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什么是发散(扩散)性思维呢?举个例来说吧,我们在纸上画一个圆,让儿童看着它,并想象它很象是什么东西,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说出来,说得越多越好。儿童甲说:“象玻璃球、乒乓球、皮球、足球、排球、月球、太阳……”一口气说出许多球形的物体。而儿童乙却说:“象个球,还象铁环和手镯,也象一个饼、一个锅盖、一个硬币……”儿童丙呢,他除了说出一些类似以上列举的物品外,还说:“象烟囱(切面),象姐姐脸上的酒窝,象水里的旋窝……”发散性思维是一种想象和创造的思维过程,使人的思维活动灵活。它的特性有三:流畅、变通和独特。以上三个儿童的回答  相似文献   

2.
意境是中国古代美学和艺术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老、庄关于“道”的论述是它的第一块理论基石 ,其中 ,老子的“涤除玄览”和庄子的“心斋”、“坐忘”提供了基本的思维方式。《周易》尤其是《易传》关于“象”的描述是意境理论的第二块基石。意境理论首先要解决的是艺术与现实的关系问题 ,它从本体论的意义上替中国古代艺术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3.
中国画是属于“意象”艺术,它与再现客观物象的“写实”不同,往往有“象外之意”。这象外的意与画家个人的文化修养有直接关系。“写实”的艺术,只要有艺术技巧和造型能力,可以成为大画家,写意的中国的画家则不尽然。我们常说中国画家画到最后都  相似文献   

4.
古代东方术士的“点金术”,只不过是一场诱人的梦幻;但艺术创作中的“点金术”确实是存在的。法国的大艺术家罗丹就曾说过:“一位伟大的艺术家或作家,取得了这个‘丑’或那个‘丑’,能当时使它变形……只要用魔杖接触一下,‘丑’就变成美了。”(《罗丹艺术论》)真正的艺术家可以把现实中的丑变为艺术中的美,而在拙劣作者的手下,美甚至可以变为丑。那么,这个能化丑为美的“魔杖”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5.
有位老师教《黄河象》,在分析黄河象的来历时提问:这天天气怎样?小河有什么特点?黄河象是怎样失足落水陷入游泥的?学生从课文里很快找出了答案。但是,老师并没有让学生满足于已有的思考结果,而是继续提问:如果这天是其他什么天气,如果小河不是“弯弯”,水流不是“缓缓”,又会出现哪些情况?如果老象的右脚不是踩在一块椭圆形的石头上而是其他什么地方,老象又会怎样?这两个似乎是  相似文献   

6.
好的音乐多了,喜欢音乐的人多了,但是“听不懂”音乐的人也多了。人们一方面喜欢音乐,一方面又为“听不懂”音乐而困惑。音乐究竟能不能“听懂”?音乐究竟“叙述”了些什么?这是音乐这门艺术的特殊性所决定的。音乐材料的非自然性、非语义性和非具象性使得音乐艺术不像其它艺术那样客易“听懂”。人们试图通过文学的形式去诠释它,但是力不从心。既然音乐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我们就要尊重它;既然音乐是供人们欣赏的,我们就可以充分享用它;既然音乐“什么都没有说”,我们就不存在“听懂”与“听不懂”。  相似文献   

7.
论中国艺术论中的“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论中国艺术论中的“圆”朱良志圆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精神原型,它与中国人的宇宙意识、生命情调等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也是我们揭示中国艺术生命秘密的不可忽视的因素。本文将圆的纷纭复杂的意义分为四个层次:太极之圆、圆满之圆、圆转之圆和大圆之圆。太极之圆标志...  相似文献   

8.
学界最近关于“中国哲学合法与否”的争论似乎总和“中国(古代)有无哲学”纠缠在一起,事实上,两者之间并无必然之关联,对后者的回答取决我们对“哲学是什么?”的理解和界定,而前者的根据则在于近代以降中西思想文化交汇这个特定的历史语境。否认中国(古代)有“哲学”并非一定就是“西方文化中心主义”者,也许恰恰相反,言之凿凿地肯定中国(古代)有“哲学”者倒很有可能落入“西方文化中心”的窠臼。如果我们说中国有哲学,那么它一定不是一个实然的、既成的东西,而是一个应然的、生成的东西。  相似文献   

9.
教学是艺术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然而 ,承认教学是艺术 ,却不能把它简单地等同于艺术。教学艺术有其自身的特殊规定性。教学艺术特殊性的存在 ,使得教学艺术成为具有特殊内涵与价值的活动。对教学艺术特殊性的全面认识和把握 ,有助于我们更加准确地理解教学艺术的内涵和真谛 ,深化教学艺术论的研究。教学艺术的特殊性是什么 ?其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对于这些提问 ,一些研究者已经做了初步的探讨和回答。他们认为教学艺术的特殊性是指教学艺术自身所具有的 ,区别于其他一般艺术活动 ,如绘画、音乐、建筑、戏剧等的特殊规定性。并认为教学艺术在…  相似文献   

