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2 毫秒
1.
<正>2016年12月我市"走乡村,真教研,真学习"活动在我校举行.期间由笔者执教的"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在"教育部2016年度一师一优课"活动中荣获部级优课.现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及思考呈现如下,供大家参考.一、教学基本情况1.教学分析本节课设计遵循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让学生经历画图操作、观察探索、讨论交流,逐步构建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之间的联系,最后给出二元一次方程组  相似文献   

2.
<正>不久前,笔者有幸参加了新疆第二届自治区教学能手比赛,本文是笔者在这次活动中的一次说课,说课的题目是"椭圆及其标准方程".首先,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和学情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环节,根据教学环节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下面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六个方面来对本节课加以说  相似文献   

3.
说课是近年来教师常用的教学方式之一.本文笔者主要说及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对数函数及其性质"第一课时——对数函数的定义、图象及性质.在指导本节课的教学时,笔者将尝试运用新课标的理念,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以学生活动为主线,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建构新的知识体系.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对数函数及其性质"是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计划授课为两课时,笔者的说课为第一课时.  相似文献   

4.
综合技能课的目标怎么确定、教材内容如何整合、教学环节如何设计、学生活动如何安排一直是一线英语教师面临的难题。最近,笔者执教了一节公开课,教学内容为《牛津初中英语》(译林版)9AUnit3IntegratedSkills,课题为Teenageproblems。借助本节课的设计,笔者重温了上述问题,解开了一些困惑,获得了一些感悟。现将这节课的教学案例呈现出来,以引发大家对Integratedskills教学的再思考。  相似文献   

5.
问题1平面上有n个点(n≥2),且任意三个点不在同一条直线上,过这些点作直线,一共能作出多少条不同的直线?如果有2012个点呢?这是一道笔者在八年级的一节"探索性学习"课初始提出的问题.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通过若干例对"图形的计数"问题的探索,训练学生"能用代数式有效地表示、处理和交  相似文献   

6.
<正>前不久,笔者参加了省教研课题"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文化浸润数学课堂的研究"及苏州市立项课题"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的研究"的课题研讨活动,并开设了一节"数系的扩充"的公开课.在准备这节课时,笔者反复思考,在这节课中如何渗透数学文化,并进行了多次研磨,教学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对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介绍如下,并针对主要环节的设计谈谈笔者的思考,供同行参考.一、课例展示1.问题情境  相似文献   

7.
<正>试卷讲评课是数学测试目标达成的重要环节,是反馈教与学效果的综合课,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课型.一、教学背景笔者在援疆支教期间,参加了伊犁州2020年"优秀教师乡村行"送教活动,就"三角形"试卷的讲评开设了一节示范课,给广大听课教师留下了深刻印象.以下是本节课的教学案例.二、教学设想分析1.测试范围与试卷结构分析本次测试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11章三角形.试卷结构:第1-10题为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相似文献   

8.
<正>前不久,笔者有幸参加了南京市名师工作室组织的青年教师赛课,并执教了"两个基本计数原理"一课.在此过程中,围绕如何上好本节课,得到了我所在的教研组老师的帮助和指点,同时也与一些专家、前辈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现将在整个过程中就本节课交流产生出的一些观点和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的一些思考整理如下,以期得到各位同仁的指正.  相似文献   

9.
一、案例背景"图形中的规律"是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的内容。在学校的研讨课活动中,我执教了这节课。课前我有三点困惑:1.如何回归学生的经验,沟通知识与活动、知识与经验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1基本情况2019年10月在江苏省高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评比活动中,笔者执教了"弧度制"一课,得到了评委的认可与好评,荣获一等奖.现将本课整理如下,与大家分享.1.1学情分析本节课授课对象为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高一(6)班,该班学生基础较好,理解力强,有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学生已经学过角度制以及圆的有关知识,掌握了任意角的概念及扇形的弧长和面积公式.1.2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苏教版必修4教材第1章第2课时.  相似文献   

