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吴集贤 《中国钓鱼》2012,(11):72-73
人们把嗜酒如命的人叫酒鬼,把爱赌如命的人叫赌徒,把那些特别爱钓鱼的人叫钓迷。我国有几千万人的钓鱼大军,这其中算得上钓迷的起码也有成千上万吧。我有个钓友孙师傅,是个钓鱼人,却又不知道他算不算得上是钓迷。  相似文献   

2.
钓迷夫妻情     
“少不入蜀,人蜀便不思归”,钓迷们倘若找了四川老婆,绝对少得了牙嚼舌咬。宝鸡冯家山水库边,经常能见到这三对夫妻钓迷,两对儿60多岁,一对儿50好几,前两对在铁路单位退了休,后一对儿在地质部门工作,姓甚名谁,大家并不关心,这三对儿“嘟格都是四川人”。一对儿老钓迷,两口子都爱钓鱼。老头子玩的是海竿,老婆子玩的是手竿。那老婆子穿一身老式铁路眼,戴个草帽,一根手竿从不离双手,根本不用竿插,一心一意只观浮漂,钓获自然很好,常令男钓手们自愧弗如。第二对钓迷是单打一,老头爱钓鱼,一玩就是5支海竿,老婆子却不爱钓鱼…  相似文献   

3.
吴集贤 《垂钓》2004,(11):60-60
沈贵今年三十出头,钓龄却有二十年,可以说是个标准的钓迷。沈贵这个人钓鱼,只对饵——确切地说是只对蚯蚓情有独钟。  相似文献   

4.
我是个老钓迷,在我孩童时就被父亲培养成钓鱼迷。我还是个老书迷,从1988年订阅《中国钓鱼》至今,所有的杂志我都保存起来,装满了抽屉。在我的影响下,我单位爱钓鱼的人日益增多,订《中国钓鱼》的钓友也逐年增加,现已有8人连续订阅了。 《中国钓鱼》从原来的季刊变成双月刊,又成为月刊,内容、图片也多  相似文献   

5.
钓鱼幽默     
路安 《钓鱼》2006,(2):69-69
独自钓鱼钓鱼迷甲:每次我想独自外出钓鱼,一般来说,我都会仔细想两遍,然后再这么做。钓鱼迷乙:为什么呢?想两遍和想一遍有什么区别?钓鱼迷甲:是这样的,首先,我得想出一个能出去钓鱼的理由;其次,我还得想一个不能带妻子一块儿去的理由。钓急性子鱼张三是出了名的急性子,他见邻居每次外出钓鱼都钓好多鱼回来,十分羡慕,便提出要同邻居一起去钓鱼。邻居说“:你性子太急,哪有耐心坐着等鱼上钩呀,所以,你不适合钓鱼。”张三听后,急忙回答道“:我可以站着钓急性子鱼嘛!”去没有水的地方钓鱼周末,爱好钓鱼的丈夫想带女儿一块儿去水库钓鱼,女儿非常高…  相似文献   

6.
顾珠英 《钓鱼》2010,(3):59-61
两个钓迷,一拍即合 我的那位俄罗斯同事左拉蒂娃,经常翻看我带去的《钓鱼》杂志。她告诉我,她业余时间喜欢到河湖上垂钓,而且还是伊尔库次克市钓鱼协会的一名副会长哩!她说,在俄罗斯有一支庞大的垂钓队伍,单就伊尔库次克市,就有钓鱼组织40多个、垂钓爱好者2000多人呐。  相似文献   

7.
去垂钓,重要的是找到称心如意的垂钓水域。野塘、河流等天然鱼类越来越少,开放钓鱼场收费较高,常去又吃不消,黄金钓季,钓迷们为了寻钓处,常常四处奔波。其中有些人,特别热衷于找关系,托门路,去养鱼塘不花钱钓鱼。少数干部还利用职权,与养殖户搞权鱼交易,挖空心思多钓鱼,钓大鱼。这种现象,姑且称之为钓“人情鱼”吧。  相似文献   

8.
加拿大的自然水资源十分丰富,因而拥有众多的钓鱼爱好者。加拿大钓迷同我国的钓迷一样,也很喜欢将自己的钓鱼照寄给本国的钓鱼杂志,并附言描述自己钓到某条鱼时的经过和喜悦之情。下面选登几幅加拿大各地钓迷的钓鱼照,供大家欣赏。  相似文献   

9.
胡爽  张晓芹 《钓鱼》2013,(17):37-37
作为钓迷,平日外出垂钓,到常去的钓场,选个钓位钓条鱼可谓是轻车熟路。但钓手若去稍远一点、不熟悉或第一次去的“钓场”,想要从容钓鱼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相似文献   

10.
陈钢 《钓鱼》2005,(13):44-44
钓迷爱钓鱼,还爱看《钓鱼》杂志各个栏目的精彩文章,作为爱好美术的钓迷,就更喜欢看《钓鱼》杂志每期的摄影照片和漫画作品,并更加钟爱杂志的封面。当收到精美的《钓鱼》杂志时,一个封面常让人品味无穷,爱不释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