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建工作品牌创建是基层党组织各项党建工作的有机整合与提炼升华,是新时代新征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创新表现。在党建工作品牌创建原则方面,需要坚持政治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系统性与规范性相统一、继承性和发展性相统一、示范性与推广性相统一。文章指出,在党建工作品牌创建路径方面,要坚持目标导向,做好党建工作品牌创建目标管理;要优化组织设计,凝聚组织协同育人合力;要规范工作流程,理顺党建工作品牌创建协作关系;要构建突出育人成效的激励机制,丰富党建工作品牌创建激励方式;要跟进政策支持,完善党建工作品牌创建服务保障;要强化领导管理,注重党建工作品牌创建过程管理。  相似文献   

2.
规范论对于高校内部管理研究具有明显的适应性。在规范论视角下高校内部管理应该做到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与管理科学化的目标相联系,建立评估和激励体系;着眼于宏观调控、正确处理党政间的关系,实行分权管理。这也是中国高校内部管理要实现管理科学化的“应然状态”。  相似文献   

3.
论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实效性的着力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根本途径.要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实效性,必须坚持主导性与多样性相结合,诉诸和谐共生理念,发挥马克思主义的兼容性;坚持理想性与现实性相统一,开辟新途径,发挥理想信念的凝聚力;坚持借鉴与创新相结合,创新教育载体,发挥文化精神的激励作用;坚持内在平衡与外在协调相统一,健全合力机制,巩固社会和谐的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4.
专业技术职务聘后的考核管理向春梅,陶礼明加强专业技术职务聘后的考核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能够检验专业技术人员履行职责情况,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带动中游,把激励机制引入专业技术职务聘后管理之中.通过考核,激励专业技术人员恪尽职守,发挥才智,更新...  相似文献   

5.
双因素理论对职校教师激励模式的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为基础,尝试性地提出把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民主激励与目标激励相呼应、信息激励与工作激励相配合、责任激励与晋升激励相衔接、个体激励与群体激励相兼顾的职业学校教师管理激励模式。  相似文献   

6.
学生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如何有效地开展这一工作,将完成人才培养的使命与促进社会发展的目标相统一,是每一位学生管理工作者要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特点,在学生管理实践的基础上,着重探讨"激励"的具体操作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行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促使干部人事管理模式从以职务管理为主向职务管理与职责管理相统一、以职责管理为中心的管理模式转变。只有深入调查分析基层林业领导干部的不同岗位职责和岗位能力需求,才能科学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  相似文献   

8.
学校是一个开放、耗散且充满混沌现象的系统,学校管理者应有混沌理论的概念、知识、态度与敏锐度,重视学校内部的沟通与协调、反馈机制。但混沌理论易造成学校管理人员神经处于紧绷状态,且难以清楚说明哪些初始事件是学校管理者必须正视的因子,学校管理中奇异吸引子到底是什么,学校中人、事、物的互动关系无法完全加以预测。基于此,提出了六条学校管理创新性思维,即:未来感与使命感相统一,综观俯视全局进行顶层设计;危机感与敏觉性相统一,微观处理学校内外部环境的蝴蝶效应;领导力与沟通力相统一,以激励与权变来塑造混沌背景下的新管理范式;创造力与行动力相统一,在学校生态非线性的走向中积极自我突破;知识力与求知欲相统一,学校变革与奇异吸引子的寻求;说服力与活力相统一,视非均衡系统中的冲突为必然。  相似文献   

9.
激励是指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促使组织中的个人目标同组织目标相协调统一,并最终实现组织目标的一系列手段、方法及制度的总和。在现代企业激励制度的设计和安排过程中,激励路径的“惟一性”是其需要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经理人股票期权制度是当今中外企业管理实践中颇为流行的激励制度,但是,这一制度却违背了激励路径的“惟一性”原则,进而形成了一项制度性缺陷。  相似文献   

10.
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改革是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必然趋势,传统的职称评聘方式不利于教师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改革既是挑战,更是机遇,高校应在分析本校师资队伍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岗位设置,注重淡化资格、强化聘任,与岗位绩效考核相衔接,建立体现本校办学特色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逐步形成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使人才评价和使用相统一,促进高校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  相似文献   