11.
<正>《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实施以来,笔者在教学设计中也做了许多尝试与改进,力求将新的教育理念与要求真正落实在课堂教学之中.现将"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一节的课堂教学实录及教学反思整理如下,与大家交流探讨,共同提高.一、教学设计理念分析我们认为:教学设计应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四基"与"四能".力求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入手,在学生已有的基本活动经验基础上,体现本节课应得到发展的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12.
1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苏教版生物"细胞的类型和结构"一节的第二课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从分子水平认识细胞膜的结构、特性和功能,从微观上理解细胞是活细胞生命活动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这一观点,同时为下面学习细胞的其他结构和功能及物质跨膜运输打下知识基础.因此本节课在整个高中生命科学学习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垂线"这一节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是学生学好"角和相交线"后的第一节,也是后面学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确定点的坐标"的基础,因此,本节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了过渡、铺垫的作用.笔者经过自己的课堂实践和教材研究,对本课的教学设计开展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正>磨课是青年教师的成长道路之一,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去年,笔者有幸在学校举行的以"智慧课堂,深度融合"为主题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中开设一节大型对外公开课,课题为"类比推理".笔者多次备课,反复推敲,并结合同组老师的建议不断调整方案,最终不负众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是笔者整理的此次磨课过程中的"前思后想"以及自己的一些体会和感悟.一、设计反思1.问题情境从多样到有效案例1 类比在科学发现中的作用初始设计  相似文献   

15.
<正>前不久,在一次研讨活动中笔者听了"对数的概念"一节课.执教者是一位曾获过省青年教师优质课一等奖的老师,感到这节课设计精当有趣,学生参与积极主动,教学效果十分理想.这位老师在那节课中充分利用课堂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进行培育,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素养在滋生"的效果.笔者通过回顾、分析、思考,现整理成文与各位同行交流.一、教学环节1.追溯历史,激发兴趣师:前面我和同学们一起研究了指数、指数函数,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对数(书写课  相似文献   

16.
<正>2012年无锡市高中数学优质课评比,该课"棱柱、棱锥和棱台"是苏教版必修2立体几何的一节起始课,笔者有幸参与了其中甲组八节课的教学观摩活动.评比中,不少教师们充满智慧的教学设计让人击节叫好,而其中关于本节课的引入设计则引起了笔者的强烈关注与思考.先来看几个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17.
<正>数学复习课是融会贯通所学知识的重要课型.复习课的教学质量将直接影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技能的运用、基本思想的感悟、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本文笔者以苏科版九年级的"一元二次方程(复习)"为例,在认真研究教材和分析学情的基础上,确定了抽丝剥茧、皆回本质式的设计思路.现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与意图以及对复习课教学的思考展示如下,与各位同行交流,以作抛砖引玉.一、教学设计与意图1.复习定义,引出课题  相似文献   

18.
一、教学设计思路《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对"抛体运动"规定的内容标准为"会用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分析抛体运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是处理复杂运动时常用的一种方法,"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一节正是该方法的典型应用.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方法,所以,以此为基础加以引导启发,学生即可应用已学知识去解决新问题.本节课应突出"自主、善导、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通过"提出课题——确定方向——成立小组——设计方案——合作探究——交流总结"等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发现新知识、掌握新方法.本节课在设计时突出了以下几点:(1)重视科学实验探究——整节课由探究性实验组成,通过实验设疑解疑、探究规律,体现了科学实验是揭示自然奥秘  相似文献   

19.
在"沪皖同课异构"教学展示中,笔者通过梳理线段垂直平分线研究的"基本套路",类比线段垂直平分线进行"角的平分线"教学,得到与会老师的共鸣.本文拟对本节课探究过程中的部分片断进行回放,给出设计解读并呈现教学过程中对相关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把传统教育中的"双基"拓展为"四基".笔者查阅了相关文献发现,对于"四基"在课堂上的应用多研究于第1课时,但笔者认为对于像概念教学第2课时这样的常态课,更应该注重"四基"的渗透.为此,笔者在"四基"引领下,以苏科版七年级下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2)》为例,谈谈对于这样一节常态课的教学设计.一、活动设计1.基础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