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解决失地农民的再就业问题,是统筹城乡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泰安市作为山东省的旅游城市,在其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不可回避地出现了失地问题以及由此产生的失地农民。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等方法,对失地农民进行了调查研究,深入剖析再就业方面出现的问题以及根源,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为失地农民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提供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2.
土地是农民的根本,是农民生活的保障,也是农村以及社会稳定的基础。随着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农用土地征收、征用的数量不断增加,速度越来越快,由此引发诸多社会问题,矛盾焦点集中在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开展务工技能培训,提升就业能力,改善就业质量,可有效解决失地农民再就业难题。网络化培训模式同时具备了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优势的综合培训方式,形式多样、视觉效果良好,可有效保证失地农民再就业培训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城镇化和土地制度改革进程中,出现了失地农民这样一个特殊群体。失地使其"农村没法呆,城市进不去"。再就业与创业是解决失地农民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路径。开发失地农民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使其具有可持续生计,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研究互联网背景下,如何借助互联网技术与工具,帮助失地农民更科学、快速地实现就业和创业。通过对失地农民现状的了解与其面对困境的原因分析,研究失地农民的就业创业能力开发的策略,对提升其就业和创业能力,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失地农民属于"被城市化"群体,在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被征地"和"被进城"过程中,经历了由乡村到城市的文化震荡,并由此产生了强烈的被剥夺感、担忧与失衡心理、封闭与自卑心理和自我认同失调,感觉被边缘化。而与之相关的各项再就业培训则并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实际需求和心理需要,因此,笔者认为,失地农民的再就业培训工作只有充分认识其特殊性,尊重其特殊性,在进行技能培训的同时应给予更多地心理关怀,才能真正实现研究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5.
连振祥 《金秋科苑》2011,(14):70-73
黑河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河,发源于祁连山中段,东与石羊河流域毗邻,西与疏勒河流域相接,北至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境内的居延海,干流全长821公里。黑河水资源总量28.1亿立方米,  相似文献   

6.
连振祥 《今日科苑》2011,(14):70-73
黑河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河,发源于祁连山中段,东与石羊河流域毗邻,西与疏勒河流域相接,北至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境内的居延海,干流全长821公里。黑河水资源总量28.1亿立方米,滋养了位于巴丹吉林和腾格里沙漠边缘的两大绿洲——张掖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城市市镇化水准的逐步提速和城市建设功能的逐渐提升完善以及城市对农村耕地占用面积逐渐增宽,摆在社保经办机构每一个社保业务经办人员面前的是对被征地人员的重新转岗再就业培训和转岗再就业问题的难点以及被征地农转非人员社会保险业务办理问题尚处于方兴未艾发展起步阶段,对这项工作起步发展进行可行性研究和实践操作,对已征地农转非人员社会保险业务经办具有强烈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充分解析了现有的已征地农转非人员社会保险业务经办发展现状,以及失地农民农转非人员社保业务经办面临的问题,并针对这些失地农民社保业务经办发展中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对现行的已征地农转非人员社会保险业务经办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决策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1 概述黑河流域是我国西北干旱区较大的一个内陆河流域。黑河全长 82 1 km。流域面积约 1 3万 km2。黑河发源于祁连山区的伏牛河 ,至金塔县鼎新汇临水河后 ,称额济纳河 ,又称弱水河。下游在狼心山处分出东、西两河 ,北流注入东、西居延海。所以 ,额济纳河是黑河水系经河西走廊地表和地下在盆地的北山峡口出流汇合而成的 ,也是内蒙古西部高原唯一的一条内陆河 ,河流在内蒙古境内流经唯一城镇是额济纳旗所在地达来呼布镇。历史上的额济纳旗 ,由于黑河水的滋润 ,而森林茂密 ,草原丰美 ,境内的居延海面积曾达 72 0 km2。自 6 0年代开始 ,由于上…  相似文献   

9.
耕地征用区片补偿的综合价格量化——以驻马店市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首先分析了耕地征用制度的两面性及改革的必要性;然后,明确了耕地质量价格和征用区片补偿综合价格的内涵,拓展了征用补偿范围,界定了征用补偿标准及量化指标;运用综合因素法,将河南省驻马店市耕地征用区片划分了4个级别;运用收益还原法,评定了耕地的质量价格;讨论并确定补偿范围和标准后,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重点量化分析了耕地的三大保障价格:第一,维护失地农民最基本生存的保障底价——生活保障价格;第二,确保失地农民发展的最基本保障价格——医疗保障价格;第三,提高失地农民社会竞争力的动力支撑价格——再就业保障价格;运用以上的分析思路和方法,依托驻马店市周湾的征用案例计算出:在一级区片内征用0.067hm2旱地的综合补偿价格为87 291.21元。  相似文献   

