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小学英语预习作业中,教师布置最多的是听音式和朗读式作业。由于三年级的学生刚开始学习英语,再加上年龄的特点,接受能力和自觉意识较弱,长期以往预习效果并不明显,因此,教师应该布置明确的预习任务。笔者将三年  相似文献   

2.
以优化课堂导入来调动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预习提问导入法教师在课前布置预习内容,课上有针对性地提问,使学生自然进入学习状态。这种方法能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较充分的心理准备,并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应用这种方法需要注意两点:(1)布置预习内容一定要具体,不可过多、过难(可分层布置)。切忌使用像这样要求模糊的语言:“下节课我们要讲课文,请同学们预习一下。”这样的布置目的不明确,学生无所适从。(2)课上提问一定要紧扣课前所布置的内容。2.介绍名人轶事导入法教材中有些课文内容与科学家、文学家、政界明星、商业巨子、体坛名人等有关,教师课前可准备一…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课前预习很重要.但在实践巾笔者看到大多数学生对预习思想上不重视,行动上不到位,预习常常流于应付,效果不明显。究其原因,根子还是出在教师的引导上。很多教师布置预习作业时目标不明确,内容不具体,要求不清晰,方法指导空泛,作业布置练习化,造成学生预习主动性、积极性渐渐消失。  相似文献   

4.
正一、观念引领: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树立预习意识1.改变教师观念。我国教育受传统思想和苏联教育模式影响,一直以传授知识为主要教育目标。"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一直是教学功能的一种经典表述:教学,理所当然以传授知识为中心——以教材为本,通过老师的讲解将信息传输给学生从而进入其大脑,使学生成为贮存知识的机器、"克隆"知识的载体;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很少主动参与,其学习兴趣、积极性、主动性受到严重抑制。另外,很多教师存在着对英语预习的认识偏差,譬如怀疑学生的预习能力,或认为学生根本不可能自己去预习,也就从不布置预习作业;还有一种就是"笼统型"的任务,教师口头说一句:"回家后把  相似文献   

5.
指导小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是英语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发展自主学习的一条途径。审视目前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预习环节,教师在布置预习任务时最常用的方法是单词跟录音机拼读,听录音跟读词句、课文,家长签字。这使得学生的预习结果不能与课堂教学中的反馈、合作学习、情景交际紧密联系,降低了预习  相似文献   

6.
很多教师都很重视预习,经常布置预习作业,但据笔者观察,作业要求大都停留在"预习字词、扫除拦路虎"的初读预习阶段,形式单一且停于表面,预习效果甚微;还有的教师布置预习作业"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求学生从读文到抄词,再到解词、作批注、查资料等等,学生全部完成的话,身心俱疲,更加不可取。怎样布置预习作业,才能既不加重学生的负担,又能准确地把握学生课前预习的情况,全面为  相似文献   

7.
教师指导学生预习的方法很多,但主要还是布置预习题。如何设计预习题呢?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在出预习题的时候,教师对为什么要出这个预习题,出这  相似文献   

8.
在"预习——上课——复习——作业"这一学习过程中,毫无疑问预习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和准备。对于学生而言,它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学会学习,向"会学"转变,上课时游刃有余,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不知道一节课的重点在哪,被教师牵着鼻子走。对于教师而言,学生预习后,上课的氛围是大不一样的。学生不预习的课堂,往往是教师一个问题提出之后,同学们鸦雀无声。教师"一言堂",师生无法互动。学生上课提心吊胆,毫无兴趣;教师也觉得索然无味,满腹牢骚。相反,学生听课的目的明确,可以和教师积极配合,回答问题"争先恐后",大大提高了上课的效率。因此,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格外重要。  相似文献   

9.
<正>预习是指"在老师讲课之前,学生自学新课内容,做到初步理解并做好上课的知识准备的过程"。掌握有效的预习方法可以让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知识体系,建构起对新知识的认知框架,形成新的"最近发展区",加强听讲的针对性和研讨的层次性,从而快速有效地掌握重难点知识。一、影响小学生英语有效预习的主要原因(一)预习目的不明确在布置预习任务时,并没有很明确的目的,只是把它当成一种教学"装饰"泛泛地布置。例如:预习B部分单词,听  相似文献   

10.
预习在小学语文学习中的作用毋庸置疑,但是预习的内容僵硬、形式死板,已经到了习以为常、见怪不怪的地步.有很多自诩为对学生"训练有素"的老师,在布置预习作业时,直接在黑板上写上"预习××课",学生就按照固有的套路去预习.这样机械式的预习要求使得学生缺乏"自主",学生多是应付了事,不能充分发挥预习的作用.因此,在已有的有效预习方式基础上,教师有必要寻求一点"新鲜".  相似文献   

