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笔作为一种写作训练方式,是相对于大作文的一个概念。随笔因其形式的自由和内容的随意而备受学生的青睐。大作文重在引领学生走入写作轨道,建立写作规范,是学生“入格”的训练;而随笔则是一种完全开放与自由的写作,可以“我手写我心,我笔抒我情”,意随笔行,自由驰骋,是“入格”之后的“出格”训练。二者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又相互补充与促进。随笔和大作文训练方式与职能功用的不同,决定了它们评改方式的不同。大作文一般是教师统一命题,确定统一的评价标准,可以从文章的审题立意、选材谋篇、语言表达等方面进行比较评价,确定等级或分数。…  相似文献   

2.
随笔作为一种写作训练方式,是相对于大作文的一个概念。随笔因其形式的自由和内容的随意而备受学生的青睐。大作文重在引领学生走入写作轨道.建立写作规范,是学生“人格”的训练;而随笔则是一种完全开放与自由的写作.可以“我手写我心,我笔抒我情”,意随笔行,自由驰骋,是“人格”之后的“出格”训练。二者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又相互补充与促进。  相似文献   

3.
刘举 《教师》2013,(27):111-111
语文课程改革关于写作的要求是:力求改变为写作而写作的状况,要求学生养成随时动笔的习惯,使学生随时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随笔、札记、谩谈就是重要的写作形式之一。写随笔是许多语文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也是他们给自己加的一项任务。随笔的最大特点是让学生自由选题,尽情发挥,学生可以缘情而发,张扬个性,释放才华,有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师爱架心桥     
教师的工作是爱的工作,教师的工作是情的工作.这爱这情,不仅仅是给学生以赞美,送学生以微笑,还应是心与心的呼应、情与情的沟通.空虚的赞美是吹捧,做作的微笑是麻醉,心连心是情,情连情是爱,没有爱没有情,教师的一切工作技巧都将显得苍白无力.这爱这情应该是:爱而不纵,严而不凶:严出于爱,爱寓于严: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只有如此,才能传递爱,增强师生情:才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奏出动听的乐章:才能情爱化雨,花蕊芬芳.  相似文献   

5.
“师德”是教师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早在两千多年前 ,孔子就强调“德治” ,汉代学者杨雄也曾指出 :“师者 ,人之楷模也。”这就是说 ,作为学生政治、思想、学习和生活的引路人和表率 ,教师的“师德”对学生有着巨大的影响。一、教书———充满真挚的爱热爱教育事业 ,首要的是爱学生。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 ,是教师爱事业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只有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 ,才能沟通师生双方的感情 ,只有全面关心学生 ,和他们同欢乐、共忧愁 ,才能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信任的桥梁 ,使学生“亲其师 ,信其道”。教师要以宽广的胸怀…  相似文献   

6.
随笔作为学生课外自由练笔的一种形式,因其形式的自由和内容的随意而备受学生和语文教师的青睐.随笔训练能使学生爱写、会写、乐写并在写作中自觉地培养人文品格,从而改变作文教学现状.  相似文献   

7.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学生学习、生活、思想教育的引导者。在学校教育活动中,对学生影响最大的是班主任。“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以情的付出赢得情的回报,以爱的播种获取爱的丰收,这是很多班主任的制胜法宝。一般说来,班主任付出的爱心越多,得到的回报越高,但这并不意味着班主任可以将爱心当作自来水随意泼洒。如此我们该如何搞好班主任工作呢?以下是我的认识:“情”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前提。教师对学生怀有真诚的感情,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自觉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诲。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教育过程是教者和被教者“心理碰撞”、“相互印…  相似文献   

8.
程庆丰 《新疆教育》2012,(23):67-67
要做一个好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还要有一颗对学生的爱心。“情”从“爱”来,有了浓厚的爱,才配当学生的良师益友;也只有情感教学为先,才能促使学生爱学、学会,用好思想政治课的知识。  相似文献   

9.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爱即师魂。教师是否有爱心,这是成功实现爱心教育的关键因素,即必须遵循以爱育爱这一原则。鲁迅先生说过,“教育是植根于爱的”。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作为一位教师,教授学生知识,更要付出爱心,关爱每一个学生;  相似文献   

