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当前在很多地方,文化政绩工程已蔚然成风,惹起非议.从委托代理理论来看,文化政绩工程以文化为招牌但违背了文化建设的基本规律,是对政府公共政策和公共财政之公共性的公然背离,是公民与政府官员间委托-代理关系的失范.治理文化政绩工程,应规范政策制定过程,规范委托人、代理人行为;扩大公民的政策参与,形成委托人对代理人的直接约束机制;完善民主财政.  相似文献   

2.
政策执行是一个典型的委托代理模型。在委托代理理论视域下,减负政策执行涉及多层、复杂的委托代理关系链。委托人和代理人目标函数不一致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问题,是导致减负政策执行遭遇重重阻滞和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推动减负政策执行利益整合、削减委托代理信息传递链条和构建“火警式”监督机制,是治理该政策委托代理问题的可行之策。  相似文献   

3.
代理问题是指由于代理人的目标函数与委托人的目标函数不一致,加上存在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代理人有可能偏离委托人目标函数而委托人难以观察和监督,从而出现代理人损害委托人利益的现象,又称为委托代理问题。本文通过分析代理问题的类型总结了代理问题的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4.
根据委托代理理论,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委托——代理问题的产生,从代理人的角度来看,第一,代理人有着不同于委托人的利益和目标,所以他们的效用函数和委托人的效用函数不同。第二,代理人对自己所做出的努力拥有私人信息,代理人会不惜损害委托人的利益来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即产生机会主义行为。委托人必须采取措施以最小的代价,使得作为代理人的经营者愿意为委托人的目标和利益而努力工作。  相似文献   

5.
基于公立高校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委托代理制度,资产所有者是委托人,高校经营者是代理人,如同企业核心问题一样,委托人如何设计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来激励与约束代理人,实现其有效的组织和生产活动,规避代理人的机会主义行为,达到委托人利益的最大化目标。  相似文献   

6.
委托代理理论是研究在信息不对称和利益冲突条件下,委托人如何激励并约束代理人的理论。公益服务事业单位的改革目标是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未来政府和公益服务事业单位的关系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可利用委托代理理论解决事业单位改革面临的现实问题。要侧重在明确委托人和慎重选择代理人、细化考核目标、赋予代理人相应职权、激励和约束机制的建立等四个方面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吸收其他文献的基础上 ,试图把委托代理理论框架引入到对中国公立大学治理结构和管理绩效的分析上来。在公立大学多级委托代理关系的链条上 ,第一层级代理人的行为选择与委托代理关系中隐形的激励契约密切相关。公立大学的产权关系与它特殊的目标、功能和使命 ,对代理成本的度量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在某一环节上 ,委托人与代理人的非正常合作会改变正常情况下委托人与代理人目标函数不一致的现象 ,且代理人若不在正常的市场上依照市场机制进行挑选 ,大学的运行成本就会居高不下。解决我国公立大学中的委托—代理问题 ,需要重新构建合理的委托代理关系 ,这方面有赖于大学治理结构的突破 ,也有赖于政府新的制度供给。  相似文献   

8.
古翠凤 《教育探索》2012,(10):16-17
我国基础教育委托代理关系中受教育者是最终委托人,教育者是最终代理人。在这之间存在"受教育者—学校投资者—学校—基础教育管理者"这样的委托代理关系链,其中任何一环都是其相邻的更靠近最终委托人的代理人。基础教育管理者对于其他环节主体负有管理基础教育活动和管理学校的直接责任。  相似文献   

9.
委托—代理理论是民办学校治理机制的理论基础。委托-代理理论的内涵实质是研究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合同关系,可依据信息和行动、事前和事后的不同又有不同的专门研究。委托—代理理论有两个假设:人是超级理性的,人有着机会主义倾向。委托—代理理论的分析框架也比较模型化。委托—代理问题中有两个主要问题,一是选择最优代理人,二是选择最优的激励机制来激励代理人为委托人的利益而行动。民办学校治理机制引入委托—代理理论,目的是深入了解民办学校治理机制的理论,提高民办学校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10.
委托代理理论是研究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委托与被委托、代理与被代理之间关系的理论。研究生导师负责制这一体系中包含高校、导师以及研究生三个主体,他们之间相互联系形成了三层委托代理关系。  相似文献   

