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8 毫秒
1.
邹璿 《新闻界》2012,(10):36-39
灾难片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产物,深受西方现代哲学思潮的影响。灾难片中的人物和事件通常具有超现实和超自然的色彩,具有丰富的想象和奇特的幻想,灾难片中活跃着大量神话般的英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古代神话在当代的复活。  相似文献   

2.
对近40多年来中美两国电影中的科学家形象展开调研,基于人格特质理论并利用SPSS数据软件对电影中的科学家角色进行了定性与定量的分析,归纳出中美电影中科学家角色在人物设定层面多维度的呈现差异,探讨比较中美电影在科学家形象塑造的理念与方法上各自的优劣之处,并对我国电影在科学家形象塑造方面提出建议:性格特质多元化;性别比例平衡化;学科领域细分化;电影类型拓展化。期待未来的中国电影能够更加合理地运用多种元素与风格,努力塑造出更多样、更立体、更丰满的科学家形象。  相似文献   

3.
对近40多年来中美两国电影中的科学家形象展开调研,基于人格特质理论并利用SPSS数据软件对电影中的科学家角色进行了定性与定量的分析,归纳出中美电影中科学家角色在人物设定层面多维度的呈现差异,探讨比较中美电影在科学家形象塑造的理念与方法上各自的优劣之处,并对我国电影在科学家形象塑造方面提出建议:性格特质多元化;性别比例平衡化;学科领域细分化;电影类型拓展化。期待未来的中国电影能够更加合理地运用多种元素与风格,努力塑造出更多样、更立体、更丰满的科学家形象。  相似文献   

4.
《新闻界》2014,(6):50-53
中国灾难片受传统文化的集体无意识和社会主流观念影响,长期以来形成泛政治化的叙事成规;进入后现代时期以来,灾难片开始了多元化的探索,如将灾难与中国电影的家庭伦理叙事传统结合。面对当下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现实语境,通过电影增强国人的灾害意识与灾害认知,是中国灾难片的发展之本。  相似文献   

5.
灾难片的生态危机意识与生态文明的影像传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灾难片"是以对人类造成巨大灾难的天灾人祸为题材的影片,一般渲染惊心动魄的灾难,以刺激观众的感官,也有的说明摆脱灾难的方法,体现人类战胜或躲避灾难的智慧,或宣扬非理性的宗教解救等①.灾难电影与童话一样都拥有幻想、游戏的核心元素,它是文化工业时代忧郁的童话.  相似文献   

6.
随着美国灾难片<2012>在国内热映,片中所包含的中国元素,以及所展示的中国形象,引起了各方的热烈讨论.一时间,中国形象崛起的舆论甚是高涨.恰巧该片在中国上映时,正是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之际.  相似文献   

7.
余目 《声屏世界》2011,(3):111-112
悬疑片是让观众体验悬疑、惊悚情感的类型电影,无论是在以侦探为主角的侦探片中还是在以罪犯为主角的强盗片中又或是在以受害者为主角的惊悚片中,各种悬念的设置方法的运用都是必不可少或为影片加分的重要因素,也是在大众文化背景中为影片争取票房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8.
李媛媛 《今传媒》2013,(11):100-101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家之间的文化交融与碰撞愈益明显。而在这个过程中,电影作为一种潜在的文化传播方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后,西方电影特别是美国好莱坞电影的引进,极大的影响了且还在影响着中国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而情节剧作为中美两国都特别重要的一种电影类型,对我们研究中美两国的文化有着极大的启示意义。因此本文在考量了各种标准之后,选取中美情节剧电影各十部,通过文本分析的方法,对其进行研究,并最终从三个维度得出了中美情节剧电影文化存在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2019年,中美正式建交四十周年,而在这四十年里,两国在国际事务、经贸、科技、医疗、文化等领域逐渐恢复交流并发展为深度合作。电影合作作为中美两国文化交流与合作的组成部分也开展起来,并且在中国加入WTO之后,合作频率更高,合作模式更丰富多样。本研究以中国票房影库2002到2018年的770部中美合作电影为数据来源,重点分析两国电影合作的模式、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加强影星合作、深化导演交流、拓展剧本来源、消弭文化误解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柯文浩 《今传媒》2011,19(3):74-75
电影植入式广告在美国已发展至成熟阶段,近年来在中国也得到了迅速发展,逐渐成为社会热点话题。本文简要梳理了中美两国电影植入式广告的发展路径,并以《非诚勿扰》和《变形金刚》为例,通过实证方法比较两部影片植入式广告的使用情况。研究发现,由于发展程度不同,中美电影植入式广告在实际操作层面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介绍中国主旋律电影的形成、发展和现状基础,从对主流的定位、表现形式和观赏性等角度,分析对比了中美两国主流电影在表现手法、实现宣教功能等方面的差异,并据此对今后中国主流电影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良好的国际形象对于一国军队至关重要,良好的军队形象不仅有利于增强一国军队的自信心,更能彰显国家风范、展示国家气度,于是世界各国纷纷搭建网络平台宣传本国军队。本文通过对中美两国国防部网站Alexa数据的对比分析,剖析两国基于网络平台塑造军队形象的差异性,从中获得提升军队国际形象建设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结合历史背景和现实数据剖析了中美电影市场在金融危机初期的表现,得出2008年美国电影市场的波动和中国电影市场的繁荣都不能简单归因于"口红效应",金融危机对中、美两国电影市场的冲击程度需要继续观察,最后提出一些应对之策供电影市场发展参考.  相似文献   

