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我国新农村体育事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新农村体育事业发展现状的研究,提出加强地方体育法规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积极促进农村体育事业平衡协调发展,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推动"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强化政府职能,为实现农村体育事业的系统化管理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有利于发挥农村体育的社会功能,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农村体育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健康重庆为视角对重庆的农村体育的发展进行分析,认为改善民生是促进重庆城乡协调发现的政策保障,而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是改善民生工程的一个体现。健康重庆理念可以极大的促进城乡体育协调发展。最后建议重庆在农村体育的发展上应该充分的发挥与利用其地域特色的优势,从而进一步的推进整个区域农村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与新农村体育事业发展的研究现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为切入点,通过对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和农村体育现状的分析,探索农村体育事业发展战略,更好的促进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体育不可或缺。发展农村体育事业,应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历史机遇,把发展体育事业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从建立完善农村体育宣传机制、运行机制、投入机制、服务机制等方面入手,从根本上解决制约农村体育发展的观念陈旧、组织缺位、投入不足、服务滞后等问题,引导农民形成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促进和谐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5.
新农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效性建设的社会价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新农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效性建设是保证新时期农村体育事业快速发展必不可少的因素,是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新农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发展为背景,在探讨新农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效性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总结研究了新农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效性建设的社会价值,为新农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建设及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6.
刘萍 《中华武术》2023,(4):58-59
现代社会中,怎样广泛开展群众体育是体育事业重点探究的课题,而农村体育更为关键。在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其体育发展情况直接关系到我国整个体育事业发展水平。随着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我国农村体育建设迎来了发展的新契机。体育锻炼不但可以促进身体素质的提高,而且还能促进人们之间感情的交流。对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着很好的推动作用,除此之外还必须意识到,国民素质的提高,离不开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参加体育锻炼可以让农民了解更多的体育运动项目,开阔其视野,在此过程中对农民综合素质的提高也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对此,我们应以农村体育为研究对象,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针对性解决策略,这是当前体育事业的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7.
以《农村体育工作暂行规定》为指导,结合国家体育总局发展农村体育的指导思想,以“体育发展促进经济发展”为思路,从该地区具有的地理地貌、民俗风情、民族传统体育特色等资源优势出发,提出西北边远地区农村体育的发展对策,并为我国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对农村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起到了很明显的效果,给新农村建设树立了典范,带动了农民体育健身活动的开展。体育健身工程实施村与未实施村农民体育健身活动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体育健身指导、体育健康信息是目前农村体育事业发展过程中瓶颈。现阶段应首先构建以体育活动服务为中心的以体育组织服务、体育设施服务、体育健身指导服务为支撑的初级农村体育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9.
试论我国农村地区大力组织开展体育活动的必要性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大力组织开展体育活动是当前推动农村体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必不可少的有效措施和手段。大力组织开展体育活动遵循、体现了农村体育事业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既可以充分利用农村体育事业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又可以突破不利条件的限制。大力组织开展体育活动对农村体育事业的“量变”和“质变”起着必不可少的推动作用,对农村体育事业长远的、全面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农村体育发展策略设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文献资料、归纳、田野调查以及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以新型农村建设为契机,阐述了我国农村体育发展所面临的优势因素和各种制约的结构要素.指出伴随着村落建筑格局的城市化、城乡文化习俗的去差异化,让缺乏体育文化意识体系支撑的农村体育逐渐被边缘化.研究认为,要真正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远瞩性构建未来我国农村体育的发展蓝图,可探索性构建政府农村公共体育资源供给的机制;实行“两端延伸”路径以及建设农村数字体育工程,来有序发展农村体育事业.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社会调查、访谈等研究方法,分析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社会背景,简要梳理我国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之初的经验,研究认为随着国家关于新型农村建设战略方针的提出,农村社区工作建设的工作重点在于生活共同体建设,农村体育的发展措施也应作出相应的调整。基于此,探讨当前发展农村群众体育的制约因素,提出以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为契机发展农村群众体育的具体举措。只有紧紧抓住此契机,从基础设施和参与主体两方面快速有效的发展农村群众体育。  相似文献   

12.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社区体育服务体系构建的发展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农村社区体育服务体系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为拓宽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社区体育服务体系的研究视野,文章以新农村建设为背景,运用文献资料调研法、调查访问法和论证分析等方法,探索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社区体育服务体系构建的路径,提出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社区体育服务体系构建的发展模式,为构建多元化的农村社区体育服务体系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不断进行,加强对新时期农村社区体育的研究,成为促进我国社会发展、人民健康的重要途径。苏北作为江苏省重要的地域组成,在经济、社会事业等方面,与苏南地区相比有着一定的差距。本文在分析苏北地区农村体育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社区体育多元化服务体系构建的策略,以期为苏北地区新农村体育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新农村体育建设和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进行研究,研究认为:民族传统体育的多样性、地域性、季节性的特征对新农村体育建设提供支持,并在相互发展之中找到共同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在论述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内在联系的基础上,以经济不发达的赣南革命老区农村为个案,结合当地特色的地域文化,对农村体育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探索性的构想,旨在为农村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迅速增长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体育事业在改善劳动者素质、提高劳动者生活质量、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创造巨额资金收入、缓解社会就业压力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从体育事业发展的经济联动效应上看,农村体育事业可以带动其他产业的良性、快速发展。本文以新时期农村经济发展与体育事业的关系为切入点,以新农村体育事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互动的关系为主线。深入探讨了新农村体育事业发展应采取的举措与对策,进而揭示出新农村体育事业与新农村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这对今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体育事业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通过个案研究,并在实地考察获得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社会转型理论、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相关理论、文化变迁等理论分析和讨论安徽省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民间体育现象。结论如下:新农村建设引起了农村社会的巨大变化;地域文化背景不同,新农村建设对民间体育发展的影响也不同;新农村建设与中国民间体育发展有一定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8.
农村体育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指标,对整个新农村的各项建设具有重要的导向和推动作用,也关系着整个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理论与现实的角度对农村体育建设的必要性、农村体育的建设与发展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9.
文章采用文献研究法探讨民族传统体育在新农村体育建设中的优势,研究发现,民族传统体育有别于现代体育的主要之处在于:民族传统体育浓郁的乡土气息易于农民接受,民族传统体育浓烈的娱健特色易于农民喜爱,民族传统体育浓厚的文化积淀易于农民体验,民族传统体育的多样特色易于农民选择。本研究认为,发源于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尤其适合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开展,民族传统体育凭借其与生俱来的优势定会在新农村体育建设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0.
建国以来中国农村体育实践的历史审视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卢文云 《体育学刊》2006,13(1):122-125
通过历史文献,分析了建国以来中国农村体育实践所取得的成就和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中国农村体育的发展要强化政府的作用,政府的作用方式要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要加强农村体育基层组织建设,培育农村基层体育骨干;要充分挖掘、整理和推广地方性、民族性的体育活动项目,丰富农村体育活动内容;要因时、因地、因人、因项目制宜地开展农村体育活动,为农村的传统节日庆典注入新内容;重视农村社会弱势群体和异地民工的体育发展问题;重视农村学校体育,充分利用农村学校体育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