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众日报在一版开设的固定栏目《在今日市地报纸上》,是一个值得称道的专栏。这个栏目一开辟就受到读者的喜爱。该栏目以独特的粗黑线、粗网线和阴字栏题组成,就像镶嵌在版面中的一颗明亮的星星,吸引提示读者阅读;这个栏目能迅速将各市地报纸上的一条条新鲜活鱼在当日大众日报一版固定栏目发出,以同样的速度与全省读者  相似文献   

2.
洪文军 《军事记者》2006,(11):57-58
“以读者的利益为中心,以社会的改进为鹄的”,这是邹韬奋在办刊实践中形成的新闻思想。他悉心经营“读者信箱”栏目,生动体现了竭诚服务读者的思想。“做编辑最快乐的一件事就是看读者的来信”80年前,也就是1926年的10月间,邹韬奋接办主编《生活》周刊后,就开辟了“读者信箱”专栏。他在后来主办的另外5个刊物和1个报纸,都保持了这一栏目或设立类似栏目。邹韬奋在报刊实践中,一贯很重视“读者信箱”栏目,热心为读者解答生活、恋爱、婚姻以及求学、择业等方面的疑难问题,赢得越来越多读者的信任和好评。虽然“读者信箱”稿件刊发在报尾位置或…  相似文献   

3.
一1994年元月1日《平顶山晚报》创刊时,便设立“热线电话”栏目,每天筛选三条左右有典型性的读者来电刊发在一版。针对反映的问题,记者帮助读者奔波,一有回信,便以“热线回音”的形式反馈。1999年,“热线电话”栏目挪至二版,易名为“读者热线”,占据1/4版面,热线电话实行24小时  相似文献   

4.
期刊栏目策划的『互动』意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期刊栏目策划的“互动”可以理解为 :编者通过期刊栏目的内容影响读者 ,而读者也通过自己的反馈意见和积极参与对期刊栏目的内容取向产生影响 ,编者与读者互相促进 ,互相推动。这样 ,传统意义上的读者从被动的接受信息转变为主动的、有选择地获取信息 ,传播“内容主权”逐渐由编者的意愿而转变为与读者的需求相结合 ,最终导致编者根据读者的反馈意见 ,有选择地确定传播内容 ,以达到更佳的传播效果。1 期刊栏目策划为什么需要“互动”意识1 1 适应多种媒体竞争的需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新的传播方式不断涌现 ,尤其是互联网的出现 ,以快速…  相似文献   

5.
设置栏目,选择一个什么样的栏题,关系到这一栏目能否有读者和能开办下去。一些好栏目之所以能长期开设,一是它有一批素质很高的撰稿人,同时,就栏题而言也具有很强的地方特征和象征意义,这样的栏题,不仅概括了本栏目的内容,而且使读者产生亲切感,引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但是,在众多的企业报当中,栏题的雷同现象却十分普遍,如《文明新风》,《警钟长鸣》、《班组生活》等等,人云亦云没  相似文献   

6.
期刊栏目如何策划成市场卖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栏目策划是期刊创新的重点,在期刊总体编辑宗旨和方针不变的前提下,重视栏目策划已成为多数期刊不断创新的策略.把期刊栏目策划成市场卖点的途径主要有四条:一是呼应办刊宗旨,用主题词串起所有栏目,通过有特色的重复来抓住读者;二是精心设置板块,切合读者阅读心理,通过有吸引力的板块来抓住读者;三是围绕重点栏目,精心组织系列文章,通过做足刊物特色来抓住读者;四是突出重头文章,满足读者快速浏览需求,通过提示文章内容精华来抓住读者.  相似文献   

7.
周志强 《中国图书评论》2021,(1):M0001-M0001
“盘点”并不是常设的栏目,却是每年年初几期的重点。图书出版有一个有趣的“内化周期”,一本书出来了,要几个月或者一年后才会真正产生影响力。所以,盘点栏目是很多读者包括图书馆喜欢的栏目。一位北京的图书馆领导告诉我,这个栏目乃是他们每年给读者推荐好的思想类、学术类图书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医学科普期刊《家庭医生》杂志为例,提出栏目策划有总体与个体之分,认为总体栏目策划有统一、唯一、互补、搭配、层叠、创新等6个要点,个体栏目策划应抓住有坚实的学科基础、有明确的读者需求、有鲜明的栏目特色、有合适的栏目编辑、有稳定的优质稿源等5个要点.  相似文献   

9.
2006年伊始,《楚天都市报》的《生活原色》栏目推出了大型励志报道。该系列报道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创新和突破,宛如一枝奇葩,给《生活原色》栏目增添了不少光彩。励志报道推出后,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读者纷纷来电来信,表达心中的“震撼”。在市场激烈竞争的时代,一个栏目只有以差异化作为突破口,进行创新和突破,才能获得受众的认可。  相似文献   

10.
在纸质期刊时代,读者对论文的检索、阅读路径是"期刊—栏目—论文",在数字化时代,读者的检索路径已经简化为"电子期刊数据库—论文",读者可以忽略期刊、省略目录、跳过栏目、直达论文.电子期刊数据库的发展、读者检索和阅读习惯的改变割裂了栏目中论文的有机联系,给学术期刊的栏目策划带来严峻挑战.数字化时代,栏目策划的根本在于编辑以栏目为核心,以问题化的研究吸引学者关注,形成稳定的学术小共同体.编辑要研究读者的检索习惯、阅读偏好,通过精炼标题、关键词和摘要、采用栏目主持人制度、主动推送等手段加强栏目策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坚持期刊的学术定位与办刊理念,不能盲目为提高下载量而进行栏目策划.  相似文献   

