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7 毫秒
1.
GRNN和遗传算法在赤潮预报中的应用操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蓉桦  张微 《科技通报》2005,21(4):485-490
本文探讨了基于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的赤潮预报模型,根据已有的海洋水质监测数据,运用统计学和人工智能的方法对赤潮预报进行了实际尝试。并将预测效果与传统的回归分析以及基于Fisher 判别准则的判别分析进行了比较。结果证明,这种方法在赤潮预测预报方面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板带生产中层流冷却反馈控制的大滞后和难以用数学模型精确预测控制温度的问题,本文将遗传算法与神经网络结合起来,提出了一种能够提高卷取温度预报的系统,利用热连轧现场生产过程中的实际历史数据,对预报带钢卷取温度的遗传神经网络进行离线学习和测试,结果说明,能满足卷取温度预报的精度要求,同时具有较快的收敛速度,满足在线实时控制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罗长寿 《科技通报》2011,27(6):881-885,894
农产品市场价格预测是研究的难点.本文采用蔬菜市场价格数据,分别建立了BP神经网络模型、基于遗传算法的神经网络模型、RBF神经网络模型,并在前三种模型基础上,建立了一种集成预测模型;用北京市批发市场2003-2007年的蔬菜价格训练模型,对2008-2009年的数据进行了预报,前三种模型预报结果的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0.1...  相似文献   

4.
通过应用MATLAB软件的GUI模块进行界面编程,完成了铣削力实测数据的导入,加工条件与切削参数的手动设置、铣削力系数识别以及仿真数据的生成、铣削力仿真图像的生成等主要功能,通过本系统预报与采集的铣削力对比,一方面检验了铣削力理论模型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对该仿真系统的可行性进行校验。  相似文献   

5.
<正>本文提出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随机网络模型建立方法,实现随机网络模型与实际岩心的自动拟合,得到能反应实际岩心孔喉结构的网络模型。根据岩心实验测得岩石润湿性、毛管力曲线等值,进而得到孔喉参数的大体分布范围及润湿强度。以孔喉参数、配位数作为优化变量,以毛管力曲线作为拟合目标,应用遗传算法进行拟合得到能等效实际岩心的网络模型,并进行了算例分析,将预测得到的相对渗透率曲线与实际数据对比,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当前不锈钢生产及销售情况,对不锈钢及不锈钢复合板的冷轧生产工艺进行分析。通过对冷轧工艺的发展分析,简要介绍当前先进的不锈钢冷轧技术以及不锈钢冷轧设备。  相似文献   

7.
安峰 《金秋科苑》2008,(20):78-78
本文结合当前不锈钢生产及销售情况,对不锈钢及不锈钢复合板的冷轧生产工艺进行分析。通过对冷轧工艺的发展分析,简要介绍当前先进的不锈钢冷轧技术以及不锈钢冷轧设备。  相似文献   

8.
从硬件配置和软件设计两个方面介绍了Logidyn D在平整机压下系统中的应用,该技术的应用使得压下系统中机架的位置控制精准、轧制力控制稳定、自动压靠校辊可靠、与MB+网的数据交换高效、系统维护方便,为冷轧产品的质量和产量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9.
邯钢新区二冷轧循环水泵站配水井是将原老区一冷轧循环水泵站配水井增加一隔墙,从而使原配水井一分为二,使其分别向一冷轧和二冷轧各自用户分配供水.为保证一冷轧生产,此项工程需在水下进行施工,现场采用钢闸板止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肖旭 《中国科技信息》2013,(21):134-137
武钢二冷轧是武钢轿车板基地,年产量230万吨,其连轧机采用五机架六辊连轧机,六辊分别是:上下支承辊,上下中间辊,上下工作辊.其冷轧轧机的压下控制系统是轧机电气控制的核心部分,它的作用是通过控制轧机轧辊的辊缝和轧制力从而控制带钢厚度及对带钢表面进行平整.压下控制系统硬件由处理机(TDC)、位置传感器、伺服阀,外部ET站组成;TDC对伺服阀进行控制从而控制机架两侧的压下缸并且通过位置传感器形成闭环,从而对轧辊辊缝进行控制.冷轧压下控制系统精度高控制复杂,其软件逻辑部分主要包括设定值发生器、比例控制器、积分调节器、蝶形补偿及油压补偿等.由于压下控制系统一旦受换辊、TDC复位及各种故障等因数的影响,系统中存储的变量和轧制特性就会改变,所以需要对压下重新进行校正.  相似文献   

