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名声与传播     
刘宏 《青年记者》2008,(9):58-61
我们每天都能够在新闻中听到或者看到名声,很多人甚至觉得新闻行业就是靠名声过活的,因为名人比普通人容易上报纸,知名的地方总是比陌生的地方更容易受到关注,即便是在有名的事件报道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到老百姓的名字经常被忽视和省略。  相似文献   

2.
在新闻专业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各高校的新闻传播专业限于各方面因素的制约,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学科发育不够成熟的地方,这里不作详细叙述和论证,本仅就传统新闻人才培养方面出现的种种问题(缺失)做一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3.
陈岳 《视听纵横》2003,24(6):36-37
李彬所的《唐代明与新闻传播》对唐代的新闻传播活动进行了全方位深入、细致的探讨和阐述,使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唐代官方传播、士人传播、民间传播所构成的传播格局。  相似文献   

4.
一朝出位,名声大震,也许是受到那些"出位者"成名的刺激,如今不少记者都爱在新闻事件中争抢出位,以成为新闻主角、比新闻本身更热为荣。这实际上是记者的失职,记者只是新闻事件冷静的旁观者和忠实的记录者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地方民生新闻的报道中,报道方式落后,报道内容与受众的贴近性不够,地方民生新闻的关注度不高等,都影响着地方民生新闻的收视率和关注度。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地方民生新闻在报道的过程中,必须注重优化报道方式,不断创新报道内容,全面拉近民生新闻与受众的距离,综合性地提升民生新闻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新闻媒体的激烈竞争中,作为县市级电视台,如何在夹缝中求生存,谋取更大的发展空间,已成为县市级电视台新闻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我们深深体会到办好地方新闻,是县市台增强竞争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如今,人们的法律意识越来越强,常常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重视自己的名声,看到对自己不利的报道,便要走上法庭,与新闻单位对簿公堂。这种法律意识的普遍增强既给我们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有时甚至使我们的工作热情受到打击。因此,我们应该理智地对待新闻官司.变压力为动力,变“坏事”为好事。  相似文献   

8.
少数民族语译制部门作为少数民族地区广电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担着向本地区受众传播新闻信息的职责,更肩负着少数民族文化传递和传承的使命。本文以云南迪庆康巴语译制中心为考察对象,聚焦译制中心工作人员所拥有的职业新闻人和藏族文化者的双重身份。缘于这种双重身份的复杂性,少数民族地区媒体人的传播实践呈现出多样性的聚合与重叠,并在此过程中构筑起一个充满象征符号、地方情感和民族文化传承的独特空间。对这个文化空间考察的意义和价值在于,让我们看到作为地方性存在的公共媒体平台运作如何被卷入当地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过程中,并发挥着塑造地方共同体、凝聚社会共识和传播区域形象等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9.
民生电视新闻传播误区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生电视新闻形成传播热潮,源于这类新闻的市民性和极高的收视率。然而,我们应该看到,不少民生电视新闻走入比较明显的传播误区,主要表现在对新闻特性的背离、对新闻本土化和原生态的误读以及采访与编辑形式的弱化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目前,地方广播电视新闻节目陷入"生存窘境",中央媒体及各省卫视频道,凭借优厚的人力资源和雄厚的自己优势打造优质新闻节目,互联网各大新闻网站凭借速度优势在信息时代更是站稳脚跟,新时代中,地方新闻类节目如何才能突出重围,脱颖而出?作者认为抓住地方新闻的属地优势,打造地方特色,活用地方资源,重塑地方新闻的核心。  相似文献   

