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素质教育视学生为能动主体,学习应是主动的,方法应是科学并富有创造性的。在生物教学中教学生学会思维,掌握创新性的学习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会思维的学生就会学习。所以,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过程中,教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一种有效的途径。1.让学生学会系统思维,掌握发现内在规律的创新性的学习方法系统思维就是把几种有关事物或材料,归出一定顺序,纳入到一定的体系之中的思维方法。掌握概括系统化的知识所形成的能力,就会更有效地解决问题,提高效率。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要适时引导学生去发现各知…  相似文献   

2.
学会思维,掌握具有创新性的学习方法辽阳石油化纤公司高中赵志恒教学中让学生学会思维,掌握具有创新性的学习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我认为教学习方法与教思维方法是一致的.会思维,就是会学习。因此,我在教学中作了多年的实验.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中教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  相似文献   

3.
教学生会学,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需要,是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要求的需要。教学生“会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态度和独立学习的能力。科学把握“学会学习”的内涵,是“教学生会学”的前提。教学生学会思维,是“教学生会学”的关键。学会思维要从学会质疑开始,要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逆向思维、辩证思维、发散思维等多种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4.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 ,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此 ,要想适应未来的社会 ,必须让学生“学会学习” ,这也是素质教育要达到的目标之一。这就要求受教育者不仅学到知识 ,更重要的是学会怎样学习 ,即掌握科学的学习规律和方法 ;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会” ,更要教学生“会学”。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共同活动。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 ,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发展能力 ,增强体质 ,并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  相似文献   

5.
白保云 《成才之路》2011,(22):22-22
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让孩子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由学会到会学,显得尤为重要。“学会”与“会学”深刻地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教育观和学习观。两者的区别在于:“学会”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是一种适应性学习。而“会学”则要求学生去主动猎取,不仅要求学习者掌握必要的知识,而且要求他们对已学知识具备相当程度的理解能力、消化能力和系统化能力,并且具有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是一种创新性学习。本文结合自己的《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教学实践,就如何使学生学会学习谈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6.
课堂教学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教是为了不教”,“学会”是为“了会学”。会学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在原有知识、技能的基础上,能运用一定的学习方法,借助一定的学习工具独立地获取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能力《。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为小学生的知识获得、能力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他们的年龄特点、知识结构、认知水平决…  相似文献   

7.
课堂教学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教是为了不教”.“学会”是为了“会学”。会学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在原有知识、技能的基础上.能运用一定的学习方法,借助一定的学习工具独立地获取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能力。《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为小学生的知识获得、能力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他们的年龄特点、知识结构、认知水平决定了学习方法的掌握要借助具体的形象、事物和载体,要通过知识学习来掌握学法。所以学法指导要结合教学内容,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通过操作、观察、讨论等各种方式,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领悟学法,形成能力。它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要始终贯穿教学的全过程,要在每一课时,每一教学内容中有机渗透,逐步积累。  相似文献   

8.
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索、研究,因为这样理解更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在新一轮的课改中,笔者觉得收获最大的是学会了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注重开放式教学,通过和学生之间的无数次思维的碰撞让我在教学中深刻地体会到:现在数学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即掌握知识;而且还要让学生"会学",即掌握思想方法.发展思维,形成能力.  相似文献   

9.
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目的就是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学会归纳、总结自己学习的全过程,形成学习的能力,掌握学习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策略,达到会观察、会阅读、会归纳、会总结的目的,使学生能够终生受益。一、教学生学会观察要让学生学会自行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必须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本领。观察能力强的人,就善于发现大自然及日常生活中的奇景趣事,能够了解各事物之间的联系及事物的规律,从而进行形象地描绘、完整地叙述,并与他人进行…  相似文献   

10.
埃德加·富乐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社会的文盲将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叶圣陶老先生也曾经说过,"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素质教育就是变学生学会为会学、乐学,让学生学会从已有的知识人手,采用由此及彼、化生为熟、化整为零、化部分为整体的思维方法,在新旧知识的对比和类比中,探究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发现其中的奥妙,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牢固掌握学习方法.可以说,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会使学生受益终生.中学数学教学的目的提出了培养学生正确、迅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问想像能力,因此,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必须高度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进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良好思维品质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足自能渎书.不待老师讲”。语文学习的过程就足语言运用能力的训练和学习方法的养成过程。我们教学的目的就是教给学生能够点石成金的手指。指导他们在实践中去发现知识的真滞。养成习惯、掌握方法,会让学生受用终生。因此.使学生学会自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2.
邓水胜 《广西教育》2006,(3A):38-39
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把教学重心从“教”向“学”转移,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掌握规律和方法,逐步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由“学会”向“会学”发展。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始终以导为教,寓导于教。  相似文献   

