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任庆 《文学教育(上)》2008,(23):108-109
唐诗和宋诗之优劣,在后代引起了旷日持久的争论。对唐宋诗不同风格的评价,往往因个人爱好的不同而大相径庭,大致激情发越者多喜唐诗,性格沉潜者多爱宋诗。唐诗太辉煌了,以至使人发出一切好诗皆以被唐人作完的感慨。它像一座座巍峨的高峰威压在宋诗面前,成为宋诗难以回避与超越的文化背景。但宋人又不甘心不超过它,于是有了种种考虑,种种安排及由此而产生的种种特点,种种利弊。  相似文献   

2.
唐宋诗的比较自古未绝,最著名的莫过于钱钟书先生《谈艺录》中“诗分唐宋”之论述。而论宋诗者多沿用严羽批评苏、黄的“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沧浪诗话·诗辩》)来诟病宋诗,实际上无论宗唐、宗宋亦或是“唐音”和“宋调”均无高下之分,只不过是体现了两种诗境上的不同美学风格,即唐诗美在情辞,宋诗美在俗事。本文意在通过唐宋山水田园诗产生的社会背景的比较来阐明此特点。  相似文献   

3.
美国20世纪著名诗人翻译家维特·宾纳翻译的《玉山诗集》是《唐诗三百首》在英语世界的第一部英译单行本。宾纳在“散体”译诗思想的指导下,以独特的方式传译了唐诗的情感、语言风格和音乐性。宾纳创作的诗歌折射出他丰富的唐诗翻译体验,显现出唐诗意象、语言等“汉诗风尚”,是著名的“仿中国诗”。《玉山诗集》与仿中国诗为宾纳在英语诗坛赢得了盛誉,促进了美国现代诗歌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历代诗评家谈论唐宋诗之不同的人不少,例如严羽、杨慎、锱绩、谢榛、翁方纲、王士祯等都曾涉及到这个领域,但总嫌过于笼统、简略。近人缪钺在《论宋诗》一文中论述较详,但没有系统地归纳、概括。我认为唐宋诗之不同特征可概括为三方面:一、唐诗主情,宋诗主理;二、唐诗自然,宋诗深折;三、唐诗蕴藉,宋诗直露。唐宋诗之区别大致如此,至于说孰优孰劣,这是见仁见智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从孔子至汉儒建构的"儒家诗教",搭架起了中国传统文理之主要框架。诗教重委婉规讽劝刺政教,强调诗歌社会功能,奠定了两千年来的中国诗学主流思想,影响巨深。唯历来学者多聚焦论述唐诗之审美特色,冷落了其对诗教观念之接受。现依据诗文本,论析诗教对孟郊创作的正负面影响,并重估诗人之复古诗教观。从中唐险怪诗派者对诗教之接受角度,论证诗以教化非元、白之专利,亦窥探了中国诗学主流话语对后世诗歌创作之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梅尧臣诗以其独特成就,在唐诗盛极难继的背景下多向开启了宋诗的道路,被欧阳修誉为“穷者之诗”与“平淡之诗”。文章就其“穷者之诗”的内容特色作了具体深入的剖析,具体表现在:忧思感愤,关注国计民生;穷居隐约,深切表达人伦真情;放浪泉林,细致刻画山水清华。  相似文献   

7.
任冬青 《文教资料》2013,(29):37-41
历来文人集唐的热情很高,明传奇将唐诗以集句的方式嵌入作品,汤显祖则做到了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牡丹亭》是一部优秀的“诗剧”,它的“剧诗”是构成“诗剧”的重要因素。我们研究《牡丹亭》集唐诗与剧情的关系,不能脱离它在剧本中的具体语境。下场诗中《惊梦》集唐诗主要担当了叙事状物的功能,《寻梦》集唐诗的议论抒情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写真》集唐诗是刻画人物的传神之笔。上场诗主要用来介绍人物,剧中诗往往能表现人物内心。我们可以把集唐诗的作用总结为概括和预示作用。才子佳人传奇集唐诗,较成功的有《玉合记》、《长生殿》和《紫钗记》,它们的集唐诗与《牡丹亭》集唐诗同中有鼻一  相似文献   

8.
史玉凤 《文教资料》2009,(19):11-13
唐代诗人嗜酒及唐诗之咏酒是唐代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反映出唐代诗人浓厚的诗酒情结.本文从酒文化对唐代诗人的诗歌创作影响入手,剖析了唐代诗人诗酒交融的生命图景,并从美学角度对唐诗中诗和酒交融现象的审美精神进行了探析,认为在唐代诗歌中,酒与诗交融一体,酒是唐代诗人生命的表现形态,而诗是其生命的内核,诗与酒交融现象呈现为醉的状态,醉是心灵的自远,也是唐代诗歌创作的源泉之一.  相似文献   

