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英语口语表达的流利程度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言语失误中的停顿会直接影响到口语表达的流利程度,本文旨在探索停顿是如何产生并影响口语流利性以及如何避免停顿对口语流利性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
当前学界通常以流利性时间指标和非流利性停顿指标来测量口语流利性。本研究比较了停顿及时间性指标等不同自变量与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口语成绩的相关系数。研究表明,相比五项时间性指标,非流利性停顿指标与口语成绩相关系数更高。本研究成果有助于优化测量口语流利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有效传递信息是英语教学和学习的终极目标之一,语调短语是影响信息传递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英语专业学生语调短语产出中存在句中不停顿、句中停顿过多、停顿位置错误、语调短语内部音高下倾趋势不普遍、音高域窄等不足。语调短语产出不正确不仅会减少信息传递量、破坏信息完整性、转换信息焦点及引起歧义,而且会使表达显得单调、不自然。科任教师应在今后的教学中注重学生语调短语意识的培养,强化学生语调短语运用能力的训练。  相似文献   

4.
朗读是研究二语口语韵律产出的突破口,是最简化的口语产出。停顿是口语的必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说话者在言语计划过程中的内部活动。错误的停顿或不合适的停顿会造成言语产出时语义上的歧义,从而阻碍听者的理解。通过对比英语本族语者和EFL学习者朗读同一篇英语故事的语料,从而对学习者的错误停顿位置进行定性分析。分析结果发现,EFL学习者朗读口语中的错误停顿位置主要集中在与that、what从句,句末报告短语等句法有关的错误停顿,与and、but功能连接词有关的意群内的错误停顿,与what引导宾语从句等语义上有关的错误停顿和与出于呼吸换气等生理有关的错误停顿。  相似文献   

5.
非流利(disfluency)是自主言语的一个重要特征。非流利现象主要指口语中出现的无声停顿(unfilled pause)、填充停顿(filled pause)、重复(repetition)及自我修复(self-repair)等。大量研究表明,非流利现象是高度规则化的事件。本研究在回顾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ESCCL语音语料库中自主对话为语料,对中国英语专业学生自主言语中主要的非流利因子(填充停顿、重复以及自我修复)的韵律特征进行了初步探索。研究结果对加深言语生成理论理解以及英语语音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语调短语是一个话语单元,它有相对完整的语调和韵律结构,往往有停顿和边界语调标示;它可以再切割成语调次短语:它与信息单元、句法结构等有较强的联系。语调短语的形成是核心因素、个性因素和语用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语调短语能力是口语交际能力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语调短语意识、语调短语构成能力和使用能力。  相似文献   

7.
将合作学习这种课堂组织方式引入到英语口语课堂,以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合作学习对提高学生口语成绩尤其英语流利性的效果。结果表明,合作学习创造了更多的口语表达机会,促进了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的转化,也有效地减轻了个体口语表达时的焦虑。学生的语速提高和非自然停顿次数的减少都达到了统计学上的意义,口语流利性也因此大大增强。  相似文献   

8.
4/3/2教学技巧要求英语语言学习者把同一个语篇分三次讲述给不同的听者,每次讲述所要求的时间都相应缩短,以此提高学习者讲述过程中的语速,减少停顿次数,促进学习者口语表达的流利性.研究结果表明,该技巧的应用能够有效地帮助学习者获得语言技能,增强语言表述流利性,从而提高口语交际能力,以便于在课堂教学中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9.
口语流利与否对于任何一个二语学习者来说都是决定二语习得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因此大多数二语学习者都着重培养自己的口语流利性.本文从口语流利性的定义入手,分析口语流利性发展的理论基础和内部形成机制,提出外语口语流利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黄璐 《考试周刊》2013,(83):76-77
停顿产生与认知资源相关,以往的口译研究很少从工作记忆角度分析口译停顿.作者对11位口译研究生进行汉英交传实验,通过“有提示性回忆”获得停顿原因的相关数据,将停顿原因分类,计算各类停顿时长、频率和占总停顿的比例.研究发现:停顿主要由于提取表达、读取笔记造成,读取笔记停顿的深层原因是工作记忆没有协调好笔记和记忆,重视笔记忽略记忆,导致笔记识别慢而出现停顿.  相似文献   

