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相互熟悉的人一听声音就知道对方是谁。科学家们于是提出这样的问题:声音能帮助识别身份,能不能利用声音来为人类做更多其他的事情呢?经过长期研究,科学家发明了一项崭新的技术:语音技术。声音成了生活中广泛应用的一种工具。声音做“导游”打电话时,要一个数  相似文献   

2.
跺脚发出的声音就能让楼道里的灯亮起来,对手机说出要拨打电话人的姓名,手机会自动接通相应的电话号码,如今,人们对声控技术越来越熟悉。用声音代替肢体动作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因此,科学家们决定花大气力,使声控技术更加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的生活当中。  相似文献   

3.
我们能“看见”声音吗?声波是一种机械波,它在介质中传播,但日常生活中我们一般很少能观察到声波的存在。有没有办法可以直接看到声音呢?18世纪末,德国科学家恩斯特·克拉德尼发明了一种方法,将声波的振动可视化。  相似文献   

4.
[作文题]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我们知道电话是英国科学家贝尔于1875年6月2日研制成功的。鲜为人知的是,贝尔的同胞——科学家莱斯在贝尔之前就研制成功一种利用电流传声的装置,它能把声音传到1000米以外,但仅能单向传递,而且声音不够清晰、稳定。细心的贝尔发现了莱斯装置中  相似文献   

5.
(A)Can Fish Hear Sounds?鱼能听到声音吗?我们都知道,鱼能听到声音。然而你看到过鱼的耳朵吗?其实,科学家们一直在研究海洋中的奇特现象,例如:鱼的耳朵在哪里;声音在水里怎样传播;鱼类的声音所传达的信息是什么等等。那么在这些问题中,哪些已经了解清楚,  相似文献   

6.
声音称重奥地利科学家发明了一种能给声音称重的秤,这种秤能精确地测出物体所受到的声音的压力。声音就是声波。测量声音的重量时,在天平的秤臂上挂一块吸声毡,先测出声波冲击毛毡的压力值,然后将该值换算成重量单位,于是声音的重量就  相似文献   

7.
美国科学家正在进行“用声音创造有形世界”的研究。这一研究源自一群研究生的奇思妙想——你能仅仅用声音创造出一个固态的三维物体吗?这听起来似乎有些不可理喻,但美国科学家计划在明年发射的美国航天飞机上建一个“声音工厂”,进行这项实验。  相似文献   

8.
[教学年级]一年级(下册) [课时]一课时[教学内容] 1.音乐活动:声音的强弱2.在故事、乐曲中体验声音的强弱[教学目标] 1.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模仿生活中的声音,理解、感觉声音的强弱,认识音乐中的力度记号:f和p,能正确地运用到演唱歌曲中。2.在音乐故事和乐曲中理解音乐形象,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表演能力  相似文献   

9.
笔者听到一堂高潮迭起的艺术课《生活中的声音》,我们不妨来重温其中的几个精彩片断。 “万音齐鸣”—— 师: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声音,你能制造与众不同的声音吗? 于是整个教室沸腾了:拍手声、跺脚声、笔敲桌子声、凳子砸地声、翻书声、唱歌声、口哨声、呐喊声……学生们个个竭尽所能地制造着与众不同的声音,我们仿佛置身于一个声音的海洋。 “骏马奔腾”——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英语和肢体动作模仿小动物  相似文献   

10.
一、聆听大自然的声音 :师 :你们仔细听 ,听到了什么声音 ?(播放电脑课件 )生 :听到了海浪声。生 :听到了火车声。生 :听到了鸟鸣声。二、听听我创造的声音 :师 :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声音 ,你们拿的物品、玩具能发声吗 ?你们可以试一试 ,在小组内先听听 ,然后到其他组给别的小朋友听听。 (学生合作、探究式的学习 )生 :(学生下来活动 )你听听我玩具发出的声音。师 :你们的物品、玩具发出的声音真好听 ,你们能为歌曲伴奏吗 ?弹奏《假如幸福的话发出声音吧》。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用创造的声音为歌曲伴奏。气氛活跃 ,孩子们都高兴地笑了 ,培…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用声音表演故事。教学目标: 1.能感受并模仿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声音; 2.能够用声音编织一个简单的故事,能表现出故事情节中相应的声音; 3.在声音创编的活动中养成仔细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激发学生对创造和表演的兴趣,并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相似文献   