9.
梁辰鱼的《浣纱记》下场诗可分为四类:引用或化用唐诗的下场诗,引用宋诗或宋词的下场诗,引用俚语的下场诗,作者完全自创的下场诗。与《香囊记》《牡丹亭》的下场诗相比,《浣纱记》的下场诗形式不够整饬,俗语较《香囊记》少、较《牡丹亭》多,取材倾向于盛唐诗,尤其是李杜诗。这主要是因为传奇体制的规范化、传奇语言典雅绮丽化以及当时诗坛兴起宗盛唐诗、李杜诗的复古思潮。《浣纱记》下场诗在剧中起到了概括剧情、表现人物感情、评论人物或剧情、表现人物行动、预示情节等作用。  相似文献   

10.
唐代孟棨的《本事诗》和宋代计有功的《唐诗纪事》均是以有本事的唐代诗歌为主要记载对象的诗文评著作.《本事诗》中记载的本事及诗歌大多在《唐诗纪事》中可以找到.但是由于二书成书年代不同,对同一本事的记载在叙事详略、叙事方式和叙事类型上存在一些差异.相较之下,在叙事内容上,《本事诗》记载的内容更详细、语言更生动、更注重细节描写;在叙事方式上,《唐诗纪事》的叙事方式更丰富,除了本事故事,还用诗题和诗序进行叙事;在叙事类型上,《本事诗》中带有传奇色彩和志怪色彩的本事,在《唐诗纪事》中被略去了.  相似文献   

11.
张九龄是初盛唐之际的一位重要诗人。他的诗内涵丰富,风力深厚,且富有盛唐的时代气息;艺术上,代表盛唐诗美的兴象玲珑的意境融构也相对成熟;基本具备了盛唐气象的基本特征。换句话说,他的诗初步实现了唐诗由初唐向盛唐的转变,开启了盛唐诗风。对于张九龄诗的这种意义和作用我们应予以重视和肯定。  相似文献   

12.
陈子昂是唐代诗歌发展史上一位极其重要的人物,他变革绮靡的宫廷诗风,为唐代诗歌发展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然而,纵观今存十余种"唐人选唐诗",仅《搜玉小集》选其诗一首,其他唐诗选本均未提及陈子昂。我们通过分析各种"唐人选唐诗"的选本发现,选者编选诗歌的范围、理论依据及诗歌传播上的限制等是陈子昂诗被忽略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唐诗中以吟咏春天为题材的诗,即咏春诗,是散布于唐诗这片园地中的朵朵芬芳的小花,它们在诗歌王国的春天里竞相绽放,色彩缤纷,香气四溢,成为唐诗苑林中的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14.
部分唐诗涉及到唐代的政治生活,流露出作者的政治情感倾向,可概括称之为唐政治诗。本文从唐代帝王多好诗、诗人队伍、纷繁的政治格局变化、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等四个方面来探讨唐政治诗兴盛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下场诗是戏曲特有的表演程式,为剧中人物下场时所念的诗。它在戏曲中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过程,即从最初的很少采用下场诗到文人参与创作带来的精致的集句形式。《长生殿》的下场诗就是用集唐诗写成的,洪昇多采用唐诗中的清词丽句来写作下场诗,并能与剧情高度贴合,取得很高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6.
《全唐诗·柳宗元卷》里诗题含"柳州"二字的有七首。将它们与《万首唐人绝句》《唐诗品汇》《唐诗别裁集》《唐诗三百首》里所录诗比勘,发现异文若干。文章从名物制度、史地沿革、文字演变、声韵发展等方面,对异文处进行了深入考究。  相似文献   

17.
送别诗是唐诗中的一个重要题材,对后代的文学创作也产生了深远影响。笔者尝试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送别诗整合教学,让学生对送别诗这类题材形成整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陈子昂《感遇》诗对阮籍《咏怀》诗,既有借鉴,但更主要的是变革发展,由此可以看出陈子昴在唐诗革新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9.
人们大都把唐诗发展历程分为初盛中晚,这四个时期的社会状况、文化氛围、士人心态不同,因而诗风有着不同的特点,这在怀乡诗上也有若干体现。初唐时期虽然不是怀乡诗发展的高潮阶段,但却是唐代怀乡诗发展链条上的重要环节,它在思想内涵与艺术表现等方面为唐代怀乡诗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研究唐代怀乡诗不能忽视对初唐怀乡诗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唐代诗人王昌龄因有“明堂坐天子“之名句,历来被誉为“诗天子“.20世纪出版的一批较有影响的工具书、文学史及唐诗注本,凡涉及王昌龄的雅号时,大多以“诗天子“立目或称其为“诗天子“.然而近年来出版的一些工具书或唐诗研究专著,却或取“诗夫子“之说,或以“诗夫子“为主而将“诗天子“作为一说并存.“诗天子“之说源自唐人《琉璃堂墨客图》,而原诗句图今已失传,后人只能从明刊本《吟窗杂录》中见其残本.因明刊本刊刻疏忽,误将“天子“刻成“夫子“,今人不当误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