11.
摩擦学特性对发动机功效的发挥起着重要作用,对其进行分析和探讨有助于改善发动机工作性能。基于斜盘发动机基本结构,建立了其内部组件的球滚动摩擦模型和柱滚动摩擦模型,并推导了相应的滚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系数公式。然后结合某斜盘发动机具体参数,分别计算了球滚动摩擦力、摩擦系数和柱滚动摩擦力、摩擦系数,通过对比,认为柱滚动摩擦力、摩擦系数远小于球滚动摩擦力、摩擦系数。最后分析了摩擦生热、高温环境对发动机摩擦性能的影响,并指出了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BP神经网络在我国粮食产量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王启平 《预测》2002,21(3):79-80
本文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了2001-2010年我国粮食产量的预测。通过对比传统的“平均增长率一阶滞后模型”拟合及预测1992-2000年粮食产量与实际产量的误差值大小,可明显看出BP神经网络对于处理单输入单输出的时间序列预测问题是一种更具优越性的方法,它具有很强的学习与泛化(推广)能力,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proposes new modified methods for 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s and uses semantic feature space to improve categorization performance and efficiency. The standard 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 (BPNN) has the drawbacks of slow learning and getting trapped in local minima, leading to a network with poor performance and efficiency.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two methods to modify the standard BPNN and adopt the semantic feature space (SFS) method to reduce the number of dimensions as well as construct latent semantics between term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dified methods enhanced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tandard BPNN and were more efficient than the standard BPNN. The SFS method cannot only greatly reduce the dimensionality, but also enhances performance and can therefore be used to further improve text categorization systems precisely and efficiently.  相似文献   

14.
李莉  李萍 《科技通报》2012,28(6):60-61
涡流检测已经成为现代工业和科技领域中广泛使用的金属材料检测方法。本文提出利用改进的BP神经网络和涡流检测信号来确定材料多层厚度的方法。仿真结果和对许多厚度已知的试块的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为了改善传统评价的主观性和模糊性,更好地体现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用户需求,在用户贡 献指标的基础上构建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构建GA-BPNN模型用于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服务质 量评价。【方法/过程】从用户需求的角度征询用户意见,提炼影响服务质量评价的关键要素,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 构建了一个相对科学、合理的初步评价模型。然后采集样本,以灰色关联度表征服务质量评价结果。最后应用 MATLAB 进行仿真实验,对比分析 GA-BPNN 模型及标准 BPNN 模型的表现优劣。【结果/结论】GA 优化后的 BPNN的性能得到改善,预测值更接近真实值,容错性高,稳定性好,期望对高校及其他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服务 质量评价及服务创新研究有参考作用。【创新/局限】提出一种基于用户需求的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服务质量评价 方法,主要局限是调查数据覆盖范围不够全面。  相似文献   

16.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N) has been used in several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areas including civil engineering. The use of ANN to predict the behavior of reinforced concrete (R/C) members, using the vast amount of experimental data as a test-bed for learning and verification of results, proved to be a viable method for carrying out parametric studies. This paper presents application of ANN for predicting the shear resistance of rectangular R/C beams. Six parameters that influence the shear resistance of beams, mainly shear-span-to-depth ratio, concrete strength, longitudinal reinforcement, shear reinforcement, beam depth and beam width, are used as input for the ANN. A 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 (BPNN) with different activation functions is used and their results are compared. The sigmoid function with variable threshold is adopted due to its accuracy of prediction. The ANN prediction and the measured experimental values are compared with the shear strength predictions of ACI318-02 and BS8110 codes. A sensitivity study of the parameters that affect shear strength of R/C beams is carried out and the underlying complex nonlinear relationships among these parameters were investigated. Shear response curves and surfaces based on these parameters were generated. It is concluded that ANN can predict, to a great degree of accuracy, the shear resistance of rectangular R/C beams and it is a viable tool for carrying out parametric study of shear behavior of R/C beams.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针对传统企业竞争对手评价研究中数据源单一和评价指标片面性的不足,文章率先提出了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竞争对手评价方法。[方法/过程]基于顾客价值领先战略,从企业和消费者的视角出发,选取企业财务报表和电商平台上的消费者评论作为信息源。通过构建财务特征和情感特征,依托BP神经网络,分别建立基于财务特征和综合特征的竞争对手评价模型。[结果/结论]采用仿真实验对提出的方法进行验证,证明基于综合特征建立的模型相比基于单一财务特征的模型更有效。该方法为大数据背景下的企业竞争对手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8.
罗乐 《科技通报》2012,28(7):95-97,117
重载的铁路货车滚动轴承极易出现损伤类故障,因故障的突发性使得振动信号具有非线性、非平稳的特性,且振动信号极易受非检测部位振动的干扰,而使得有效信号不易被提取,传统的基于傅里叶变换的检测方法无法有效将非平稳的振动信号中的干扰去除,造成最终的检测准确率不高的问题。为了提高检测准确率,提出基于小波包的检测方法,首先针对振动信号的非平稳特性采用小波滤波有效去除其中的干扰,然后通过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提取出非平稳振动信号中的故障特征信号并完成故障检测。实验表明,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去除振动信号中的干扰,并准确检测重载铁路货车上的滚动轴承损伤故障。  相似文献   

19.
广义预测控制作为一种随着自适应控制的研究而发展起来的预测控制方法,具有柔化作用,多步预测,滚动优化和在线自适应校正等优点。修正算法有多种,大体上可分为显示算法和隐式算法,文章介绍了一种广义预测隐式自校正控制算法,并对其进行仿真分析。总结主要参数的改变对整个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此算法具有优越型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中国机车车辆业技术创新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主创新是实现中国机车车辆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基点,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铁路跨越式发展战略的客观要求。中国机车车辆制造业现行技术创新的过程模式主要体现为市场拉动型创新模式,其次才表现为技术推动型创新模式;在确立技术跨越点的基础上,构建有效的集成创新平台并制定提供平台高效持续运作的政策环境,是提高中国机车车辆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点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