14.
张陆 《声屏世界》2017,(9):67-68
中岛哲也的电影常以女性为主角,在女性的性格、形象等设定过程中体现了电影的主题,同时也塑造了内外不一的矛盾形象.这种形象的塑造既是导演风格的展现,同时也是男性视角下的女性形象的具象化.  相似文献   

15.
进入新世纪,中国与美国的战争题材电影都有了新的飞跃.文章通过比较中美战争电影新作《金陵十三钗》与《战马》,对两国战争片中的主题表现、主角构成、戏剧冲突、声画表现及美学风格的差异进行了研究,以期为中国战争电影的未来发展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从新闻客观性看中美两国报纸如何报道对方国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郭可 《新闻大学》2000,(2):27-30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而美国作为世界上第一号经济大国,其国际地位仍受到人们关注。但是由于政治、文化和思想意识形态的差异,中美两国的关系的发展总是不那么顺畅。特别是台湾问题,50年来一直左右着两国间的关系,成为引发两国矛盾的最敏感的问题。正因为如此,中美两国的报纸如何报道对方国家正日益成为研究的焦点。不少中美学者运用内容分析法来探讨中美两国媒体在报道对方时所运用的报道手法,因为媒体的报道往往能折射出两个大国的国家形象和关系现状。 本文将从新闻的客观性的角度来研究中美两国间的新闻报道现状,并分析其报道手法和成因。  相似文献   

17.
国际新闻传播中的国家形象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新闻传播在塑造国家形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平衡的国际新闻流动会导致错误的或消极的国家形象和国际间的误解。而错误的国家形象和由于不平衡的和不公平的国际新闻流动所造成的国际间的误解,会影响各国政府、组织和人民的关系、理解和交流,甚至引起国际间的冲突。本文以国际新闻传播文献中有关国家形象的理论和研究成果为框架,以中美两国新闻媒介中的对方国家形象问题对比研究为例,探讨造成国际新闻传播中的国家形象问题的原因和影响以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8.
温明锐 《视听》2016,(11):43-44
钟德胜酷儿电影中的主角不仅消解了两种性别主义的传统性规范,还因为地理与文化的边缘性成为双重意义上的酷儿。电影颠覆了异性恋及其产品核心家庭的形象,更解构了作为压迫力量之一的宗教的正面意义。  相似文献   

19.
陈曦 《新闻世界》2012,(6):204-205
媒体对“民工荒”“保姆荒”等现象的报道,让处在农村和城市两种文化夹缝中的“边缘人”——外出务工人员,再次成为新闻报道中的主角。本文分析“用工荒”新闻报道中的媒介框架、媒介权力以及社会关系之间是如何结合的,并分析两种报纸所表现出的主题框架、框架论点、形象框架等的不同。  相似文献   

20.
李思睿 《东南传播》2018,(8):116-118
灾难片作为一种为人们耳熟能详的类型电影一直以来是国产电影中的一块短板.虽然我国曾经尝试拍摄过一些灾难片,但大都不尽人意,难以达到国际业界认同的高度和水准.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找到国产电影中灾难片处于弱势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