13.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就是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学会发现,学会探索,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就是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学科教学规律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激励思维,变“教”为“导”,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自觉养成思考习惯,逐步形成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4.
学会与会学,词序之变,很不简单. 学会与会学,有密切联系.学生倘没经过系统的知识学习,不积累一定的基础知识,那就很难谈得上会学.所以说,学会是会学的基础.两者又有很大的区别.学会,重在接受知识,积累知识,以提高解决当前问题的能力,是一种适应性学习;会学,重在掌握方法,主动探求知识,目的在于发现新知识、新信息以及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是一种创新性学习.我们不可以因强调“会学”而忽略“学会”. 过去,我们对学生的“学会”非常重视,而对“会学”关注不够.其实,重视学生学会是很重要的,但不能走向极端,不能满堂灌,不能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不能将学生置于“题海”之中,不能用检查、考试强迫学生记忆.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改革的标志之一就是既要研究教师的教,又要研究学生的学,让学生在知识形成的过程中掌握其规律、方法,引导学生由“学会”向“会学”发展。学法改革的核心是真正承认和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根据现代教学论的原理,结合中学化学的有关内容,就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方法、实验教学等方面笔者谈一点体会。一、掌握学生的认知规律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对学习的认知过程是从动机形成开始,经过感知、思维、巩固、应用过程,最后以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为终结。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活动,所以教师要尽可能地探究其学习知识的心理活动规律,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才能卓有成效地进行教学。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是在教学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在知识运用中发展起来的。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在学习中,一个新的观念、新的信息或经验,不是被现有的认知结构所同化,就是改进现有的认知结构,或者接纳新的经验产生新的认知结构。教师所授予的知识结构,应是能反映学生认知过程本身性质的。只有把认知过程充分而全面地展示出来,学生才能看到科学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方法去解决,从而学到科学的方法。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  相似文献   

16.
现代教育改革的一个指导思想是“面向未来”,它要求基础教育为中小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使之初步具备终身学习和发展的能力。而建立学科体系,“教会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的和过程的结构,是最有效地教会学生学习的途径”。强调掌握学科结构,就是要求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将知识理论化、系统化,使之具有较强的迁移性和包容性。这种结构教育有助于新旧知识之间、基础知识与高级知识之间的连接过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让学生学会自己去学习、探索和发现,为未来发展打下基础。结构教学的核心是让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17.
“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对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大纲)指出“数学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数学知识,而且还要揭示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在教学时,应当注意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的提出过程,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解题思路的探索过程,解题方法和规律的概括过程,使学生在这些过程中展开思维,从而发展他们的能力”。也就是说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还要让学生“会学”。即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而且还要让学生掌握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思想和基本联系,达到发展思维、形成能力、提高素质的目…  相似文献   

18.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会学习的能力。教师的工作就是建立知识体系,揭示思维过程,达到知识与思维同步发展的目标,最终达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目的。埃得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因而教师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授人以渔”,即教给学生打鱼的方法。在学习上使学生掌握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学会听、学会看、学会说、学会用。怎样才能教会学生会学,达到教为了不教的目的呢?我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生素质,优化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  相似文献   

19.
现代教育的目的不再是掌握系统化的知识本身,而是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理念,掌握正确的认知手段和方法,学会如何学习。大学英语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灵活地运用知识。  相似文献   

20.
<正>新课标明确指出要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经历探究的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交流,在吸取知识的同时促进思维的发展。所以传统的学习模式已不再适应当代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发展趋势要求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自主的空间里掌握知识,形成技能。这就提出了一个如何教,怎样教的问题。我所倡导的"引导探究、自主发现"的课堂教学以突出"人的发展为本"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就是要求学生参与多向思维,通过不同角度的探索,自己去获取,巩固和深化知识,并在参与的全过程中发展思维,培养能力。结合本人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