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极端肥胖人士往往会采取胃束带手术的方式减小胃容量,虽然减肥效果明显,但风险和痛苦也显而易见。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研究人员找到了一种无痛苦的减肥新方法,效果明显。这一新方法就是通过腹股沟或手腕将微小的珠子注入肥胖者体内,让珠子到达胃底并停留在那里。胃底是人体饥饿激素的源头,这些珠子可以减缓胃底部的血液流动,减少饥饿激素  相似文献   

2.
资讯     
正狗胖也要怪基因有调查显示,宠物狗的肥胖率高达45%,有些种类的狗,例如拉布拉多犬,似乎特别贪吃、容易发胖。英国一项研究发现,一个名为POMC的基因如果发生变异,就会导致拉布拉多犬、平毛寻回犬等一些犬种对食物更加狂热,容易变得肥胖。这是首次发现一种与犬类肥胖相关的基因变异。  相似文献   

3.
资讯     
正饿肚子对学习有帮助吗?自然界中,动物在对食物的找寻、储藏、保护及适时摄入的过程中需要高水平认知能力,包括胃饥饿素在内的多种激素会对这种认知能力产生影响。此前已有研究证明,胃饥饿素能提高啮齿类动物的智力,尤其在空间学习领域。那么,是否可以认为饿肚子对人的学习能力也有帮助呢?德国的一项最新研究予以了否定,即负责产生饥饿感的肽类激素胃饥饿素对提高人类记忆力并没有帮助。参与者的记忆能力在分别摄入胃饥饿素与安慰剂  相似文献   

4.
正"饱肚不爱学习"是德语中的一句俗语。那么空腹是否会对学习有利?德国一项最新研究发现,负责产生饥饿感的肽类激素胃饥饿素对提高人类记忆力并没有帮助。自然界中,动物在对食物的找寻、储藏、保护及适时摄入的过程中需要高水平认知能力,包括胃饥饿素在内的多种激素会对这  相似文献   

5.
《未来与发展》2010,(5):43-43
许多科学研究表明,基因与肥胖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一种被形象地称为"肥胖基因"的FTO基因有可能是导致肥胖的"罪魁祸首"。近日,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和天津大学科研人员联手在国际上第一次解析出了FTO基因表达蛋白质的晶体结构,并进一步证明了该蛋白质是一类脱氧核糖核酸(DNA)去甲基化酶。该开创性的研究成果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杂志上发表。  相似文献   

6.
全世界有10亿成年人超重,3亿人肥胖,肥胖已经成为世界流行病。而全球饥饿人数只有8亿多。因此,世界上因肥胖患病者的人数要比饥饿者的人数多。而且全球的肥胖人数正以每5年翻一倍的速度增长。中国肥胖人数己达7000万,城市人口中23.1%是肥胖者,城市儿童中51%是肥胖者。研究证明,有31种疾病的发生与肥胖直接有关。肥胖已经成为继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和艾滋病之后危及现代人健康的又一大杀手。因此美国已将肥胖列为和吸毒、枪支泛滥等同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7.
《科学中国》2007,(10):9-9
英国科学家发现了一种与肥胖有关的基因,拥有这种基因的人如果两个副本都发生变异,其肥胖的几率最高可超出正常人70名。  相似文献   

8.
现代社会,肥胖是令人讨厌的一件事。所以肥胖者大都会为自己找个理由,不是自己想胖,而是喝口水都发胖,这就没辙了。的确,肥胖是有原因的。今天,肥胖者除了可以从基因等方面找到客观原因外,科学研究又为他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推卸自身责任的借口──肥胖者的肠道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1,(6):723-724
中科院北京基因组所杨运桂研究员与美国芝加哥大学何川教授合作,发现了肥胖相关基因FTO(Fatmass and obesity-associated protein)主要作用底物是RNA中的6甲基腺嘌呤(m6A)。该研究为揭示FTO调控肥胖发生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他们通过体外模拟生理环境下的去甲基化反应条件,将FTO的野生型和突变型蛋白分别与甲基化底物共同孵育,利用质谱和高效液相技术,对多种甲基化形式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0.
加拿大渥太华皇家医院的一个研究小组经过10年研究得出结论,认为许多人的自杀行为与基因变异有关。加拿大研究人员相信,他们能在两年内找到一种基因检测方法,从而避免一些悲剧的发生。研究人员首先对一些国外自杀身亡者进行集中检验,发现他们大脑中一种叫做“serotonin5ht2areceptor”的基因发生变异。“serotonin5ht2areceptor”是一种蛋白质,功能是传导大脑发出的指令。加拿大研究人同后来又对120名患精神忧郁症的加拿大人进行观察和检验,也发现自杀与基因变异有关。加拿大研究人员认为,他们的发现能够解释为什么一些家庭有自杀遗传史。比…  相似文献   