11.
高校教师目标管理的心理学机制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高校教师的目标管理是一个压力形成和消除不断转换、可控制的活动过程。目标的建立应根据学校共同目标的目的和要求,结合教师的职业特点和个人的实际情况,按照大目标、小步子的原则,使目标的感认值与理想值得到有机统一,形成良性压力,激励教师的上进心和自信心,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效能。  相似文献   

12.
我国大学教授激励目标体系不尽完善,从而导致部分教师晋升教授职称之后工作动力不足、热情不高.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大学教授激励目标体系.该体系在激励过程中有导向作用、动力作用、调控作用、凝聚作用.就完善大学教授激励目标体系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在大学教授职务评审标准中设置激励目标;二是依法健全大学教授分级晋升制度;三是在大学教授考核工作中合理设置激励目标.  相似文献   

13.
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从发展价值论角度领会五大发展理念,体会其内蕴的三重统一:社会发展的阶段性价值目标与根本价值目标相统一;社会发展的价值追求与实现路径相统一;社会发展价值选择的规律性与目的性相统一。这对深刻理解五大发展理念的价值精神,准确把握它的价值核心,深刻认识我国发展实践深层次价值问题,更好地发挥其指导实践的作用,开拓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教师管理作为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应突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人为本的管理是把人当作目的而不是把人当作工具,从如何开发教师的潜力,发挥教师的作用,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开始,开创出一种新型的服务性管理模式。通过协调、沟通、交流、激励,来把教师自己的职业目标与学校的组织目标统一起来,更好地为学校的发展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15.
激励理论以其重视发挥人的积极性、创造性为特点,吸引着广大高等教育管理和研究工作者。本文着重探讨对高校青年教师激励的时代特征和功能。一激励的时代特征(一)战略方向性统计资料计算表明,中国高等学校35岁以下和51岁以上的教师数分别占高校教师总数的45.2%和24.7%;而具有高级职务的教师在上述年龄段分别占0.13%和75.2%。青年教师数量上的高比例与占有高级职务比例极低的强烈反差现象提示我们,到本世纪未的这段关键时期内,要  相似文献   

16.
“党的领导”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要求,也是发挥思政课为党育人作用、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融入的主要内容包括党的特质与使命、党的领导地位、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党的自身建设等。把“党的领导”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要坚持整体性与渐进性相统一,制定准确的教学目标;层次性与立体性相统一,构建合理的教学内容;阶段性和连贯性相统一,采用适切的教学方法;针对性和共向性相统一,提供有效的教学评价。  相似文献   

17.
教师民主参与管理是以发挥教师的主人翁地位为基础,以责权利统一为前提,与校长负责、党组织监督保证相联系,教师参加并以自己的主体意识影响学校的目标和决策的制定、执行与监督的一种学校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8.
谈谈学校的激励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挥利益驱动的激励作用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措施。学校管理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挖掘人的潜能,使全体教职工能以校为荣,将学校的总体发展目标与个人的奋斗目标联系起来,在管理过程中逐步完善内部激励机制。一、完善物质激励机制是学校生存发展的有效措施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采取有力的激励手段是学校管理中的重要方法。激励方法包括目标激励、榜样激励、信任激励、成就激励和表彰激励等,这些激励均是以精神激励为主,它可以完善人格,催人奋进,在学校管理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  相似文献   

19.
文章借鉴激励理论,剖析了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在对教师进行管理时,应根据教师的需求特点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即满足教师合理需要,增强激励的针对性;重视激励因素,激发教师工作成就感;改革分配制度,营造公正、公平的竞争氛围;实行柔性管理,重视软环境建设,以实现教师个人发展目标和学校发展目标的统一,推进院校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根据不同历史时期工作任务的转变,有的放矢地动员与领导青年运动,不断激励、锻造培养青年与中国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在长期的实践中,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与重视青年工作相统一,把握青年特点与植根人民群众相统一,立足青年运动实践与发挥青年组织效能相统一,积累了丰富经验。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百年青年运动实践,坚持党对青年工作的领导,把握青年工作发展规律,依托青年组织开展工作是我们党青年工作的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