10.
以意造象是文学创作中思想情感表达的一种外化技巧,从古至今文学家们均普遍运用。以意造象应讲求“意”的新颖、深刻;而“造象”应符合事物本质,要有象趣和个性,方能产生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想探讨的是游戏与培养儿童艺术能力的关系。所谓“游戏”的涵义是什么?它与艺术是一种什么关系?在儿童艺术能力培养中游戏起到什么作用?在此,笔者想针对上述几个问题,提出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你知道黄河象吗?黄河象是300万年前生活在中国西北地区的一种剑齿象,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象,由于发现于黄河边,研究人员就给它取名为黄河剑齿象,俗称黄河象。  相似文献   

13.
“太阳鸟”是古文献记载和古代艺术中神秘而又十分广泛的内容。历史上何以会有“太阳鸟”神话的产生,它形成于什么时代,它的真正含义究竟是什么?数千年来始终是一个谜。值得注意的是从新石器时代彩陶艺术中我们发现了有关太阳鸟的图象,为解开这一千古之谜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与此相关,彩陶上同时展现了只是后来我们才知道的有关太极、阴阳鱼、以至于与《河图》、《洛书》等相关的众多表现,从而为我们认识新石器时代彩陶艺术以及中华文化的起源等打开了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在学习中国古代史或在中国古代史的教学过程中,常常见到对古代帝王在史书的记载上,在课本中,在年表里,有各种不同的称谓。如有的称“××帝”;有的称“××祖”、“××宗”,有的又直称其年号等等。为什么有这些不同的称谓呢?它是怎样来的?有什么内容含义?弄清这些称谓的来源和区别,对我们学习或讲授中国古代史,是会有帮助的。本文就其不同称谓谈谈我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文学”?“文学”的特征是什么?中国古代很少作正面再说。本文以”文学“的外延——文体论入手,考察了它所显示的“文学”内涵、指出:“文学”的特征是“文字”,“文学”是一切文字著作,这就是古代中国人的文学观念。在此基础上,本文从训诂学方面挖掘了中国古代文学特征论的文化渊源,并与西方古今文学特征论一一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6.
意象一词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古人以为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简言之,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中国传统诗论实指寓情于景、以景托情、情景交融的艺术处理技巧.  相似文献   

17.
晚唐诗人李商隐是中国古代诗人中刻意追求意象美的杰出代表,他的意象创造,是一个连锁式的艺术审美过程。义山诗的意象类型多种多样,尤以象征性意象的创造最具特色。李商隐的意象创造顾及了“意”与“象”两个方面:即要将深邃丰厚的主观之“意”,出色地客观化,也要将赏心悦目的客观之“象”,出色地主观化。艺术直觉的心灵化表现和艺术视角的新颖化选择,使李商隐的意象创造卓有成效。  相似文献   

18.
意象是中国古代美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意象可分为兴象、喻象、抽象三种。其中兴象是最为重要的一种。兴象与喻象不同,喻象的创造较多地倚重一些特别的艺术手法,而兴象的特点则是“天然”,或叫“自然。”一方面,兴象是主体的某种忘我状态所达到的无我之境;另一方面,兴象是把对象从自然的浑然一体的连续体中“摄”出来,从自然中裁出这么一块自然,却不让人感觉到裁的痕迹,仍以自然的面目出现(参见叶朗主编《现代美学体系》)。  相似文献   

19.
关于人文教育的问题、人文素质问题、人文精神问题,应该是这些年来的热门话题,报刊上讨论得也很多.那么到底什么叫人文?什么叫人文教育?什么叫人文素养?什么叫人文科学?它与人才成长的关系是什么?人文这两个字它泛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在我们中国古代就有人文这两个字的提法.  相似文献   

20.
先秦美学,历来就被史家们看作是中国古代美学的真正开端,是中国美学的“古希腊”,因此,研究先秦美学的一般发展,也就成为打开中国古代美学思想宝库的金钥匙。但实际情况究竟如何呢?本文试图通过对构成先秦文化基础的总体哲学的探究,以发现所谓先秦美学的特征与精神,并给予适当的评价。我们能不能一般地认为先秦时代有一种早期的美学呢?我们能否进一步设想一下它的具体形态呢?它与中国美学精神的形成有何关系?在当时据有何种地位?对此,我们只能持一种比较审慎的态度。而目前有关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