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了《生物学教学》2004年3期中“在教学中应用打比方”一文,倍受启发。教学中巧妙地运用打比方,对学生可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本人也提出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2.
《生物学教学》2004第3期和2005第8期“打比方”的文章,应用后确实能加深学生对一些枯燥的生物学概念的理解,也能提高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文也有两例如下:  相似文献   

3.
物理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在物理教学中有不少重要的概念和理论,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教师如能在教学中巧妙地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可以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化、通俗化,使学生通过一定的联想,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从而降低教学难度."打比方"既能使学生豁然开朗、茅塞顿开,还能使课堂语言生动活泼、课堂气氛活跃.打比方是以具体、浅显熟悉的甲事物说明抽象、深奥陌生的乙事物.以下是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结合初中物理教材实例对打比方谈一些自己的感受与体会.  相似文献   

4.
<生物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之一是"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它提出要"注重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和步入社会做准备."生物学教学"生活化"是这一理念的通俗说法,它应该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从教学情境的设置,重点、难点突破以及知识的运用等各环节,都可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兼顾生物学科特点,做到因地制宜,有机结合,自然生成.下面以"免疫"一节教学为例,介绍"生活化"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5.
寓启于读,教会学生学习,是实施新课程的主要方法之一."读启教学"运用到中学生物学教学中,调动师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发挥师生双主体二元互补、互相转化、紧密结合的作用,必将明显提升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6.
课堂的"离身性"使得学生成为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学生的主体性难以得到彰显.面对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所遇到的"离身性"挑战,应呼吁"具身性"的回归,构建身心交互发展的课堂.本文以"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为例进行教学设计,并尝试将具身认知理论应用到教学中.  相似文献   

7.
刘瑜 《教师》2009,(12)
"英特尔(R)未来教育"项目是英特尔公司为支持计算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而设计的全球教师培训项目."英特尔(R)未来教育"的特点主要有模块结构、实用的目标.以革新教法为特色、以学生为本位、以活动为中心.根据"英特尔(R)未来教育"的模式.笔者将它应用到生物学教学的"生物与环境"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一、1.打比方白血球是保卫人体健康的勇士,它主要有中性白细胞和淋巴细胞两种类型. 更生动形象 2."人体的血液为什么是红色的"和"铁与氧结合会变成铁锈,为什么人体中的铁不会生锈"两方面.  相似文献   

9.
明确高中生物学课堂中典型的"首因效应"环节.可以达到一定的规范性教学,从另一方面减少负面的"首因效应",对生物学课堂教学提出了参考建议,以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助于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所谓打比方,又称打比喻,指的是用一种容易明白的事物来说明另一种不容易明白的事物。它具有把抽象的问题转化为形象的,好理解的优势。物理学科素来被认为是一门较抽象的学科。许多物理现象概念、规律等都不好理解,如果老教师采用较深的理论去诠释,反而让学生对其了解更加模糊。本人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利用“打比方”的方法来解释物理中较难理解的现象等效果甚佳,下面我就举例来说明这打比方在解释物理现象的优势。光在不同的物质中因传播速度不同会发生折射。这一现象一直让学生感到难以理解。这时如果我们采用难以理解的波动理论来解…  相似文献   

11.
基于"问题解决"模式下的多媒体辅助教学(MCAI)取代传统的生物学教学,能更好地表达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也更能适用时代的发展.本文着重论述了生物学"问题解决"模式下的MCAI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2.
生物学课标指导着初中生物教学,强调生物教学应适应学生发展和社会需求,融合最新生物科学技术与研究进展,拓展学生的专业化视野,挖掘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实施"差异教学",尊重差异,接受差异,把握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对生物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激发生物学课堂魅力.课堂上,教师面对姿态各异的学生时,就需要时刻秉承"立德树人,回归教育本真"的教育理念,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带动每一位学生茁壮成长,让每位学生都享有公平、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环境.  相似文献   

13.
在生物学教学中,很多教师忽略了对学生"听、说、读、写"的培养,笔者认为,必须加强对学生"听、说、读、写"的培养,在生物学学习中,听、说、读、写的培养有其特定的方式.  相似文献   

14.
创建"开放式、研究性"课程教学模式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本文以作者在近10年本科生课程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的经历,总结了信息技术用于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的两个切入点及创建"开放式、研究性"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模式的实践;提出了"研究性教学"的课程教学设计的观点,并对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机整合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正>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时,经常有体会不出操作要领,从而盲目模仿,死记操作过程的现象,结果是学过就忘,到了下节课就不会了。所以信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善于巧打比方,拨"雾"寻"秘"。  相似文献   

16.
"讨论"在生物学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可以通过"讨论"逐一地得出相应的一些结论. 一、讨论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生物学习动力.学生的学习动力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是明确的学习目的,二是浓厚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7.
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分类、遗传和变异、进化、生态的学科.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学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作为生物学科的开展,应抓住这有利"营养"更好地进行生物教学.近年来,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正如日中升,我是一名生物教师,在CAI课件制作方面作了一些尝试.几年来,生物CAI课件制作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下面笔者就谈谈生物学科教学从多媒体现代信息教育中吸收"营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3-6岁幼儿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这一阶段的幼儿认知结构中知觉成分占主导,其思维方式表现为直观形象思维。打比方是幼儿园语言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对幼儿具有重要的语言教育价值:打比方为幼儿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有助于其语言的习得;打比方符合幼儿思维发展特点,有益于其学习支架的搭建。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运用打比方具体体现为:打比方以幼儿已有生活经验为支架加深幼儿记忆,化未知为已知;依靠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激发幼儿兴趣,化抽象为具体;创设具体情境降低知识难度,化深奥为浅显;寓创造于活动之中活跃课堂氛围,化平淡为生动。幼儿园教师在语言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巧妙运用打比方,如此方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模因论"和"认知隐喻"是外语教学中有关文化和语言不得不关注的两个重要概念.其特点、类型及其成因等方面有着许多相似之处.经过比较分析之后,了解"模因论"和"认知隐喻"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对语言文化学习和教学十分重要.模因论(memetics)是基于新达尔文进化论观点来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研究.后进入到了心理学、社会学、文化学、哲学等领域.模因(meme)源于生物学词汇(基因).模因是一种信息单位,更是一种文化传播单位,通过模仿而得到复制和传播.模因是一种与基因相似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将生物学中的"代偿机能"理论运用于数学教学,提出了"和谐、主动、能力复合"的数学教学新理念,该理论的关键在于:以变应变,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