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现象上课时,我经常鼓励学生提问,结果只有几个学生举手来提问。听了一些课,我也发现没有多少学生敢“提问”,多是老师在问学生。是学生没有疑问?是都会了?然而,事实却不是这样。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学生问的能力缺失”这样的情况呢?成因我们知道,学生在小的时候都会有很多问题,  相似文献   

2.
过去,许多学生轻视劳动,他们毕业后的志願是“升学第一”,没有参加体力劳动的思想准备和兴趣,还认为从事农业生产“没前途”。为什么会这样呢?应该承认,这里反映了我们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薄  相似文献   

3.
暑假期间,有幸参加小学数学苏教版教材的国家级培训,颇有收获。其间曾听了一节《认识线段》。老师讲的相当精彩,但其中一个细节让我颇有感触:老师教完新课,让学生判断下面哪些是线段,其中有一条斜着的线段,生1积极举手回答:不是线段。而且坚持不是线段。老师:你为什么认为不是呢?谁来“帮帮”他。生2“勇敢”地站起来说:他认为那是斜的。我认为它有端点,也是直的,所以是线段……  相似文献   

4.
去年,一位外国专家在我校听了一天的数学课,后来他就诧异地问我: “为什么在课堂上只看到教师提问学生,而看不到学生提问呢?”这一问,引起了我的思考:儿童刚入学时对外界的事物总有着极大的兴趣,经常会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为什么这样?”怎么渐渐地,他们就没有问题了呢?  相似文献   

5.
一、鼓励学生提出不同问题 具有创新意识的儿童往往敢于向老师质疑,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学完《镜子》一课后,有个学生问:“老师,眼镜是镜子吗?”我说:“你认为呢?”“我认为不是,否则它为什么叫眼镜而不叫眼玻璃呢?”我哑然了,这个问题可不好回答。但对这样的学生,我能摆“师道尊严”的架子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教师的威信呢?我认为:“威”是指人之师表的堂堂正气;“信”即是学生对教师的信赖尊崇。威信,绝对不是威风。那种动辄指责训斥学生的做法,效果往往不佳。学生当着老师的面唯唯诺诺,老师一走则乱糟糟,这只证明“怕”,而不能说明老师有威信。  相似文献   

7.
在不少语文公开课上,你总会看到教学脉络分明,环环相扣,一帆风顺,一马平川。那么,我们不禁要问:学生为什么不出错?教学为什么没有节外生枝?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刻意希望学生出错而幸灾乐祸。我只是觉得,我们平常教学中学生或多或少都会出点毛病,怎么到了公开课上就全不见了呢?学生不出错,是因为执教老师没有给予学生犯错的时空。学生犯错,如果教师能运用教学机智,随机应变,因势利导,教学便会“锦上添花”;反之,如果教师不能从容应对,手忙脚乱,机械处理,课堂便会“黯然失色”。这样的高“利润”必然带来高“风险”,需要教师有足够的自信、智…  相似文献   

8.
某小学一位班主任组织了一次主题班会,让学生谈谈“自己最希望做的是什么”,没想到一位同学说的是:“老师,我最想犯错误。”这句话引起了全班同学的哄笑,却引起了这位班主任的深思:为什么这个孩子想犯错误呢?难道他是非不分?还是心理上有毛病?这位平时不显眼的学生,怎么竟表达了这样的一个愿望呢?此时,这位班主任没有批评这位学生,而是制止了大家的哄笑,随即把话题转向其他方面。为了弄清学生的真实想法,这位班主任抽空找他谈心。起初他怎么也不肯说,经过老师的耐心启发和诱导,才吐露真言。他说,想犯错误为的是让老师狠狠地批评一顿,并由此…  相似文献   

9.
一天,老师走进课堂,学生们一齐起立喊“:老师早上好!”老师说“:为什么只喊早上好,那我下午呢?难道就不好了吗?”于是学生们又一齐喊:老师下午好!”老师又说:那我晚上呢?”学生们又一齐喊:老师晚上也好!”老师点点头说道:这样才行,现在重新喊一遍!”学生们一齐喊“:老师早上好,  相似文献   

10.
午睡结束后,冯杰穿完衣服到我身边看我画画,我便和他聊了起来。“冯杰,你这几天表现好像不是很好哟,你觉得呢?”冯杰歪着脑袋想了想,点了点头。“你最喜欢和谁讲话呢?讲些什么呢?”冯杰嘟起嘴,嘀咕:“不知道了,忘记了。”“你不听话,邵老师很生气,你知道吗?”“知道!”“那你为什么不听邵老师的话呢?”“……”“邵老师看见你上课不认真最生气了,你要是乖乖的,像现在这样,那该多好呀!”“嗯”“你还没告诉我,为什么我生气时,你还是不听我的话呢!”“邵老师,你生气的样子真难看!”“什么?”我停下手中的笔,有些吃惊地看着他。“你那么凶,那么…  相似文献   

11.
曾看到过这样一则笑话:某低年级教师让全班学生自由画一幅画。下课时,这位教师发现有一位学生交上来的是一张白纸,于是问他:“你画的是什么?”学生回答说:“我画的是牛吃草。”“那么草呢?”“被牛吃完了。”“牛呢?”“牛吃完草走了。”这位学生虽然有恶作剧之嫌,但他的回答却不能不让我们惊叹那异于常人的想像和思维。笑话没有下文,也不知文中的那位老师是如何对待这位学生的,但我想,这位学生如果能得以正确的引导,将来成为一位可造之才也未必没有可能。 传统的教学中,具有这种思维的学生却往往因为他们的非传统性,被众多老师视为“…  相似文献   