10.
《中学语文教学修订大纲》中指出:“要指导学生课外经常练笔,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随时写下来,以提高写作能力。”这句话为提高中学生写作水平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叶圣陶说:“练习作文最好多写随笔”。我认为课外练笔就是随笔式的写作。它有别于课内多由教师帮助学生构思谋篇的命题作文。写随笔可利用点滴时间,把自己感触的一事一物,一想一念随手落于纸上;它文体无拘,可记事状物,可叙议兼用;无论“因事陈其所见”,还是据理“斥其谬妄”,都可以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学生若能养成常练笔的习惯,写作能力将会有迅速的提高。一切习惯的养成,都是长期实践活动的结果。学生在课外倘  相似文献   

11.
随笔成文     
田道源 《教师博览》2008,(12):37-37
如果说七年级是教师指导学生真实地再现生活,把切身经历、挚情真意、耳闻目睹、心之所想统统溶于笔墨,让学生感受到写作之随意,进而养成“勤于动笔”的习惯,那么八年级就是教师指导学生深刻而生动地再现生活,有选择有条理有深度地描绘事物,向“随笔成文”进军了。  相似文献   

12.
师爱的困境     
前苏联伟大的理论家、教育家高尔基曾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可如今看来,事实并非如此,并不是你用心爱了孩子,孩子就一定爱你;并不是你做出了爱的举动,孩子就会对你的爱有积极的回应。在如今的中小学里,师爱似乎陷入一种尴尬境地。据上海进行的一项关于师生关系现状的调查报告显示,有58%的老师说自己“很爱”或“尚爱”学生,可是却只有5.61%的学生明白地感受到这种“爱”,“不注意,不知道”的占了46.5%。这也就是说,教师付出的“爱”,只有极少部分被学生“领了情”,大多数未产生预期的效果,甚至起到…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教师要运用多种手段,再现真实的生活场景,努力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拉近作文与生活的距离,倡导生活向作文的转化,使学生在情景中写作,是小学写作教学的一条重要途径,教师还应该深入研究怎么教的有效路径。只有让学生亲历写作的全过程,才能使学生有话会说,有话能说。  相似文献   

14.
在教学实践中,有不少教师虽对学生有爱心,却未被学生所感受、领情,结果师生人间情感关系还是没有融洽。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教师没有抓住师生情感交融的关键则是根本的一条。根据情感心理学的原理,其关键是教师要将自己的爱生之情化为满足学生合理需要的行为,只有将爱生之情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施于学生身上,才能产生极大的爱的渗透力、持续力、爆发力和震撼力。  相似文献   

15.
浅谈师爱     
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只有多给学生一些“爱”,才能用“爱”激发“爱”。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爱”学生要掌握好温和与严厉的尺度,还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和心理特征。作为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就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爱。  相似文献   

16.
陈雁雁 《成才之路》2013,(33):45-45
“生活随笔”以其写作时间的切近性、写作情感的切实性、写作内容的切身,以其对积累写作素材、体验写作过程、提高写作技法的价值性,受到青睐。然而“随意为之’:内容要求的“随便性”和写作要求的“随意性”削弱了“生活随笔”价值的开发和利用,甚至造成了写作文体更混乱和内容是非观念更不清的情况出现。本文从人才培养角度出发,拟以《开学时分》生活随笔为例,谈谈生活随笔写作的两个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7.
俗话说“育人先知人,知人先知心”。爱是一把钥匙,能开启人的心灵之门。教师只确‘充分了解学生心灵深处的奥妙,真正地爱学生,才能有效地教育学生;学生只有理解老师的爱,“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教育才能真正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任何学习活动的主体都是特定的人,学习者的生命成长节律是所有教育教学活动的逻辑起点,作文教学也不例外。然而学生写作似乎成了一种在封闭真空中进行的文章制作,与生活渐行渐远,失掉了写作主体的本心,如何才能唤醒学生主体自觉?笔者尝试了随笔化写作训练。随笔化写作,顾名思义,"随心、随意、随形",写作  相似文献   

19.
姚坚 《学语文》2004,(3):35-35
要走出中学作文教学的困境,“随笔”是好办法。这里讲的“随笔”有别于报刊书籍中的随笔体,它类似于日记,含有随笔记写的意思。其特点是:随时,只要有写作冲动,就可随时记写;随地,笔记本随身带,走到哪里就可写到哪里;随形,写作字数不限,从三言两语到上千字均可,体裁不限,表达方式不论;随意,题  相似文献   

20.
“求术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中学生写随笔是提高写作基础能力的有效途径。随意而作,随心所写,随触而发,随情而抒,随悟而思的文字,表达自己思想的每一个灵感的火花,是学生真实心灵的流淌。教师要通过妙语点评,使学生感到你看他的文笔,听他的倾诉.达到与学生心灵的交流.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热爱,促使写作技巧,文采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