11.
媒介融合前景下的新闻传播变革与新闻教育改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媒介融合趋势下新闻传播的变革 伴随着数字技术的广泛运用与网络传播的迅猛发展,传媒形态的推陈出新与传媒产业的整合重组已是当今全球性的热门话题.在这一变局中,新闻传播也正应势而动,从规则、流程到渠道、方式都在发生巨变.我们已经能够看到的变化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2.
《网络传播》:地方新闻网站对中国互联网建设和发展起着什么作用?在新闻信息传播中占据什么地位? 钟瑛:地方新闻网站由于数量多,分布广,犹如神经末梢遍布全国主要大中城市,在新闻资源、政策资源、本土资源等方面具有多重优势,在中国互联网建设和发展中起着基础性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央视新闻频道的推出,是中国电视界的一件大事,我们的新闻改进工作更加迫在眉睫,我们的新闻频道如何运行,实际上已经提前开始在实践了。 令人高兴的是,在新闻频道24小时的播出中,我们看到了中国电视新闻与国际电视新闻传播的接轨,看到了对电视新闻本质的回归和对电视语言认识的深化。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在新闻媒体上经常可以看到“新闻活动策划”的字样,在新闻刊物上经常可以看到关于“新闻活动策划”的争论。真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很是热闹。从黑龙江新闻广播近年来的实践中,我们有这样一个体会,新闻媒体进行新闻传播活动的策划,是提高媒体竞争力、扩大媒体影响力、提升媒体品牌认同的重要手段。而在新闻活动策划的过程中,新闻媒体如何在新闻活动中加强策划力,强化执行力,进而提高媒体的影响力,是媒体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蒋洪 《新闻窗》2010,(5):22-23
当前,中国社会处于急剧的转型期,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开始涌现。中国新闻传播事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让人们看到了新闻舆论监督在促进社会健康发展、促进公民权利意识觉醒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最近几年因新闻舆论监督而引发的社会冲击也让我们看到了新闻舆论监督当前仍然面临着诸多困难。我们需要加强对新闻舆论监督的认识和研究,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在促进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地市媒体的新闻报道中,往往地市所在地的新闻较多,而辖区内的县市等地方新闻较少。如何争取做大做强县市地方新闻,是地市媒体扩大传播力、增强竞争力的一个重要课题。地市媒体在做县市等地方新闻时。应着力融入地方,赢得地方受众。从而大力提升地市媒体在地方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地方报纸被地方读者接纳的程度,是其他报纸所不能比的。甚至在广播、电视、互联网无处不在的今天,在新闻发生时就可以同步传播的今天,地方读者对当地报纸的热衷度仍然不减,为何?笔者认为,这与地方报纸对地方文化的渗透有关。  相似文献   

18.
新闻批评是舆论监督的重要手段,是我党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的生动体现。邓小平同志一贯倡导开展新闻批评,认为“报纸最有力量的是批评与自我批评”,并就新闻批评的艺术作了身体力行的成功尝试,成为我党新闻宣传的宝贵财富和行动指南。强调准确性。正如邓小平同志在《西南区新闻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指出的:“现在报纸的影响比过去大了,……报纸有威信,看到报纸讲什么就要照着去做。很多地方看到报纸批评了的做法,就要秘密地改,这就是报纸的作用。……正因为干部群众都重视报纸,我们就要很慎重。”仅以50年代初他直…  相似文献   

19.
张晓霞 《报刊之友》2014,(4):118-119
美国的Whatsapp、韩国的KaKao Talk、日本的Line,中国的微信等,这些微媒介成为我们获取信息,实现人际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本文从微信作为媒介入手进行考察,对比了微博与微信的差异,并且结合具体案例简单概括了微信在新闻传播中的特征及其发挥的作用并且试图挖掘微信在新闻传播中的潜在价值,如提高媒体信息传播的准确度,打造手机上的地方资讯门户或细分行业门户、加强媒体在报道重大事件和突发新闻上的影响力等。  相似文献   

20.
张晓霞 《今传媒》2014,(4):118-119
美国的Whatsapp、韩国的KaKao Talk、日本的Line,中国的微信等,这些微媒介成为我们获取信息,实现人际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本文从微信作为媒介入手进行考察,对比了微博与微信的差异,并且结合具体案例简单概括了微信在新闻传播中的特征及其发挥的作用并且试图挖掘微信在新闻传播中的潜在价值,如提高媒体信息传播的准确度,打造手机上的地方资讯门户或细分行业门户、加强媒体在报道重大事件和突发新闻上的影响力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