11.
李光明 《今传媒》2004,(3):44-45
我所供职的《涉世之初》杂志是一本以刚刚走出校门、踏上社会的年轻人为目标读者的青年刊物。其中有一个经典栏目:名人初旅。栏目内容讲述已经功成名就的人未成名时期的事业、情感、工作等方面的故事。  相似文献   

12.
一、栏目体系的科学性   一种刊物在创办之初,就已拟定了办刊宗旨——为某一特殊的人群 (读者群 )服务。大体而言,读者群的兴趣范围也就是这种刊物所涉及知识范畴,后者应是一个科学体系。   用什么样的栏目来引导读者方便迅捷地浏览这个体系中的各路风光 ?首先,各栏目之间要彼此相对独立,互不相容,每个栏目都要有鲜明的个性。当两个栏目相互重叠时,就容易造成混乱,影响读者准确选择阅读对象,从而减弱栏目的导读作用。栏目的个性越鲜明,彼此之间就越不容易混淆,就越容易引起读者的注意。其次,各栏目之间又必须互相补充,彼此…  相似文献   

13.
栏目作为报纸面向读者群的一个固定窗口,正越来越多地得到读者的青睐。其优点是十分明显的,在特定的栏目上,读者可以很方便地找到他们所需要的内容;其次,栏目的固定,也为报纸划分出不同的层次,使栏目中的文章得以定位,这样,也就为不同层次的作者提供了不同的舞台。 然而,栏目有栏目的烦恼。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一些栏目欣欣向荣,来稿纷至沓来,栏目质量不断提高,成为报纸的“拳头产品”和“名牌产品”;而有些栏目却在艰难之中苦苦挣扎,自发来稿寥若晨星,栏目质量无法得到保证甚至下降。怎样使栏目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质量不断提高、在读者中产  相似文献   

14.
一种对读者颇具吸引力的文体——评述性新闻,正冲破报纸传统性的报道模式,跃然于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的栏目之中,“焦点访谈”、“时事追踪”、“热门话题”等等诸多栏目都更多地运用这种有事实、有评议、有思辩的文体。它具有新闻与思辩交融的特点,以理性的目光透视着种种新发生的社会现象,揭示其中的奥妙及是非曲直或概括出规律性的东西。这种文体之所以吸引读者,主要是满足了读者的探奇心理、知识追求和要表达的看法、呼声和情  相似文献   

15.
栏目是报纸的“窗口”。一张报纸是否吸引读者,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张报纸的栏目是否具有独特的吸引力。我们《兰州铁道》报曾作过一次读者调查,结果,我们开设的《社会窗口》栏目,是读者最喜爱的栏目之一。这一事实,充分说明,企业报的主要任务虽然是报道安全生产、产品质量、经济效益等,但是,企业报的读者生活在社会上,离不开社会这个大环境,他们同样渴求社  相似文献   

16.
恰当地设置栏目是企业报编辑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一、设置栏目的必要性有人说,一张没有栏目的报纸,在读者眼里就像见到没有窗户的楼房、没有眼睛的画像一样,这样的比喻是有一定道理的。在报纸的一个版面里,根据稿件的内容、体裁及其内在的联系,分门别类地编排栏目,运用栏名、题图报花、各类线条花纹等加以装点修饰,使得平淡的版面变得有层次有起伏,把报纸引向丰富多彩的广阔天地,引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17.
说长道短     
今年元旦创刊的《经济早报》(江苏)从第六期起就辟有“批评早报”栏目,陆续刊发读者的意见和建议。此举值得称道! “批评早报”栏目所占版面不大,每次却登有四五位读者的三言两语。从办报宗旨及其个性体现的程度谈到版面的信息量、区域的报道面,从具体栏目的可读性谈到以文字辅助说明图表的大众化,还谈到广告的比重、报徽的漏登以及明显的文字差错等,言简意明,热忱满腔。对于读者  相似文献   

18.
《湖北日报》“读者与编者”专版自2001年1月12日复刊起,一直由群工部主办(此前一度由总编室主办),先是每月一期,半个版,后改为每半月一期,半个版。4年多来已刊发了近70期。“读者与编者”专版的编辑思想是:在报社编辑部和广大读者之间架起一座连心桥,为办好《湖北日报》服务,为读者服务。它是读者与编者(也包括作者)交流思想和信息的载体。专版注重贴近读者,以互动、接近、可读吸引读者,设置的主要栏目有:“栏目介绍”、“编辑部吹风”、“我为省报献一  相似文献   

19.
到图书馆借什么书?当前有哪些好书、热门书?这些问题困扰着很多读者。近日,南京图书馆在网站上推出了图书快讯栏目,为读者了解国内外图书动态提供平台,引导读者选好书、读好书。该栏目受到很多读者的欢迎。  相似文献   

20.
《江苏工人报》有一个栏目叫《话中有画》,她结合时下的社会现象、观念为主要内容,以一篇二三百字言论进行阐述、评价,再配以生动活泼、幽默风趣的漫画配图。该栏目开办以来深受读者欢迎,在年度读者群调查中获票最多,现在《话中有画》已从二版升到了一版。 《话中有画》具有幽默风趣的表现形式。报纸要为读者服务,除报道内容要有一定价值外,还必须调动其他的表现手段,使报纸的形象须出新、创新。言论稿能及时反映社会现象、思想观念并予以透彻地分析、解剖,对读者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但是以往带有线框、标准楷体的言论表现形式在读者眼里缺乏生动性、形象性,读者群相对狭小。《话中有画》以其图文并茂弥补了上述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