12.
一、创设问题,激发兴趣。师:你们听到老师说话吗?生:听到。师:现在老师正在讲课,坐在教室各个角落的学生都能听到老师的讲课,那说明声音的传播方向是怎样的?生:四面八方。师:你的判断真不错。在说话我们都能听到这个很平常的生活现象中,包含了许多的科学道理。要想了解这些科学道理,我们首先必须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下面,就请同学们从这个平常的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好吗?(学生交流汇报。)生:我想知道声音是怎样传到我耳朵的?生:声音遇到物体还能传过去吗?生:我的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生:声音能在哪些物体中传播?生:我为什么会听到…  相似文献   

13.
【文题】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我们知道电话是英国科学家贝尔于1875年6月2日研制成功的,但鲜为人知的是,贝尔的同胞、科学家莱斯在贝尔前就研制成功一种利用电流传声的装置,它能把声音传到1000米以外,但仅能单向传递,而且声音不够清晰、稳定。  相似文献   

14.
通常,人们为了减少噪声的危害,以保证正常的生产和生活,大多采用吸声、消声和隔声等办法降低噪声。但是,如果我们完全脱离噪声,生活在死一般寂静的环境里,对人们的身心健康也会不利。因此,在有些场合,人们还可以巧妙地利用噪声,(如现代化开放式的办公室里)人为地产生一个50至60分贝的均匀噪声场,如此可以掩盖邻近传来的噪声,以避免相互干扰。目前,许多科学家都在研究开发利用噪声的技术,使其造福于人类。英国科技人员设计出一种鼓膜式声波接收器,它能把接收到的声音传到电转换器中,声波立即转换成电能,这就是利用噪声发电。美国科学家设计出…  相似文献   

15.
形形色色的动物,不但千姿百态,大小各异,而且它们的“语言”也是千奇百怪。科学家对动物的行为进行长期观察,并经过无数次验证后得出结论:动物确有自己的“语言”,而它们是借助声音、气味、动作、色彩等互相交谈、互相了解彼此的意图的。声音在动物语言中,声音是最有成效、最能表达意思的  相似文献   

16.
我认为,一个课件的好与坏,不光取决于它的精美与否,最重要的还是这个课件对于教学的辅助作用如何。好的课件离不开美丽的画面,丰富的内容,流畅的程序,巧妙的设;能令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如虎添翼,使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有的教师的课件画面多,切合教学内容实际,而声音这个重要的元素却往往未得到重视。我认为,声音在课件中恰如其分地运用,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课件充满活力。下面,我就声音在课件中的使用谈一点自己的体会。一、声音——愉悦心灵,活跃课堂。许多科学家的研究证实:经常听音乐能使人的头脑变得更灵活,如果能在课件…  相似文献   

17.
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我们都有一双敏锐的耳朵。靠耳朵,我们聆听了这世间万物发出的各种声音;靠耳朵,我们领略到了尘世生活的缤纷与奇妙。在日常生活中,你们的耳朵经常听到哪些有趣的声音?可以模仿一下吗?(学生开始兴趣盎然地模仿各种声音:“哗哗”的流水声,“嘟嘟”的汽车喇叭声,“怦怦”的心跳声,“哇哇”的哭声……教室气氛十分活跃。)师:我们生活在一个有声有色的世界里,声音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有多少熟悉的声音,就有多少我们熟悉的生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丰富多彩的音响世界,来仔细聆听各种声音并好好感受声音带给我…  相似文献   

18.
电视剧艺术之所以能给观众带来超强的观赏性和无限的美感?因为它是以真实为基础的.而同期录音真实自然的特点正好与此相吻合.一方面现在电视剧的制作基本都是采用实景拍摄,也就是说:在生活真实的空间和环境中记录声音,再加上使用先进的录音器材和技术手法,使电视剧中的声音既有远近的层次变化,又具有真实的空间特色及生活环境特征.所以同期录音对于增强电视剧的逼真感争提高艺术表现具有很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电是目前世界上利用最广泛的能源,为了防止未来电能危机,科学家们绞尽脑汁探索出许多新颖奇特的新能源发电。 一、声音发电。英国科学家根据声能转化为动能的原理,设计制造了一种鼓膜式声波接受器,当接受器把接收到的声能作用到声电变化器上时,就能将声能转变为电能。 二、雪水发电。“冷”也是一种能源。日本科学家现已  相似文献   

20.
刘霞 《成才之路》2011,(16):93-I0022
想象以下,一支乐队在室内演奏,邻居却听不到音乐声。然而,如果外面有人在交谈,室内的乐师却能听到。这种类似单面镜的单面声墙技术,听起来似乎有些无法想象。但两位意大利科学家正让这类声音操作技术更接近现在,相关研究发表在最新出版的《物理评论快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