11.
腾月 《科学与文化》2005,(10):53-53
我们经常看到有些人长得脑满肠肥、大腹便便,但他们的食欲还是非常旺盛,难道是他们肚子里的馋虫比别人多么?英国剑桥医学研究院的斯提芬·奥拉西里在新近出版的《新科学家》杂志上发表文章说,最初可能是因为他们嘴巴馋,可是他们没想到嘴馋可能改变基因,结果导致了肥胖症,这样他们想少吃也不可能了。科学家认为,人的行动是受大脑支配的,如果大脑中控制食欲的那个部位出了问题,人会食欲大开,并导致严重的肥胖症。人体中有一种蛋白质,它们会向大脑传递“我吃饱了”的信息。如果控制这种蛋白质的基因发生了突变,那么你的肚子就会好像永远都填不…  相似文献   

12.
<正>意大利研究人员日前宣布,他们发现一种基因变异与肺癌有关。据当地媒体报道,意大利米兰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名为NOTCH的基因变异与肺癌有关,原因在于负责控制这一基因的Numb蛋白质对其丧失了控  相似文献   

13.
一般认为热量摄入和能量消耗之间的失衡是导致肥胖的重要原因.不过,有的人比其他人更加肥胖,有的人大吃大喝少运动却不胖.这是什么原因呢?美国研究人员最近通过小鼠实验发现,大脑中一种被称为Prkar2a的基因或许是控制肥胖的关键.该基因可以调节小鼠对高脂和含糖食物的偏爱以及对运动的爱好.缰核(Hb)是位于丘脑背侧的一个体积较小的双侧核团,含多种不同类型的神经元.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该部位参与对疼痛、压力、焦虑、睡眠和奖励的反应.  相似文献   

14.
科学为什么     
正为什么肚子饿了会咕咕叫?肚子饿了便会咕噜咕噜地叫,这是因为之前吃进的食物快消化完,胃里虽然空空的,但胃中的胃液仍会继续分泌。这时候,胃的收缩便会逐渐扩大,导致胃里面的液体和气体翻搅起来,产生咕噜咕噜的声音。如果下次肚子因为饥饿又咕咕地叫了,不要感到尴尬哦,因为这是正常的生理反应呢!  相似文献   

15.
<正>大多数有关食欲的研究都集中在激素所扮演的角色上,但近几年,有人发现,即使老鼠的肠道内激素水平保持不变,它们也会食欲不振。最近一项研究或可解释为什么。研究人员发现,吃高脂肪食物的老鼠,若在它们的食物中添加植物纤维,体重就会增加得慢一些。他们用仪器跟踪老鼠体内一种叫"醋酸纤维素"的物质。醋酸纤维素是植物纤维被消化的时候,在肠道内生成的。传统上认为,当新陈代谢时,醋酸纤维素最多只能到达肝脏。但让研究人员吃惊的是,一些醋酸纤维素竟然  相似文献   

16.
你知道吗?     
《科学与文化》2009,(3):14-15
为什么吃饱了就困? 吃饱后,进入胃内的食物要被胃进一步搅拌和粉碎,同时要和胃分泌的消化液——胃液充分混合,然后被送入十二指肠,进一步进入小肠充分消化和吸收。在对食物进行消化和吸收的过程中,一方面,胃和肠的运动加强,另一方面,消化腺的分泌增强,体内的血液必然要向胃、肠部位集中,来帮助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于是胃、肠部的血液供应增加,从而导致流向头部和四肢的血液量减少。大脑供血不足,自然就会感到困了。  相似文献   

17.
《大众科技》2009,(2):10
美国马里兰大学的一个科研小组近期报告说,他们发现了一个与高血压有关的常见基因变异,这将帮助医学研究人员按照个人基因差异为高血压患者提供“个性化治疗”。研究小组在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网络版上发表论文指出,这个基因名为STK39,位于2号染色体上。该基因能够编码产生一种特定蛋白质,参与调控肾脏排泄盐的过程。STK39基因如果出现变异,人体排泄盐的能力就会下降,患高血压的几率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18.
“西方国家摄取食物的方式, 是导致其他地区饥饿的主要原因。”这是前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对西方人的生活方式提出的警告。据统计,30年前一个美国人平均每年要吃掉50磅的肉,而近  相似文献   

19.
如今肥胖是件恼人的事,有些人少吃点就能减肥,这还好办些。但有一种人即使吃得很少,体重也会只增不减,这样的人经常会喊:我喝凉水也会长肉!这样的肥胖就是一种病态肥胖,大多情况是体内激素种类和含量不正常引起的;还有的是家族遗传,老子肥胖,儿子也容易肥胖;还有的据说是病毒引起的,有专家研究,人或动物如果感染了腺病毒,就会普遍发胖。  相似文献   

20.
目前,全球肥胖人口数量不断攀升,肥胖已经超过吸烟,成为人类健康的重要杀手,“减肥”已成为许多人生活中的头等大事。与此同时,这些人对“有的人胡吃海塞也不胖,有的人喝凉水都长肉”这一现象百思不解。如今,英国科学家终于破解了肥胖之谜,他们于9月3日宣布,肥胖人群缺少一种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