11.
交易成本理论是用来分析政治问题的一个非常有用的理论框架。在交易成本理论的视角下,公共政策可以视为政策制定者和公民投票者之间政治交易的产物,其本质是政治契约。由于契约双方的人性因素与交易环境因素,如有限理性、投机主义、信息不对称、不确定性与复杂性等,公共政策在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交易成本。分析公共政策契约过程中的交易成本,设计节省交易成本的治理机制,有助于提高政策效率,实现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12.
The article adopts a comparative approach to review three periods of theory development in research into higher education policy implementation. Given the conceptual affinity between Cerych and Sabatier's 1986 seminal study into higher education policy implementation and public policy implementation theory, the field of public policy is chosen for reference and comparison. The article argues, first, that the underlying characteristics of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such as sector‐isolatedness, application drift and sensitivity to political agendas hindered the development of sector‐specific theories of policy implementation. Second, this gap in theory formation started to be narrowed from the late 1990s onwards, due to critical reappraisal of the 1986 study and due to limited utilisation of mid‐range theory concepts conceived within or related to the public policy field. It is through the utilisation of such public policy theory that higher education implementation research may reach a more mature stage.  相似文献   

13.
公共政策执行是一项重要的行政职能。在当今民主化潮流下,政府治理中如何将公民的力量导入政策执行的体系,以增强公共政策执行的有效性,成为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笔者在阐述公共政策的价值诉求、公民参与公共政策执行涵义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条件,探讨了如何促成公民积极有效参与公共政策的执行。  相似文献   

14.
公共政策的执行,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个管理过程.法约尔提出的"管理五要素说",对于我们今天研究和分析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计划--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前提;组织--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基础;指挥--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关键;协调--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必要途径;控制--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保障.  相似文献   

15.
公共政策执行是公共政策过程的枢纽,但我国当前公共政策执行偏差问题比较突出,从而引发了多种社会问题。造成公共政策执行偏差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公共政策执行主体对公共政策执行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研究公共政策执行偏差问题的主体因素,找出执行主体异化的原因是提高我国公共政策执行的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社会民主的发展、全球化的国际形势等,都要求我国在公共政策制定中实现更多的公众参与.公众不仅是公共政策制定与执行的重要角色,而且也是公共政策实施的对象,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让公众积极有效的参与到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中,才能提高公共政策的质量,实现公共目标.  相似文献   

17.
公共政策是政府为解决公共问题对政府目标、手段的选择及其相互转换的过程,即利益调整的政治和技术过程。价值是主客体关系中表现出来的客体之于主体的意义和效用。政治学话语中我们把公共政策价值分析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政府—公共政策,其中主体是政府,客体是公共政策。政策之于政府的意义和效用在于它的实施推行过程中使政府得到满意的利益分配;第二层次,公共政策—群众,其中主体是公共政策,客体是群众。群众之于政策的意义和效用在于,群众中社会公共问题在公共政策的指引和推行中得以解决。就公共政策的价值而言,赋予公共政策利益优先的价值取向,在利益优先的前提下,选择、分配、综合和落实利益,最终达到平衡利益,解决公众问题。以利益为基础的公共政策价值分析无疑揭示了公共政策的本质,也为公共政策价值判断建立了一个客观参照系,为政府行为的良性循环引领方向。  相似文献   

18.
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是一个体现目的和价值的过程。通过从公共政策学的角度分析免费师范生政策的制定、执行过程,得出:在确定议程上政治领导人起了关键作用;政策规划者主要是行政部门、政策分析家,六所师范大学;政策规划符合公共政策规划的原则、程序,最终政策方案抉择是依靠行政命令;政策执行主体注重政策的操作化,建立了相应的组织负责政策执行,但政策宣传力不够,执行中免费师范生的生活补贴偏少;在部属师范大学实行免费师范生政策没有进行过提前政策实验,政策执行以行政手段为主。  相似文献   

19.
政策网络的动力演化机制及其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策网络将公共政策理解为国家与不同利益集团之间基于资源依赖关系的动态互补过程,克服了以往公共政策研究中完全理性和集权的缺陷,弱化了权威和制度在公共政策执行中的作用,增加了结构因素对公共政策的影响。在政策网络中,存在学习机制、隐性契约机制和博弈协调机制等内部动力演化机制。在这三种机制的推动下,政策网络对政策效果发挥着重大影响,特别是学习机制(包括行为学习、价值学习和规范学习)对提高公共政策执行效率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