11.
一、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高一英语较初中英语难度跨度较大,课文较长,加之高中教师多用英语授课,如果学生不做课前预习,就有可能跟不上老师所讲的内容,造成一开始就掉队的结果。因此,学生在课前把要学的生词、课文进行预习,一方面可以发现自己所存在的问题,加强上课听讲的针对性;另一方面,经过预习的学生上课时听课注意力更集中,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也会大大提高。当然,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要有一定的措施做保障。1.教师提前布置要预习的内容、预习的时间,以及  相似文献   

12.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课前预习是保证学生顺利学习的前提,而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往往忽略了课前预习.以下是对50名小学数学教师开展预习工作的调查,大致可以分成三大类:"数学教师没有布置预习作业的习惯"的占18.7%;"偶尔说一下,去看看明天上课的内容"的占75.4%;"每天按要求布置数学预习作业"的占5.7%.从调查中看到,数学教师对于课前预习认识不足,能布置预习作业的很少,甚至部分教师认为:学生预习新知以后,课就没有办法上了,而学生直接掌握知识的结果,还会造成部分学生上课不听等现象.  相似文献   

13.
一、狠抓预习,严格检查1.老师在前一节课上布置阅读材料,要求学生课外预习并划出不懂的语言难点,然后教师简明介绍作者概况、文章的时代背景,接着让学生静听文章的录音。2.每节课先检查学生预习后的初步阅读理解情况,目的是逼着学生预习和自学,检查方式可采用问答式进行。3.教师要回答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和不懂的语言难点,就学生对课文  相似文献   

14.
预习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前置环节,它要求我们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精心的设计与引导,使预习成为学生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 一、预习的内容要明确具体 很多老师在布置预习时都是很空泛的,如:预习课本第X页,完成第X题.这样的预习内容让学生无从下手,最后的结果是学生只是将练习做一做,至于课本的例题和具体内容只是一带而过的看一下,这样的预习达不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一、树立预习意识,激发预习兴趣意识是行动的前提。预习是自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学生是否具有预习意识,是否能自觉主动地预习,直接关系到预习的效果。小学生一开始并没有养成预习的习惯,更不懂得怎样去预习。这就需要教师让学生明白什么是预习,怎样去预习,要有意识地布置预习作业,并进行预习作业的检查和交流,让学生逐步认识预习,感觉预习的作用和预习带来的快乐,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树立预习的意识。1.转变思想,体会预习之功能首先,教师应重视学生的预习。如果教师对预习的意识不提高,布置作业没有针对性、层次不分,加上初次接触预  相似文献   

16.
预习是教学环节之一,主要是指课前对即将学习的知识进行先期的大致了解与熟悉,以备正式学习时有的放矢.根据预习内容量可将预习分为课前预习(只预习下一堂课的内容)、阶段预习(预习下一阶段即将学习的内容)、学期预习(预习下一学期要学习的内容).预习作为教学环节之一,理应实施,但由于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教师投入额外的时间和精力予以监控,因此很多教师往往不予重视,这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尤其如此.初中生刚进入青春期,逆反心理重,由于对学习目的认识不到位,课外学习自觉性往往不够强,因此自主预习效果往往不理想,需要教师出面督促指导,而教师一天额定的工作量本来就不小,很难有时间专门处理学生预习的事情.如此一来,很多教师就采取了放任的态度.特别是数学,由于很多公理定律以及解题思路等可以在课堂上花少量时间举例分析而让学生明白,很多教师更觉得初中数学预习必要性不大.事实上,只要巧妙利用,预习环节对教学效果的提升是大有裨益的.下面简要说说如何巧妙利用预习来提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怎样才能使短短的45分钟让学生觉得学到了很多东西,这就需要教师在各方面下大工夫。尤其在我们的英语教学中,为了使更多的学生对它感兴趣,教师的备课、上课更为重要。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呢?笔者认为英语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教师充分备课并布置学生预习,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8.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又何尝不是如此?叶圣陶先生说:"不教学生预习,他们经历不到在学习上很有价值的几种心理过程."但长期以来,很多教师和学生对预习并不十分重视,认为预习是可有可无的环节.《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的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会预习,提高课堂效率.本文就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预习谈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9.
慈丽丽 《成才之路》2009,(20):97-98
一、早期实施听力练习,使学生能更好地利用听进行英语学习 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地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进行经常性、系统性地培养小学生的听力能力。听力练习适宜在英语学习入门阶段(如学习字母和音标)就有意识地着手进行。年龄小的学生进行听说的语言实践活动,积极性和主动性高。小学生模拟性强,但缺乏自控能力.课堂上常有学生一听教师示范发音,就急于开口大声模拟跟读。结果经常导致自己发音不准,还影响了他人听音。因此。在英语教学初期。教师就要练习学生养成静心、耐心听的习惯,  相似文献   

20.
小学英语教师课前应精心设计预习"导学案",课后利用"一起学"APP布置巩固作业,再借助"班级小管家"反馈学生的作业情况与布置个性化作业。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而且有利于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升小学英语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