡性;咏物拟作在因循中凸显创新与变革.  相似文献   

14.
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语言的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  相似文献   

15.
我们知道,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所  相似文献   

16.
情感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掌握恰当的抒情方式是写好真情文章的前提。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直接抒情就是直抒胸臆.也即作者在文章中直接表露倾吐感情。间接抒情是“依附于事、景、物、理,借助叙述、描写、议论的表达方式抒发感情的表述法”。由此可见.间接抒情可分为寓情于叙事、寓情于写景、寓情于议理三种抒情方式。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人文诸因素影响下,建安时期的骚体赋创作呈现出许多引人注目的特征:题材内容由重抒情向咏物、征戍、纪游等领域拓展,文体功能增强;形式上的散体化倾向和多体同题现象的出现,骚赋的体式特征逐渐弱化;受个性觉醒等因素影响,抒情视角逐渐下移;与建安整体时代特征相合,作品的情感基调呈现出悲凉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历代文学作品从其描写对象上,大致可以有记人,叙事,抒情、写景,状物这样几种基本类型的划分。“咏物”者,顾名思义即是“吟咏物象”者,似乎应当归属于“状物”的辖区。但事实上,在我国丰厚得几近于沉重的艺术宝藏中,更多的咏物精品却是“言”在此物,而“意”属彼情的拥有双重身份的特殊公民。无论是咏物诗,咏物赋,咏物词,抑或尚无咏物之名而已具咏物之实的一些寓言文字(如韩愈《马说》),这种假状物之名(有时也包括写景)而行曲折抒情之实的现象都是极为普遍的。那么究竟是从什么时候起,中国文坛上开  相似文献   

19.
李雯 《文教资料》2010,(36):5-7
《董娇娆》一诗在叙事技巧的运用上,既有对汉乐府民歌拟人手法和歌诗演唱模式的继承,又体现出从叙事到抒情的转换。上承汉乐府民歌生动自由活泼的叙事方式,下启汉乐府文人诗融情于事、叙事即抒情的特点,叙事目的发生明显的转移,由对故事或人物的关注转为对情感的关注,抒情成了诗歌的叙事目的。  相似文献   

20.
韩艳敏 《考试周刊》2012,(39):11-12
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诗人的聪明往往就在于他能创造一个或一群新奇的“意象”.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感。反之,读者只有在领悟意象寓意的过程中.才能把握诗歌的内容,领会诗歌的主旨,进入诗歌的意境.感知诗人的情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