11.
12.
分析了维吾尔语连续语流中三种语速(中速、慢速和快速)的朗读方式对无声间歇声学特征的影响,利用声学分析的方法对无声间歇的两个主要声学表现:无声段的时长和出现频率(个数)进行了实验数据样本的采集与统计分析。实验数据表明:维吾尔语无声间歇的时长遵循左倾性和对数正态分布规律;无声间歇的时长和出现频率均随着韵律边界层级的升高而增加;维吾尔族发音人通过改变无声间歇的出现频率和边界后无声间歇时长来配合语速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故意利用顿读、顿说而改变词语和句子表达意趣的修辞现象,称作"趣顿"。它属于别解辞格的一个特殊分支。"趣顿"的最显著特点是改变原有词语的内部结构,有些词性也会做相应变更。有的"趣顿",不仅利用了词语内部结构的变化,而且与其他辞格搭配,比如双关辞格兼格,从而增加了妙趣。由于电脑上百度搜索或其他搜索利用"快照"点击时,会出现一些阴差阳错的"标红"笑话,反而有利于趣顿的发现或构成。  相似文献   

14.
本文是以汉语为目标语的韩国学生和汉语本族语者为实验对象,对他们在37个汉语动词谓语句中的停延表现进行横向和纵向相结合的实验性比较研究,目的是找出韩国学生在停延方面与汉语本族语者的不同之处。本文通过听辨和实验语音分析,发现了差异主要在于停延的次数、停延前音节的延连量、根据停延前音节的声调划分的停延前音节的延连数目和停延前后音节基频差值的变化,而无声段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16.
主位推进实质上是一种结构性衔接,要考查某一语篇主位结构上的衔接状况得首先解决主位识别这个问题。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确定这类语篇是书面语篇还是口语语篇,因为不同性质的语篇中主位的识别标准是不大一样的。书面语篇中,在“篇章视角原则”指导下看的是哪个句法一语义结构在整个语篇中得到突出使用;而在口语语篇中,看的是话音停顿在信息单位中是如何表现的。尚重侗族琵琶歌,不论是从语场、语旨还是语式上看,都带有口语语篇的性质,故而我们主张其中的主位识别当以演唱时的语音停顿为标准。  相似文献   

17.
Note taking has been categorized as a two-stage process: the recording of notes and the review of notes. We contend that note taking might best involve a three-stage process where the missing stage is revision.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benefits of revising lecture notes and addressed two questions: First, is revision more effective than non-revision? Second, what revision method is best? Experiment 1 addressed the first question by comparing the performance of participants who revise or recopy lecture notes. Experiment 2 addressed the second question by investigating whether revision was best done (a) during pauses throughout the lecture or one equally-timed pause after the lecture, and (b) with a partner or alone. Dependent measures were original and additional notes and fact and relationship test scores. Results upheld three effects: (a) a modest revision effect—revisers recorded more additional notes and achieved somewhat higher scores on relationship items than re-copiers, (b) a pause effect—those revising during pauses outperformed those revising after the lecture on the notes and achievement measures, and (c) a modest partner effect—those revising with partners recorded more original notes than those revising alone. Furthermore, the combination of pauses and partners has merit and holds promise as a means for revision. Overall, findings suggested that revision is a new student-centered means to boost lecture note taking and achievement.  相似文献   

18.
4/ 3/ 2活动是一种以提高学习者口语流利性为目的而设计的活动。本研究采用语速、发音速度、发音时间比、平均语流长度 ,以及平均停顿长度等五项流利性指标 ,考察了 4 / 3/ 2活动对 10个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口语流利性的影响。结果发现 :(1)随着重复次数的增加 ,受试者的语速和发音速度提高 ,发音时间比和平均语流长度增加 ,平均停顿长度减少 ;(2 )在 15组讲述对比中 ,有 12组讲述对比具有显著性 ,这表明受试者后一次讲述的流利性大部分都显著高于前一次讲述的流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