12.
小时候上学自认为是一个听话的好学生,可有时候也会犯错误,毕竟“人无完人”嘛!当老师批评自己的时候,心里有时候很不服气,老师为什么就不能原谅自己这一次呢?现在自己也成了一名老师,才深深地理解老师当时的做法。老师说过的话是对于全班同学而言的,并不是针对哪个同学而定。当你犯了错误的时候,如果老师批评别的同学而不批评你的话,那其他同学就会觉得不公平。当我碰到这样的问题的时候,我心里也很犯难,从内心讲我真不想批评那些平时表现特别好的同学,怕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只要是人都有犯错误的时候,何况是自制力比较差的学生呢?  相似文献   

13.
有学生问我:“老师,为什么我写的文章没有吸引力呢?”有同行感慨:“学生作文叙事淡而无味,实在读不下去。”是啊,这不正是写作的最大障碍吗?  相似文献   

14.
一次老师让学生默读课文,完成练习,几个学生忍不住又讲起话来,见老师没有什么反应,周围的声音也开始附和,教室里热闹起来。老师走到一个男生旁边,让他站起来背一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见他突然站起来,其他人都静了下来。老师让大家把这句话背三遍,然后问:为什么要背这句话?有个机灵的男生说:“老师,你不是把我们比作青蛙了吗?”老师笑着说:“我可没这样说,这是你自己说的。”大家听了都笑了。随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这是发生在胡勤荣老师课堂上的一幕。他说,学生不听话,这是我们时常遭遇的事儿,怎么办呢?首先要做好分析,弄清…  相似文献   

15.
课间一笑     
《小读者》2005,(4)
更倒霉小东:“真倒霉,昨天的四道应用题,我只做错了两道,挨了老师一顿批评!”小柱:“我比你更倒霉,我没做错题也挨了老师一顿批评!”小东:“那是为什么?”小柱:“因为我连一道题也没做。”如此重点学生:“老师,您讲课我怎么听不出重点?”老师:“那就对了,我讲的全是重点。”象形字老师:“中文并不难学,你念过山羊的‘羊’字,羊不是头上长了两只角吗?”学生:“那为什么牛只长了一只角呢?”课间一笑  相似文献   

16.
一天,老师走进教室,学生们一齐起立喊:“老师早上好!”老师愤愤地说:“为什么只叫早上好?那我下午呢,难道就不好了吗?”于是学生们又一齐喊:“老师下午好!”老师又愤愤地说:“那我晚上呢?”学生们又一齐喊:“老师晚上也好!”老师点点头说道:“这样才行,现在重新喊一遍!”学生们一齐喊:“老师早上好,下午好,晚上也好!”  相似文献   

17.
让我们先来看这样一个课堂教学案例: 一天,当我和学生一起分析《愚公移山》最后一段的时候,突然,一个学生举手提问. 学生:“老师,《愚公移山》的结尾,这样安排,可信吗?” 老师:“为什么提出这样的问题?” 学生:“因为根据地理学的理论,我认为愚公要想移走这两座山,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为什么作者最后却用这样一个神话般的结尾来收缩全文呢?” 师:“很好!这个问题大家思考过吗?”  相似文献   

18.
学期初测试卷上有这样一道题 :把“柳枝在春风中飘荡”改成比喻句。答案几乎千篇一律 :柳枝像姑娘的头发在风中飘荡。掩卷沉思 ,我的心中很不是滋味。我想起了一次听课时 ,老师问二年级的小朋友 ,天上圆圆的月亮像什么?几乎是异口同声 :像个大玉盘。答案无可非议 ,但如此众口一词 ,不非议可不行。再说 ,有多少学生见过“大玉盘”呢?为什么没有人说出“像被淘气的小孩子扔上天空的外公的帽子”这样更贴近学生生活的答案呢?为什么学生思维的空间如此狭窄呢?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 ,教师是否有意侵占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呢?回答是肯定的。学生思维的…  相似文献   

19.
樊铮 《四川教育》2004,(1):46-46
听一位老师教学《剪枝的学问》。学生分小节朗读课文,找出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并就这4个词语提问。学生的小手纷纷举起来:“我”为什么会满怀好奇?“我”为什么一脸疑惑?“我”对什么将信将疑?将信将疑是什么意思?……上述案例中,虽然学生提的问题不能说没有一点价值,但内容几乎是雷同的,归纳一下,不过就是对“我”为什么会有这些心理变化提出了疑问。这样看似自主的学习方式,实则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都没有得到有效地训练和拓展。由此,我想到了另一堂语文课《最优秀的人是谁》(自选课文)。上课伊…  相似文献   

20.
一、问题的提出个案1:宁宁是某小学五年级的一名学生,每天早上他总是很早到校。他是参加学校田径队的训练,还是负责早自修的小干部?其实一样都不是。宁宁是为了提早来抄袭别人的家庭作业,避开老师的“火眼金睛”而这样辛苦的。问他:“为什么自己不做作业?”宁宁坦率地说:“我上课时没有听懂,题目做不出,只能抄抄别人的,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