10.
罗军 《科学与管理》2011,(1):32-33,36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出现了大量的失地农民,而与失地农民相匹配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却稍显滞后。本文简单介绍了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现状,分析了几种典型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模式,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基于Logistic模型的失地农民土地征收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郭玲霞  高贵现  彭开丽 《资源科学》2012,34(8):1484-1492
通过对武汉市洪山区、江夏区、新洲区和东西湖区4区城乡结合部的28村近5年被征地的251户样本农户进行结构式访谈获取到失地农民征地意愿相关信息的第一手资料,以便了解武汉市城乡结合部失地农民的征地意愿并定量分析其征地意愿的影响因素。并主要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失地农民征地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征地意愿主要与农户家庭征地前对耕地的依赖度、对征地前家庭居住条件的满意度、征地补偿合理性、征地对家庭经济的影响、征地对就业的影响等5个变量有关,其中前两个变量均对征地意愿有负影响,后三个变量对征地意愿有正面影响。应进一步提高失地农民的补偿标准,采用更合理的补偿方式;尽可能降低征地对当地农村环境造成的污染或破坏;改善就业创业环境,引导失地农民走向可持续生计的道路,使其失地后生活水平仍能随着经济发展而逐渐提高。  相似文献   

12.
建立和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不仅直接影响到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还关系到失地农民的生存发展与社会的稳定.本文在梳理建国以来我国失地农民安置主要模式的基础上,总结了当前不同地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模式的新实践以及这些保障模式的特征,分析了推广这些模式的约束条件,提出了通过完善当前农地制度、改革征地制度、探索多样化筹资渠道、创新失地农民就业培训制度等措施来有效破解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难题.  相似文献   

13.
我国失地农民现状分析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中城市的城乡结合部大量农耕地被征用,失地农民数量骤升.文章通过对失地农民现状和权益流失的分析,挖掘了失地农民合法权益缺失的深层次原因,并根据我国的实际拿出了解决失地农民困境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依托社区教育网络开展失地农民就业培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业是失地农民最好的保障,关系失地农民生存和发展。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难题,除就业安置外,根本在于提高农民自身的素质,树立全新的就业观念,积极参加就业培训,提高劳动技能,适应用工要求。现有的失地农民培训体系存在很多不足:不系统、层次低,实效不大。笔者从依托社区教育网络开展失地农民培训的可行性及其优势、社区学院开展失地农民培训的具体措施等方面对此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失地农民冲突意愿形成的心理感知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秀清  钟骁勇 《资源科学》2013,35(12):2418-2425
中国征地冲突的爆发大多是由失地农民的冲突行为引起的,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针对失地农民的冲突行为作了诸多有益的探索,但目前尚没有关于失地农民冲突意愿的详细研究。本文以失地农民的冲突意愿为研究对象,结合行为学理论,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索社会背景感知、风险感知、利益感知和公平感知这四类心理感知对失地农民冲突意愿的影响作用及相互关系。研究结果显示:①失地农民的社会背景感知对其冲突意愿以及公平感知、利益感知、风险感知的形成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表明地方政府违法征地、用地单位强行开发行为等征地背景是失地农民形成冲突意愿和负面感知的重要因素;②失地农民的公平感知对其冲突意愿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表明提高失地农民对征地补偿的公平感知是有效缓解失地农民产生冲突意愿的重要途径;③失地农民的利益感知对其冲突意愿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表明提高征地过程中失地农民的利益满足感是有效避免失地农民产生冲突意愿的重要手段;④失地农民的风险感知对其冲突意愿有负向影响但不显著,这说明失地农民对于冲突可能带来风险的感知并不会影响其决策行为。本文的研究结果提供了一个新思路,即研究失地农民冲突行为不应局限于农民本身,还应考虑其他利益群体行为对农民个体的影响作用。最后从制度层面提出四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失地农民问题是一个国家在城市化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如何解决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是影响农村社会繁荣与稳定的关键.本文通过对农民失地状况、收入状况的实证分析,提出了确定失地农民补偿标准的前提条件,为进一步研究失地农民问题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黄四华 《科技风》2011,(1):39-40
城市化进程中必然产生大量失地农民,目前云南省失地农民的就业现状不容乐观,特别是九溪镇失地农民就业难、就业质量差、失业现象普遍,这既受体制和社会大背景方面的影响,也有失地农民自身的原因。因此,安置失地农民就业是保障失地农民权益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8.
在呼和浩特城市化进程中,因"城中村"拆迁改造产生了数以万计的失地农民。在生产生活方式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首府失地农民面临某些心理不适问题。文章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理论知识,对首府失地农民心理不适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促进首府失地农民更好地迈向市民化道路。  相似文献   

19.
如何妥善解决失地农民的安置问题,解决好他们的生活出路和社会保障问题,对确保社会稳定,促进和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沈阳市沈北新区失地农民的具体情况和现行主要失地农民安置方式的利弊以及适宜性进行了全面、深入和细致的研究。并以此为基础,结合现阶段沈阳市沈北新区失地农民安置实践中所暴露出的主要问题,从理论层面深入分析了解决问题的实质,进而提出完善沈阳市失地农民安置方式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简要论述了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及途径,提出了为失地农民建立完善的与城市社会保障体系相衔接的社会保障制度,将失地农民纳入最低生活保障体系,并为其建立相应的就业机制及创造投资收益机会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