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民族地区各级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创新滞后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和谐社会构建和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因素之一。民族地区政府必须在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上有大作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实现行政管理方式和手段的法治化,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加快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系统建设,推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健康、和谐、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政治治理是构成和谐社会的关键性和示范性环节,而政府行政信息的公开又是实施和谐理政,实现“善治”的基本前提。从行政公开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分析入手,从理念转变、治理模式改革和制度建设等方面系统构建了提升领导干部和谐理政能力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政府起着主导作用。长期以来,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是以政府为中心的重管理、轻服务的控制型行政模式,为此,必须进行政府治理创新,促进政府转型,以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4.
深入分析民族问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阐述“治理”、“管理”、“统治”之间的区别,以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建设公共服务体系为时代背景,研究民族问题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对新时期的民族地区治理提供合理性的建议,可行的实现路径。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地方政府的治理体制,实现民族治理的现代化,对于民族问题治理和治理能力现代研究提供一种全新的思维。  相似文献   

5.
构建和谐社会呼唤诚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从民族精神层面分析诚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基石,并对制约和谐社会建设的严重诚信缺失现象展开成因分析,最后提出诚信缺失的治理措施,以加强诚信建设,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6.
20世纪70年代以来,社会管理模式经历了从单纯的行政管理到社区治理的转变。这既反映了社会管理理论的巨大转变,也反映了复杂多变的现代社会发展要求。在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如何发展和推进社区治理工作,是摆在研究者和决策者面前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在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寻找一条社区建设和社区治理的可行之路,为和谐社会与和谐社区建设提供理论上的指导。  相似文献   

7.
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政府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承担着更为繁重的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政府必须加快改革步伐,加强自身建设,实现行政理念,行政过程,行政职能的彻底转变。  相似文献   

8.
加快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体制保障。善治是一种立足于公民社会,探究治理主体(主要是政府)建构一个什么样组织、选择什么样的制度以及如何最大效能地提供最好公共产品和最优公共服务以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的行政模式。我国的服务型政府建设正是为了实现我国的善治,而我国的善治在当今必须通过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来实现。  相似文献   

9.
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民族关系调控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必要条件,加强民族关系调控,以期建立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这是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党的目标和任务,法治政府引领和谐社会建构。和谐社会的原则之一就是实现民主法治,推进依法行政。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目标,依法行政是政治文明的基本要求与必然选择,是现代法治国家政府行使权力时所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是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法制环境的关键。行政管理科学化、法制化、现代化是依法行政的核心和基础,必须加强行政立法的规范化和民主化,完善行政执法,做到行政执法方式的多样化、非权力化、法治化和公开化,克服权力本位观念,健全行政程序法律制度,推进法治政府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