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哲学笔记》第228页.以下凡引自该书者只注明页码.)这是列宁在《哲学笔记》中“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部分写下的一句话.它一直被我们当成是列宁关于意识能动性原理的经典概括.这句话实在令人费解.多年来,对它的习惯解释:这是列宁在肯定意识作为物质的产物,在反映客观世界时,不是消极地,而是积极地影响客观世界这个意义上说的.(为了能自圆其说,还得补充  相似文献   

2.
规律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联系和必然趋势。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发展规律,规律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人们不能创造,改变和消灭规律。而意识的能动性则是指人们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和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和作用。充分发挥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正确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这是马克思主义的要求。本文想就此问题谈点肤浅认识。  相似文献   

3.
列宁在《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中,提出了“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列宁《哲学笔记》第223页)这一著名的哲学命题。这个命题表达  相似文献   

4.
高一思想政治课的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同学们都能掌握这样一个观点:世界是物质的世界,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说到这里,有的同学就产生了疑问。鬼神是对客观世界的虚幻的、歪曲的反映。  相似文献   

5.
意识活动是人特有的反映客观世界的活动。它一方面以客观世界为基础,受客观世界的制约;另一方面意识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客观的物质世界具有反作用,表现出意识的能动性,在实践活动中就具体表现为人的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是人类共有的,所以,人人都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但是,只有正确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  相似文献   

6.
一、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人们对客观物质世界的新认识、新观念的反映.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客观物质世界的存在决定创新意识的产生,又反作用于存在而产生变革的创造性思维,即创新意识是“萌发”创造性思维的“导火线”.  相似文献   

7.
我们知道:意识是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因此,客观世界中存在的矛盾不可避免地要在意识中表现出来.那么,客观世界中的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矛盾在作为人类意识的一部分——数学中有着怎样的体现呢?  相似文献   

8.
符祖荣 《教育》2014,(8):51-51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创新意识,是人类意识活动中一种积极的表现形式,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内在动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只有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积极动手实践的意识。在这样的意识下,学生的学习能力才能够真正提高。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下是笔者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9.
一、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人们对客观物质世界的新认识、新观念的反映.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客观物质世界的存在决定创新意识的产生,又反作用于存在而产生变革的创造性思维,即创新意识是"萌发"创造性思维的"导火线".  相似文献   

10.
科学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创造的,是正确反映客观世界、物质内部结构和运动规律的系统理论知识.  相似文献   

11.
意识的能动性,指的是人类通过实践能反映客观事物的表面现象,并且能在此基础上对感性材料进行概括和抽象,从而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由此形成一定的观点、思想、理论体系,提出一定的目的、计划、办法来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最终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创造原来世界上所没有的新事物。因此,从本质上说,意识能动性属于认  相似文献   

12.
感觉、知觉、表象和思维,是意识反映客观世界的几种不同形式。它们都是人脑的机能,都是客观世界的主观现象。意识的这些形式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人的认识是从感觉开始的,感觉是人对外部世界反映的最初的、开始的形式。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感觉是客观世界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结果,是事物和现象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例如,我们面前有一朵牡丹花,我们用眼去看,它是粉红的;用鼻子丢嗅,它是清香的;用手去摸,它是柔软的……这些对花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科学的实践观点引入认识论,揭示了认识的主体与客体通过实践而发生的联系,从而使解决主、客观一致的问题由可能变成现实。实践是人类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具有沟通主观和客观并使之达到一致的特殊功能。通过实践,客观事物反映到人的主观意识中来;同时,人的主观意识经过实践的中介,又转化、实现为物质的现实。主观和客观是区分反映外部世界的人的意识与意识所反映的外部世界的一对哲学范畴。主观并不就是认识的主体。认识的主体是指谁在认识,是认识者即认识活动的承担者。这个主体是如笛卡尔所说的“我思”中的在思之我,而不是我在之思。我在之思是主观,即认识  相似文献   

14.
强化学报编辑情报章识的探讨高海燕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人脑这种高度完善,高度有组织的特殊物质的机能。情报已成为当今社会进步的一项不可缺少的部分。编辑是将人们创造出来的新知识进行组织、选择、加工后,使之成为情报的劳动者。这种工作性质要求编辑人员...  相似文献   

15.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无论是人类文字创造之初,还是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客观世界的万事万物都是不因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字或词是人的主观认识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反映,是客观事物与主观认识的统一。客观世界的万事万物有形有  相似文献   

16.
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指出:客观世界决定人的心理活动,心理活动反映并反作用于客观世界。客观世界是物质,是第一性的东西;心理活动是精神,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第二性的东西。心理与客观世界的关系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被反映者可以脱离反映而独立存在,但是反映不可以脱离被反映者而独立存在。我认为,中师《心理学》统编教材在对客观世界与心理内容的关系的提法上值得高榷。“客观世界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见教材第五页)“人类的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它们都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同上) “客观世界是心理的源泉”,就是说,心理是  相似文献   

17.
思维科学讲     
刘奎林 《成才之路》2012,(11):I0005-I0005
第十一讲想象力在反映客观世界过程中创造一、想象对于客观世界是间接的反映因为作为与客观世界的实在形象的想象的心象(从想象中产生出来的心象),是在人脑中产生出来且又是建立在表象基础上的新的形象,而不是处在感性阶段的感觉、知觉上的客观世界的映像。从客观事物到想象的形象,已经间隔了感觉、知觉、表象三个层次,而且,到了表象这个层次,已经开始有间接性了。这是因为:  相似文献   

18.
在球类运动中,人们往往用是否有球性意识来评判球队水平的高低,队员球技的好坏也是用意识作为评价标准。意识就成为人们对主体评价的一个依据和基本条件。那么,什么是意识呢?意识就是人的头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是感觉、思维等心理过程的总和,是反映现实的高级...  相似文献   

19.
人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完整个体,其实践活动不仅是意识反映所控制的理性因素活动的直接结果,而且还是意识所无法反映和控制的下意识或潜意识状态下非理性因素参与的结果。所谓理性因素,是指在意识反映所控制下自觉地把握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  相似文献   

20.
自人类诞生以后,统一的物质世界便形成了物质和意识两大现象,产生了物质和意识这一基本关系。物质和意识既相区别又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作用。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就是这一矛盾运动不断发展的过程。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客观物质的反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但意识又不是纯粹被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